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表現為,毫無道德和情感可言,對他人的傷害沒有內疚或難過,沒有同情心,對別人的悲慘遭遇和痛苦,漠不關心,行為受原始欲望的支配,脾氣火爆,氣量狹小,總是指責他人,為人老奸巨猾,從不負責,思想行為與社會道德規範背道而馳,滿嘴哥們義氣,好拍馬屁,逢場作戲,但只要一點不如意就立馬,惡言相向,沒有長久的和諧朋友關係,不知自己有啥錯,即使受到嚴厲的懲罰也從不會汲取教訓,毫無悔改之意,屢教不改,
患者智力正常,有的智力還超乎常人,能說會道,但也僅僅只是小聰明,給人以顛倒黑白,有理說不清和似是而非的形象,患者腦神經系統正常,不是那種交友不慎而變壞的,也不是模仿,崇拜黑惡勢力的單純少年,他們的行為全憑個人喜好行事,從不顧及他人的感受,富有攻擊性和破壞性,對人精於欺騙,從沒有焦慮,憂鬱,恐懼的體驗,思想行為臨時起意不能預測
反社會人格障礙一般分兩種:一種叫衝動型或爆發型,其特點是不顧及後果的暴怒和攻擊,思想情緒反覆無常,另一種是被動攻擊性人格障礙,其特點是對社會道德法律規範,消極抵抗,對企業規章制度有強烈的抗拒不滿,故意消極怠工拖延,即使給予獎勵也無動於衷。
反社會人格障礙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因為,幼年時期父母離異或喪父喪母,養子,體質異常,自律神經系統缺損,社會環境和家庭環境惡劣,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和支持,成人之後變的無情,不能和任何人建立和諧的關係,不能夠克制自己的行為,渴望他人的關心注意和愛護,但又把感情深深的埋在心底,不與人交流,別人都無法了解他,最後,就用反社會的行為來引起他人的注意。
反社會人格障礙,在童年就表現,如逃學,說謊,任性,偷竊,離家出走破環公物,借錢不還,等等不良行為,比較嚴重的還有搶劫,打架,放火等表現,到青少年期反社會型表現的極為明顯,反社會人格障礙一般很難治療,但隨著年齡的成熟,大部患者會明顯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