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生物質資源利用 引領產業可持續發展

2020-11-30 中國紙業網

2019年10月11日,由中國造紙學會、中國製漿造紙研究院有限公司、加拿大林產品創新研究院(FPInnovations)共同主辦的2019國際造紙技術報告會在上海世博館成功舉辦。

本屆國際造紙技術報告會,是中國造紙學會、中國製漿造紙研究院有限公司首次與加拿大林產品創新研究院合作,邀請中國、加拿大、法國等國家的11位專家學者就生物質資源高效利用領域的研究焦點熱點做報告。報告會聚焦生物質資源高值化利用及智能製造,吸引了來自中國、加拿大、芬蘭等國的科研院所、 大專院校、製漿造紙廠等單位的代表參會。

在2019國際造紙技術報告會開幕式上,中國造紙學會秘書長、中國製漿造紙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曹春昱、加拿大林產品創新研究院(FPInnovations)研究科學家李庭傑博士分别致辭。

中國造紙學會秘書長、中國製漿造紙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曹春昱在致辭時表示,目前我國造紙工業已由快速發展轉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處於需要尋找新的增長動力源泉的重要窗口期,只有依靠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才能給行業發展帶來新的動力和機遇。國際造紙技術報告會是造紙行業創新技術國際化研討和交流的重要平臺,舉辦多年來,對促進國際間技術交流、提升我國造紙行業的技術創新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希望在本次會議上與會代表能一如既往地收穫滿滿。

李庭傑博士首先對與中國造紙學會、中國製漿造紙研究院有限公司的首次合作表示感謝。他表示,剛剛過去的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典活動,向全世界展現了中國近年來的飛速發展。這樣的發展速度必然伴隨著林業產品需求的增加和更高的要求。如何更有效地使用可再生資源,給消費者提供足夠的保證,同時儘可能地保護環境,成為本行業所要面對的一個共同挑戰,這些挑戰也給林產品行業帶來了更多的潛在機遇。

上午的報告會由中國造紙學會學術交流工作委員會主任、中國中輕國際工程有限公司技術總監靳福明主持。5位學者在上午進行了演講。

加拿大林產品創新研究院業務發展部門經理Stéphan Larivière先生做了題為「加拿大紙漿、紙及生物質產品行業的創新驅動力」的報告,重點介紹了加拿大在造紙、生物質資源與產品領域科研的最新動向。大連工業大學林木生物質科學與工程中心主任孫潤倉教授以「基於製漿造紙的木質纖維素工業化生物質精煉與利用」為題,介紹了製漿造紙行業在木質纖維素工業化生物質精煉與利用方面的發展。加拿大克魯格公司(Kruger Inc.)研發部副總裁Balázs Tolnai博士做了題為「纖維素長絲(CF)在紙張、輕質複合材料和高性能混凝土中的應用」的報告。廣州博依特智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李繼庚博士,就「造紙工業新一代智能製造與實踐」進行了演講。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產化學工業研究所房桂幹研究員做了題為「秸稈化學機械法製漿技術——解決本色包裝紙板用纖維原料供應困境的重要途徑」的報告。

下午的報告會由中國造紙學會學術交流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產化學工業研究所房桂幹研究員主持。6位學者在下午進行了演講。

大連工業大學平清偉教授做了「玉米秸稈、竹子組分BioAP精煉技術」的報告。加拿大林產品創新研究院下一代工藝部門高級主管Jimmy Jong博士做了「纖維素生物材料在快速發展的衛生紙和可持續包裝領域的研發機遇」的報告。加拿大林產品創新研究院生物質轉化部門首席科學家Michael Paleologou博士以「木質素——一個新的生物產品平臺」為題目進行了介紹。中國製漿造紙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究開發部劉金剛教授級高工做了「納米纖維素的製備與應用」的報告。加拿大林產品創新研究院研究科學家李庭傑博士做了「增材製造技術概述及其對製漿造紙業帶來的機遇」的報告。法國土魯斯聯邦大學名譽教授/BioEB公司總裁Michel Delmas博士做了題為「LEEBIOTM生物質技術及其在製漿造紙工業的應用」的報告。

在上午、下午的演講結束後,與會代表分別與演講嘉賓就其感興趣的話題進行了積極的互動交流,反響熱烈。

最後,曹春昱秘書長代表主辦方在閉幕式上做了總結髮言。他首先代表主辦方感謝演講嘉賓的精彩演講,感謝加拿大林產品創新研究院的支持和合作,並感謝與會代表的積極參會。曹春昱秘書長指出,在本次會議上,演講嘉賓從多個角度、多個層面與大家分享如何高效利用纖維資源以及製造業智能製造技術發展的應用成果,內容豐富、實用性強,希望這些報告能夠為造紙行業的科技研究、工廠應用提供借鑑,以助推造紙行業可持續發展!

在技術報告會期間,還進行了有關製漿造紙及生物質資源利用相關技術成果的牆報展示,代表們就關注的牆報內容進行了仔細地諮詢和討論。

會議取得圓滿成功!

責任編輯:趙曉一

中國紙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該文章系轉載,登載該文章目的為更廣泛的傳遞市場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 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本站網站上部分文章為轉載,並不用於任何商業目的,我們已經儘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如有漏登相關信息或不妥之處,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相關焦點

  • 深圳光明區聚焦「科研―轉化―產業」生態鏈 為產業發展持續賦能...
    攜手高端資源共發展的同時,光明區推進科研大平臺建設,加快相關領域重大項目建設和儲備,做強先進智造、科技創新品牌。如今,光明科學城加快推進裝置建設、平臺進駐、人才引進等,聚焦應用基礎研究,致力於解決制約發展的「卡脖子」技術,在市場需求的最前沿催生創新成果,在科技創新的第一線迅速運用和轉化,通過大規模產業應用正向回饋技術創新,實現可持續富有生命力的良性循環,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產業發展」全過程創新生態鏈。
  • 科學網—中國工程科技論壇聚焦生物質資源高值化利用技術
    本報訊(記者朱漢斌 通訊員盧慶雷)12月2日,「第271場中國工程科技論壇——輕工領域生物質資源高值化利用技術」在華南理工大學召開
  • 加強我國戰略生物資源有效保護與可持續利用
    生物資源是生態系統的基本組成部分,是人類生產、生活資料的基本來源和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基礎,是生物技術和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石,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等的重要戰略資源。對生物資源的收集、保藏、保護、開發與利用是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支撐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
  • 產業研究|利用資源稟賦加快產業集聚,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利用園區資源稟賦優勢,構建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吸引優質企業的精準入駐,促進資源有效嫁接,形成極具特色的產業集群,實現全產業鏈布局的園區集群發展。產業集聚是園區發展的必然趨勢:1、通過產業價值鏈的延長和橫向延展,包括拓展產業橫向聯繫而形成的橫向產業聯合經濟體的經濟收入,可提高園區的總體經濟效益;2、通過產業集群內整體統籌、集群整體調控,園區可獲得多元化發展模式和營利方向;3、在產業園區定位明確的基礎上,可實現靶向招商的
  • 迎接新科技革命挑戰,引領和支撐中國可持續發展
    展望未來,以能源、材料、信息與生物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將引領人類進入綠色、智能和可持續發展的新時代,為生產力發展打開新的空間,催生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全球產業結構的新變革。(二)科技革命發生的領域和方向準確預見科技革命何時、何處發生是困難的,但也並非無跡可尋。
  • 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對策和措施
    隨著城市化和工業化的推進,加之我國長期以來長期分割的城鄉二元土地所有制和管理制度的制約,城市土地特別是建設用地的緊張與農村土地的低效利用局面並存,土地的可持續利用成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和城鄉社會的統籌發展所面臨的核心問題,本文將以土地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理論為支撐,以瀏陽市工業新城的土地開發和利用為研究對象,探討我國城市土地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和措施
  • 長三角生物醫藥產業人力資源融合發展論壇召開
    眾多行業精英圍繞人力資源的發展趨勢和前景,人力資源對生物醫藥發展的影響進行了深入探討,大家共同為推動以台州為核心的長三角地區生物醫藥和人力資源產業融合發展獻計獻策。這次台州論壇將生物醫藥和人力資源進行融合、協同發展,是非常有意義的,希望今後此類論壇能持續舉辦下去。
  • 生物醫藥界大咖聚焦成都醫藥產業發展
    世界500強醫藥企業 聚焦成都數個重點「三醫」項目落戶成都醫學城、13個生物醫藥項目集中落戶高新區、中古國際生物醫藥論壇在成都舉行、2016中國西部生物醫藥大會在成都舉行、成都首個加快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政策出臺……「生物醫藥」已成為與成都高度相關的熱詞,生物醫藥產業也是我市高度重視正大力發展的產業。
  • 「耕育足跡」大足跡促進三生產業可持續發展
    在生產、生活中使用的各種資源,尤其是自然資源和能源時,應該履行「水效率、碳減排」生態義務,在實現經濟效益的同時,兼顧到生態環境、社會效益的平衡。中國生態志願者喚醒人類必須從無止境、無節制的使用地球資源、追求物質享受的生活方式,回歸到生態生活、生態消費的新生活態度,進而引領社會發展方式更經濟有效,生活更和諧、生態更健康。
  • 聚焦資源稟賦比較優勢 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
    行動目標之五:比較優勢充分發揮,特色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新產業、新業態蓬勃興起,主導產業更加突出,培育出一批骨幹龍頭企業,年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居民收入的增速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重點任務之五:大力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加快提升製造業發展水平,發展壯大現代服務業,持續提升創新發展水平。  這些備受關注的政策帶來哪些利好?
  • 中國林業生物質能源資源開發利用現狀與發展建議
    能源供需的相對緊張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瓶頸之一。開發生物質資源,形成新的能源產業,是解決我國能源問題的一條重要途徑。生物質資源是發展生物能源的基礎,也是目前制約生物質能源發展的主要原因。豆油、菜籽油和玉米等糧食作物是目前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生產的主要原料,隨著全球生物燃料的研發和生產不斷升溫,原料需求增長速度逐漸加快。
  • 2020世界5G大會·「5G引領下的數字經濟與可持續發展」高峰論壇召開
    11月26日下午,2020世界5G大會·「5G引領下的數字經濟與可持續發展」高峰論壇在廣州召開。來自中外的政府官員、行業引領者和專家學者聚焦如何藉助數字經濟發展完善全球治理體系,實現世界經濟的共同發展這一歷史性命題,從不同角度探討5G時代數字經濟與可持續發展。與會專家學者共識認為,5G作為數位化轉型的關鍵支撐,為數字經濟提供全新的關鍵基礎設施。
  • 海洋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核心基因庫將安家青島
    「2015青島國際基因科技高峰會議」由青島中德生態園與華大基因聯合主辦,主題為「基因科技造福人類」,旨在匯集中外基因領域英才的智慧,圍繞「海洋」與「健康」兩大方向,探討藉助基因科技優勢,推動海洋科技、海洋產業發展,促進健康及醫療服務模式改革創新,使基因科技更好地保障、服務和改善民生,造福人類。
  • 我國山地資源 正走向可持續利用
    原標題:我國山地資源 正走向可持續利用   新華社貴陽電徒步登山、蹬山地車或參加山地攝影、住一晚山居民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正推動我國山地資源走向可持續利用
  • 擁抱大健康藍海,錦旗生物集團董事長劉學聰聚焦益生菌產業發展
    如今,高品質的健康生活已成為社會的普遍追求,伴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以及「健康中國」戰略的推動,有人預計到2025年,中國健康產業的規模有望突破10萬億,儼然一片藍海!在這片備受期待的「海域」,錦旗生物集團在董事長劉學聰的掌舵下,早已揚帆起航,聚焦益生菌產業發展,加速開闢著發展新篇章。
  • ...浙江省特色中藥資源保護與創新利用重點實驗室落戶浙江農林大學
    那麼,如何才能更好的挖掘和利用中藥的重要作用?更好的推進傳統中藥與現代生物技術的融合發展?——浙江農林大學中藥學研究團隊的專家們一直在努力著。  近日,從浙江省科技廳獲悉,由浙江農林大學牽頭申報的「浙江省特色中藥資源保護與創新利用重點實驗室」被認定為省級重點實驗室,該校邵清松教授擔任實驗室負責人。
  • 再生資源產業聯盟到安徽太和考察綠色新能源產業發展情況
    12月28日,中國再生資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李士龍、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洪雲博士一行到安徽太和考察綠色新能源產業發展情況,並與太和縣縣長劉牧愚、縣委副書記潘江徽、常務副縣長劉健、政協副主席張亞軍以及相關部門負責人重點圍繞太和綠色新能源產業提升綠色發展水平、強化科技創新能力、優化產業布局、延伸產業鏈條、推動園區高質量發展等方面交換了意見。
  • 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引領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
    新華網北京1月13日電(李楠) 1月12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舉行「科技創新引領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介紹「十三五」時期我國主糧種業基本情況、「十三五」時期中國農業科學院在主糧育種領域的科學進展以及「十四五」時期中國農科院科學院在科技支撐種業翻身仗的部署情況。
  • 持續聚焦主業 為西安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拼搏奮進實現「雙勝利」 「西部超導自2003年成立以來,持續創新、攻堅克難,走出了一條實驗室成果的產業化道路,解決了我國多領域基礎材料的『卡脖子』問題。」馮勇表示,在西安這片發展沃土上,西部超導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強,深刻感受到了城市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提升對企業的重要作用。
  • 中俄北極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合作:傳統知識現代化視角
    中國傳統醫學對藥材的開發與北極原住民對北極生物資源的利用有很多契合點。兩種傳統知識將會給北極生物資源利用帶來新的機遇。中俄兩國都是世界大國,合作開發北極生物資源具有重大意義,而傳統知識現代化為北極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提供了創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