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米袋裡的米象嗎?人吃的每粒米可能都不單純,都可能有它的卵

2021-01-16 天下十三洲獵奇

我記憶最深刻的就是大概5歲左右的時候,那時候糧食還是供應的,得拿糧票和糧本兒去買糧食,回到家第一項任務就是把米鋪在小屋的大坑上晾米,因為那時候的大米裡有很多耨子(nouzi),它是一種米裡生出的小黑蟲子,鼻子很長,專門吃大米。

那時候我的任務就是把一個個耨子撿出來,然後碾死。長大了才知道這種小黑蟲子原來叫米象,是一種寄生在大米和其他糧食作物的害蟲。在夏天的7至9月份,經常憑空出現這種蟲子,今天就來說說它。

大家都知道如果把蛋糕或者啤酒含糖的食品放置在冰箱外,第二天肯定會招來很多螞蟻或者蟑螂,而就算把大米藏的再好,米象也會憑空出現,大家肯定會很詫異。

這個就得從它們的生活習慣談起了,米象是一種會飛的糧食類蟲害,成年米象能長到4MM左右,而它長長的口器就能長到1MM左右,如同大象的鼻子,這也是它們名字的由來。

米象在咱們的日常生活中基本生活在大米等家用儲存糧食中,像掛麵、蛋糕、方便麵這類加工過的穀物食品也不能倖免。如果發現米袋子裡有米象,仔細觀察周圍的大米,就會找到很多大米中間都會出現圓形的孔洞,這就是它們的家。也會在米袋子底下發現大米的粉末,這就是它們的排洩物。

可以通俗的說,我們基本無一例外在吃米飯的時候會把米象或者米象卵一起吃下去,但是也不必擔心,米象本身對人沒有毒副作用,也不能傳播任何病菌,它也不像家裡螞蟻一樣去蜇人和咬人,但是我相信誰也不太想和它們共處一室。

其實米象不是我國本土的病蟲害,而是從印度,憑藉糧食進出口傳播至全球各個國家的。它不但毀壞儲藏的糧食,還是一種農業蟲害,在短短的數十年裡損毀了不計其數農業作物。

所以別看它的體型雖小,但是破壞力驚人,那它們是怎麼悄無聲息地躲進咱們的米袋子蟄伏數月,然後走上白吃白喝的道路上的呢?

其實有人已經知道答案了,因為米象體型非常之小,雌性米象會先在大米上用它的象鼻子鑽一個深洞,然後在裡面產下一枚卵,再用本身分泌的膠狀物質把洞口封死,這樣,幾天時間後,卵就會孵出幼蟲,然後20天的時間裡,幼蟲都在大米中茁壯成長。

它的幼蟲呈奶白色,無腿,頭頂部有用以咀嚼大米的口器,因此它能夠由內向外吃掉大米,留有被挖空的米殼。再過10天左右幼蟲化成蛹,蛹變為成年米象後依然會在大米中滯留兩天,當米殼鈣化後,成蟲才會鑽出大米,並在米袋子裡生活6個月之久。

因此在成年米象出現前,我們基本找不到米蟲的蹤影,在這個期間,如果用這種大米做飯,除了飯,我們吃進肚子裡的還有米象。有時候雌性米象在一顆大米中產的卵不止一枚,但最終僅有一隻米象能夠存活下去。當一顆大米中有兩隻以上的幼蟲時,它們便會同類相食。

就算幼蟲相互間有這種殘忍的同類相食行為,也並不影響米象數量的迅速增加。雌性米象在破蛹後兩天內就能夠獲得繁殖的機會,並剛開始生卵。在雌性半年內的生命周期內,大概會生下近700枚卵。

除此之外,米象還特別喜歡水果。所以它們對食物的要求非常寬泛。假如你在家裡發現了米象的存在,那就說明有可能米袋子裡有數以萬計的蟲子,抓緊打開米袋,防患於未然吧。

關於米象,你們有什麼想說的呢?這種蟲子你們那叫什麼?

相關焦點

  • 米蟲又稱米象,為何憑空出現在大米裡?你吃的每碗飯都可能有蟲卵
    疫情期間,不少家庭會多買幾袋米屯在家裡,減少去超市的次數。然而好多人會發現,日子久了,米缸裡就會出現米粒一般大小的小蟲子,尤其是在天氣熱的時候。 跟螞蟻、蟑螂不一樣的是,米缸明明是密封的,為什麼還會長蟲子呢?它們是「憑空出現」的嗎?長了蟲的米還能吃嗎?
  • 米袋裡憑空出現的甲蟲,你吃的每碗飯都可能含有它們的蟲卵
    不知道你有沒有在米袋裡發現小蟲子的經歷,尤其是在夏天,米袋裡常常會出現米粒大小的米蟲。不同於糖罐暴露太久會吸引外界的螞蟻等小昆蟲,這些小蟲子就像是憑空從大米中長出來一樣,即便我們平時把米袋藏得很好了,仍然逃不了被攻佔的命運。
  • 米袋裡憑空出現的甲蟲,你吃的每碗飯都可能含有它們的蟲卵
    不知道你有沒有在米袋裡發現小蟲子的經歷,尤其是在夏天,米袋裡常常會出現米粒大小的米蟲。不同於糖罐暴露太久會吸引外界的螞蟻等小昆蟲,這些小蟲子就像是憑空從大米中長出來一樣,即便我們平時把米袋藏得很好了,仍然逃不了被攻佔的命運。
  • 大米裡憑空出現的甲蟲,你吃的每碗飯都可能含有它們的蟲卵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在大米中發現米粒大小的蟲子的經歷,尤其是夏天,大米中經常會出現小蟲子,很多人看到大米中有了小蟲子,就會想到把大米丟掉。 但其實你吃的每碗飯都可能含有它們的蟲卵。
  • 米袋裡憑空出現的甲蟲,你吃的每碗飯,都可能含有它們的蟲卵
    不知道你有沒有在米袋裡發現小蟲子的經驗,特別是在夏天,米袋裡經常有米粒大小的米蟲。在糖罐暴露太久時吸引外界螞蟻和其他昆蟲會不同,這些昆蟲就像從無到有。即使我們把米袋子藏好了,也逃不掉被俘的命運。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和這些昆蟲住在同一個房間裡。稻象甲主要生活在稻穀、小麥等儲糧中,通心粉等加工穀類食品也不例外,以其為食。你可能會注意到大米和穀物上的小洞,以及米袋子和罐子裡的穀物粉。這些都是他們的傑作。
  • 米袋裡為什麼會鑽出「象」來?一不小心你就可能吃下幾頭!
    為什麼會在密閉的容器裡憑空出現?飯裡有這些蟲還能吃嗎?不小心吃掉它們會不會中毒啊?這是長相的原因,肉眼可能看不出來,你把它們放大後,就能看到一頭迷你版的大象了——成蟲的身長還不足3毫米,象鼻一樣的口器卻有1毫米,而且和象鼻一樣,這個長長的口器也是它們強大的破壞工具。即使在四川話裡,這傢伙的名字也是卓爾不凡,小時候我們都叫它「牛牛兒」,是不是不可思議?
  • 米袋裡憑空出現甲蟲,你吃的每一碗飯,都可能有它們的蟲卵!
    不過細心的朋友會發現,米袋子裡偶爾會出現莫名其妙的黑色小蟲!而且它們簡直就無孔不入,因為無論是多密封的,只要時間長了就會毫無意外的出現在大米裡,而且有時候還能出現米黃色的小蟲,這讓人情何以堪,大米裡憑空出現了蟲子,這米還能吃嗎?大米中的蟲子是怎麼憑空出現的?
  • 米象,大米中長著象鼻的害蟲,是怎麼憑空出現在米袋中的?
    我記憶最深刻的就是大概5歲左右的時候,那時候糧食還是供應的,得拿糧票和糧本兒去買糧食,回到家第一項任務就是把米鋪在小屋的大坑上晾米,因為那時候的大米裡有很多耨子(nouzi),它是一種米裡生出的小黑蟲子,鼻子很長,專門吃大米。那時候我的任務就是把一個個耨子撿出來,然後碾死。
  • 「米象」是怎麼憑空出現在密封米袋裡的?
    米象是一種經常出現在儲存糧食地方的小蟲子,甚至糧倉、糧袋保存挺好的地方,也會有它的身影。它是怎麼「憑空」出現的呢?米象在農村俗稱「遊子」、「牛子」等,它不僅光熱衷於大米,小麥、高粱、玉米等穀物也是它們經常光顧的食物。米象是鞘翅目象蟲科的昆蟲,具有很強的繁殖能力,一年繁殖9代不成問題。它的生活環境中雖然看不到水,但其對空氣中的水分十分敏感。
  • 米袋裡蹦出歡樂的「象」, 人類實際已被它們馴化了
    為什麼會在密閉的容器裡憑空出現?飯裡有這些蟲還能吃嗎?不小心吃掉它們會不會中毒啊?米罈子裡竟然長出了牛,所以飯裡發現米象的時候,大人都會說,哇,你吃了一頭牛啊,打牙祭了。米象的學名叫米象鼻蟲(Sitophilus oryzae),還有稱米蟲、谷牛、象甲的,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屬於象鼻蟲科的一種甲蟲。
  • 米袋裡蹦出歡樂的「象」,人類實際已被它們馴化了
    為什麼會在密閉的容器裡憑空出現?飯裡有這些蟲還能吃嗎?不小心吃掉它們會不會中毒啊?這是長相的原因,肉眼可能看不出來,你把它們放大後,就能看到一頭迷你版的大象了——成蟲的身長還不足3毫米,象鼻一樣的口器卻有1毫米,而且和象鼻一樣,這個長長的口器也是它們強大的破壞工具。即使在四川話裡,這傢伙的名字也是卓爾不凡,小時候我們都叫它「牛牛兒」,是不是不可思議?米罈子裡竟然長出了牛,所以飯裡發現米象的時候,大人都會說,哇,你吃了一頭牛啊,打牙祭了。
  • 在你家大米裡戀愛的象蟲,從哪來你一定不知道,是最成功外來物種
    喜歡吃米飯的小夥伴,肯定都見過在米袋裡的黑色蟲子,看到後多數人會閃過這樣一個念頭:這袋子米還能不能吃,這米有沒有毒啊?扔了挺可惜,不扔感覺噁心。有些喜歡吃麵食的朋友有點幸災樂禍了,心想還好自己不經常吃米飯,不要高興太早,麵粉裡也有一樣的蟲子,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 米容易生蟲,有沒有危害能不能吃這些你都知道嗎?
    炎炎夏日,空氣潮溼廚房裡最重要的原料——米在存放的過程中很容易生蟲子讓人疑惑的是這些蟲子是從哪來的米蟲會傳染疾病嗎?一起來探究吧↓↓↓米裡面的蟲並不是憑空出現,而是通過蟲卵孵化出的幼蟲。它的來源主要分為以下兩個方面:1、源頭問題糧食通常在生長的時候就有蟲卵,為了保存營養米在加工過程也比較簡單。
  • 噁心的大米甲蟲,一開始就躲在了米粒裡,我們吃的飯中就有蟲卵?
    米蟲是我們形容自己頹廢的「混吃等死」生活時自嘲語,但事實上我們很容易就能發現它,有時候大米買多了、吃不完放時間長了就會生蟲,有蠕動的,也有黑色不知名的小甲蟲!吃瓜群眾有一個問題了,為什麼我們無論怎樣密封米桶,或者紮緊塑膠袋,大米都會長出蟲來,它們是怎麼進去的呢?
  • 噁心的大米甲蟲,一開始就躲在了米粒裡,我們吃的飯中就有蟲卵?
    米蟲是我們形容自己頹廢的「混吃等死」生活時自嘲語,但事實上我們很容易就能發現它,有時候大米買多了、吃不完放時間長了就會生蟲,有蠕動的,也有黑色不知名的小甲蟲!吃瓜群眾有一個問題了,為什麼我們無論怎樣密封米桶,或者紮緊塑膠袋,大米都會長出蟲來,它們是怎麼進去的呢?
  • 米象蟲足夠讓人噁心,自相殘殺和互相陷害是家常便飯,還愛同性戀
    喜歡吃米飯的小夥伴,肯定都見過在米袋裡的黑色蟲子,看到後多數人會閃過這樣一個念頭:這袋子米還能不能吃,這米有沒有毒啊?扔了挺可惜,不扔感覺噁心。有些喜歡吃麵食的朋友有點幸災樂禍了,心想還好自己不經常吃米飯,不要高興太早,麵粉裡也有一樣的蟲子,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 吃了會不會傳染疾病?很多人還不知道
    在夏季天氣炎熱,空氣潮溼製作美食最重要的原料——米和麵粉在存放的過程中很容易生蟲子讓人疑惑的是米象這個名字來源於它細長的鼻子,其個頭只有3~4毫米,鼻子卻有1毫米長。米象有翅膀可以飛行,但在米倉中很少飛行。擬谷盜是經常出現在麵粉裡的蟲子,它們比米蟲要大一些,長4.5~6毫米,呈紅褐色,通常分為赤擬谷盜和雜擬谷盜兩種。
  • 米麵生小蟲還能吃嗎
    天氣炎熱時,家裡的米和麵粉在存放過程中很容易生蟲子。如果米麵出現小蟲,還能吃嗎?如何防止生蟲呢?  生蟲的米麵還能吃嗎可以吃。米蟲也叫米象,被米象咬過的米粒表面顏色變暗,厚度變薄,經過淘洗會漂在水面上,棄去壞掉的米粒即可食用。
  • 大米放久了會有蟲子,這些蟲子都是哪裡來的?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我們平時吃大米時,即使洗的再乾淨,也會吃到蟲卵。 大米中的蟲卵 和很多人想像的不同,平時看著晶瑩剔透的大米中,其實含有一些蟲卵。這並非是我們不仔細清洗或者不注意存放,完全是因為敵方太狡詐。
  • 米袋裡面為什麼有米蟲?
    不知道你有沒有在米袋裡發現小蟲子的經歷,尤其是在夏天,米袋裡常常會出現米粒大小的米蟲。一般情況下糧食還在地裡時,就帶上了米蟲的卵。 大米中澱粉含量很高,其次是蛋白質,一般情況下不會生蟲,因為大米中的水分活度值很低(即含水量很少),而蟲卵的生長發育需要水的存在。但是如果大米在20°C-40°C、相對溼度在65°-95° 時,蟲卵便會在一周內孵化,而大米豐富的營養已經成為昆蟲的供應站,因此大米昆蟲能夠快速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