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食物久了會長發,但米飯更特別。不知道你有沒有在米袋裡發現小蟲子的經驗,特別是在夏天,米袋裡經常有米粒大小的米蟲。
在糖罐暴露太久時吸引外界螞蟻和其他昆蟲會不同,這些昆蟲就像從無到有。即使我們把米袋子藏好了,也逃不掉被俘的命運。
大米裡的小蟲子
當然,有了科學思想的祝福,我們再也不能相信「米蟲」的故事了,那麼這些米蟲是如何「憑空出現」的呢?
從他們的生活習慣開始,這可能會影響大米在你心目中的形象。
如果你仔細觀察這些小昆蟲,你會發現它們有很長的口器,就像大象的鼻子一樣。因此,稻蟲還有一個形象名稱——稻象甲。稻象甲成蟲體長約3~4毫米,其「鼻」長約1毫米。
米象
不過,沒必要驚慌。目前,稻象甲沒有造成直接危害。它們既不能傳播疾病,也不能咬人。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和這些昆蟲住在同一個房間裡。
稻象甲主要生活在稻穀、小麥等儲糧中,通心粉等加工穀類食品也不例外,以其為食。你可能會注意到大米和穀物上的小洞,以及米袋子和罐子裡的穀物粉。這些都是他們的傑作。
因此,稻象甲只會全心全意地破壞儲藏在食物櫃裡的糧食和大米。此外,它們還會攻擊農作物,造成嚴重的農業損失。
稻象甲最初生活在印度-馬來亞地區,通過大米貿易走向世界。它們是一種令人討厭的農業害蟲,在過去幾十年裡摧毀了許多農作物。
可見這些昆蟲有很好的戰鬥力。他們怎麼能悄悄地走進我們的飯袋,開始他們的吃喝生活呢?
你可能會想,到了夏天,垃圾桶裡會有大量帶皮的小飛蟲。其中一個原因是果實本身攜帶卵,在適當的條件下,卵孵化、化蛹並發育成成蟲。
不同的是它們在穀物中產卵。雌鳥先在穀粒上鑽一個幾乎和喙一樣長的洞,然後在裡面產卵,然後用膠狀分泌物把洞封死。
一般來說,卵在第三天孵化,幼蟲在穀粒中生活兩周半左右。這個階段稱為幼蟲期。
幼蟲呈乳白色,沒有腿,頭部末端有口器咀嚼食物,因此它們可以從內到外吃掉穀物,留下空殼。此外,幼蟲有一個獨特的頭鞘,而成蟲沒有。
幼蟲化蛹後,蛹在羽化後仍在籽粒中停留數天。當殼的骨化程度加強,足夠堅硬時,成蟲就會「破米」,在外界生活6個月。
成蟲在米粒內出現
所以一旦米象在你的米袋裡安了家,很快你就能夠在牆壁和木質地板上見到它們的蹤影。
所以我們很少在它們出現之前找到它們。所以有一天,當你突然看到大人們在稻堆裡鑽孔時,會產生一種「憑空出現」的錯覺。
有趣的是,雌性有時在一粒穀物上產下一個以上的卵,或者最多產五個卵,但只有一個稻象甲存活下來。這是因為當一粒穀物中有兩個以上的幼蟲時,它們會互相殘殺。
此時,如果兩個幼蟲的頭在同一個方向上,後面的幼蟲會利用自己的位置殺死前面的同伴;如果只是面對面,它們會公平競爭,提前感受到捕食的感覺。
但是,當它們的頭朝相反的方向或在一定距離處時,它們會因缺乏食物而發育遲緩,體型較小,出現時間也會延長。
即使幼蟲之間存在如此殘酷的生存法則,也不影響稻象甲種群的擴張。它們的生命周期很短,成年雌性在破蛹後三天內有機會交配並開始產卵。
因為雌性產生一種信息素,雄性在穀粒外等待它們出現。在雌性生命的3-6個月內,大約會產下300-600個卵。
成蟲除了具有較強的產卵能力外,還具有假裝死亡的能力。當受到幹擾時,它們會把腿拉近身體,假裝死了,靜靜地躺幾分鐘,然後在威脅消除後恢復活力。
所以一旦大象在你的米袋子裡安頓下來,你很快就能在牆上和木地板上看到它們了。
作為鞘翅目象甲科的一員,水稻象甲與其他象甲有著非常相似的特點。米象和玉米象的近親也是重要的後備害蟲。它們都能寄生於穀物和其他作物,如堅果、豆類和玉米。
一些國家甚至將稻象甲和玉米象甲列為檢疫對象,限制了其傳播和傳播範圍。
然而,稻象甲成蟲的胸部通常有不對稱的圓形凹點,鞘翅目上有四個淡黃色或淡紅色的斑點,這有助於我們識別。它們的另一個重要特徵是它們可以飛行並具有趨光性。
玉米象(右)和米象(左)對比圖
事實上,你可以在家裡的任何地方找到象鼻蟲,它們更喜歡小麥、棉花、玉米、麵粉和其他穀類食品,但不僅僅是在食品儲藏室。
棉織物、乾花和衣服上的一些植物都在他們的食譜中。花環和插花可以成為象鼻蟲的棲息地。因此,象鼻蟲可以在裝飾品、乾花和儲藏的衣服中看到。
此外,成年人喜歡蘋果、梨、葡萄等水果。因此,象牙蟲比其他一些食物害蟲更令人討厭,因為它們的飲食廣泛。
所以,當你發現裝糧食的箱子或容器裡有大量蠕動的幼蟲或甲蟲時,要注意這些象甲是否已經在這裡定居下來,並及時採取措施予以消滅。否則,上演食物版的「千裡堤潰蟻穴」就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