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比特斯拉還牛,如今銷量為0!中國最慘車企,被逼上絕路

2020-11-28 donews

文章經授權轉自公眾號:金錯刀(ID:ijincuodao)作者: 金錯刀頻道

又一國產「神車」快倒下了!

2020年國內汽車市場,可以說是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有16家企業甚至月銷量為0,其中最為傳奇的是臺灣第一車企東風裕隆,今年6月甚至傳出退出大陸。

10年前,東風裕隆旗下的納智捷品牌放出豪言:

三年達到歐系水平,五年做到超越德系,2020年進入高端車第一陣營。

十年來,納智捷目標沒達到,但慢慢活成了一個在網友段子中生存的車企,比如「不是在加油站,就是在去加油站的路上」,「加滿油能繞加油站一圈」,「百公裡9箱油」......讓這個品牌在內地的市場上舉步維艱。

從2016年起,納智捷的銷量開始下跌,從此一發不可收拾,2019年只賣了1950輛,到2020年,前五個月累計賣出去43輛,其中個別月份,銷量為零。

回顧納智捷的一生,自2010年東風裕隆合資公司正式成立,到2011年首款大7SUV上市,再到2015年巔峰月銷9000臺。

各個節點都趕在了黃金時期的納智捷,為什麼還是涼了?

第一屆網紅車企,靠段子出圈

納智捷的出現,給了網際網路無數段子手一片發揮聰明才智的沃土。

加滿油可以繞加油站跑3圈;

百公裡3個加油站;

不熄火永遠加不滿油;

油錢比車錢還多;

其喪心病狂的油耗傳說,不僅有致命的官方吐槽,還一度引來了中國石化官方下場調侃。

最終被網友們戲稱為,中石化官方戰略合作夥伴。

納智捷還有一個名號叫智能拖拉機。

之所以叫做智能拖拉機,是因為納智捷的底盤懸掛,從10萬-40萬的所有車型,一律採用板車懸掛。

什麼是板車懸掛?

想像一下小時候坐的拖拉機,轉方向時,腰跟著方向盤歪來扭去。因為質量問題不斷,納智捷還被調侃「憑一己之力養活無數汽修廠」。

納智捷=拖車電話+公交車時間表。

還有納智捷的備胎,被網友們笑稱,只有翻車的時候才能找得到。

各種調侃、揶揄納智捷高油耗、高故障率、低保值率的段子讓這個品牌「紅遍」社交網絡。

可見車主們苦納智捷久矣。

不過,被造車耽誤的「段子手」納智捷也曾有過高光時刻。

早些年的裕隆,幾乎是和特斯拉一樣神般的存在。

在1986年,裕隆自主設計的飛羚101,3年賣出近兩萬臺,其豪華版配置的中控門鎖、定速巡航、HUD抬頭顯示等功能。

到了2011年,納智捷推出了大7 SUV。

就是這款車,讓納智捷「一戰成名」。

10年前的車就有12寸的觸碰顯示屏。

還配有智能座椅,可以加熱、通風、按摩。

還配有360度全息影像,倒車停車360度無障礙。

就連後排都安排的妥妥的,抬頭就能來到高畫質電視。

這種高端配置,上市當年僅有10-12月三個月的銷售時間,但大7 SUV銷量便達到了7058輛。次年,大7 SUV的銷量更突破3.11萬輛。

彼時,明星周杰倫曾為納智捷代言,在多屆車展上,東風裕隆展臺都被擠得水洩不通,一時風光無兩。

臺灣第一車企,靠大陸救命

那麼,為什麼東風裕隆納智捷會走到這一步呢?

刀哥看來,兩個非常關鍵的原因:

一是,產品技術老舊,沒有足夠強大的研發體系。

要知道,納智捷旗下所有車型,用的都是裕隆從日產拿到的2003年時推出的第四代雷諾ESPACE平臺,明顯落後於時代。

而且其發動機技術也同樣落後,不僅動力性能弱,而且耗油高。

而關於納智捷的高油耗,網上有很多段子,比如不熄火永遠加不滿油;加滿油可以繞加油站跑三圈等等。雖然有些誇張,但也確實反映出很多現實問題。以至於有網友評論說,聽說納智捷要撤,中石油、中石化直接哭了。

技術的缺失,也導致了納智捷在研發方面的停滯。

從2017年9月到2019年12月,兩年多的時間裡,東風裕隆都沒有新產品推出,這在日新月異的中國車市,極為罕見。

二是,產品質量不過關,用車成本太高。

開始時,消費者會嘗試性購買,但隨著銷量的提升,車主反饋的質量問題卻越來越多。

在第三方汽車投訴網站,納智捷的在案投訴高達300餘件,五花八門的各種投訴案例層出不窮,比如渦輪風扇破損、油表不準、發動機熄火……

這種百年難遇的奇葩投訴都一抓一大把。這一切的根源都直指納智捷那令人髮指的質量問題。

尤其是在納智捷自主研發的發動機上,異響、抖動這種小毛病都算輕的了,像拉缸、漏油這種沒跑個5萬公裡以上的都難得一遇的問題,在還沒過保的納智捷這裡卻頻頻發生。

納智捷全系車沒有一個車型能逃脫質量差的噩夢。

大7的車主買車後只有兩個時候最高興,提車的時候,和賣車的時候......

這一系列問題,直接導致了納智捷的口碑崩塌。

其實,這些劣勢,從大7 SUV的銷量趨勢也能看出來,開始還湊合,但後面就直接斷崖式下跌了。

「玩票」的國產車們,正在消失

納智捷不是第一個離開的品牌,也不是最後一個。

市值曾一度攀升至303億的眾泰,虧損了100億,成了2019年中國虧損額第二的中國車企,瀕臨破產。

被稱為為山寨之王的眾泰,把抄襲稱為「中國自主品牌的必經之路。」最終淪為中國消費者心中山寨、質量差、恬不知恥的代表。

靠摩託車發家的力帆,在造車遇阻之後,也開始了抄襲之路,憑藉抄襲MINI COOPER的「力帆320」,最高峰一個月賣到了7000多臺。

抄襲之後還開始騙補,最終力帆造車十幾年,幾乎沒有任何一款拿得出手的產品,只餘下157億無力償還的債務。

還有,憑藉華晨寶馬在眾多國產品牌中一騎絕塵的華晨汽車,今年也債券暴跌,債務總額高達1226億元。

一路傍著寶馬大腿的華晨寶馬,上半年銷量僅為3186輛,綜合起來月均銷量在500輛左右。

這些國產車企沒落的原因各有不同,但從根源上,都有一個共同點:缺乏核心技術。

放眼整個汽車圈,新能源狂飆突進,特斯拉攻城略地,國產自主品牌吉利、比亞迪穩紮穩打,造車新勢力異軍突起,汽車行業經歷一輪大洗牌。

潮水退去,毫無技術亮點的品牌們面臨著停產、退市,毫無招架之力。

結 語:

無論是此前力帆、眾泰等國產車企的沒落,都在宣告一個不爭的事實:沒有自主核心,就註定退出歷史舞臺。

在2010年納智捷橫空出世的時候,業界把納智捷作為汽車IT智能科技的代表作,如今的納智捷倒是像個被用戶所拋棄的孤兒,不僅車型少,質量問題百出,經銷商退網,而納智捷退市似乎越來越近。

一沒技術,二沒誠意。

定位高端的納智捷,高看了自己,也小瞧了大陸消費者的智商。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繫idonews@donews.com)

相關焦點

  • 地球上最恐怖的物種,把其它物種都逼上了絕路!
    但今天我們就處於這樣一個時期,幸運的是,我們不是其它動物昆蟲,花花草草,我們就是那個奴役所有生命的物種,可能正在創造一個史無前例的紀錄——用地球歷史上最快的速度滅絕其它生命,把自己變成這個星球上的孤家寡人。人類為什麼能在短短幾萬年的時間,就滅絕那麼多的物種呢?
  • 曾被央視點名批評的4家車企,銷量靠騙,偷工減料終會自食惡果!
    今天這篇文章來給大家講一講曾經被央視點名批評過的幾家車企,通過這幾家車企來看一看如今汽車行業的一些現在規則吧。第1個大眾汽車。大眾汽車在國內的時間非常長,所以很多中年人在買車的時候會首選大眾汽車,可為什麼大眾也被央視給點名批評了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旗下的眾多車型出現了偷工減料的情況,原本一輛好好的汽車變成了如今的這幅樣子。
  • 2019款特斯拉Model 3,比特斯拉還便宜
    2019款特斯拉Model 3,比特斯拉還便宜,還買什麼特斯拉是特斯拉2019款中國版的特斯拉 MODEL 3定位為中型車,它是特斯拉中國旗下的一款純電動車,全系僅提供一種2019款 MODEL 3 標準續航後驅升級版車型。
  • 比中國還「牛」?曾是東南亞「最窮」,如今喊話要成「發達國家」
    在整體上本來優勢就不如發達國家,如今一場疫情危機襲來,不少國家的經濟增速都出現了放緩,就連前幾年喊著「趕超中國」的印度,也遇到了經濟「斷崖式」下跌。但是令人意外的是,東南亞還有一個國家,近年來經濟逆勢增長,如今經濟增速已經連續兩年超過7%了,不僅如此,甚至連中國的不少企業都選擇了這個國家。 說到這裡,想必大家心中也有數了。這幾年有不少紮根中國的外企,紛紛轉投越南的懷抱,而縱觀越南這幾年的發展,你會發現,這個曾經東南亞最「窮」的國家,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經濟早已「加速前行」。
  • 千禧一代消費行為分析 將傳統吸金行業逼向絕路
    高盛最新發布的一份報告稱,中國的80後和90後約有4.15億人,佔中國總人口的31%,而隨著他們平均年收入從2014年的5900美元增長至2024年的1.3萬美元,他們將主導未來10年的消費格局。可以說,誰抓住了千禧一代的錢袋,誰就抓住了市場。然而,因千禧一代的消費特點與前幾代人大相逕庭,由此或將引起一場世界範圍內的市場風波。摩根史坦利分析師金伯利?
  • 比亞迪漢銷量破萬,漲勢嚇壞特斯拉!憑啥賣價20多萬還有這麼多人買?
    這款今年7月份才正式上市的新車從面世開始,銷量就持續攀升,其當月銷量僅為1205輛,但是次月就迎來大爆發如今4個月過去,相當於比亞迪漢的銷量平均保持在30%的增長,換一句話說就是它的增長比特斯拉國產Model 3還要來得迅速。
  • 疫情之下,弱勢車企加速洗牌
    「傾巢之下豈有完卵」,在一片哀嚎中,那些強大的車企尚可通過調整戰略節衣縮食來渡過難關,而那些邊緣車企則無路可退。 01 馬太效應加劇 如今的中國車市似乎已經成為那些「寡頭」們收割資本的戰場。
  • 國內又一車企倒下,曾靠模仿抄襲起家,如今老闆已套現離場!
    國內又一車企倒下,曾靠模仿抄襲起家,如今老闆已套現離場!近幾年汽車市場整體還是比較活躍的,大部分汽車企業經營的都不錯。尤其是國產企業,也受到了不少人的關注。曾經吉利和眾泰汽車都是國產品牌的熱門車企,吉利集團創始人李書福身價越來越高,尤其是他收購沃爾沃之後,吉利集團也逐漸的向一線邁進,目前李書福的身價高達500億,直逼網際網路大佬們的身價了。而當年創造眾泰汽車的應建仁,在晚年之時卻因為集團的發展而苦惱不已。兩家企業本是同時期開始發展的,很多人都好奇,為什麼眾泰集團的發展逐漸沒落。
  • 車市百萬銷量消失背後
    另一方面的SUV,卻往反方向下滑,2018年6月開始出現同比負增長——當月,SUV在連續幾年的連漲後同比下降0.52%,拉開SUV和乘用車市一路潰敗的序幕,SUV市場至今還未出現轉機。縣鄉地區消失的銷量,很大一部分正是SUV的銷量。2013年後,即使大家紛紛感嘆車市的黃金十年過去,SUV消費浪潮卻讓一批中國車企借勢騰飛。
  • 「送100萬人上火星」,馬斯克的SpaceX比特斯拉還值錢?
    圖片來源:NASA馬斯克今年1月曾表示,SpaceX有能力在2050年之前將100萬人送上火星。他提出了每年建造100艘星際飛船的目標,每當地球和火星軌道同步時,就把大約10萬人從地球送到火星。當然,在這個大膽的願景和現實之間有很多障礙,但對於SpaceX來說,今天的成功就是朝著正確的方向邁出了一步。
  • 又一國產「神車」倒下,曾靠段子出圈,今半年銷量僅43臺
    其中有16家車企月銷量居然為0,曾經最為傳奇的臺灣第一車企東風裕隆甚至被傳退出大陸市場。10年前,作為東風裕隆旗下最有競爭力的品牌納智捷曾放出豪言:三年達到歐系水平,五年做到超越德系,2020年要進入高端車第一陣型。可是如今十年已經過去,納智捷不但沒有達到目標,甚至要淪落到遭遇市場淘汰的悲慘境遇,確實令人惋惜。
  • 蔚來上熱搜:虧起錢來比特斯拉還猛
    過去三年內,蔚來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35.18億元、-75.62億元、-233.28億元,加上今年上半年的-26.52億元、-33.14億元,累計虧損403.74億元。似乎車賣得越多,虧得也越多。為了提高銷量,必須讓利,但讓利過大,又會折損利潤,蔚來可謂兩難。據財報顯示,2018年蔚來的毛利率為-5.2%。
  • 黑特斯拉的人那麼多,為什麼銷量還那麼好?
    但這些對特斯拉的受歡迎程度似乎並沒有任何影響,其銷量就是能穩居第一。而當其他車企在今年如潮湧般推出600+、700+續航車型準備碾壓特斯拉時,特斯拉卻又用事實證明就連續航焦慮或許都是個偽命題。那麼,特斯拉到底贏在哪裡? 特斯拉的話題性變態的強,自帶超級磁吸效應。
  • 疫情下多家上市車企產銷同比雙降 海馬汽車2月產量為0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疫情下多家上市車企產銷同比雙降,海馬汽車2月產量為0 新京報訊(記者 閻俠)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很多行業沒能在2月初如期復工,相應地,2月份,企業的經營情況也受到了影響,汽車行業便是其中之一。3月5日,海馬汽車披露了其2020年2月份的產銷數據,顯示當月生產量為0,銷售量為134。
  • 2020倒計時 特斯拉年初吹的牛能實現嗎
    特斯拉在年初曾計劃在今年年底達到50萬輛的銷售目標,如今2020年已經接近尾聲,當初的目標能實現嗎?前不久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給員工發布的內部信引起了業界關注,馬斯克在信中表示當前首要任務是在本季度的剩餘時間中提升產能,毫無疑問,馬斯克之所以強調提升產能,主要是為了兌現年初的50萬輛承諾。
  • 醉鄉裡丨慈谿十大「牛企牛品」都有誰?榜單揭曉!
    鄉村從土地上走來
  • 車企年銷百萬輛這道坎,這麼近,又那麼遠
    年銷百萬輛對車企來說是一道坎,有多少車企為了跨過去爭破了頭。今天說的三個品牌,有的曾經跨越過,有的曾近在咫尺,有的早已大步邁入。那麼問題來了,曾經爭破頭的他們,現在活得還好嗎?十四代軒逸上市之後,老款車型並未退市,而是改名為軒逸經典,繼續蟄伏在10萬以內乘用車市場中,兩代同堂銷售為軒逸的銷量提供了巨大的推動力,助其衝上轎車榜銷量榜首。我們總說,車企的確是需要一兩款走量車型來奠基或者說打響名堂。但是如今的東風日產已經對低端車型形成了依賴症,這對於品牌長遠發展來說,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 銷量過萬的法拉利排不了第一?2019年超級豪車品牌的銷量排名
    2.19億美元,銷量為2.6萬臺同比下降26%,其中北美銷售佔比最大為31%,而中國佔了24%。性能表現方面,新車的0-100km/h加速時間為2.85秒,0-200km/h加速時間為8秒,極速為340km/h。
  • 數字解讀十大中國車企財報
    可見,上汽集團也在為應對股比提升和車市下行做努力。華晨:除了華晨寶馬都在虧……  上汽集團還有時間暗暗努力以提升自身的抗風險能力,華晨卻已然是火燒眉毛了。今年上半年,在其他車企淨利率無一家超過10%的情況下,華晨中國的淨利率達到了驚人的27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