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散裝衛生巾」成為網絡熱議話題,女性護理問題再次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女性衛生用品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產業鏈?位於淮安市金湖縣的金衛集團,正是國內最早布局生產女性衛生用品生產線的企業之一,近年來還逐步涉足嬰兒衛生用品。
來源:視覺中國
作為女性和兩個孩子的母親,公司負責人居黛霞常常會將自身體驗放在設計之中。結合用戶調查,居黛霞發現99%的人習慣於便後洗手,對處於生理期的女孩子來說,如果在上廁所前沒有進行手部清潔就去更換衛生巾,可能會對產品造成汙染。對此,公司設計了一條增加隔離紙巾的衛生巾生產線,「這款產品一出來,很多女孩子反饋是貼心。」
衛生巾出現在國人生活中不過幾十年。「大概30年前,大家使用月經帶、草紙等很不衛生,考慮到女性越來越關注自身健康,我先生想著生產符合中國女性需求產品的生產線,提高女性護理品質。」居黛霞回憶說,上世紀90年代初,丈夫陳斌在金湖一家造紙廠負責銷售,廠裡從德國引進兩條衛生巾生產線,讓丟棄式一次性的衛生巾出現在更多中國女性的生活裡。
創業初期,陳斌賣掉了農村家裡的3間平瓦房,但仍不夠支付設備研發、工人勞務等費用。更難的是,作為一名男性在推銷衛生巾生產設備時還時常會遇到嘲笑。1996年,陳斌一天開車700多公裡,在山東省郯城縣終於做成了第一單生意。隨著這位客戶生產出的衛生巾大賣,周邊省份客戶相繼購入生產線,到上世紀90年代末期,公司一年能製造90—100條衛生巾生產線。
那時候,為了拓展國外市場,居黛霞學習電腦操作,突破英語交流障礙,和丈夫去廣交會,帶著宣傳單和名片向外國客戶推銷產品。她清晰記得,金衛集團自營出口的第一單生意來源於阿里巴巴,2003年,一位阿爾及利亞客戶在經過郵件溝通後,飛到中國訂購了7條生產線,銷售額為150多萬美元。
同樣是2003年,非典暴發,正在廣州參展的她跑了多家藥店發現口罩異常難買。這次經歷讓陳斌與居黛霞決定增加口罩生產線業務,並在2006年起和3M公司合作。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為應對國內口罩急缺難題,他們一邊叫停600萬美金的女性護理用品、嬰兒紙尿褲生產線訂單,給美國、德國、俄羅斯等客戶發郵件致歉,一邊迅速回國盤點公司庫存材料、多方聯繫採購和設計生產線方案,從2月1日到3月15日生產出156條口罩生產線。隨著疫情在全球蔓延,企業開足馬力生產口罩滿足海內外客戶的需求。
攝影:洪葉
「除了研發製造女性衛生用品生產線、紙尿褲生產線、口罩生產線外,我們逐步增加了醫用護理手術墊生產線、寵物護理墊生產線等,一次性衛生用品生產線品類越來越全,設備的生產速度也從最初每分鐘80片到每分鐘1500片。」居黛霞回首24年的發展歷程感慨,企業已從最初「生產什麼消費者用什麼」,到現在「根據消費者的需求制定個性化生產線」。
攝影:洪葉
目前金衛集團的產品已經銷售到全球112個國家,隨著外貿業務的增長和企業規模的擴大,國外客戶前來考察時,需要看到生產出的樣品以及學習設備操作,為此,2008年,金衛集團專門成立了江蘇寶姿實業有限公司,為客戶提供專業的培訓服務,這也成為居黛霞開始生產女性用品和嬰兒衛生用品的實踐場所。作為母親,她發現孩子使用的紙尿褲容易漏、太厚不透氣、容易造成紅屁股,公司就此研發出弱酸性全品類產品以降低過敏概率,並取得了相關專利。
「我既是女性,又是媽媽,所以我希望把紙尿褲和衛生巾這兩個產品儘可能做到最好,讓使用者感到舒適。」居黛霞在調研女性護理用品時發現,消費者對進口品牌認可度較高,但把品牌標識遮掉後,反而是我們中國製造的產品更好,「這說明,中國的產品既需要深耕細作,不斷改善使用者的體驗,也需要打造品牌,才能在大健康產業中越走越遠。」
交匯點記者 丁茜茜 見習記者 王 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