2013年7月13日,主宰世界汽車產業近一個世紀的底特律宣告破產。遠在大洋彼岸的德國、日本都籲了一口長氣。雖然在連年的博弈中德系車與日系車已經力壓美系一頭,但看到對方行木將就,終於結束了美日德三足鼎立的局面。
剩下的戰鬥,就看德日的陰陽割昏曉。
不過居安思危的他們,在市場劃江而治的同時,也在時刻警惕的美國汽車的東山再起。公司內部也設想過美國汽車復甦的多個版本,外部也預測過美國汽車的多輪命運。
可惜,世界不會按照任何人的腳本運轉。
當豐田與大眾搖晃著紅酒杯,看著福特不再有福,通用不再靈通,六七年光景過去,美系車把底盤翻了個底朝天也沒能翻盤。
但誰也沒有想到,殺機向來都不局限於舊有的陣營裡。
起初,挑出復仇之意的特斯拉似乎令德日的傳統車企聽到了一點蚊響,他們將目光共同聚焦於這個連年虧損卻市值奇高的年輕品牌。經過近些年的掉以輕心、養虎為患,他們對特斯拉的心態終於從不足為慮、不足為懼,變成了現今的不足為拒。
然而,特斯拉也僅是美國汽車工業復仇的一支特工隊。得益於特斯拉集中的絕大部分的火力和口水,令谷歌得以暗度陳倉式染指汽車業,在《谷歌正在統一汽車界》的文章,汽叔已經剖析了安卓的日出西方,野心勃勃。
而同樣在偷天換日的還有蘋果。雖然關於蘋果汽車的新聞一直是雷聲大、雨點小,但近日,IOS的一項細節更新,刺激了許多人敏感的神經。
蘋果打算讓iphone充當車鑰匙了。
一 汽車的蘋果芯
新聞裡如是說,蘋果前不久針對開發者版本的 iOS 13.4 beta 1 做了一系列的更新,其中一個做引人關注的,就是一項隱藏的 API:CarKey。
這個功能雖然沒在這個版本被蘋果公開,但還是被開發者扒出來了,所謂 API,就是一套蘋果系統中的程序編程接口,目的是提供應用程式與開發人員基於某軟體或硬體得以訪問一組例程的能力,而又無需訪問源碼,或理解內部工作機制的細節。
而 CarKey API 的功能,包括解鎖車輛,鎖定車輛和啟動車輛。API 本身可以與配對汽車的車載計算機進行身份驗證,與現有的基於無線電的無鑰匙進入系統類似。用戶將可以藉助汽車內部的 NFC 晶片從而使用 iPhone/Apple Watch 解鎖車輛,只需將 iPhone/Apple Watch 靠近車輛即可解鎖。
這個功能說來其實也並不新穎,在 Model 3 上,特斯拉已經在用 NFC 卡片來作為車鑰匙了,Model 3 如果你不多花錢買車鑰匙,提車時候拿到的就是 NFC 卡片。上車前把卡片貼到駕駛員這側的 B 柱上可以解鎖車輛,上車後啟動車前需要把卡片貼到扶手箱前的感應區才能開車走。
從技術的層面來看這樣的適配並不難做,只要支持 NFC 基本上就行。比如寶馬,高端車型上也有電子 NFC 鑰匙,啟動原理和特斯拉類似,貼門把手解鎖,把卡片放在無線充電板上能啟動車。
且國內智慧型手機在此方面的發展比蘋果還更快了一步,大多數手機都有 app,比如小米和華為這樣的手機上,以及很多國內的造車新勢力都會開發和適配 NFC解鎖的功能。
當然,鑰匙也不是你想當就能當,也要看車企願不願意跟你一塊玩。所以不少人也看衰蘋果的「汽車野心」,不會有什麼好果子吃。
但汽叔並不認同這樣的「想當然」。因為得出這樣的結論是從汽車的角度來進行思考的,而不是從手機的角度來進行推敲的。
凱文·凱利曾經說,創新永遠來自邊緣。因為從需求的分化來看,人的需求其實是永遠不會滿足的。當你原來的一個主要的需求被滿足後,你就會產生新的衍生的需求。這也說明任何產品都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總有一部分人會產生它的邊緣需求。
而手機,則是汽車首當其衝的「邊緣」。
汽叔曾與一位科技領域的朋友聊,問他,未來智慧型手機會變成什麼樣子的?
他不假思索的說,會變成「遙控器」。
當時汽叔就恍然,為什麼格力的董明珠阿姨要不遺餘力的做手機了。同樣,這也是近些年蘋果之所以改變市場策略,開始不斷推出中低端手機來擴充市場保有量的原因,為了就是方便佔據更多的「遙控器」份額。
因為在萬物互聯、智能家居家電的大背景和大趨勢下,如何來統一管理這些品類繁多的產品運行呢?
唯一的「中樞」,就是用手機來充當管理萬物的「遙控器」。
你可能會說,未必會是手機,其他的也可以。
是的,但是目前為止,直接用智慧型手機來扮演這樣的角色是成本最低的方式,省去了所有需要用戶學習的成本。你細品是不是這個道理。人們往往選擇一項技術顯示,並不一定是基於「最優解」,而是會遵從路徑依賴的慣性使然,來選擇更換成本最低的那一種。
好比如今的鍵盤字母排列方式並非人們輸入效率的最優解,曾經許多技術狂熱者希望改變人們的這一習慣,結果都以失敗而告終。
習慣,就是世界觀。
二 來自矽谷的復仇
作為萬物互聯的主角之一,同時也是家用「設備」的大件之一,汽車,難免不被手機來接管。
目前為止,蘋果手機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接管了許多汽車的「娛樂功能」。一直以來汽叔都認為許多科技公司對汽車娛樂應用的開發是個偽概念。
為什麼?
因為雖然出行是人們的剛需,汽車是一個天然的「移動空間」,但在場景上,汽車與人們的生活是割裂的。
什麼意思?
還是那個答案,習慣。娛樂產生於人們日常習慣的積累和變化,但由於汽車在空間上與人們的生活及軌跡存在一定的隔絕性,並非完全重合,因此並不能真正的了解並滿足人們的娛樂需求。
這就是為何,明明有車載音樂,你卻依然要用手機來放歌。
因為唯一能沉澱並感知人們娛樂偏好、需求變化的就是手機。至少到了眼下,所有的智能設備中,只有手機能做到與用戶24小時不分離。所以你發現,手機接管了電視、音箱、電飯煲、門鎖、電子稱……有什麼理由不接管汽車呢?事實上,蘋果的CarPlay已經成為很多車主的硬需求。無線充電不也就是被手機倒逼出來的汽車新配置嗎?
所以人們常說造車的邏輯變了,究竟是哪裡變了?——變成汽車要開始研究人們是怎麼玩手機的。
你可能會說,汽車有護城河,一些小功能的開放無傷大雅,真正觸及根本沒有車企會放任蘋果來宰割。
首先,蘋果並不會來宰割車企。商業語境裡的活法,就是雙贏,蘋果為的起到一定的補充作用,猶如寄生蟲一般,為平平無奇的汽車帶來越來越多的新功能和新體驗,不觸及根本又能擴充根系,何樂而不為。
其次,車企們有時候能不能狙擊手機們的接管,並不取決於自己的意志,而是取決於能力。沒有誰能拗的過大勢。上次這麼幹的就是如日中天的諾基亞,市值吊打BBA,還不是如今墳頭的草都快兩米高了。況且蘋果式的接管還比較溫和,就像CarPlay已經獲取了諸多車企的「硬體支持」。未來設置甚至操作無人駕駛、自動線路、遊戲娛樂等各種任務,手機也是最方便的存在。
此外,不樂觀的是,在特斯拉「軟體+硬體」的咄咄逼人下,待到沒好日子過了,傳統車企們就不得不採取一定的妥協,究竟是選安卓呢還是IOS呢?留給他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國內目前的一票造車新勢力,所謂的人機互動都是源自安卓的加成。
當然,最後的「遙控器」不一定是蘋果,但一定是某幾類智慧型手機。它也不一定是用來幫你的汽車來解鎖,而是來解鎖更多的體驗與功能。汽車人們會在網上狙擊,只不過他們用的是手機。
當年底特律的仇,只有矽谷能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