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經授權轉自公眾號:金錯刀(ID:ijincuodao)作者: 金錯刀頻道
又一國產「神車」快倒下了!
2020年國內汽車市場,可以說是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有16家企業甚至月銷量為0,其中最為傳奇的是臺灣第一車企東風裕隆,今年6月甚至傳出退出大陸。
10年前,東風裕隆旗下的納智捷品牌放出豪言:
三年達到歐系水平,五年做到超越德系,2020年進入高端車第一陣營。
十年來,納智捷目標沒達到,但慢慢活成了一個在網友段子中生存的車企,比如「不是在加油站,就是在去加油站的路上」,「加滿油能繞加油站一圈」,「百公裡9箱油」......讓這個品牌在內地的市場上舉步維艱。
從2016年起,納智捷的銷量開始下跌,從此一發不可收拾,2019年只賣了1950輛,到2020年,前五個月累計賣出去43輛,其中個別月份,銷量為零。
回顧納智捷的一生,自2010年東風裕隆合資公司正式成立,到2011年首款大7SUV上市,再到2015年巔峰月銷9000臺。
各個節點都趕在了黃金時期的納智捷,為什麼還是涼了?
第一屆網紅車企,靠段子出圈
納智捷的出現,給了網際網路無數段子手一片發揮聰明才智的沃土。
加滿油可以繞加油站跑3圈;
百公裡3個加油站;
不熄火永遠加不滿油;
油錢比車錢還多;
其喪心病狂的油耗傳說,不僅有致命的官方吐槽,還一度引來了中國石化官方下場調侃。
最終被網友們戲稱為,中石化官方戰略合作夥伴。
納智捷還有一個名號叫智能拖拉機。
之所以叫做智能拖拉機,是因為納智捷的底盤懸掛,從10萬-40萬的所有車型,一律採用板車懸掛。
什麼是板車懸掛?
想像一下小時候坐的拖拉機,轉方向時,腰跟著方向盤歪來扭去。因為質量問題不斷,納智捷還被調侃「憑一己之力養活無數汽修廠」。
納智捷=拖車電話+公交車時間表。
還有納智捷的備胎,被網友們笑稱,只有翻車的時候才能找得到。
各種調侃、揶揄納智捷高油耗、高故障率、低保值率的段子讓這個品牌「紅遍」社交網絡。
可見車主們苦納智捷久矣。
不過,被造車耽誤的「段子手」納智捷也曾有過高光時刻。
早些年的裕隆,幾乎是和特斯拉一樣神般的存在。
在1986年,裕隆自主設計的飛羚101,3年賣出近兩萬臺,其豪華版配置的中控門鎖、定速巡航、HUD抬頭顯示等功能。
到了2011年,納智捷推出了大7 SUV。
就是這款車,讓納智捷「一戰成名」。
10年前的車就有12寸的觸碰顯示屏。
還配有智能座椅,可以加熱、通風、按摩。
還配有360度全息影像,倒車停車360度無障礙。
就連後排都安排的妥妥的,抬頭就能來到高畫質電視。
這種高端配置,上市當年僅有10-12月三個月的銷售時間,但大7 SUV銷量便達到了7058輛。次年,大7 SUV的銷量更突破3.11萬輛。
彼時,明星周杰倫曾為納智捷代言,在多屆車展上,東風裕隆展臺都被擠得水洩不通,一時風光無兩。
臺灣第一車企,靠大陸救命
那麼,為什麼東風裕隆納智捷會走到這一步呢?
刀哥看來,兩個非常關鍵的原因:
一是,產品技術老舊,沒有足夠強大的研發體系。
要知道,納智捷旗下所有車型,用的都是裕隆從日產拿到的2003年時推出的第四代雷諾ESPACE平臺,明顯落後於時代。
而且其發動機技術也同樣落後,不僅動力性能弱,而且耗油高。
而關於納智捷的高油耗,網上有很多段子,比如不熄火永遠加不滿油;加滿油可以繞加油站跑三圈等等。雖然有些誇張,但也確實反映出很多現實問題。以至於有網友評論說,聽說納智捷要撤,中石油、中石化直接哭了。
技術的缺失,也導致了納智捷在研發方面的停滯。
從2017年9月到2019年12月,兩年多的時間裡,東風裕隆都沒有新產品推出,這在日新月異的中國車市,極為罕見。
二是,產品質量不過關,用車成本太高。
開始時,消費者會嘗試性購買,但隨著銷量的提升,車主反饋的質量問題卻越來越多。
在第三方汽車投訴網站,納智捷的在案投訴高達300餘件,五花八門的各種投訴案例層出不窮,比如渦輪風扇破損、油表不準、發動機熄火……
這種百年難遇的奇葩投訴都一抓一大把。這一切的根源都直指納智捷那令人髮指的質量問題。
尤其是在納智捷自主研發的發動機上,異響、抖動這種小毛病都算輕的了,像拉缸、漏油這種沒跑個5萬公裡以上的都難得一遇的問題,在還沒過保的納智捷這裡卻頻頻發生。
納智捷全系車沒有一個車型能逃脫質量差的噩夢。
大7的車主買車後只有兩個時候最高興,提車的時候,和賣車的時候......
這一系列問題,直接導致了納智捷的口碑崩塌。
其實,這些劣勢,從大7 SUV的銷量趨勢也能看出來,開始還湊合,但後面就直接斷崖式下跌了。
「玩票」的國產車們,正在消失
納智捷不是第一個離開的品牌,也不是最後一個。
市值曾一度攀升至303億的眾泰,虧損了100億,成了2019年中國虧損額第二的中國車企,瀕臨破產。
被稱為為山寨之王的眾泰,把抄襲稱為「中國自主品牌的必經之路。」最終淪為中國消費者心中山寨、質量差、恬不知恥的代表。
靠摩託車發家的力帆,在造車遇阻之後,也開始了抄襲之路,憑藉抄襲MINI COOPER的「力帆320」,最高峰一個月賣到了7000多臺。
抄襲之後還開始騙補,最終力帆造車十幾年,幾乎沒有任何一款拿得出手的產品,只餘下157億無力償還的債務。
還有,憑藉華晨寶馬在眾多國產品牌中一騎絕塵的華晨汽車,今年也債券暴跌,債務總額高達1226億元。
一路傍著寶馬大腿的華晨寶馬,上半年銷量僅為3186輛,綜合起來月均銷量在500輛左右。
這些國產車企沒落的原因各有不同,但從根源上,都有一個共同點:缺乏核心技術。
放眼整個汽車圈,新能源狂飆突進,特斯拉攻城略地,國產自主品牌吉利、比亞迪穩紮穩打,造車新勢力異軍突起,汽車行業經歷一輪大洗牌。
潮水退去,毫無技術亮點的品牌們面臨著停產、退市,毫無招架之力。
結 語:
無論是此前力帆、眾泰等國產車企的沒落,都在宣告一個不爭的事實:沒有自主核心,就註定退出歷史舞臺。
在2010年納智捷橫空出世的時候,業界把納智捷作為汽車IT智能科技的代表作,如今的納智捷倒是像個被用戶所拋棄的孤兒,不僅車型少,質量問題百出,經銷商退網,而納智捷退市似乎越來越近。
一沒技術,二沒誠意。
定位高端的納智捷,高看了自己,也小瞧了大陸消費者的智商。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繫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