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芳讓鍾欣凌哭到快中風 被爆料對大蜘蛛超佛心

2020-11-28 1905電影網

萬芳讓鍾欣凌哭到快中風 被爆料對大蜘蛛超佛心

時間:2018.07.04 來源:新浪娛樂 分享到:

萬芳十二月將唱進高雄巨蛋

好友鍾欣凌送上蛋糕給萬芳祝福

萬芳舉辦記者會

萬芳與鍾欣凌是二十多年好友

       7月2日消息,萬芳[微博]12月8日將唱進高雄巨蛋,她在臺北舉辦記者會催票,好友鍾欣凌送上蛋糕祝福,她們二十多年前因演出屏風表演班舞臺劇熟識,萬芳先前在臺北開唱,鍾欣凌從頭哭到尾,自嘲「哭到快中風」,稱讚萬芳的歌聲相當療愈。今天正好是兩人恩師李國修[微博]的忌日,她們不禁硬咽紅了眼眶,萬芳表示:「在臺北小巨蛋演唱時哭,也感受到國修老師與離開的朋友,有和他們同在的感覺。」

  萬芳與鍾欣凌交情超過二十年,鍾欣凌當年在劇場是第一個跟她講話的人,而如今她是鍾欣凌女兒兔寶的乾媽,但鍾欣凌現場頻頻爆料,稱萬芳是仙女,家裡沒電視機,但到別人家就是坐下來看電視,更爆料萬芳某天發現有大蜘蛛,並沒用拖鞋打死,竟跟大蜘蛛說「乖,沒事,我把你移到外面去喔!」就用罐子裝起蜘蛛放生,相當佛心。

  萬芳6日將過51歲生日,她表示從小就不太過生日,她只許願希望高雄巨蛋演唱會有很多觀眾到場,讓大家有圓滿美好的夜晚。她四月在臺北演唱會一開場就秒哭,她透露,當下不知道為何哭,過幾天到外地工作才回頭感受情緒,笑說:「因為現場太美好,有宇宙的初始那種純粹美好,有時意識比身體還慢。」

相關焦點

  • 《阿茲海默》萬芳
    萬芳阿茲海默是萬芳《原來我們都是愛著的》專輯中一首歌曲,2012-08-24發布,滾石唱片公司製作。萬芳演出人力飛行劇團的舞臺劇《臺北爸爸.紐約媽媽》時,結識了此劇的導演,同時也是詩人的黎煥雄。萬芳邀請他為專輯寫詞,他寫了這首詩。
  • 萬芳首邀母親出演新歌MV《在那個冬天的下午,我愛你》溫暖首播
    心靈系歌后萬芳於1月8日中午12時推出新歌《在那個冬天的下午,我愛你》音樂影像,歌曲來自於萬芳詞曲創作,將人與人之間,那些瞬間即能成永恆的情感化作歌曲。她用輕吟凝結了時光,一起走進屬於兩人密不可言的,那個冬天下午。
  • 弘新開示:佛心妙觀大道妙(上篇)
    弘新開示:佛心妙觀大道妙(上篇)佛心妙觀照,大道天下傳。無為心清淨,妙法道自然。看破心中心,萬法道本真。如來清淨道,不離自性妙。開悟成佛歸本源,大徹大悟大圓滿。開悟大智慧,成佛大圓滿。回歸道本源,自性大圓滿。大徹大悟大圓滿,究竟解脫達彼岸。生死了脫當下間,智慧充滿遍法界。
  • 「小中風」 症狀輕、風險大
    「小中風」就是這樣一張具有中風預警作用的「黃牌」。作為中風的「前奏」,「小中風」的發生是在提醒患者,必須立即採取幹預措施,以免遭遇「紅牌罰下」的結局。     特點:病情輕,易忽視   通常所說的「小中風」,指的是病情較輕、症狀持續時間較短、可自行恢復的一類中風,如缺血性中風。
  • 「吃雞」光子爆料SS7手冊,玩家評論「醜哭了」,這句話太扎心!
    《和平精英》每次在更新新軍需或賽季手冊之前,光子都會提前一天爆料新皮膚的內容。而玩家在看到光子的爆料之後,也會紛紛對光子爆料出來的內容進行點評。只不過,玩家在點評的時候,絕大多數都會兩極分化,有些玩家會認為新皮膚很好看,同樣也有玩家會認為,新皮膚不符合自己的審美。
  • 中風高發期到了
    卒中又稱「中風」、「腦中風」。今年世界卒中日的宣傳主題是關注「六分之一」,即提醒世人,全球每六個人中有一個人可能在一生中得一次中風病;每6秒鐘,就有1人死於中風,有1人因中風而終身殘廢。專家呼籲公眾重視預防中風和中風復發。  氣溫驟降,中風高發  立冬至立春是一年之中預防中風的重要時節。秋冬和冬春交界換季時節,由於氣溫突變,中風發病率也較平時高得多。
  • 林凡學跳舞從害羞到崩潰,不會扭屁股急得都快哭了
    林凡在參加選秀之前一直到出道後,其實一直都是跳比較中性風的舞蹈,而這類舞蹈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耍帥偏多,不需要跳過分性感的舞蹈,而林凡一直保持這種風格,還真的沒有接觸過性感動作,包括扭屁股這樣的基礎動作。
  • 醫生:兩種人若總被咬舌頭,警惕中風前兆
    咬到舌頭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很多人表示:突然出現的閃電樣痛感,讓人忍不住想哭!舌頭之所以能靈活運轉,和肌肉、神經活動分不開關係。當咬到舌頭之後,這種異常會迅速隨著神經傳遞給大腦,從而讓患者產生劇烈的疼痛感。
  • 《風中奇緣》九爺胡歌虐到觀眾哭 製片人爆料:原定胡歌演衛無忌
    突破:胡歌無可取代,九爺虐到觀眾哭   《風中奇緣》虐戀是主線,而胡歌則是虐戀上最虐的那一個。九爺,更像是女主角可以依靠的一棵大樹,為莘月考慮得十分周全。正如胡歌自己對角色理解的一樣:「他是殘缺的完美,除了腿上有殘疾,他的身上找不到一絲缺點,這個形態很難演。他面對自己心愛的人很好,是隱忍的好,不是釋放的好。
  • 南懷瑾先生:不俗乃仙骨,多情即佛心——佛菩薩才是多情人
    「不俗乃仙骨,多情即佛心。」由至情至性擴而充之,即大慈大悲。人的自私之情,是由愛欲所發生,佛菩薩也由此我而成,但其愛欲化為至情至性的大慈大悲,故佛菩薩者,大多情人也。有情解脫了就是大慈悲;執著解脫,把解脫當作究竟,也正是多情,正是自己被情所困。 ——《維摩經的花雨滿天》現代語稱人為感情的動物,確甚恰當。忘情方為太上,足見性情之際,最難調服。善於用情者,其唯聖人乎!古人云:「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此為大乘境界,非常人可知。然情之為用,非專指男女間事,如擴而充之,濟物利人,方見情之大機大用也。
  • 喝酒容易中風嗎 中風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現在中風患病人群越來越多,覆蓋的年齡層也越來越廣,影響自己的健康還會連及家人。那麼中風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這是很多人比較關心的問題,還有喝酒容易中風嗎?了解中風的原因可以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避開這些因素,降低患中風的風險,下面一起來看看。喝酒容易中風嗎?
  • 麻省總醫院在Covid-19大流行時如何繼續急性中風治療?
    麻省總醫院(Mass General Hospital)神經內科和神經外科的中風服務和血管內神經和神經重症監護專家,主任Thabele Leslie-Mazwi醫生說,患者應該知道,即使在大流行高峰期我們也可以進行緊急治療(如中風),而且他們也不要因為擔心在醫院暴露COVID-19而在呆在家中耽誤治療,我們幾個月前就做好了前瞻性的準備,即在大流行期間如何處理COVID-19
  • 他點麥當勞隱藏菜單「0元微笑外送」意外超可愛 網友大推:我點21個!
    而且還不用錢,超級佛心。不過臺灣好像沒有賣,這個東西只在日本的麥當勞有,在店裡直接買的時候點微笑這個東西還可以理解,不過如果是叫外送,到底要怎麼買微笑呢?微笑:0元網友山野祐介 (@yamanoyy) 居然真的叫外送,然後點了一份0元的微笑,而且還是單點!!「我用Uber Eats單點麥當勞的微笑,訂單很平常地被接收,然後只送來390日圓 (外送費) 的紙袋。」
  • 二十二幅經典對聯: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02 不俗即仙骨 多情乃佛心所以,多情最是佛心。內心焦躁不已,到哪裡都一樣的。不從本心著手,求取於外人、外物的安撫又有什麼用呢? 陶淵明寫過「心遠地自偏」,心若不遠、不安、不靜,想要「悠然見南山」,又怎麼可能呢?
  • 小中風是中風發生的前兆嗎?出現這些症狀千萬別大意!
    大家都聽說過中風,但是卻對小中風不甚了解,那麼到底什麼是小中風呢?為做到早發現和早治療小中風,家庭醫生在線採訪了廣東省中醫院腦病科大學城醫院主治醫師許浩遊,他就此做了詳細的回答。   小中風是中風發生的前兆嗎?   什麼是小中風?許浩遊主治醫師指出,小中風是中醫的一個概念。
  • 什麼叫做「小中風」 小中風五大症狀經常出現
    寒冷季節也是中風的高發季節,而中風死亡率和致殘率都很高,發生中風之後想要身體完好無損,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而在發生中風之前的幾小時或幾天,身體往往會出現一些症狀,這也稱為小中風。小中風又稱為中風預兆,一般患者在發生小中風後1-2周內會發生大中風,而如果能夠在小中風發作時及時治療,那麼可以很大程度的減少中風危害。
  • 一個好好的年輕人怎麼就中風了?中風為什麼越來越青睞年輕人?
    前段時間看新聞,發現好幾起中風患者,中風是秋冬季節的常見病,也是高發病,本身並不稀奇,值得一說的是這幾位患者都是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很多人都認為腦中風是老年病,事實是腦中風患者在45歲以下的比例不斷攀升,據查最年輕的中風患者居然只有十幾歲。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徘徊在腦中風的邊緣!現在的年輕人工作壓力大,用腦過度、熬夜吸菸、運動少以及不健康的飲食習慣,都是導致青年人中風增多的原因。
  • 突發頭痛 早發現中風的徵兆
    下面我們詳細說一下關於中風的前兆以及中風病因和危害都有哪些。  中風早期前兆是什麼?若患者不是體位性低血壓、低血糖、頸椎病等,這些表現常是中風前兆。  ◆ 單眼發黑  一隻眼睛忽然看不見東西,幾秒鐘到幾十秒鐘後恢復視力,這可能是腦缺血引起的視力障礙,是中風即將發作的信號。這與大腦供血不足,影響了視覺中樞有關。
  • 中風的症狀有哪些?中風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原標題:中風的症狀有哪些?中風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相信大家也都了解過中風是一種心腦血管的疾病了。而且,這種疾病在很多時候發作都是不可控的。因此,我們需要了解更多的與這種疾病有關的知識。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中風的相關症狀和其原因吧。   中風的症狀有哪些?
  • 小中風不要緊?當心引發大中風!
    記者了解到,腦卒中每年呈增長趨勢,作為致死率最高的一種疾病,腦卒中正影響著許多人的生命。    「臨床上發現不少認知上的誤區,非常要不得。」紹興市中心醫院卒中中心主任劉初民告訴記者,不少人認為小中風不要緊,一些已有過小中風病史的病人並未有規範治療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