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普遍認知中,「鷹擊長空,魚翔淺底」是一個萬年都不變的常識,鳥類就該在天上翱翔,而魚類就該在水裡遨遊。可小編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種魚類生物,它卻是和普通的魚不一樣的,它是會飛的魚。那麼究竟是什麼魚呢?下面就跟著瞎編一起來看看吧。
早在我國古代,就有一種名為「文鰩魚」的怪魚被記載在典籍裡面,文鰩魚又叫做飛魚。根據典籍上的內容我們可以知道,這種魚有一雙長長的翅膀,還能夠在天空飛翔。甚至宋代的《爾雅翼》裡面更是提及到有人曾經看到過一大群文鰩魚翱翔於海面上。
與此同時的是另外一本古籍《匯苑》裡面也曾記載過這一飛魚,不過這本裡面的飛魚名為「鵝毛魚」,擅長飛翔,抓它們無法用漁網。只能搭乘一艘獨木艇,艇的周身刷上白色且能反光的牡蠣粉,艇上豎著一盞燈,趁著入夜行駛在海面上此事鵝毛魚便會由於趨光的特性而紛紛飛向小艇中。甚至如果太多了的時候還要提前滅燈避免沉船呢。
根據古籍記載,這種魚身體狹長,有細細的魚鱗,背部是青色而腹部是白色的,兩個巨大的胸鰭就像是翅膀一樣,基本都長於6釐米,而且有細細長長的尾鰭幫助它更好的飛行。
而如今對於鵝毛魚的定義描述則更加精準了,根據相關學家的研究證實,鵝毛魚其實就是頜針魚目、飛魚科的種類,要知道飛魚的身體十分的袖長,遊動速度也格外迅速,而且是一種熱衷群體活動的魚類。一旦在海水中遭遇大魚的追趕,它們便會紛紛飛出水面張開他們的大胸鰭快速飛走,那個畫面想想也是十分有趣了。飛魚種類不同導致有些部位也不太一樣,有的飛魚腹鰭也是十分發達的,這對於他們來說等於是多了兩個小的翅膀,對於飛行效果來說的話更加厲害。
可能有人會問那這種魚可以吃嗎。當然可以了,忘記我們國家是以吃貨居多的國家了嗎。對於沿海地區來說,飛魚肉是種很平價的食物,他們最喜歡將飛魚肉曬成魚乾,或者裹上麵粉、雞蛋還有麵包糠,然後下到油鍋裡炸一炸,那美味程度簡直不敢想。
不過可能大家都不太清楚的是,其實壽司店裡的魚籽壽司上面的「魚籽」,那其實就是飛魚的卵。當我們所熟知的魚籽壽司都是橙紅色的,這和飛魚卵的黃色完全不一樣啊,這個疑問很正確。那是因為商家們也覺得黃色會讓人毫無食慾,因此將飛魚卵用可食用色素染成紅色在進行售賣。
有人愛吃自然有人大量捕撈,但小編還是要說一句,為了保護生態平衡不被破壞,大家一定要科學合理地進行捕撈哦。大家有吃過魚籽壽司嗎?或者有其他什麼想法的話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