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學報》英文版影響因子升至3.75—新聞—科學網

2020-11-28 科學網
一本高齡期刊的「第二春」
《植物學報》英文版影響因子升至3.75

 

從不被知曉到位列全球排名第12位,影響因子從0.432上升至3.75,短短數年間,一本有著61年歷史的期刊實現了「華麗轉身」,蛻變為重量級刊物。它的秘訣是什麼?

 

■本報記者 丁佳

 

近日,由中科院主管、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和中國植物學會共同主辦的植物學英文國際期刊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植物學報》英文版,簡稱JIPB)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其2012年影響因子升至3.75,在全球植物科學非綜述類期刊中排名第12位,在所有SCI收錄的151種中國科技期刊中位列第7。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黨委書記種康表示,這些數字意味著這本「經典的中國植物科學期刊終於跨入了本領域國際優秀期刊的行列」。

 

JIPB成功的秘密是什麼?

 

「老城改造」更不易

 

JIPB的前身《植物學報》創辦於1952年。在61年的發展歷程中,它發表過一大批對國內外植物科學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的優秀論文。1952年~2012年在《植物學報》和JIPB上發表文章最多的前15位作者中,已有7位成為中科院院士,另8位亦成長為中國植物學各研究領域的著名專家。

 

1998年,刊物確立了作為中國植物學科的一個重要窗口率先走向國際的發展目標,並於當年被SCI收錄。2005年,JIPB與Wiley-Blackwell出版社合作,正式實現了發行的國際化。

 

但這條國際化的道路並不平坦。當時,JIPB的影響因子只有0.432,國際知名度低,許多國外同行未曾聽說,半數以上的文章對SCI影響因子貢獻為零……

 

「我2007年接手這本期刊,經歷過很痛苦的時期。」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員、JIPB主編劉春明坦承,「新雜誌的國際化比較容易,但老雜誌就很難。這就好比老城改造比建新城難得多一樣,有很多遺留問題要去解決。」

 

劉春明是這本雜誌的第10位主編,擺在他面前的,顯然是一個「歷史重任」。

 

「我們沒有『裝飾性』編委」

 

編委是劉春明手中的一張「王牌」。JIPB實行編委辦刊,稿件的學術把關完全由國內外一線科學家組成的編委隊伍負責。目前,JIPB編委會共有80人,其中來自美國、英國、德國等15個國家的外籍編委52人,佔65%。

 

「編委是雜誌的招牌,編委團隊的質量決定了雜誌能否辦成一流的刊物。」劉春明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他與JIPB想要聘任的編委都曾當面聊過,「我要讓他們知道中國在辦這本雜誌,需要他們的幫助」。

 

但是,求賢若渴並不等於可以「放水」。劉春明接手雜誌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下狠心把一些名氣很大,但由於工作太忙沒有太多時間為雜誌工作的著名專家給「剔」了出去。「我們要求每個編委必須要能有直接的投入,從內心深處感到自己是雜誌的一分子。我們一個『裝飾性』編委都不要。」

 

如此務實的態度換來了編委的尊重。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教授Bill Lucas本人雖是國際頂尖植物學雜誌《植物細胞》的副主編,但做了JIPB編委後,他花了大把精力在這本刊物上,還每年到中國來講學,為JIPB的讀者和作者進行寫作培訓。「我在JIPB上投入的心血比在《植物細胞》上還要大得多。」他說。

 

中國雜誌的「氣質」

 

解決了編委問題,還有作者的問題需要解決。JIPB追蹤多個頂級國際刊物的作者,以主編名義發送約稿信,並通過開設稿件審理快速通道、稿件接收後不收取版面費等方式,快速將海外投稿比例提高到51%。

 

但這並不意味著JIPB就放棄了國內作者。「中國科學家都喜歡追逐國際刊物,所以最開始的時候,國內專家的確不願意投我們,我們反倒還有點死纏爛打的意思。」劉春明說,「但現在,國內一流植物學家沒在我們這裡發表過論文的極少。」

 

這一轉變背後的原因,除了7年間影響因子提高了近7.7倍外,還有JIPB一直在堅持的一條信念:在中國辦雜誌,決不能傷害中國科學家。

 

「我們了解到,一些新創辦的雜誌通過刻意壓低國內文章比例,很容易就能在短時間內把影響因子推上去,但我們不能這麼做。我們的目標是要讓中國人把自己最好的研究成果都放在JIPB上發表。」劉春明說。

 

這就是一本61歲高齡的老雜誌對自己、對讀者、對未來的交代。就像中科院院士、中國植物學會理事長洪德元所言:「一本好的雜誌不僅是一個學校、一個平臺,它更是展示研究機構乃至國家辦刊水平的窗口。」

 

《中國科學報》 (2013-07-02 第4版 綜合)

相關焦點

  • ...報告:《海洋學報(英文版)晉級海洋學Q3區,AOS 2019 SCI影響因子...
    最新SCI期刊引證報告:《海洋學報(英文版)晉級海洋學Q3區,AOS 2019 SCI影響因子1. 2020年6月29日,科睿唯安發布SCI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Citation Reports, JCR),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AOS) 影響因子為1.146,晉級海洋學(OCEANOGRAPHY)學科Q3區。
  • 2018植物科學和農學SCI期刊影響因子變化趨勢!
    在222中期刊中,影響因子在10以上的有3個,在5-10之間的有12個期刊,4-5之間的有3個期刊,3-4之間的有23個期刊,其他期刊影響因子均在3以下;因此,在植物科學領域在3以上期刊上發表文章也很不錯了。
  • 《地理學報》:不負歷史的「領跑者」—新聞—科學網
    連續10多年影響因子、總被引頻次、綜合評價總分均位於國內地理學科期刊第1名;連續9年榮獲「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連續3年榮獲「期刊數字影響力100強」;連續18年榮獲「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 「上大學時,對《地理學報》是一種嚮往和敬仰,覺得她非常神聖,現在能在這兒工作非常榮幸,也倍感責任重大。」
  • NSR和「兩刊」SCI影響因子取得新突破—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系列(SCIENCE CHINA Series)和《科學通報》(Science Bulletin)(以下簡稱「兩刊」,均指英文刊)全部9種期刊的SCI影響因子創下歷史新高,平均提升51%,《中國科學:化學》和《科學通報》影響因子突破4;共有11種出版刊物邁入國際同領域期刊排名的Q1區,佔國內進入Q1區的35種期刊的31%。
  • 南方醫院《護理學報》進入《2020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自然...
    南方醫院《護理學報》進入《2020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版)》Q1區,影響因… 2020-12-19 20: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最新SCI期刊引證報告:《海洋學報(英文版)晉級海洋學Q3區,AOS 2019...
    最新SCI期刊引證報告:《海洋學報(英文版)晉級海洋學Q3區,AOS 2019 SCI影響因子1.… 2020-07-03 02: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基因組蛋白質組與生物信息學報》影響因子顯著提高
    在日前舉行的第四屆中國英文版科技期刊研討會上,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發布了《2007年版中國英文版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根據這一報告提供的數據,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主辦的《基因組蛋白質組與生物信息學報》(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簡稱GPB)的影響因子大幅提高,2006年影響因子為0.239,比2005年的0.131提高了82.4%。
  • 我校《西北植物學報》影響因子列CSCD核心庫植物學科期刊第2名
    我校《西北植物學報》影響因子列CSCD核心庫植物學科期刊第2名 來源: 雜誌社(科研處) 作者: 南紅梅 發布日期: 2012-11-27
  • 《催化學報》《能源化學》再次入選期刊一區—新聞—科學網
    近日,2020年中科院期刊分區公布,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主辦的《催化學報》和《能源化學》均位居化學大類一區,這也是兩刊連續兩年入選中科院期刊分區一區
  • 基因組所《基因組蛋白質組與生物信息學報》影響因子顯著提高
    在日前舉行的第四屆中國英文版科技期刊研討會上,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發布了「2007年版中國英文版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根據這一報告提供的數據,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主辦的《基因組蛋白質組與生物信息學報》(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簡稱GPB)的影響因子大幅提高,2006年影響因子為0.239,比2005年的0.131提高了82.4%。
  • 《巖石力學與巖土工程學報》英文版順利啟航
    《巖石力學與巖土工程學報》英文版是我國巖石力學與巖土工程領域第一家英文版期刊,《學報》由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武漢大學共同主辦。主要反映國內外,特別是中國巖石力學與巖土工程的新成就、新理論、新方法、新經驗和新動向,《學報》以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為宗旨,以介紹國家重大工程項目、國家重大基礎項目研究等重大科研成果為重點。
  • 研究揭示氮添加對植物光合性狀影響全球格局—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生態中心助理研究員梁星雲和博士生張統等在葉清研究員的指導下,揭示氮添加對植物光合性狀影響的全球格局。
  • 研究生院《學報》複合影響因子大幅提升
    中國知網近期出版《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以下簡稱「年報」)。據年報統計,《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的2009年度複合影響因子為0.806。 為了更好地反映期刊的影響力,中國知網首次提出「複合影響因子」。它基於包括期刊論文、博碩士學位論和會議論文在內的複合統計源。在年報中,各類表格期刊名單均按該因子排列。
  • 《細胞研究》影響因子穩步提升
    據美國湯姆森科技信息研究所的數據顯示,我國優秀科技期刊《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的最新影響因子為4.535,在JCR公布的中國期刊中影響因子繼續排名第一,並首次實現了我國科技期刊SCI影響因子4.5的突破。Cell Research的發展得到前後兩任主編姚錱院士和裴鋼院士的悉心指導,並一直堅持「辦中國的國際品牌期刊」的辦刊理念。
  • 《人體健康與免疫》叢書英文版發布—新聞—科學網
    10月21日,第十七屆國際免疫學大會上,中國免疫學會發布《人體健康與免疫》英文版(共3冊)。在此基礎上,中國免疫學會精選關鍵內容,包括免疫學歷史問題7個,免疫學相關的常見問題100個,完成了英文版叢書(3冊)的編著工作。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 《浙江大學學報》(英文版):堅守學術期刊走出去的夢想
    2010年,國際出版倫理委員會(COPE)在其官方季報(Ethic Editing)中報導中國期刊——《浙江大學學報》(英文版)編輯首獲COPE研究基金資助。        2011年3月18日,《浙江大學學報》(英文版)A輯作為源刊代表榮獲了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
  • 北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紀念創刊50周年 將開闢英文版
    據悉,最近,作為名刊建設和創世界一流大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北京大學學報經過慎重考慮,決定申辦北京大學學報英文版;申請報告已經以北京大學的名義呈報上級主管部門。學報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辦英文版北大學報,把中國學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紹到國際上去,加強國際交流和國際競爭,把中國學者和中國學術的影響擴展到國際上的一流大學中去。
  • 超越影響因子之《光》—新聞—科學網
    峰迴路轉,不久之後,一份剛剛獲得影響因子的新刊通過快速通道將其發表。數據顯示,這篇文章發表6年來,被引超過940次,引發諸多文章跟進。後來,數字編碼超材料入選了美國光學學會2016年最激動人心的30項光學成果,入選ESI的1‰熱點文章,也成為崔鐵軍榮獲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的代表作。 這份獨具慧眼的期刊正是來自本土的英文期刊《光》。
  • 行業| 《測繪學報(英文版)》入選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
    行業 | 《測繪學報(英文版)》入選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 2019-09-25 16: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地理學報(英文版)》被SCI擴刊版收錄
    12月18日,《地理學報(英文版)》副主編趙歆收到美國湯姆森科技信息集團科技信息所(ISI)地學編輯Chonka先生的來信:地理學報(英文版)已被列入SCI擴刊版收錄。    《地理學報(英文版)》(Jou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自2001年創刊以來,國際影響力不斷提高,已發表了來自美國、德國、瑞士、比利時、印度等國作者的來稿,以及中國學者與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法國、西班牙、荷蘭、瑞典、挪威、奧地利、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14國學者合作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