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曉!航空工業飛機6個項目全部獲獎

2020-09-23 看航空

9月18日-19日,中國質量協會舉辦的2020年中國質量技術與創新成果發表賽在北京舉行。來自航空、兵器、鋼鐵、銀行、菸草等行業的精益管理項目同臺競技。經過激烈角逐,航空工業飛機在精益工廠建設過程中培育出的6個項目全部獲獎。

獲獎名單

一等獎(示範級項目)

西飛精益加工中心《提升飛機襟翼隔板類零件製造質與速》

西飛結構件廠《鋁合金平板類零件「提質量、增效率」精益生產實踐》

陝飛部件廠《某系列型機外翼部件產能提升》

陝飛鉗焊廠《縮短發動機支架的生產周期》

二等獎(專業級項目)

西飛機身裝配廠《基於數位化測量精益改進,提升飛機整機製造產能——打造飛機裝配智慧「天眼」》

西飛質量管理部檢驗技術室《提高檢驗檢測效率,實現產品檢驗主動保障》

項目介紹

西飛精益加工中心

《提升飛機襟翼隔板類零件製造質與速》

該項目聚焦襟翼隔板零件族質量與效率的提升,通過價值流程圖對生產全流程進行分析,針對制約零件質量效率提升的工序複雜、在機準備時間長、等待時間長、質量不穩定、不滿足生產節拍5個問題,用流程分析、5WHY、魚刺圖等精益工具進行分析,通過工藝優化、工藝標準化、過程質量監控、生產過程管控四步走的改善,最終實現了襟翼隔板零件族產能提升近一倍,質量損失率為0。

西飛結構件廠

《鋁合金平板類零件「提質量、增效率」精益生產實踐》

在鋁合金平板族類產品需求量日益增加,無法滿足客戶需求的情況下,該項目從「提質增效」入手,利用時間觀察表、價值流圖、麵條圖、魚刺圖、5WHY分析法等精益工具,識別出項目改善點,通過工藝優化、消除設備瓶頸、加強計劃實施監控和考核、注重過程質量控制、規範現場物料管理、建立現場問題快響團隊、實施物料配送機制、強化設備維護保養、提高人員技能水平等手段,實現了產品一次交檢合格率由75%提升至98%左右,加工周期由28天縮短至14天,月平均交付數量由474件增長至650件以上。

陝飛部件廠

《某系列型機外翼部件產能提升》

該項目以精益思想為指引,運用價值流分析、緊前關係圖、魚刺圖等精益工具分析識別出外翼裝配的瓶頸工序和深層次問題。通過工藝精益化、工藝技術改進、布局優化及物流設計、可視化管理、計劃管控等措施,重點完成了南、北區兩條生產線的統型整合,有效解決了瓶頸問題,大幅度提升了工作效率。2019年,產品質量穩步提高,外翼部件全面完成年度任務並基本實現均衡交付,生產製造成本大幅下降,內外部客戶滿意度得到顯著提升,職工幸福度、獲得感滿滿,收入持續提升,全年加班天數較2018年減少約20天。

陝飛鉗焊廠

《縮短發動機支架的生產周期》

在生產能力不足,周期波動大,無法滿足客戶需求的背景下,該項目通過價值流程分析、魚刺圖等精益工具識別流程中的慢點、斷點、盲點,找出瓶頸問題的根源,確定了改進目標。通過工藝精益化、工藝技術改進、標準作業、布局優化及物流設計、可視化管理等手段開展系統改進,焊接一次合格率由85%提高至98%,節約成本近百萬元。

西飛機身裝配廠

《基於數位化測量精益改進,提升飛機整機製造產能——打造飛機裝配智慧「天眼」》

本項目運用時間觀察表、價值流分析、魚刺圖等精益方法和工具,梳理數位化測量各環節中的瓶頸點,找出原因逐個制定改善措施,明確責任人和時間節點,確定改善措施的落地。從技術提升、人才培養、計劃管控、設備管理四個維度對項目進行推進,提高數位化測量效率60.6%,為各項數位化裝配任務效率提升打下了堅實基礎。

西飛質量管理部檢驗技術室

《提高檢驗檢測效率,實現產品檢驗主動保障》

該項目運用問卷調查小程序、產品驗收商務流程圖等方法,收集分析檢驗業務各環節瓶頸點,通過5WHY分析法,查找根本原因,制定有效措施,從等待檢驗、產品驗收、問題響應三方面入手,通過設置工復檢、驗收計劃、精益布局、ECRS、標準化、可視化、快速響應機制等精益改進措施,提高檢驗檢測效率,壓實操作人員過程質量職責,強調一手質量,實現精益單元內建質量自我管控和產品檢驗主動保障。改進後,等待檢驗時間下降53.6%,產品驗收「日清日結」,按時驗收率98%,驗收時間減少34.3%,問題響應時間減少86.8%。

相關焦點

  • 第14屆航空航天月桂獎揭曉:12位獲獎人和團隊分獲七項大獎
    【第14屆航空航天月桂獎揭曉:12位獲獎人和團隊分獲七項大獎】今天下午,第十四屆航空航天月桂獎頒獎揭曉。獲得本屆航空航天月桂獎的個人和單位有:航空工業哈飛數控銑工秦世俊與航天科工二院數控銑工曹彥生分別被授予大國工匠獎;中國東方航空公司上海飛行部被授予飛行精英獎;航空工業宏光李軍空降空投試跳團隊獲得英雄無畏獎;長徵五號系列火箭總設計師李東和航空工業直升機設計研究所總設計師鄧景輝獲得技術先鋒獎;西北工業大學校長汪勁松與北鬥三號衛星總指揮遲軍摘得領導卓越獎
  • 首屆中國航空維修紅冠獎揭曉
    9月26日,首屆中國航空維修紅冠獎在2018中國航空維修峰會(MRO China)上揭曉。中國航空維修紅冠獎是由《航空維修與工程》雜誌發起、本著「公平、公正、公開」的指導原則,由業內資深專家推薦和評選出中國航空維修領域最具影響力的企業、項目和領軍人物,旨在促進各大航空公司、製造商和維修企業之間的密切交流與合作,助力我國航空維修事業的蓬勃發展。
  • 第十四屆航空航天月桂獎重磅揭曉
    十餘年中,他所打造的高精度關鍵零件數以千計,不僅國內無可匹敵,還獲得了法國同行的認可;他實現、總結的數個航空製造創新項目,不僅對「降本增效」貢獻巨大,更為年輕工人留下了寶貴的學習資料。2020年6月23日,中國西昌。
  • 新中國航空工業5大最失策項目
    下面列舉航空君依據公開資料評選出的新中國航空工業五大最失策項目,歡迎大家發表不同意見。一、小型通用飛機這個項目不止是失敗,甚至可以說是災難,小型通用飛機從開始到現在從來都沒有被上層正式提到議事日程上,根本沒有受到其應有的重視。通用航空發展的緩慢,和這個不無關係。
  • 這兩位廈大人折桂航空航天大獎
    初教6、強5、運7、「飛豹」等多個飛機型號的設計研製貢獻了自己的盛世年華與心血智慧。作為「飛豹」的總設計師,他在研製過程中科學決策、打破沿用的原蘇聯設計規範體系,大膽採用了40%的新技術、新材料、新成品,並組織幾十個廠所成功地完成了研製任務,使飛機達到20年不落後的高標準,而全部研製經費僅相當於1億美元,這在其他任何一個進行飛機研製的國家都無異於天方夜譚。但是,這個奇蹟在他的手上誕生了!
  • 「殲-20之父」楊偉獲獎感言:「我見證航空工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
    楊偉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李欣憶 熊筱偉 攝影 歐陽傑)3月25日,在四川省科技技術獎勵大會上,「殲-20之父」、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楊偉,獲2018年度四川省科技傑出貢獻獎現場楊偉作了獲獎感言。他表示,四川廣大科技工作者在各自崗位忠誠奉獻、求實創新,默默貢獻光和熱,作為其中一員,他有幸獲得這份崇高榮譽,既是鞭策和激勵,也是激勵他繼續奮發創新的不竭動力。
  • 航空工業哈飛運12F時間域飛機首飛成功
    近日,由航空工業哈飛自主研發設計的固定翼時間域航空電磁系統飛行平臺即運12F時間域飛機在平房機場成功首飛,標誌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固定翼時間域航空電磁測量技術系統研製」項目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將有力推動我國航空地球物理探測事業的發展。
  • 國家科學技術獎之航空製造:工業之花燦爛開放
    航空製造業被譽為「工業之花」,飛機是人類有史以來最複雜最精密的工業產品,是一個國家科技、工業和國防實力的重要標誌。航空技術涉及冶金,材料,機械加工,機械製造,熱力學,空氣動力學,流體力學,控制學,等等,基本上把工科的學科統統算上,75%以上都要把自己的最高成就獻給航空製造業。
  • 中國航空工業神鷹FTC-2000G首架軍貿飛機總裝交付
    貴州省經信委,安順市委市人民政府,中航技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航空工業貴飛,中國航發黎陽及有關飛機配套生產單位,安順開發區管委會,明日宇航公司等「貴飛工業聯合體」成員單位等有關單位領導和員工600多人參加了航空工業神鷹FTC-2000G首架軍貿飛機的總裝交付儀式。
  • 航空工業通飛首批國產西銳SR20飛機交付中飛院
    中國民航飛行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關立欣,中飛院廣漢分院院長何永威,航空工業通飛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楊雷,副總經理李東濤等出席交付儀式。期間,航空工業通飛還在中飛院舉行了「校園日」活動和「中航通飛」獎勵金捐贈儀式。
  • 航空工業洪都:紅色基因 藍色情懷
    2002年6月K8E飛機正式編入埃及空軍裝備序列新時代、新徵程,洪都公司實現嶄新飛躍今天的航空工業洪都,已經總體搬遷到瑤湖之濱、美麗新家園,翻開了再創輝煌的新篇章、步入跨越發展新起點、開啟全面振興新徵程。
  • 讓歷史照進未來:航空工業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
    這對於從修理走向製造的新中國航空工業來說,是一件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大事。殲10的研製生產有力地推動了中國整個航空工業的技術進步,為航空工業的後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這次閱兵中,總計9個機種、15個機型的132架國產戰機驚豔亮相。轟油6、「飛豹」、殲8、直9等國產戰機首次飛越天安門廣場,接受祖國檢閱。
  • 航空工業在京舉行「卓越團隊」頒獎儀式
    中國航空報訊:9月24日,航空工業在京舉行「卓越團隊」頒獎儀式,隆重表彰中航國際控股「私有化」工作團隊。航空工業黨組副書記李本正為獲獎團隊頒發獎牌、獎章和榮譽證書,黨組成員、總會計師張民生代表航空工業黨組講話。
  • 2018年度中國航空運輸協會民航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公示
    「  2018年度中國航空運輸協會民航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公示  中國航空運輸協會民航科學技術獎獎勵工作評審委員會根據獎勵章程和獎勵辦法,評選出了2018年度中國航空運輸協會民航科學技術獎,現予公示。
  • 第十四屆航空航天月桂獎揭曉
    中國日報11月18日電(記者 趙磊)今天下午,由航空工業集團主辦,航天科技集團、航天科工集團、中國商飛、中國航發、電子科技集團等聯合主辦的第十四屆航空航天月桂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晨興音樂廳成功舉辦。
  • 科學中國人2013年度人物獲獎名單揭曉
    7月5日,由《科學中國人》雜誌社主辦的「科學中國人(2013)年度人物」揭曉。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天宮一號」總設計師、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楊宏,中國科技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中國4G掌門人」、東南大學教授尤肖虎等80位科學家獲獎。
  • 創新工業強基 助力碳達峰 第六屆中國工業大獎在北京揭曉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第六屆中國工業大獎昨天(12月27日)在北京揭曉,本次工業大獎共授予16家企業以及「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等14個項目,並有12家企業和21個項目獲得中國工業大獎表彰獎
  • 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揭曉 5項目和6科學家獲獎
    中新網北京8月28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28日下午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獲獎項目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獲獎人,授予「實驗發現五夸克態」等5個項目陳嘉庚科學獎,授予北京大學關啟安等6人陳嘉庚青年科學獎。
  • 第四屆中國航空創新創業大賽創業組複賽十強揭曉
    跨界融合發展,共創航空未來。7月24-25日,第四屆中國航空創新創業大賽創業組複賽及首屆中國航空學會青年科技人才論壇在江蘇省太倉市舉行。進入複賽30強的參賽項目依次上臺進行路演,經過現場20名航空專家及投資評委的現場評審,最終來自北京海空行科技有限公司的無人直升機系列及雷射雷達應用項目等十個項目進入了創業組全國十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