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火併王倫,是林衝水滸生涯的一個高峰:在晁蓋等眾英雄暗戳戳的協助下,豹子頭林衝手起刀落,把曾經的老大王倫就地正法。
人們對此褒貶不一,贊成者暗挑大指:林教頭終於雄起了一回;反對者則嗤之以鼻:這個背主忘恩的人渣。
一起扛槍混了半年多的兄弟鬧到這個地步,王倫固然罪責難逃,誰讓他心胸狹窄,時時刻刻扒拉著心底的小算盤算計別人呢?可是要說都是王倫的錯,林衝就是冰清玉潔聖母白蓮花,我看不見得。
仔細品讀原書,你會發現林衝在與王倫的相處中,是存在著一種不正常的人格特徵的,他表現出了明顯的被動攻擊型人格。這種心態在其他時期也有體現,但在和王倫相處時是恣意爆發的,我們不妨來看一看。
二
這種人格的形成都有特殊的背景——種種原因所迫,不得已到了一個環境。
林衝也曾豪情滿懷「江湖馳譽望,京國顯英雄」,可是一場變故,打碎了他所有的一切,擺在面前的只剩華山一條路——梁山落草。他滿懷希望地拿著柴大官人的介紹信去梁山入夥,以為從此找到了歸宿。在他看來,就算沒有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的迎接,至少上山坐把交椅應該不成問題。
哪知道,王倫完全不按常理出牌,張口就將林衝拒之門外。後來雖然迫於壓力勉強答應接納,卻也是使盡渾身解數百般刁難,不但要交投名狀,還在期間冷嘲熱諷,進行精神攻擊。如果不是青面獸楊志恰巧路過,林衝能不能上山都在兩可之間。
最終,林衝不鹹不淡的上了梁山,書上寫「從此五個好漢在梁山泊打家劫舍,不在話下。」
有劫後餘生的興奮嗎?沒有!此刻「人在矮簷下」的無奈是他內心的主旋律。
既然已無退路,那就只能暫且忍耐了!
三
可是隨著在公司站穩腳跟,生活不再顛沛流離,曾經安分守己的求職者必然會重新審視自己的生存環境:公司市場競爭力夠不夠?目前的職位和自己的學歷是否匹配?老闆人好不好?自己和老闆能不能尿到一個壺裡?
如果各方面都比較滿意,自然沒有話說。
現實和自己心裡的劇本對不上又沒有更好的選擇呢?林衝就面臨這樣的困境。
林衝是混過大圈子的人,見過世面——東京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直屬領導是太尉。如今在一個土匪窩裡,聽一個落地秀才指手畫腳、說三道四,事實證明這個落地秀才不但心胸狹窄,而且文不成武不就,他能心甘情願嗎?
看看他對王倫的評價「量你是個落第窮儒,胸中又沒文學,怎做得山寨之主!」」你這嫉賢妒能的賊,……你也無大量大才,也做不得山寨之主!「從裡到外都是滿滿的鄙視。
想走,自己戴罪之身沒有出路;奪權,於人設不符於道義不合。於是,林衝的被動攻擊型人格爆發了!反抗權威,鄙視領導是這類人的最主要特徵之一。
四
另外,之所以是被動攻擊型人格,就是因為他不會正面對抗,往往採取消極懈怠、散播不滿的方式。覺得自己不被理解、不受信任,受到了強烈的不公正對待。而林衝恰巧就是這麼做的。
從林衝上山(約政和三年十一月)到火併王倫(約政和四年六月),林衝在王倫治下生活了半年的時間。他過得怎麼樣?書上沒有寫,但是讀者們都有一個明確的共識:林衝一直被王倫排擠。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書裡面有兩個小片段告訴我們:林衝入夥被刁難的事情已經傳遍了江湖,成為眾人皆知的秘密。
一來自阮氏三雄「聽得……前番那個東京林衝上山,慪盡他的氣。」
二來自操刀鬼曹正「曹正道:『……小人也聽的人傳說,王倫那廝,心地偏窄,安不得人,說我師父林教頭上山時,受盡他的氣。』」
林衝上山時的遭遇,知情人只有梁山自己的人,大家都正義感爆棚,替林衝鳴冤叫屈?不排除這種可能。但是更加可能的是:坐上梁山第四把交椅的林教頭憤憤不平,時常對著自己的心腹抱怨,並且傳揚了出去。按照林衝的性格,他不會輕易的和自己的領導發生正面衝突,但是卻會在私下和同事抱怨。
之前林娘子被調戲,他不就是忍了下來,沒打高衙內嗎?然後跑去跟陸謙抱怨「賢弟不知,男子漢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這般腌臢的氣!」緊接著,balabala「……把前日高衙內的事告訴陸虞候一遍。」
在太尉手下,不管這個太尉人品如何,畢竟位高權重,林教頭尚且覺得屈沉在小人之下,如今廟堂變成了山寨,太尉變成了白衣秀士,你能保證他不會腹誹滋生,悵怨暗長嗎?
因此,這個事情林衝說出去的可能性極大。
五
林衝過得不順心的另一個事情就是他上山之後沒有把林娘子接上山。晁蓋等人上山後,林衝「驀然思念妻子在京師,存亡未保」,於是找到晁蓋訴苦「……欲要搬取妻子上山來,因見王倫心術不定,難以過活,一向蹉跎過了。」
這話,乍一看合情合理。但是細想想就不是那麼回事了。」欲要「,就是想做但是沒有做啊。根本就沒有付諸實施嘛。
對此林衝的理由是「王倫心術不定」,怕難以過活。這話如果讓死去的王倫聽到,會不會氣得活過來?
王倫是有缺點,比如心胸狹窄,時刻撥弄小算盤,比如薄情寡恩,再比如無才無能,但是別的毛病好像並沒有顯現出來。怎麼就讓你難以過活呢?
林衝的顧慮,更多的應該是來自於那一段不堪回首的屈辱上山史。作為一個心高氣傲的人,這種打擊刻骨銘心。在心底,他已經認定王倫不容自己,對自己百般刁難。
可是我們應該看到,此一時彼一時,當初王倫之所以刁難,是因為他是真心不想收留林衝,把他視作敵人;後來情況反轉,雖然心不甘情不願,王倫畢竟是接納了林衝,讓他上山坐了一把交椅,成了名義上的弟兄。
對待敵人和對待弟兄的策略能一樣嗎?
退一萬步講,就算王倫心術不定,你作為山寨四寨主,衝鋒陷陣的猛將,保護不了妻小嗎?
林衝太在意之前的折辱,心裡把王倫自動劃到了對立面,臆想王倫會如何如何為難他。然後心裡開始較勁,以致於「蹉跎過了」。
六
在山寨發展方面,林衝也表現出了明顯的被動攻擊型人格特徵——拖沓懈怠。
王倫當初為什麼執意不肯接納林衝,主要是林衝太優秀了,相比之下自己沒什麼本事,害怕林衝識破之後自己被取而代之。
林衝的本事,能成為他上山的攔路虎,當然就能成為他立足山寨的護身符。可是你看林衝上山之後,梁山有什麼變化嗎?並沒有。
他固然沒有搶王倫的寨主之位,可他也沒有發揮自己東京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的特長,梁山還是那個幾百人的梁山,依然是打家劫舍的草寇。
在重大事件的處理上他都是冷眼旁觀的,最明顯的例子:晁蓋等人上山,他始終沒有說過什麼規勸的話,反而「看王倫答應兄長模樣,他自便有些不平之氣,頻頻把眼瞅這王倫」,如果他不是這樣,吳用再怎麼智多星也施展不了詭計不是嗎?
林衝一直自詡為豪傑,說自己質樸忠誠,所謂「仗義是林衝,為人最樸忠」,可是在王倫這件事情上,他卻既不樸也不忠。
難怪人們一廂情願的認為上梁山之後的魯智深和林衝決裂了。在處事方面,林衝真的和魯大師相差甚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