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所等高壓製備出發光磁性半導體

2021-01-08 機經網

       磁性半導體具有特殊的磁電和磁光性質,是先進多功能自旋電子器件的重要候選材料。然而,大多數磁性半導體,如磁性離子摻雜的稀磁半導體以及EuO、CdCr2S4等非摻雜的本徵鐵磁半導體,均具有低於室溫的磁有序溫度,這限制了這類材料的潛在應用。因而,如何製備出具有室溫以上磁有序溫度且磁、光、電等功能屬性耦合在一起的磁性半導體材料是具有挑戰性的研究方向。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磁學國家重點實驗室M08組研究員龍有文團隊在高壓製備的簡立方鈣鈦礦SrCr0.5Fe0.5O2.875(SCFO)中,發現臨界溫度達600 K的磁有序相變,該體系具有約2.3 eV的直接半導體帶隙,並展示出磁場可調的綠色發光效應。

  SrCrO3與SrFeO3是兩個已知的反鐵磁金屬材料,均具有簡立方鈣鈦礦結構,理論計算表明,在布裡淵區的一些高對稱點形成空穴型的導電費米袋能帶結構,而費米面附近主要由氧的2p軌道佔據。因此,在這些體系中引入氧空位,有望調控載流子濃度及能帶結構,從而實現金屬到半導體/絕緣體的轉變。利用高壓高溫實驗條件,研究人員製備出等摩爾Cr/Fe固溶比例的氧空位材料SrCr0.5Fe0.5O2.875。結構分析表明,該材料結晶為簡單立方鈣鈦礦(空間群:Pm-3m),Cr與Fe在B位完全無序分布,由於氧空位的引入,相比SrCrO3和SrFeO3,其晶格常數略有增大。基於同步輻射X射線吸收譜,Fe的化合價態被確定為單一的Fe3 態,Cr具有平均的Cr4.5 態,該混合價態由3:1的Cr4 與Cr6 組成。雖然等化學劑量比的母體相SrCrO3和SrFeO3均具有較低的磁有序溫度(< 140 K),但是氧缺位的SCFO在600 K的臨界溫度展示出鐵磁類似的相變;進一步磁滯回線展現了幾乎不隨溫度變化的矯頑力場(約0.2 T)。因高場下未飽和的磁化強度及較小的剩餘磁化,材料的磁相變被確定為由Fe3 -O-Fe3 超交換作用導致的反鐵磁有序,其弱鐵磁性源自Fe3 自旋的傾斜及可能的Fe3 -O-Cr4 鐵磁超交換作用。SCFO的電阻-溫度關係遵循三維Mott變程跳躍模型,且紫外-可見光區域的反射譜在545.5 nm附近出現尖銳的吸收峰,吸收係數與能量的關係符合Tauc和Davis-Mott模型的直接躍遷關係,並擬合得到直接帶隙約為2.3 eV。研究表明,SCFO具有直接帶隙半導體特徵,且能隙在可見光範圍,預示存在可能的發光效應。研究人員利用藍光作為激發光源,發現SCFO在較大波長範圍內的綠色發光現象;根據光譜特徵,推斷其發光效應主要來自d-p成鍵態與反鍵態的帶間躍遷。由此可見,3d過渡金屬離子參與磁有序,且具有光致發光效應。因而,通過外加磁場,可在一定程度上實現材料發光強度的調控。相比目前廣泛研究的非磁性有機-無機雜化滷素鈣鈦礦發光材料,高壓製備的SCFO具有環境穩定性(如耐潮、耐酸、耐鹼、耐高溫等)和遠高於室溫的磁有序,其高溫弱鐵磁性與發光效應的耦合有望開拓室溫磁性發光材料的研究新方向。

  相關研究成果以High-temperature ferromagnetic semiconductor with a field-tunable green fluorescent effect為題,發表在NPG Asia Materials上,被選為「Featured Article」。研究工作的合作者包括南京理工大學教授李志,中科院強磁場實驗室研究員盛志高,物理所研究員禹日成、邱祥岡、孟慶波等。研究工作得到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科院等項目的支持。

  

相關焦點

  • 高壓製備具有高自旋有序溫度的發光磁性半導體
    然而,大多數磁性半導體 - 譬如磁性離子摻雜的稀磁半導體以及EuO、CdCr2S4等非摻雜的本徵鐵磁半導體 - 均具有遠低於室溫的磁有序溫度,大大限制了這類材料的潛在應用。因而,如何製備具有室溫以上磁有序溫度且磁、光、電等多種功能屬性耦合在一起的磁性半導體材料是極具挑戰的研究方向。
  • 進展|高壓製備具有高自旋有序溫度的發光磁性半導體
    因而,如何製備具有室溫以上磁有序溫度且磁、光、電等多種功能屬性耦合在一起的磁性半導體材料是極具挑戰的研究方向。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磁學國家重點實驗室M08組龍有文研究員團隊在高壓製備的簡立方鈣鈦礦SrCr0.5Fe0.5O2.875(SCFO)中,發現了臨界溫度高達600 K的磁有序相變,該體系具有約2.3 eV的直接半導體帶隙,並展示了磁場可調的綠色發光效應。
  • 進展 | 高壓製備具有高自旋有序溫度的發光磁性半導體
    磁性半導體具有特殊的磁電和磁光性質,是先進多功能自旋電子器件的重要候選材料。然而,大多數磁性半導體 - 譬如磁性離子摻雜的稀磁半導體以及EuO、CdCr2S4等非摻雜的本徵鐵磁半導體 - 均具有遠低於室溫的磁有序溫度,大大限制了這類材料的潛在應用。因而,如何製備具有室溫以上磁有序溫度且磁、光、電等多種功能屬性耦合在一起的磁性半導體材料是極具挑戰的研究方向。
  • 高壓製備高性能亞鐵磁半金屬新材料
    在這類材料中,一種自旋取向(比如自旋朝上)的電子穿過費米面參與導電,形成金屬特性;而另一種自旋取向(比如自旋朝下)的電子在費米面處打開能隙不參與導電,呈現絕緣體或半導體特性。因此,半金屬的傳導電子理論上具有100%的自旋極化率,可以提供完全自旋極化的載流子,被視為構建自旋電子器件的理想材料而備受關注。為使自旋電子器件能在常溫下工作,半金屬材料必須具有高於室溫的(亞)鐵磁居裡溫度。
  • 物理所等在黑磷單晶的高壓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同時,也激發了人們對黑磷單晶重新研究的興趣,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的多個課題組分別從不同角度對其開展了實驗和理論的研究。早期的高壓研究顯示,黑磷在常壓下具有正交結構(A17相),高壓下會經歷兩個結構相變,分別在約5GPa和10GPa依次轉變為菱方結構(A7相)和簡單立方結構(SC),而且這兩個高壓相在低溫下都出現超導電性。
  • 物理所等實驗證明有機共軛小分子晶體薄膜中存在半導體本徵光生...
    物理學家通過實現矽原子間的共價成鍵作用,製備了半導體三維晶體材料,在原子軌道分裂能級的基礎上實現了能級連續的導帶和價帶,並形成了光學躍遷的能隙。進一步引入P-N結電場,實現集太陽光捕獲、電荷分離及電流輸出於一體的無機類半導體光伏電池。目前無機類半導體光伏電池的光電轉化效率對於單晶矽而言接近25%,砷化鎵達40%。
  • 物理所寬禁帶半導體磁性起源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陳小龍研究員及其領導的功能晶體研究與應用中心一直致力於寬禁帶半導體磁性起源問題的研究。最近,他們從實驗和理論上證明了雙空位導致磁性,首次在實驗上給出了直接證據,為通過缺陷工程調控寬禁帶半導體的磁性提供了實驗基礎,相應結果發表在Phys. Rev. Lett. 106, 087205 (2011)上。
  • 黑磷高壓調控的三維狄拉克半金屬研究獲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物質計算科學研究室研究員鄒良劍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陳仙輝研究團隊以及香港大學教授沈順清合作,在靜水壓調控塊體黑磷的電子結構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證明壓力下黑磷可以從半導體轉變成狄拉克半金屬,相關研究結果最近發表在《物理評論B》上【Physical Review B 93, 195434 (2016)】。
  •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物理所博士生招生簡章及參考書目
    氧化物高溫超導體薄膜、超大磁電阻薄膜、鐵電體薄膜及其異質結的製備及物理性能的研究。1.納米自旋電子學材料的製備科學; 2.納米結構金屬多層膜中的自旋相關輸運和巨磁電阻效應;3.納米磁性隧道結的自旋電子隧穿和隧穿磁電阻效應; 4.磁性/半導體異質結構的輸運過程; 5.鐵磁-反鐵磁交換耦合作用的物理機制; 6.納米磁性顆粒的磁性和輸運。
  • 物理所低維半導體材料中的光生載流子高效抽取現象研究取得進展
    半導體材料中的光電轉換過程是光電探測器和太陽能器件的基礎,也一直是半導體材料和物理領域的研究熱點。傳統半導體物理理論認為:在低維材料中,光生載流子在形成後會弛豫到基態,由於受到量子限制,光生載流子難於逃離限制勢壘形成有效的光電流。因此,將低維半導體材料應用於光伏和探測器領域一直難以成功。
  • 物理所成功製備微納米金屬玻璃纖維
    最近,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汪衛華課題組易軍等人發展了一種新的工藝方法,成功製備出金屬玻璃纖維。相關結果發表在Adv Eng Mater 12, 1117 (2010)上。工程金屬材料由於不具有超塑性變形的能力,它的製備效率低而且能耗很高。由於玻璃在其過冷液相區具備超塑性變形的能力,所以能用高效率、低能耗的熱塑性成型的方法製備出表面光滑且尺寸均勻的玻璃纖維。金屬玻璃像普通玻璃一樣在其過冷液相區也具備超塑性變形的能力。能不能利用製備玻璃纖維的熱塑性成型法來製備金屬玻璃纖維是目前大家關心的問題。國內外科學家在這方面做過很多嘗試,但始終沒有成功。
  • 物理所等發現與「122」鐵基超導體同結構新型稀磁半導體
    近期,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極端條件實驗室靳常青研究組在基於自旋和電荷分別注入機制的稀磁半導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他們發現一類新的具有「122」鐵基超導體同結構的稀磁體(Ba,K)(Zn,Mn)2As2,得到居裡轉變溫度(Tc)高達180K以上的稀磁半導體。
  • 新型柔性半導體製備方法更簡單
    由於尺寸極小,其內部電子在不同方向上的運動都會受限,所以其光學和電子屬性不同於大型粒子,能具有量子限域效應、表面效應、量子隧道效應、介電限域效應等特殊物理效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半導體粒子處於納米級的尺寸,不同尺寸的量子點會發射出不同頻率的光,在可見光頻譜範圍內,最明顯的就是顏色的變化。
  • 大連化物所製備出高效率大面積鈣鈦礦太陽組件電池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究組研究員劉生忠、博士王開團隊採用狹縫塗布製備方法,結合高壓氮氣萃取和離子液體鈍化鈣鈦礦界面技術,製備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該電池小面積效率達到22.7%(0.09cm2),大面積組件達到19.6%(7.92cm2)。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製備出高效率大面積鈣鈦礦太陽組件電池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究組研究員劉生忠、博士王開團隊採用狹縫塗布製備方法,結合高壓氮氣萃取和離子液體鈍化鈣鈦礦界面技術,製備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大連化物所採用狹縫塗布沉積技術製備高效率大面積鈣鈦礦太陽組件電池
  • 三種碳化矽的主要製備方法
    打開APP 三種碳化矽的主要製備方法 半導體促進會 發表於 2020-11-20 10:53:36 目前碳化矽單晶的製備方法主要有:物理氣相傳輸法(PVT);頂部籽晶溶液生長法(TSSG);高溫化學氣相沉積法(HT-CVD)。
  • 北大研究團隊突破碳基半導體製備瓶頸
    然而,製造出符合要求的碳納米管材料,一直是碳管電子學領域所面臨的最大的技術挑戰。針對這一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電子學系/北京大學碳基電子學研究中心、納米器件物理與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張志勇教授-彭練矛教授課題組發展全新的提純和自組裝方法,製備高密度高純半導體陣列碳納米管材料,並在此基礎上首次實現了性能超越同等柵長矽基CMOS技術的電晶體和電路,展現出碳管電子學的優勢。
  • 物理所成功製備蜂窩狀結構的硼烯
    2016年,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SF09組研究員吳克輝、陳嵐等率先利用超高真空分子束外延(MBE)直接進行單原子層構築的方法,在Ag(111)襯底上獲得了這種理論上期待已久的單層硼烯,並發現硼烯的多種相,對應於三角晶格中不同周期的孔洞結構(Nature Chem. 8, 564 (2016))。
  • 半導體所製備成功太赫茲量子級聯雷射器和紅外量子級聯雷射器
    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半導體材料科學重點實驗室、低維半導體材料與器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在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及中科院等項目的支持下,經過努力探索,製備成功太赫茲量子級聯雷射器和紅外量子級聯雷射器(QCL)系列產品系列產品。
  • 美國科學院院報: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科學家打開石墨烯帶隙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分享信息,整合資源交流學術,偶爾風月石墨烯的發現獲得了2010年諾貝爾物理獎, 從此厚載眾望, 盼將取代矽基半導體, 引發新一輪科技革命。然而,科學家們經過多年的努力,才將石墨烯的零帶隙打開至0.3 eV,遠遠低於應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