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19日,中國質量協會舉辦的2020年中國質量技術與創新成果發表賽在北京舉行。來自航空、兵器、鋼鐵、銀行、菸草等行業的精益管理項目同臺競技。經過激烈角逐,航空工業飛機在精益工廠建設過程中培育出的6個項目全部獲獎。
獲獎名單
一等獎(示範級項目)
西飛精益加工中心《提升飛機襟翼隔板類零件製造質與速》
西飛結構件廠《鋁合金平板類零件「提質量、增效率」精益生產實踐》
陝飛部件廠《某系列型機外翼部件產能提升》
陝飛鉗焊廠《縮短發動機支架的生產周期》
二等獎(專業級項目)
西飛機身裝配廠《基於數位化測量精益改進,提升飛機整機製造產能——打造飛機裝配智慧「天眼」》
西飛質量管理部檢驗技術室《提高檢驗檢測效率,實現產品檢驗主動保障》
項目介紹
西飛精益加工中心
《提升飛機襟翼隔板類零件製造質與速》
該項目聚焦襟翼隔板零件族質量與效率的提升,通過價值流程圖對生產全流程進行分析,針對制約零件質量效率提升的工序複雜、在機準備時間長、等待時間長、質量不穩定、不滿足生產節拍5個問題,用流程分析、5WHY、魚刺圖等精益工具進行分析,通過工藝優化、工藝標準化、過程質量監控、生產過程管控四步走的改善,最終實現了襟翼隔板零件族產能提升近一倍,質量損失率為0。
西飛結構件廠
《鋁合金平板類零件「提質量、增效率」精益生產實踐》
在鋁合金平板族類產品需求量日益增加,無法滿足客戶需求的情況下,該項目從「提質增效」入手,利用時間觀察表、價值流圖、麵條圖、魚刺圖、5WHY分析法等精益工具,識別出項目改善點,通過工藝優化、消除設備瓶頸、加強計劃實施監控和考核、注重過程質量控制、規範現場物料管理、建立現場問題快響團隊、實施物料配送機制、強化設備維護保養、提高人員技能水平等手段,實現了產品一次交檢合格率由75%提升至98%左右,加工周期由28天縮短至14天,月平均交付數量由474件增長至650件以上。
陝飛部件廠
《某系列型機外翼部件產能提升》
該項目以精益思想為指引,運用價值流分析、緊前關係圖、魚刺圖等精益工具分析識別出外翼裝配的瓶頸工序和深層次問題。通過工藝精益化、工藝技術改進、布局優化及物流設計、可視化管理、計劃管控等措施,重點完成了南、北區兩條生產線的統型整合,有效解決了瓶頸問題,大幅度提升了工作效率。2019年,產品質量穩步提高,外翼部件全面完成年度任務並基本實現均衡交付,生產製造成本大幅下降,內外部客戶滿意度得到顯著提升,職工幸福度、獲得感滿滿,收入持續提升,全年加班天數較2018年減少約20天。
陝飛鉗焊廠
《縮短發動機支架的生產周期》
在生產能力不足,周期波動大,無法滿足客戶需求的背景下,該項目通過價值流程分析、魚刺圖等精益工具識別流程中的慢點、斷點、盲點,找出瓶頸問題的根源,確定了改進目標。通過工藝精益化、工藝技術改進、標準作業、布局優化及物流設計、可視化管理等手段開展系統改進,焊接一次合格率由85%提高至98%,節約成本近百萬元。
西飛機身裝配廠
《基於數位化測量精益改進,提升飛機整機製造產能——打造飛機裝配智慧「天眼」》
本項目運用時間觀察表、價值流分析、魚刺圖等精益方法和工具,梳理數位化測量各環節中的瓶頸點,找出原因逐個制定改善措施,明確責任人和時間節點,確定改善措施的落地。從技術提升、人才培養、計劃管控、設備管理四個維度對項目進行推進,提高數位化測量效率60.6%,為各項數位化裝配任務效率提升打下了堅實基礎。
西飛質量管理部檢驗技術室
《提高檢驗檢測效率,實現產品檢驗主動保障》
該項目運用問卷調查小程序、產品驗收商務流程圖等方法,收集分析檢驗業務各環節瓶頸點,通過5WHY分析法,查找根本原因,制定有效措施,從等待檢驗、產品驗收、問題響應三方面入手,通過設置工復檢、驗收計劃、精益布局、ECRS、標準化、可視化、快速響應機制等精益改進措施,提高檢驗檢測效率,壓實操作人員過程質量職責,強調一手質量,實現精益單元內建質量自我管控和產品檢驗主動保障。改進後,等待檢驗時間下降53.6%,產品驗收「日清日結」,按時驗收率98%,驗收時間減少34.3%,問題響應時間減少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