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近日俄羅斯《國防》雜誌社主編伊戈爾·科羅琴科介紹稱,俄羅斯正在逐步發展自己的空天防禦系統,且這個計劃還包括在北極部署能夠擊退任何空中威脅的現代化防空系統。
與此同時,俄羅斯國防部信息和大眾傳播司還發布了第二條與北極有關的軍事消息,聲稱俄羅斯空降部隊歷史上不僅首次在北極極端條件下展開了萬米高空空降訓練,而且這種在北極平流層展開的空降訓練也屬於世界首次。
客觀上說,近些年由於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北極地區的實用價值凸顯,因此世界大國對於該地區控制權的爭奪其實早已經到了白熱化的地步。比如俄美核潛艇頻頻在北極圈內展開破冰訓練,以及雙方都試圖在該地區建立軍事基地等等。
不過話說回來,這些軍事行為既然已成常態化,那俄媒還有什麼必要連發兩條報導來強調俄羅斯在北極圈的軍事存在呢?其實在此之前,《國防快遞》還發布了一條有關北極的敏感軍事報導。
報導稱,美國不僅計劃2021年底在阿拉斯加部署54架F-35A「閃電Ⅱ」戰鬥機,而且還聲稱一旦和俄羅斯發生軍事衝突,那美國空軍即可藉此立即取得空中優勢。
為此俄媒當然不甘示弱,馬上就拋出了有關俄軍在北極地區部署防禦系統以及展開空降訓練的消息。首先,借用俄專家的話來說,目前俄軍在北極圈部署的防禦系統包括S-400和託爾-M2TT型防空飛彈,前者最大射程約400公裡,後者射高2萬米以上。
理論上說,這兩款裝備是目前俄羅斯最先進的防空飛彈系統之一,同時也是專為俄軍打造的極地版飛彈防禦系統,它們的最大特點是配備了渦輪發動機,可在零下60~70度的低溫環境下獨立加熱並維持正常發射。
就目前來看,在北極圈內部署防空飛彈系統似乎並沒有什麼用處,但從戰略上分析,俄羅斯這種行為就相當於畫地為牢,通過這種方式牢牢限制住了北極圈周邊國家飛行器的巡航範圍,所以不怕被擊落就來吧!
同時,目前國際上普遍認為極地是「無主之地」,即在人類沒有踏足之前,該地區就是屬於整個世界的。不過可惜的是世界各國於1961年籤署的《南極條約》,雖已凍結了南極地區的所有主權爭奪,但北極卻沒有。
如果按照這種「沒有人類踏足的地方就是無主之地」的原則,那俄羅斯的空降部隊恐怕就大有所為了,由於不受極地冰蓋的航行限制,因此俄軍空降部隊理論上可到達北極的任何一個地點,隨時圈屬自己的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