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人類面臨最重大的問題是種內競爭的問題,種內競爭從而導致爭奪地球有限的自然資源而產生的各種矛盾,而且還要面臨地球的各種災難等種種難題。因此人類前進的腳步舉步維艱。然而一項新的技術給人類帶來了希望,就是人工光合作用。什麼是人工光合作用呢,它究竟能給人類帶來什麼好處呢,它又是誰開創出來的呢,接下來一一去了解!
首先我們認識一下一個重要的人物,華裔美籍科學家楊培東。楊培東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美國哈佛大學博士生,加利福尼亞大學化學系終身教授,2014年當選上海科大學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2016年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他在94年攻讀博士的時候就另闢蹊徑的選擇半導體納米導線研究,並取得重大突破,然後將這項技術再利用自然界的催化劑最終用於人工光合作用能產出汽油、天然氣、化學藥品加氧氣。(如下圖公式)
我們都知道光合作用就是指綠色植物利用自身的光合色素吸收光能,經過酶的催化作用,將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並釋放氧的過程。而人類對光合作用過程的探索認知卻經歷了漫長的200多年,最終才將這一完整的過程總結成一個圖形,作為一個知識點,寫在我們的生物教科書中。現代的學生只需要將它作為一個知識點記住就行,完全不需要去從零探索光合作用的整個過程!
人類目前所面臨的共同問題是如何將地球資源合理的開採利用的問題,如何解決溫室效應及環境汙染的問題。畢竟許多的地球資源是不可再生的,例如稀有金屬和各類礦產等。人類貪婪的欲望總會有將地球資源耗盡的時候,然後那時候的人們該如何生存呢。而隨著全球溫度的升高,海平面上升將給人類帶來重大的災難,所以節能減排一直是世界氣候大會重點要解決的問題。而人工光合作用技術的革新,將會解決這兩項重要問題。
人工光合作用簡單地說就是沒有綠色植物作為「化工廠」來生產人類需要的資源和氧氣。人工光合作用是直接利用光能、二氧化碳和水產生出需要的資源和氧氣。雖然這項技術取得重大突破,但是要實現大規模商業生產還有很多問題待解決,也許再多二三十年能真正實現吧。到那時候各大加油站的油將全部是人工光合作用產生。
楊培東作為關鍵性的創新型人次,應該是值得高興的,然而他卻是個美國人。中國養育了他培養了他,他卻選擇加入美國定居美國,所有的研究都是為美國做貢獻!這一點是極為不提倡的,個人也是極其反對的。浙大教授鄭強曾說「中國的教育如果不是以愛國教育為前提,培養的人才越多,對祖國的潛在危害性越大。國家花大量納稅人的錢培養了大批人才,可是大批的人才卻加入美國,為美國效力,這對中國來說有什麼意義?」
有人說科學無國界,然而楊培東是美國人,他所研究的成果難道美國會優先讓給中國?或者說美國會免費把各項華人研發的技術成果共享給中國嗎?如果真是這樣,美國為何又對中國實施晶片壟斷呢,美國又為什麼拿一些高科技產品對中國掐脖子呢?中國培養出大批的國際先進型人才,然而卻有大批的人才流失,這不是中國的驕傲,反而是中國教育值得反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