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人工合成酶可能為線粒體功能異常疾病提供新療法

2020-11-22 健康界

線粒體是細胞的「能量工廠」,線粒體功能異常會引起300多種罕見的遺傳疾病,例如Leigh症候群(一種可能在嬰兒早期出現的嚴重神經系統疾病)和MELAS(會導致肌肉無力、糖尿病和中風,通常在40歲之前發作)。

然而,在帕金森和其他較常見的疾病,甚至是衰老過程本身,線粒體功能也逐漸下降。

麻省總醫院(MGH)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的方法來緩解線粒體功能失調引起的問題,這一發現發表在1月13日的《Nature Biotechnology》雜誌上。

https://doi.org/10.1038/s41587-019-0377-7

所有細胞都有線粒體,線粒體從我們吃的食物中吸收電子並將其轉移到氧氣中。

如果將這一過程比作順山而下的河流,線粒體就像「水車」,利用水流產生能量。

然而,線粒體疾病就像一座「水壩」,通過阻斷這種順暢流動導致電子堆積,稱為氧化還原不平衡,而使細胞內重要的化學反應停滯。

科學家認為毒性來自於「水車」不再旋轉,過量的電子最終以乳酸的形式溢出到血液循環中,乳酸可作為細胞內疾病的標誌物。

為了解決該問題,研究人員通過將兩種細菌蛋白乳酸氧化酶(LOX)和過氧化氫酶(CAT)結合在一起,創建了一種合成酶(被稱為LOXCAT)。

他的團隊將LOXCAT添加到線粒體缺陷的培養的人類細胞培養基中,發現人造酶將乳酸轉化為丙酮酸,丙酮酸進入細胞並吸收電子,從而減輕了堆積。

丙酮酸又轉化為乳酸,從細胞中釋放出來,LOXCAT將乳酸重新轉化為丙酮酸,這一過程重新開始,形成一個循環。

LOXCAT的設計與表徵

這種新療法直接靶向循環乳酸,能夠安全地消散多餘的電子,氧化還原平衡和細胞內的流動得以恢復。

從概念上講,創新之處是這種酶不必進入細胞,它對進出的化學物質起作用,從而有益於細胞的內部運作。」

將LOXCAT添加到線粒體疾病細胞模型培養基中的效果

研究人員指出,在LOXCAT準備好用於人體測試之前,還有許多的工作要做。

但是由於目前幾乎沒有處理線粒體功能障礙後果的方法,這項研究為一類通過直接靶向循環氧化還原偶聯代謝物來緩解細胞內氧化還原失衡的注射治療酶奠定了基礎,可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參考資料:

[1] Experimental therapy may offer hope for rare genetic disorders

[2]An engineered enzyme that targets circulating lactate to alleviate intracellular NADH:NAD+ imbalance

 

相關焦點

  • 人工合成酶可能為線粒體功能異常疾病提供新療法
    線粒體是細胞的「能量工廠」,線粒體功能異常會引起300多種罕見的遺傳疾病,例如Leigh症候群(一種可能在嬰兒早期出現的嚴重神經系統疾病)和MELAS(會導致肌肉無力、糖尿病和中風,通常在40歲之前發作)。然而,在帕金森和其他較常見的疾病,甚至是衰老過程本身,線粒體功能也逐漸下降。
  • 近期線粒體疾病突破性進展一覽
    ,當然,線粒體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細胞所需要的能量-三磷酸核苷酸 (ATP)。【4】Nature:線粒體基因缺陷改造新策略doi:10.1038/nature14546線粒體是細胞的能量工廠。通過氧化磷酸化,能量物質在線粒體內被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並生成高能磷酸類物質,驅動著整個細胞的持續生存。
  • 科研新發現:線粒體疾病最新研究進展!
    線粒體是細胞中的「動力工廠」,細胞生命活動所需能量的80%都是由線粒體提供的。線粒體形態對於細胞維持正常生理代謝和機體發育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果線粒體結構和功能發生了異常,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
  • Nature:線粒體基因缺陷改造新策略
    2015年8月14日/生物谷BIOON/--線粒體是細胞的能量工廠。通過氧化磷酸化,能量物質在線粒體內被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並生成高能磷酸類物質,驅動著整個細胞的持續生存。線粒體中有13種氧化相關的酶都是由線粒體自身攜帶的DNA轉錄翻譯得到的,其他的則是由細胞核中的DNA轉錄翻譯得到。
  • 國科大博士生導師郎明林課題組在Nature子刊發表蛋白質糖基化與...
    該類修飾涉及聚糖與蛋白質分子的連接,是蛋白質分子正確摺疊、維持穩定、參與互作和細胞黏附等活動所必需的,異常的糖基化修飾會導致多種人類重大疾病發生,例如白血病(leukemia)、胰腺功能障礙(pancreatic dysfunction)、阿爾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 AD)等。由於糖基化的複雜性,研究難度大,相關領域研究起步較晚,研究結果還不盡完善。
  • Nature子刊:能殺死癌細胞的「鐵死亡」療法是怎麼一回事?
    鐵死亡是由於膜脂修復酶——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PX4)失效,造成膜脂上活性氧自由基(ROS)的積累所致,而這一積累過程需要鐵離子的參與。多種物質和外界條件可引發鐵死亡。小分子erastin通過抑制質膜上的胱氨酸-穀氨酸交換體,降低了細胞對胱氨酸的獲取,使得GPX4的底物——穀胱甘肽合成受阻,進而引發膜脂ROS的積累和鐵死亡。
  • 可逆的人工金屬酶組裝——人工金屬酶的回收利用
    人工金屬酶的發展是一個迅速擴大的領域,其設計策略為從天然金屬酶的改性到完全從頭設計。其中,將合成催化劑附著在蛋白質支架上的錨定策略已引起廣泛關注,因為它能夠在生物相容和選擇性蛋白質環境中發揮有機金屬催化劑的活性。為使模塊化設計的人工酶發揮最大應用潛力,需要強而可逆的錨定過程,該錨定過程能夠控制組件的組裝和拆卸。控制可逆性將允許蛋白質支架和人工金屬輔因子的回收。為此,人們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研究利用生物素衍生物和替代品或(鏈球菌)親和素突變體的實現可逆性。
  • 線粒體疾病療法開發的前景!
    (即複合體I、III和IV),而複合體V則能利用電化學梯度將ADP和Pi合成ATP,然而,氧化磷酸化依賴於多種其它通路來有效發揮作用,同時其也會受到多種遺傳缺陷的影響,線粒體疾病是人類唯一的由兩種基因組參與的疾病,mtDNA(線粒體DNA)是一種小型的環狀基因組,其能編碼13個線粒體蛋白(氧化磷酸化系統的所有組分)、22個mt-tRNAs和2個mt-rRNAs;然而,絕大多數線粒體蛋白(大約1200
  • Nature:線粒體tRNA合成酶與核酶複合體的晶體結構
    在現代生物學中,蛋白已經成為細胞中完成酶催化作用的主要角色,而核酸則仍舊扮演攜帶遺傳信息的角色。然而,在細胞內,仍然有RNA世界的遺蹟。其中一個遺蹟就是線粒體tyrosyl-tRNA合成酶CYT-18,它來自真菌鏈孢黴,也與一種group  I  intron核酶結合,並且幫助進行剪接。現在,這一蛋白/核酶複合體的晶體結構已被確定。
  • Nature子刊:南京大學郭子建/何衛江利用線粒體-溶酶體互作雙標記探針揭示線粒體局部黏度響應
    圖片來源於Nature Communications這一工作不僅提供了用於定位和動態跟蹤活細胞中功能性線粒體-溶酶體的相互作用的探針,也提供了一種新的設計策略,利用線粒體中獨特的內部環境來轉換探針的結構,使其發出不同的顏色,從而實現多色標記。這一設計原則也可推廣用於設計其它多細胞器多色成像探針上。
  • 薛定研究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論文報導父本線粒體清除研究新成果
    2016年9月1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薛定教授研究組在《自然》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學術論文「Kinetics
  • 綜述|呂志民團隊總結代謝酶在癌症等疾病發生發展中的非經典功能
    責編 | 兮代謝異常是腫瘤和其他疾病的重要特徵之一。腫瘤細胞不僅可以調節代謝酶的經典功能來滿足自身快速增殖的需要;同時還能通過代謝酶非經典/非代謝(Moonlighting)功能調控多種複雜的細胞活動和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
  • 帕金森病創新療法:腦部近紅外光靶向激活線粒體功能
    近紅外(NIR)光生物調節(PBM)被認為是通過增強細胞色素C氧化酶的活性來增強受刺激細胞的線粒體功能,從而阻止PD患者DA神經元的退變。因此,PBM代表了一種潛在的治療PD的新方法,但是神經學家們對PBM的神經保護機制的了解還遠未完全並且如何將NIR有效地傳遞到黑質緻密部——PD的主要病理部位是充滿技術挑戰的。
  • 抗衰老研究速遞:NMN增強NAD+合成酶,改善抑鬱行為
    2000年,彼時抑鬱被認為由魔鬼引起,療法簡直不可思議(下圖)......直到20世紀,大家才意識到抑鬱屬於生理疾病,該觀點促進了抗抑鬱藥的研發,為患者們帶來曙光。近幾年的研究提出了「對付」抑鬱的新角度:抑鬱症或許並不只是神經內分泌疾病,也是一種線粒體功能障礙疾病[2]。02研究假設:抑鬱症是線粒體病線粒體功能障礙可由慢性壓力引起,它影響細胞外基質蛋白,並引起氧化應激,導致腦神經發生病變,引發抑鬱[2]。
  • Nature子刊:逆轉皮膚衰老的關鍵在線粒體
    現在,科學家們在小鼠身上驗證了這一可能。他們發現,當線粒體功能受損,小鼠會在幾周內皮膚起皺、大面積掉毛髮。更意外的是,關閉引發功能障礙的突變可讓小鼠「重返年輕」——衰老症狀得到緩解。由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UAB)醫學院的遺傳學教授Keshav Singh帶領的團隊發現,引發這一奇妙「現象」的突變發生在核基因中,關聯著線粒體功能。線粒體功能障礙引發衰老線粒體是維持細胞能量供給、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伴隨著衰老,線粒體功能也會逐漸衰退。
  • 線粒體不光是細胞能量工廠 其還扮演著什麼關鍵角色?
    doi:10.1038/s41467-019-09275-x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西奈山醫院和IBM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了一種新線索,或能幫助解釋為何相同基因組的癌細胞對相同療法的反應並不相同,文章中,研究人員首次發現,細胞中線粒體的數量在很大程度上與癌症對藥物療法的反應存在關聯
  • 盤點:從線粒體看衰老與癌症
    線粒體在與真核細胞共生之前,就已經經過了漫長的進化史。科研工作者認為它與真核細胞的共生保證了細胞能正常生存、工作。最近越老越多的研究發現線粒體在細胞中的作用遠遠不止「細胞能量站」。它們參與了各種細胞功能調控,與很多人類疾病存在著莫大的聯繫。包括細胞信號傳導、代謝、自噬、衰老和腫瘤發生都與線粒體的質量和活性相關。
  • Nature子刊:CAR-T療法治療實體瘤新發現|Nature|PAK4|母細胞瘤|黑...
    11月30日,Nature子刊Nature Cancer發表文章揭示CAR-T療法聯合PAK4抑制劑對實體腫瘤效果更佳。目前,臨床上應用CAR-T療法已在血液腫瘤中取得了足夠的成功,然而,CAR-T療法對惡性實體瘤仍然效果欠佳。
  • Science:清華楊茂君教授團隊線粒體氧化磷酸化系統研究新進展
    通過對結構的分析,闡釋了高等哺乳動物ATP合酶的結構組成樣式、發揮功能的分子機理、複合物之間協同關係以及對線粒體嵴的形態的影響,為治療能量代謝疾病、神經退行疾病等,提供了重要的實驗依據及結構基礎。 跳轉閱讀響水爆炸事故後我們該去向何方?
  • 補充NAD+合成酶能「改善抑鬱」?深剖NMN的功效與作用
    NMN增強NAD+合成酶,改善抑鬱行為: 今年底發表於Journal of Affective Disease期刊的一項研究表明:β-煙醯胺單核苷酸(NMN)能夠改善皮質醇(CORT)誘導的抑鬱症小鼠病情,還能增強NAD+合成限速酶NAMPT的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