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銷百萬輛對車企來說是一道坎,有多少車企為了跨過去爭破了頭。今天說的三個品牌,有的曾經跨越過,有的曾近在咫尺,有的早已大步邁入。
那麼問題來了,曾經爭破頭的他們,現在活得還好嗎?
東風日產:易攻難守
對東風日產來講,跨越100萬輛這道坎從來不是什麼難事兒,從2015年開始,東風日產已經連續5年年銷量突破100萬輛。哪怕是今年疊加了新冠疫情的影響,東風日產也僅比去年晚了不到一個月便摘下年銷百萬輛的頭銜。
所以對於東風日產而言,難的不是跨越,而是如何防守,但顯然百萬輛的高地並不好守。
從銷售數據來看,10月份東風日產11萬餘銷量中,軒逸銷量輕鬆破5.54萬輛,單一車型支撐起總銷量的半邊天,這意味著東風日產旗下的其它車型,銷量乏善可陳。
事實上,軒逸的成功也夾雜著其他主觀因素。十四代軒逸上市之後,老款車型並未退市,而是改名為軒逸經典,繼續蟄伏在10萬以內乘用車市場中,兩代同堂銷售為軒逸的銷量提供了巨大的推動力,助其衝上轎車榜銷量榜首。
我們總說,車企的確是需要一兩款走量車型來奠基或者說打響名堂。但是如今的東風日產已經對低端車型形成了依賴症,這對於品牌長遠發展來說,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尤其是東風日產主打的高端車型頻頻走低,奇駿以及天籟的下行,更是把問題深深地放大。
以奇駿為例,由於進入產品末期而遲遲不換代,奇駿在競爭更加激烈的SUV市場中逐漸喪失競爭力。儘管終端優惠之大遠超想像(目前低配奇駿價格已經降至16萬以內),但10月銷量數據顯示,奇駿銷量已跌出TOP10,被途觀L、探嶽以及昂科威甩在了身後。
目前,東風日產已經是主流日系品牌裡產品優惠幅度最大的車企,以價換量雖然能保住百萬輛的高地暫不失守,但誰都清楚,這只是時間問題。
日產常以「技術日產」自居,但是近些年來除了那副不溫不火的2.0T可變壓縮比發動機以外,日產並沒有什麼讓人眼前一亮的技術或者產品推出市場。當「技術日產」沒了技術,也就只能靠啃老維持生活了。
但坦白講,這並不能把責任全歸咎於東風日產。雷諾-日產-三菱聯盟這幾年忙著演宮鬥劇,才是引發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別說日產了,連英菲尼迪也因為產品遲遲不推陳出新,在海內外銷量持續走下坡路,再看看廣汽三菱那幾款SUV,不也是同樣的道理嘛。
所以,東風日產未來能不能守住百萬輛的高地,最終還得看「爸爸們」(雷諾-日產-三菱聯盟)能否早日解決內部問題,齊心協力重新走上正軌。
北京現代:高處不勝寒
北京現代是為數不多上過百萬輛高地的選手,可是高處不勝寒啊,自2016年之後,北京現代的高地就失守了,經過幾年陰跌,北京現代已跌出主流合資品牌陣營。
失守的原因除了某些外部因素,根本上是產品更新慢、顏值「掉線」。
從去年開始,北京現在已經籌劃品牌向上,決定在產品線上重新布局。關鍵詞為:快步走、高端化,加速產品投放,不再推出10萬元以下的產品。
目前來看,北京現代的新戰略已經初有成效。
比如說,上市滿一月,第七代伊蘭特交出了一份搶眼的成績單。截止到11月26日,新車銷量達20542輛,實現了開門紅。
據透露,在川渝地區,第七代伊蘭特提車已經要排到2、3周左右,其他區域也存在同樣的狀況,「這款車的銷量確實比我們預期的還要好,我們正在加快生產節奏。」北京現代副總經理樊京濤表示。
從已經上市的第十代索納塔、進口7座SUV帕拉斯蒂、第七代伊蘭特中可以看到,北京現代新產品都有幾個共同點:一,價格公道,十多萬的B級車、30多萬的大排量7座SUV;二,設計出彩,這裡不能說出色,但起碼容易被記住;三,空間大,GMP平臺一大特點就是「大」。
接下來,全新ix35即將於12月中旬上市;明年第一季度,全新一代名圖將上市;二季度,第五代途勝L將推向市場;首款MPV也將在明年投放市場。這些新車也會延續上面說到的三大特點。
其實北京現代的思路特別簡單,就四個字:多快好省。車型多、上市快、好用、便宜,這不正是消費者需要的嗎?
如果伊蘭特能持續熱銷一段時間,那麼整個北京現代品牌極有可能被重新盤活,先不說百萬輛的夢話,三年內重回70萬輛也不是沒可能啊。
長安福特:這麼近,又那麼遠
翻看2017年長安福特的銷量分析文章,有同行曾經說過:長安福特被看做是繼南北大眾、上汽通用、北京現代、東風日產後,最後希望突破「百萬輛」的合資品牌。
的確,2016年長安福特以95.7萬輛的銷售成績差點兒就拿下了百萬輛的高地,不過和北京現代一樣,長安福特最光輝的時刻被暫時定格在了2016年。
之後長安福特的銷量跌成什麼樣子,大家看圖表就知道了。
在剛結束的廣州車展上,我去看了他們最新的「勢能美學」概念藝術裝置。別小看它,這其中包含了不少信息點。
這個裝置是由福特中國設計中心搗鼓出來的,據介紹,福特中國設計中心之前只是一個設計室,更偏向於設計趨勢的研究和中國消費者審美風向的收集工作。但隨著整個福特中國的轉型,包括「福特中國2.0」戰略的推進,福特中國設計室升級成為福特中國設計中心。
現在的福特中國設計中心不僅規模更大,還會參與別國市場的產品設計。當然了,賦予它們最重要的工作有兩項:一是推進本土產品在設計方面的落地,二是在設計領域,結合中國的審美趨勢進行自己的概念性探索。
一句話概括就是:自福特中國2.0戰略實施開始,福特越來越重視中國市場,話語權也越來越大。
去年,福特中國在「福特中國2.0」發布會上宣布了五大計劃,其中之一為「福特中國產品330計劃」——未來三年內,福特中國計劃在中國市場推出超過30款新車型,產品涵蓋福特和林肯兩大品牌。
隨後,長安福特陸續推出全新第六代福特探險者、全新福特銳際、福克斯2021款、福克斯獵裝版、全新金牛座、銳界2020款等多款新產品。
從總體銷售情況來看,長安福特在今年1-10月的銷量總計為19.3萬輛,在今年如此特殊的情況下,已經提前反超去年18.4萬輛的成績,年底估計能突破25萬輛。
我們不難發現長安福特銷量上漲與旗下的兩款車型是有很大的關係,第一款車型就是緊湊型SUV福特銳際,月銷量均在3000臺左右,比自家的福克斯還要好賣。
第2款車就是今年剛剛上市的福特探險者,這款車的起售價高達30多萬,別看售價很高,銷量確實非常給力,近兩個月的銷量都維持在3200臺左右,隨著產能的爬坡,探險者有希望成為繼漢蘭達之後該細分市場的現象級產品。
總的來說,福特中國今年已經是止血,並實現了銷量的反超,未來福特如果還想進一步回暖,福克斯和福睿斯身上的三缸機必須要有所調整。還是那句話A級車才是基本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