鎂科研:碳和鈣對Mg-3Al合金的協同孕育細化機制

2021-01-12 網易

2020-12-28 14:34:14 來源: 鎂途

舉報

  論文概述

  鎂合金是最輕的金屬結構材料,在交通運輸、電子通訊、航空航天等領域的應用前景非常廣闊,其中Mg-Al基合金的應用最為廣泛,塑性成形是Mg-Al基合金製品製造的主要工藝之一。然而,Mg-Al系變形鎂合金鑄坯往往存在晶粒粗大、熱裂等缺陷,不僅其韌性和塑性低,成型性能也較差。晶粒細化是提高鎂合金綜合力學性能和改善鎂合金塑性成形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熔體有效孕育細化不僅能減少鑄造缺陷,還能改善鎂合金的加工性能和耐蝕性能。目前,基於鑄造過程中細化Mg-Al合金的方法有過熱法、Elfinal法和碳質孕育法等。其中,碳質孕育法因其低廉的成本、較低的操作溫度和相對較好的細化效果被認為是最具應用前景的細化方法。

  儘管碳質孕育細化技術受到了非常廣泛的關注,但仍然存在諸多科學問題需要深入探究。碳質孕育熔體中的碳質晶核含量較少,樣品製備和觀測過程中易於水解,因而難以獲得其準確物相。同時針對溶質元素和碳質晶核的交互作用規律尚不清楚。此外,現有的晶粒細化模型不能全面解釋碳質孕育過程中的晶粒細化現象,每一種模型都僅適用於特定的實驗條件,但又缺乏確鑿的直接證據。溶質元素和碳質晶核在晶粒細化過程中的主導作用仍然存在爭議。

  華南理工大學杜軍教授等人通過實驗發現Mg-3%Al合金僅添加0.2%Ca時,晶粒細化效果不明顯,細化率僅為6.6%。而充分碳質孕育後晶粒細化率高達70.3%(如圖1所示)。將0.2%Ca與碳質孕育複合,晶粒細化率可以在單獨碳質孕育的基礎上提高10.6%。可見,在碳和Ca複合孕育過程中由碳質孕育引起的異質顆粒形核是晶粒細化的主要因素,而微量的Ca元素能有效提高碳質孕育的細化效果。碳質孕育與Ca在細化過程中存在不同的機制,碳質孕育主要促進異質形核,而Ca添加主要在於提供成分過冷、激發更多晶核形核。

  

  圖1 不同工藝處理的Mg-3Al合金的光學顯微組織圖(a:未處理,b:僅添加0.2%的鈣,c:僅碳質孕育,d:碳和鈣複合孕育)

  本文基於昆士蘭大學D.H. StJohn提出的相互依存理論分析協同作用機制。首先採用MATLAB編程統計基體中碳質顆粒尺寸大小和分布統計數據,以及平均顆粒間距,並把相關數據代入相互依存理論模型,可以計算得到晶粒尺寸的理論值,如圖2所示。僅碳質孕育的晶粒尺寸理論值約為161μm,略低於實際值(185±7μm)。Ca的複合加入使晶粒尺寸的理論值由161μm減小到120 μm。計算表明,Ca的加入使無核區的距離由53 μm減小到48 μm,僅減小5μm,因此僅考慮溶質Ca對晶粒生長的抑制作用並不能解釋複合孕育對晶粒的明顯細化現象。從相互依存理論公式可知,溶質元素僅能減小無形核區的距離,然而無形核區的距離對晶粒尺寸的影響非常有限。

  

  圖2 相互依存理論計算晶粒尺寸的理論值(a:碳質孕育; b:碳和鈣複合孕育)

  因此,本文提出溶質Ca元素與碳質晶核協同細化機理,如圖3所示。在未添加Ca時,固/液界面所產生的成分過冷僅能激活粒徑較大的異質形核顆粒。而添加Ca後,在凝固的初始階段,將會產生額外的成分過冷,繼而激活了更多成分過冷區內異質顆粒形核。

  

  圖3 碳和鈣元素與協同細化機理示意圖

  此外,Ca作為一種重要的表面活性元素,加入後可使熔體表面張力降低,並易於向相界偏析。第一性原理計算結果表明在Ca存在的條件下,Mg吸附到碳質晶核表面的吸附能從1.055 eV增加到2.015 eV,因此Ca存在能促進Mg原子向碳質晶核表面吸附。

  

  圖4 第一性原理計算吸附能結果

  異質形核顆粒與基體間的界面能也是決定晶粒細化的重要因素。界面能越低,晶粒細化效果越好。表1為採用第一性原理計算得到的Al4C3/Mg之間的界面能。在未摻雜的Al4C3/Mg間的界面能為0.802 J/m2。當Ca原子摻雜到界面後,Al4C3/Mg間的界面能下降(如表3-4所示),最低降至0.725 J/m2。

  表1 Al4C3/Mg之間的界面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各元素對鎂鋰合金的影響
    鎂鋰合金是迄今為止密度最小的合金材料。由金屬鎂和金屬鋰為主要元素而製得的鎂鋰合金密度很小,一般為1.35~1.65g/cm3,是所有金屬結構材料中最輕的,它比普通鎂合金輕1/4~1/3,比鋁合金輕1/3~1/2,所以鎂鋰合金也稱為超輕合金。
  • 鎂合金中常見合金元素的作用一中
    錳通過去除鐵及其他重金屬元素,避免生成有害的金屬間化合物來提高Mg-Al合金和Mg-Al-Zn合金的抗海水腐蝕能力,在熔煉過程中部分有害的金屬間化合物會分離出來。錳在鎂中的固液度較低,鎂合金中的錳含量通常可以細化晶粒,提高可焊接性。(2)鎳。鎳類似於鐵,是另一種有害的雜質元素,少量的鎳會大大降低鎂合金的抗蝕性。常用鎂合金的鎳含量為0.01—0.03%。
  • 北理工《MSEA》:動態塑性變形對Al-Zn-Mg合金組織性能影響
    迄今為止,關於Al-Zn-Mg合金在不同應變速率下的微觀結構和力學行為報導較少。本研究中,來自北京理工大學等單位的科研人員利用SHPB研究了動態塑性變形對Al-Zn-Mg合金的組織和力學行為影響。圖1原始應變和SS-DPD處理後的Al-Zn-Mg合金的真實應力-真實應變曲線 (a)1.0×10-3,(b)2.0×103和(c)4.0×103s-1在鋁合金的DPD處理過程中會動態形成細小η'和η的析出。在位錯附近或跨晶界形成粗大的T相和E相。可動位錯有助於析出相的成核和生長,這可以進一步導致析出相的聚集。
  • 金屬材料的晶粒細化方法有哪些?
    這些強碳氮化合物形成元素主要通過下列幾種機制細化鐵素體晶粒:(1)阻止加熱時奧氏體晶粒的長大Nb, Ti, V等微合金鋼在鍛造或軋制前加熱時,未溶解的微合金碳氮化合物質點釘扎奧氏體晶界的遷移,阻止其晶粒長大,因而使微合金鋼在壓力加工之前就具備了較小的奧氏體晶粒,為進一步細化鐵素體晶粒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 中南大學劉楚明團隊:動態析出與晶粒細化協同提高合金強塑性!
    鎂合金的應用由於力學性能差而受到阻礙,目前很多晶粒細化工藝都不適合大規模工業製造。本文利用多方向鍛造方法對Mg-9Al加工,在動態析出強化和細晶強化的共同作用下,提高了合金的強塑性。相比時效而言,可以將時間從幾天縮短為幾分鐘。
  • Mg 鎂
    Mg 鎂鎂真是太會炒作自己了,它無時無刻不在求人類的關注:鎂在一段時間很普通①,它就在勒芒日報上刷了存在感——狡猾②!
  • 鎂(Mg)在作物中的作用機制
    鎂(Mg)在作物中的作用機制上一篇文章跟大家分享了「鋅(Zn)在作物中的作用機制」,接下來將給朋友們帶來另一中量元素的作用機制——鎂(Mg),希望瀏覽、轉發。鎂被土肥學者看作氮、磷、鉀之後,植物的第四大必須的營養元素,在植物中的含量約在0.1%—0.5%。
  • Science Advances:鈣同位素對碳酸巖地幔源區的啟示
    為探討碳酸巖的來源,前人開展了大量同位素研究,包括Sr-Nd-Hf-Pb同位素和惰性氣體等,用於揭示碳酸巖源區的組成,但碳酸巖中的碳為循環碳還是原生碳,始終無法確認。由於穩定同位素組成隨時間不發生變化,因此低溫環境中分餾的穩定同位素是示蹤幔源火成巖是否存在地殼再循環物質的重要指標(Halama et al., 2008)。
  • 技術|Mg-Gd-Y系高強耐熱鎂稀土合金的發展
    [3]張新明,唐昌平,鄧運來,等.鑄造Mg-Gd-Y-Zr合金氧化夾雜研究[J].特種鑄造及有色合金,2009(05):409-411.[4]陳振華.鎂合金[M].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5]黃玉光,吳國華,王瑋,等.熔劑淨化對Mg-Gd-Y-Zr合金流動性的影響[J].鑄造,2009(02):104-107.
  • 鎂燃料電池原理研究
    Gamburzev等[10]人開發了不同碳載體的銀電催化劑製備方法,並且對銀催化劑空氣擴散電極在鹼性電解質中的電催化性能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碳載體銀催化劑電極的性能比只有碳催化劑時提高3倍。Wagner等[11, 12]採用PTFE作有機粘結劑,與銀粉或氧化銀粉催化劑相混合,通過冷壓處理過程,得到高比表面積的多孔氣體擴散電極。
  • 哈工大:3D列印輕質、高強、耐腐蝕、高熱穩定性的Al-Mg-系合金
    然而,由於低熔點共晶和晶粒細化的增加,通過與矽,錳,鋯和Sc元素進行微合金化可以有效地消除熱裂紋缺陷。與其他元素相比,Sc元素具有最顯著的晶粒細化效果,因為Al3Sc(0.410 nm)的晶格參數與Al基體(0.405 nm)的晶格參數非常匹配。此外,在列印過程中,作為有效的異質形核顆粒的L12型Al3Sc(〜50 nm)與鋁基體連貫形成。
  • 鎂燃料電池的研究進展
    Gamburzev等[10]人開發了不同碳載體的銀電催化劑製備方法,並且對銀催化劑空氣擴散電極在鹼性電解質中的電催化性能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碳載體銀催化劑電極的性能比只有碳催化劑時提高3倍。Wagner等[11, 12]採用PTFE作有機粘結劑,與銀粉或氧化銀粉催化劑相混合,通過冷壓處理過程,得到高比表面積的多孔氣體擴散電極。
  • 鎂科研:往復擠壓工藝對工業純鎂進行室溫劇烈塑性變形
    在室溫下採用傳統的軋制或擠壓等加工方式容易導致鎂及其合金開裂失效,而在較高溫度下進行加工會導致材料發生回復和動態再結晶,減弱加工硬化效應。往復擠壓(CEC)工藝是室溫下最有潛力的大塑性變形方法之一,可顯著細化晶粒,同時由於靜水壓力的作用實現材料在大應變下變形不發生破裂。研究表明,AM60鎂合金經過4道次的往復擠壓後,力學性能提高了四倍。
  • 世界上最輕的合金——鎂鋰合金的發展歷程
    鎂的原子序數為12,密度為1.738g/cm³,鋰的原子序數為3,其密度為0.534 g/cm³。由金屬鎂和金屬鋰為主要元素而製得的鎂鋰合金密度一般為1.35~1.65 g/cm³,它比一般的鎂合金輕1/4~1/3,比鋁合金輕1/3~1/2.同時鎂鋰合金具有很高的比強度、比剛度和優良的抗震性能及抗高能粒子穿透能力,是航空、航天、兵器工業、核工業、汽車、醫療器械等領域最理想並有著巨大發展潛力的結構材料之一。
  • 海缸中的三大生長元素——鈣、鎂、KH
    所以如果你的鈣測試出來在350-450之間,那麼就不需要過於擔心缺少鈣,如果珊瑚狀態不佳或者死亡,跟鈣含量偏低並沒有很大的關係,就像我們身體缺鈣頂多是影響發育生長而已。要留心觀察是不是其它原因導致的。滴定優點:1. 可以快速提高鈣質並不影響酸礆值2. 快速並容易使用且不易使用過量3. 不易釋出雜質缺點:1.
  • 鎂合金板帶材生產
    1-爐渣;2-廢料;3-錠坯加熱爐;4-銑面機;5-錠坯鋸;6-熔煉/保溫爐組;7-重熔用鎂錠等;8-4輥可逆式熱軋機;9-帶卷;11-4輥不可逆式帶卷溫軋機
  • 鎳合金的介紹和不鏽鋼在空氣中的反應
    鎳合金可作為電子管用材料、精密合金(磁性合金、精密電阻合金、電熱合金等)、鎳基高溫合金以及鎳基耐蝕合金和形狀記憶合金等。在能源開發、化工、電子、航海、航空和航天等部門中,鎳合金都有廣泛用途。   鎳基電子管用材料包括玻璃封接合金(鎳鐵基合金)、引線材料(Ni-2Mn)和熱陰極電子發射材料。熱陰極發射材料一般都含有鎢和鎂、鈣等活性金屬元素。
  • 低碳鎂碳耐火材料的研究
    鎂碳耐火材料具有優異的抗侵蝕性、抗熱震性和熱傳導性,且製備工藝簡單,被廣泛用作電爐、轉爐及精煉爐等的內襯材料。但傳統鎂碳磚在製備及應用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1) 消耗大量石墨資源;2) 高的熱導率導致熱損耗增加,難以滿足二次精煉工藝要求;3) 高的碳含量容易引起鋼水增碳而汙染鋼水,不利於純淨鋼和超低碳鋼等的冶煉。
  • 合金鋼的合金元素介紹和作用
    合金鋼 alloy steel 鋼裡除鐵、碳外,加入其他的合金元素,就叫合金鋼。 在普通碳素鋼基礎上添加適量的一種或多種合金元素而構成的鐵碳合金。根據添加元素的不同,並採取適當的加工工藝,可獲得高強度、高韌性、耐磨、耐腐蝕、耐低溫、耐高溫、無磁性等特殊性能。
  • 上海交大:巧妙設計層狀晶粒結構同時提高鎂合金強度和延伸率
    導讀:本文通過設計層狀晶粒結構改善Mg-8.0Gd-3.0Y-0.5Zr合金的機械性能。通過攪拌摩擦加工,製得了具有不同的細粒分布的兩種層壓結構。結果表明,與均質結構和雙層結構相比,三層結構樣品表現出優異的強度-延伸率協同作用。力學性能的提高是由於界面數量的增加而引起的異質變形應力強化和應變硬化。這些觀察結果表明界面數量在設計層壓結構中的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