噁心的大米甲蟲,一開始就躲在了米粒裡,我們吃的飯中就有蟲卵?

2020-09-29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米蟲是我們形容自己頹廢的「混吃等死」生活時自嘲語,但事實上我們很容易就能發現它,有時候大米買多了、吃不完放時間長了就會生蟲,有蠕動的,也有黑色不知名的小甲蟲!吃瓜群眾有一個問題了,為什麼我們無論怎樣密封米桶,或者紮緊塑膠袋,大米都會長出蟲來,它們是怎麼進去的呢?

米蟲到底是怎麼來的?

我們看到的大部分米蟲,都是一種黑色的小甲蟲,一般都稱它為米象!就是根據它的頭部有一個長長的象鼻部,和大象非常相似,因此得到了一個米象的雅稱!

這是一種完全變態的昆蟲,並不是說這種昆蟲很變態,只是說它在生長過程中會經歷變異和蛻變,比如米象的生長中會經歷卵、幼蟲以及蛹和成蟲等四個階段,從幼蟲期到成蟲期,不了解昆蟲生長過程的朋友完全對不起來!

米象的四個階段

米象的卵基本呈圓形,但一側會稍微大一些,長大約0.6~0.7毫米,寬大約0.3毫米,如果條件合適(比如溫度達到20℃-40℃、溼度達到65°-95°時),一周內就孵化成幼蟲,身長大約2.5~4.5毫米,通體呈乳白色,大約在30天後就會化蛹,周期7~10天左右,然後成蟲羽化成一隻2~3毫米、黑不溜秋的米象!

它是怎麼進米袋子產卵的?

其實米象一直就在米袋子裡,它並不是飛進去的,從你買這批大米以前,它就在裡面了!你家米袋中的米象有這幾個來源途徑,第一個是穀倉中存在米象,因為它體型很小,而且會飛,所以很難殺除乾淨,所以它會用口器齧食穀粒或者大米,形成一個空洞,再將卵產在穀粒內,然後還會分泌粘液封口!

所以在整個過程中,就像特洛伊木馬一樣,根本就無需進入米袋子,它一直就在裡面,只要條件合適就孵化!另一個來源則是來自田間地頭,因為米象能飛,而且成蟲後還可以存活兩年左右,所以它們能禍害的範圍就廣了,而且它們還能在鬆土、樹皮以及田埂中越冬,翌年5月中下旬越冬成蟲開始活動,會將卵產在谷穗上!

所以你家的大米無論如何到無法逃避米象對它的傷害,除非將它隔離出來種在大棚裡,而且很可能這樣都很難杜絕!

另外米象可以一輩子在大米中,它只要攝取大米中的水分即可,無需額外的水分來源,所以它們的適應能力很強,而且它們一年中可以繁殖8代,每隻米象在繁殖期內可以產卵300枚,因此它們的禍害能力是隨著時間增加指數級增長的,它是存放糧食的一大危害之一!

被禍害了大米還能吃嗎?

不過米象有一個好處,它本身無毒,分泌物也無毒,被它們禍害過的糧食在安全性方面是沒有問題的,只是有些噁心,但一般淘米乾淨即可,因為被蟲蛀過的米粒會因為水的表面張力而無法浸潤細孔而浮起,將這些米粒撇掉即可!

當然大家肯定會有一個問題,那些產卵了的米粒怎麼來區分?很抱歉,這是一個難題,因為封口的顏色和大米是一致且很細小,所以根本就無法區分,因此這些米粒中的蟲卵就被各位和香噴噴的米飯一起吃掉啦!

一般大型糧庫都是通過燻蒸來解決糧食存放安全,但並不能杜絕米象,家裡的話可以用火柴盒(硫磺味)或者大蒜或者薑黃來緩解這個問題!

小麥和玉米甲蟲,以及生物入侵

除了大米外,小麥和玉米這些也存在同樣的問題,米象能也能禍害小麥,但麵粉中的除了米象外還有一種叫做擬谷盜的小甲蟲,它要比米象大一些,繁殖方式和米象類似,也是到處躲避,而且它們產卵量要比米象要多得多,大約1000粒!

玉米甲蟲則和米象非常相似,如果不放在一起的話根本就認不出,而且即使放在一起,也因為太細小,不用放大鏡也看不出,當然這並不是本文關注的對象,它們攻擊的對象更廣泛一些,比如美國的玉米象鼻蟲除了小麥大米和高粱外,還對豌豆棉籽以及蘋果等產生威脅,而且玉米象鼻蟲會因為禍害對象的不同導致體型大小有所區別!

玉米被象鼻蟲幼蟲破壞

生物入侵

2019年1月18日知網上就發布過一篇論文,統計了2013年~2017年間我國進口東協大米中檢出的有害生物統計表,有害生物7種,共計16種次,都為昆蟲和雜草。其中昆虫部分為赤擬谷盜(Tribolium castaneum);鋸谷盜(Oryzaephilus surinamensis);米象(Sitophilus oryzae);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來源國為越南、泰國、柬埔寨、緬甸等!

近年來入侵生物種類

最著名的一次是2014年湖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獲「澳洲薰衣草小熊」中填充了對國內極具威脅的危險性的草種,會形成難以清除的雜草,甚至還有活蟲!對生態環境與公共衛生造成極大威脅。

大家對生物入侵危害都有所了解,在國外可能人畜無害的植物或者昆蟲,到了國內可能會因為沒有天敵,繁殖能力強而形成巨大的威脅,因此進出口的原木棧板都需要燻蒸就是這個原因。

相關焦點

  • 噁心的大米甲蟲,一開始就躲在了米粒裡,我們吃的飯中就有蟲卵?
    米蟲是我們形容自己頹廢的「混吃等死」生活時自嘲語,但事實上我們很容易就能發現它,有時候大米買多了、吃不完放時間長了就會生蟲,有蠕動的,也有黑色不知名的小甲蟲!吃瓜群眾有一個問題了,為什麼我們無論怎樣密封米桶,或者紮緊塑膠袋,大米都會長出蟲來,它們是怎麼進去的呢?
  • 大米裡憑空出現的甲蟲,你吃的每碗飯都可能含有它們的蟲卵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在大米中發現米粒大小的蟲子的經歷,尤其是夏天,大米中經常會出現小蟲子,很多人看到大米中有了小蟲子,就會想到把大米丟掉。 但其實你吃的每碗飯都可能含有它們的蟲卵。
  • 米袋裡憑空出現甲蟲,你吃的每一碗飯,都可能有它們的蟲卵!
    大米是南方人的主食,儘管北方的麵食也是我們日常享用的美食,但大米一直是我們的最愛!不過細心的朋友會發現,米袋子裡偶爾會出現莫名其妙的黑色小蟲!而且它們簡直就無孔不入,因為無論是多密封的,只要時間長了就會毫無意外的出現在大米裡,而且有時候還能出現米黃色的小蟲,這讓人情何以堪,大米裡憑空出現了蟲子,這米還能吃嗎?大米中的蟲子是怎麼憑空出現的?如果你仔細看過大米中黑黑小蟲子的話,一定能發現這是一種小小的甲蟲,並且它有一個識別度非常高的特徵,它的頭部有一個和大象鼻子非常相似的結構!
  • 米袋裡憑空出現的甲蟲,你吃的每碗飯都可能含有它們的蟲卵
    原創 SME SME科技故事很多食物放久了會長毛,而大米就比較特殊了。不知道你有沒有在米袋裡發現小蟲子的經歷,尤其是在夏天,米袋裡常常會出現米粒大小的米蟲。不同於糖罐暴露太久會吸引外界的螞蟻等小昆蟲,這些小蟲子就像是憑空從大米中長出來一樣,即便我們平時把米袋藏得很好了,仍然逃不了被攻佔的命運。
  • 米蟲又稱米象,為何憑空出現在大米裡?你吃的每碗飯都可能有蟲卵
    疫情期間,不少家庭會多買幾袋米屯在家裡,減少去超市的次數。然而好多人會發現,日子久了,米缸裡就會出現米粒一般大小的小蟲子,尤其是在天氣熱的時候。 跟螞蟻、蟑螂不一樣的是,米缸明明是密封的,為什麼還會長蟲子呢?它們是「憑空出現」的嗎?長了蟲的米還能吃嗎?
  • 夏天家裡大米易生蟲,你吃的飯可能含有它蟲卵?
    持續高溫多雨的夏天,不但各種蚊蟲開始泛濫起來,最可怕的是家裡的大米也開始有蟲了。前天小編掀開家裡米袋子一看,就看見有黑色的米蟲爬行在裡面。米蟲有些地方也叫它谷牛,主要寄存在大米上,以大米為主要食物,一般是褐色的外觀顏色,大小在3釐米左右,具有如大象鼻子的長形嘴巴,米蟲的繁殖能力非常強,它的繁殖速度比其它蟲子高出10%左右,在產卵期的時候,雌性米象會用纖長的鼻子在米粒上面鑿出一個孔洞,將卵子放入之後還會把入口封住。
  • 米袋裡憑空出現的甲蟲,你吃的每碗飯都可能含有它們的蟲卵
    不知道你有沒有在米袋裡發現小蟲子的經歷,尤其是在夏天,米袋裡常常會出現米粒大小的米蟲。不同於糖罐暴露太久會吸引外界的螞蟻等小昆蟲,這些小蟲子就像是憑空從大米中長出來一樣,即便我們平時把米袋藏得很好了,仍然逃不了被攻佔的命運。
  • 米罐裡的米很乾淨,為什麼放久了會有蟲子,蟲子都是哪裡來的呢?
    經過幾天的雨和悶熱的天氣,我們家的大米裡長出了一些黑蟲子。這些蟲子很小,但是有很多。它們在米飯裡爬來爬去,看起來很噁心。我花了很長時間才從一大包大米中挑選出幾兩種可食用的穀物。蠶蛹會被絲包裹,絲很容易被當作大米中的碎米。成年甲蟲是最常見的黑甲蟲。它們數量眾多,經常在米粒上爬行。如果你在自己的米飯裡看到乳白色或黑色的蟲子,不要懷疑它們都是米蟲的。蟲子從哪裡來?雖然這些蟲子很小,但它們非常「神奇」。我問了我周圍的許多朋友,他們的大米被這些蟲子損害了。
  • 大米裡憑空出現的甲蟲,你吃的每碗飯,都可能含有它們的蟲卵
    而對於「大米」有一個奇怪的現象,我們把大米的口袋扎的嚴嚴實實,保存的非常好,還是會有甲蟲出現,這是怎麼回事呢?「米象」,之所以含有象字,是因為它們的口器很長,大約佔了體長的四分之一。有人不禁疑惑,剛買來的大米非常乾淨,保存完好,為什麼米象會憑空出現呢?這要從它們的繁殖體系來說了,成年的米象在繁殖期會在穀粒裡挖一個洞,把卵產在穀粒當中,通過分泌物把洞口封住,保存起來。
  • 大米裡憑空出現的甲蟲,你吃的每碗飯,都可能含有它們的蟲卵
    而對於「大米」有一個奇怪的現象,我們把大米的口袋扎的嚴嚴實實,保存的非常好,還是會有甲蟲出現,這是怎麼回事呢? 這些甲蟲有一個學名叫做「米象」,之所以含有象字,是因為它們的口器很長,大約佔了體長的四分之一。
  • 米袋裡憑空出現的甲蟲,你吃的每碗飯,都可能含有它們的蟲卵
    不知道你有沒有在米袋裡發現小蟲子的經驗,特別是在夏天,米袋裡經常有米粒大小的米蟲。在糖罐暴露太久時吸引外界螞蟻和其他昆蟲會不同,這些昆蟲就像從無到有。即使我們把米袋子藏好了,也逃不掉被俘的命運。從他們的生活習慣開始,這可能會影響大米在你心目中的形象。如果你仔細觀察這些小昆蟲,你會發現它們有很長的口器,就像大象的鼻子一樣。因此,稻蟲還有一個形象名稱——稻象甲。稻象甲成蟲體長約3~4毫米,其「鼻」長約1毫米。
  • 我們米飯裡居然有無數隻蟲子,它們到底從哪裡來的?
    大家都知道,我們平時放在米缸的生米,放久了經常會爬一些小蟲出來,不明白的小孩子看到了難免會懷疑是米粒壞掉了,也許還會偷偷幫媽媽倒掉,以為是做了好事,保護了家裡人。其實並不是這一回事,生米悶出蟲子是很正常的事,只要不是很多,把米飯下鍋前洗過幾次就好,那究竟是為什麼會長出蟲子呢?
  • 大米放久了會有蟲子,這些蟲子都是哪裡來的?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我們平時吃大米時,即使洗的再乾淨,也會吃到蟲卵。 大米中的蟲卵 和很多人想像的不同,平時看著晶瑩剔透的大米中,其實含有一些蟲卵。這並非是我們不仔細清洗或者不注意存放,完全是因為敵方太狡詐。
  • 為什麼家裡的大米總是長蟲子?還能不能繼續吃了?你應該知道
    大米,是做成米飯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尤其是南方人偏愛米飯,三餐都吃也不為過。每家過日子還喜歡積攢大米,小時候還見過專門儲存的米缸。可久放的大米,為什麼容易長蟲子呢?還能不能繼續吃了?
  • 在你家大米裡戀愛的象蟲,從哪來你一定不知道,是最成功外來物種
    喜歡吃米飯的小夥伴,肯定都見過在米袋裡的黑色蟲子,看到後多數人會閃過這樣一個念頭:這袋子米還能不能吃,這米有沒有毒啊?扔了挺可惜,不扔感覺噁心。有些喜歡吃麵食的朋友有點幸災樂禍了,心想還好自己不經常吃米飯,不要高興太早,麵粉裡也有一樣的蟲子,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 一分鐘科普:為什麼大米裡會長蟲子?-一分鐘,科普,為什麼,大米,長...
    只要是在家做飯的人多少都會有這樣的經驗,買回的大米放著放著就長出了黑黑的小米蟲。在我們小時候,這種情況尤其明顯。大米買來的時候都看不出有蟲子,這些蟲子是從哪來的呢?什麼是「米蟲」?首先,讓我們一起來見識一下「米蟲」的真面目。
  • 一分鐘科普:為什麼大米裡會長蟲子?
    只要是在家做飯的人多少都會有這樣的經驗,買回的大米放著放著就長出了黑黑的小米蟲。在我們小時候,這種情況尤其明顯。大米買來的時候都看不出有蟲子,這些蟲子是從哪來的呢?什麼是「米蟲」?首先,讓我們一起來見識一下「米蟲」的真面目。
  • 米放久了會有蟲子,那麼這些蟲子都是哪裡來的呢?
    大米生蟲子在以前是很常見的事情,主要發生在儲存了2到3年的陳米中,我曾經見過有人用這個來作為反駁進化論的「證據」,覺得大米裡的蟲子就是出於某種「神奇」的變化才產生的。這確實在很久以前很難理解,畢竟大家都覺得大米倒進米缸、罐子裡面的時候沒看到有蟲子,也不是敞著口存放的,可以是放久了這個蟲子就出現了。
  • 家裡的大米長蟲好鬧心,教你幾招驅蟲法和保存大米的方法
    大米是我們家家都有買的食物,但比較令人心煩的是,大米放的時間稍久一點,米蟲就會按捺不住寂寞,大量生長繁殖。打開米桶,小蟲與米粒齊跳舞,看著就令人覺得鬧心。那麼大米裡到底是為什麼會長蟲子呢?怎樣才能將米裡的蟲子驅除?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大米裡的蟲是什麼?
  • 生黑蟲的大米還能吃嗎?會對人體造成哪些危害?
    大米,作為我們最常見的一種主食,每天為我們提供足夠的能量。為了節約,每天食用生蟲的大米,是不是對我們的健康有所危害呢?出現在大米中白色、黑色的蟲子又是怎麼爬進米袋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