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擊型人格的人認為生活就是一場戰爭,人們各自為戰,成王敗寇就是結局。他們的價值觀建立在叢林哲學基礎上,認為強權就是其理,在人生路上沒有慈悲和寬容。人對人就是狼:碰到了羊群,儘管捕殺,碰到了獅子,那就逃跑。逃跑是為了下一次的戰鬥。攻擊型人格的人有以下幾個特徵。
首先,攻擊型人格的人奉行荀子的人性惡的學說。認為人們都有敵意,拒不承認人們的心地是善良的,但是也會不情願地、有所保留地承認有少數例外。《道德經》中有一句:天地不仁,萬物為芻狗。這句話為他們提供了理論依據:別人都把我當狗,可我偏偏就是狼。狼是有陰謀家的權宜之計的,他們的外表大多溫文爾雅、公正不阿、討人喜歡,因為他希望別人相信他是一個好人,其實這只是服務於他帶有攻擊性的目標。
其次,攻擊型人格的人拒絕真正的同情和友好,厭惡順從和討好。但是當他遇到一種的確友好而強大的精神時,他能夠很好地識別並對其表示尊重。這兩點看起來是矛盾的,實質是統一的。比如說狼碰到了比它弱勢的動物,所有的順從和討好也換不到狼的同情和友好;狼碰到了獅子一樣更強大的動物,它當然要有足夠的尊重,但這也是為了學習強者,使自己更有攻擊力。
其三,攻擊型人格的人覺得自己堅強、誠實和現實。在他看來,冷酷無情就是力量,因為不會被偽善欺騙;不考慮別人就是誠實,因為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不擇手段追求目標就是現實,因為適者才能生存。因為這樣,他們潛意識中會拒絕人性溫柔的一面,會厭惡別人深情的舉動,會鄙視不合適宜的同情。比如說有一個人確實很可憐,很需要幫助,向他求助時,他不但不會施以援手,反而會把求助者罵走。因為幫助弱者會勾起他的柔情,這會影響到他的戰鬥力。
其三,攻擊型人格的人強調自己是最強大的、最精明的、最受人追捧的。為此,他會努力發展出與之匹配的能力與智謀。在某種意義上,這一點對促進個體和社會的發展都是有積極意義的。但是因為要達到這個目標,註定他在與人交往中永遠都是指責他人。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滿足他超越別人,獲得成功、聲望等形式的被認可需要。我有一個同事,一次我們共五個人沒去開會學習,而被領導點名批評。這個同事竟然說是我們四個人害了他,如果僅是他一個人沒去開會,領導是不會點名批評他的。我們和他一起被批評,仿佛都有損他的聲望和形象。
攻擊型人格的人碰到人和事的立場都是:我能從中得到什麼?無論是得到金錢、聲望、人脈,還是創意。而且他堅信,每一個人都是這樣的,所以他要比其他人做得更完美。和他們在一起,有時還是能獲得激勵等正能量的。
THE END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