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袋裡為什麼會鑽出「象」來?一不小心你就可能吃下幾頭!

2020-10-18 徐德文科學頻道
凡是在家裡做過飯的,可能都會困擾於這樣一個問題,你買的米不管裝在什麼裡面,哪怕密封得再好,很多時候還是會長出一些黑褐色的蟲來,在米粒裡爬來爬去,令人噁心。這些究竟是什麼蟲?為什麼會在密閉的容器裡憑空出現?飯裡有這些蟲還能吃嗎?不小心吃掉它們會不會中毒啊?

迷你版大象,又叫牛牛兒,吃它就當打牙祭了

別看這些傢伙微不足道,看起來不足掛齒,它們可有一個非常響亮的名字——米象。這是長相的原因,肉眼可能看不出來,你把它們放大後,就能看到一頭迷你版的大象了——成蟲的身長還不足3毫米,象鼻一樣的口器卻有1毫米,而且和象鼻一樣,這個長長的口器也是它們強大的破壞工具。
即使在四川話裡,這傢伙的名字也是卓爾不凡,小時候我們都叫它「牛牛兒」,是不是不可思議?米罈子裡竟然長出了牛,所以飯裡發現米象的時候,大人都會說,哇,你吃了一頭牛啊,打牙祭了。
米象的學名叫米象鼻蟲(Sitophilus oryzae),還有稱米蟲、谷牛、象甲的,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屬於象鼻蟲科的一種甲蟲。每一天,都有超過200個種類的米象,在世界各地的米飯中被人們挑出來,惡劣著人們享用精美晚餐的情緒。
當然,不光是稻米,玉米、燕麥、小麥甚至麵粉中都會出現這種可惡的傢伙,特別是在麵粉中,看著它們成群結隊肆無忌憚地爬來爬去,那種萬般無奈的心情真的令人心酸,這些傢伙怎麼就不能理解一下人類的感受,稍微收斂一下繁殖的進度呢?
米象成蟲啃食穀物顆粒,幼蟲在穀物內部蛀食,繁殖能力強大,胃口驚人,因而對糧食儲藏造成巨大損失;不僅如此,米象還會攻擊小麥、稻穀及玉米等農作物,所有能吃的都吃,是一種危害極大的糧食害蟲。米象甚至連法老來生的口糧都不放過,在埃及金字塔法老墳墓中給法老死後準備的穀物裡,它們也被發現在歡樂地大快朵頤!

米象和人類一起進化,人類實際被米象馴化了

要說米象是罈子裡憑空出現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還是真沒錯,因為米象是和人類一起進化的,可以說像豬牛羊狗等一樣,是被我們馴化了的物種,因為它是唯一一種在人類食物環境之外從未被發現的穀物昆蟲。
米象家族的繁盛大約是從12000年前開始的。在此之前,由於沒有大規模的農業生產,自然就沒有大規模的穀物儲藏,米象只能在稀稀拉拉的零星穀物中艱難討食,掙扎求生,從未形成氣候。
米象可能起源於喜馬拉雅山西南麓一個不起眼的地方,那裡現在仍然可以找到其它以果樹果實為生的象鼻蟲物種。當農業革命的曙光照耀這裡時,人類開始集中耕種,大規模地儲藏糧食,大約有六七種象鼻蟲物種看到了契機,偷偷潛入了人類的糧倉之中。最後有三種,包括米象、麥象和玉米象最終潛伏下來,竊取人類的勞動來壯大自己的種群,並最終傳播到世界各地,建立了一直到今天都欣欣向榮,沒有絲毫衰落跡象的繁盛米象帝國。
與其說米象是被人類馴化的物種,更準確的說法可能我們才是它們馴化的對象,因為是它們在利用我們的勞動,是我們在為它們打工,沒有它們我們同樣可以活得風生水起,不受絲毫影響,它們對我們卻沒有絲毫的作用。這正如我們馴化牛羊,沒有我們它們同樣可以活著,在草原上自由生活,我們強加給它們各種苦難、傷害和死亡,只是因為我們要掠奪它們的蛋白質。看起來我們似乎比米象還狠,同樣是馴化,米象只要我們的勞動,我們卻要牛羊的命!

米象憑空出現在米袋裡?它們建立了龐大的米象帝國

現在我們要回到開頭,米象是怎樣在密封的米罈子中憑空出現,建立起自己龐大不滅的帝國的呢?
米象是一種全變態昆蟲,一生要經歷卵>幼蟲>蛹>成蟲四個發育形態,每年可繁殖8到9個世代,每代約20到50天,隨氣溫不同而長短不一。米象主要以成蟲形態潛伏在糧倉內陰暗潮溼的磚石縫中越冬,也可在倉外鬆土、樹皮、田埂邊越冬,翌年5月氣溫升高後,成蟲就開始產卵,這就是它們暗度陳倉的開始了。
糧倉中的米象會用堅硬的口器在穀粒上鑽一個洞,然後產一枚卵進去,再仔細地用分泌的粘液將其封閉起來,看起來和正常穀物沒什麼區別。雌蟲的生存期長達兩年,產卵期每天可產下2到6個卵,一生中可產下約300個卵(也有說500的),可想而知繁殖力有多驚人了。
而這也正是你的米罈子、米袋子中這些傢伙憑空出現的根本原因,它們潛伏在糧倉裡飽食終日,尋歡作樂,在穀粒中產下一個個卵,隨著這些糧食被售賣到各處,一俟溫度合適,這些後代便會孵化出來,在我們的米袋米壇裡繼續飽食終日,尋歡作樂,傳宗接代,壯大它們的帝國。時間一長,整個容器裡的米都會被它們糟蹋到不成樣子,甚至根本無法食用。
在野外的米象則會侵入農作物產卵,以各種植物種子如玉米、豆類、堅果為食,甚至會鑽入地下挖掘那些已經婉拒被食用,準備發芽的種子。更為可惡的是,它們有時連植物都不放過,甚至你房間內的織物、裝飾品、地板都不放過,憑著一根犀利的「象鼻嘴」,可謂逮什麼鑽什麼,鑽什麼吃什麼,然後再產下無數的「定時炸彈」——一旦溫度合適,這些卵又開始重複同樣的故事。

米象造成農業重大損失,殺滅它們可不容易

千百年來,米象憑著對人類的「馴化」,一直在剝削著我們的勞動。根據美國農業部堪薩斯州曼哈頓農業研究服務處昆蟲學家吉姆·坎貝爾(Jim Campbell)的說法,在發達國家,米象等穀物昆蟲每年造成了2-5%的穀物收成損失;在欠發達國家,這一數字可能更高達50%。
人類和米象帝國的戰爭從來沒有停止過,由於這些傢伙弱點明顯,所以對於自己家裡生蟲的大米還是很好搞定的,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放入冰箱冷凍24小時,直接把它們凍死;或者把米堆起來,它們喜歡爬山透氣,「山峰」上爬滿的時候鏟掉就行了;對少量的米蟲,煮飯時用水淘掉即可;實際你對蟲類蛋白質情有獨鐘的話,完全可以把它們煮來吃掉,因為米象沒有任何毒副作用,可能就是米裡摻雜的代謝物會稍稍影響一點口感。
在大型的糧倉中,情況則複雜得多,需要通過噴灑藥劑或者磷化氫燻蒸等辦法進行滅殺;或者通過讓環境更乾燥,緊緊密封存儲工具來對抗它們;國外甚至有一種叫害蟲毀滅者(Infestation Destroyer)的機器,利用離心力把麵粉中的昆蟲、蟲卵、幼蟲摔到機壁上碾磨,導致其分解,從而達到長期保存麵粉的目的。聽起來是不是很血腥?想起三體末日之戰裡人類飛船為了逃命,強行加速把艦員壓在艙壁上變成血水的情節,這些蟲子也是同樣的下場,只是把這些昆蟲和糞便都變成蛋白質混在麵粉裡,恐怕口感不會怎麼好吧。
人類和米象的戰爭,只有開始,沒有結束!

相關焦點

  • 米袋裡蹦出歡樂的「象」, 人類實際已被它們馴化了
    ,你買的米不管裝在什麼裡面,哪怕密封得再好,很多時候還是會長出一些黑褐色的蟲來,在米粒裡爬來爬去,令人噁心。為什麼會在密閉的容器裡憑空出現?飯裡有這些蟲還能吃嗎?不小心吃掉它們會不會中毒啊?米罈子裡竟然長出了牛,所以飯裡發現米象的時候,大人都會說,哇,你吃了一頭牛啊,打牙祭了。米象的學名叫米象鼻蟲(Sitophilus oryzae),還有稱米蟲、谷牛、象甲的,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屬於象鼻蟲科的一種甲蟲。
  • 米袋裡蹦出歡樂的「象」,人類實際已被它們馴化了
    凡是在家裡做過飯的,可能都會困擾於這樣一個問題,你買的米不管裝在什麼裡面,哪怕密封得再好,很多時候還是會長出一些黑褐色的蟲來為什麼會在密閉的容器裡憑空出現?飯裡有這些蟲還能吃嗎?不小心吃掉它們會不會中毒啊?
  • 米袋裡憑空出現的甲蟲,你吃的每碗飯都可能含有它們的蟲卵
    原創 SME SME科技故事很多食物放久了會長毛,而大米就比較特殊了。不知道你有沒有在米袋裡發現小蟲子的經歷,尤其是在夏天,米袋裡常常會出現米粒大小的米蟲。不同於糖罐暴露太久會吸引外界的螞蟻等小昆蟲,這些小蟲子就像是憑空從大米中長出來一樣,即便我們平時把米袋藏得很好了,仍然逃不了被攻佔的命運。
  • 見過米袋裡的米象嗎?人吃的每粒米可能都不單純,都可能有它的卵
    在夏天的7至9月份,經常憑空出現這種蟲子,今天就來說說它。大家都知道如果把蛋糕或者啤酒含糖的食品放置在冰箱外,第二天肯定會招來很多螞蟻或者蟑螂,而就算把大米藏的再好,米象也會憑空出現,大家肯定會很詫異。這個就得從它們的生活習慣談起了,米象是一種會飛的糧食類蟲害,成年米象能長到4MM左右,而它長長的口器就能長到1MM左右,如同大象的鼻子,這也是它們名字的由來。
  • 米袋裡憑空出現的甲蟲,你吃的每碗飯都可能含有它們的蟲卵
    不知道你有沒有在米袋裡發現小蟲子的經歷,尤其是在夏天,米袋裡常常會出現米粒大小的米蟲。不同於糖罐暴露太久會吸引外界的螞蟻等小昆蟲,這些小蟲子就像是憑空從大米中長出來一樣,即便我們平時把米袋藏得很好了,仍然逃不了被攻佔的命運。
  • 在你家大米裡戀愛的象蟲,從哪來你一定不知道,是最成功外來物種
    喜歡吃米飯的小夥伴,肯定都見過在米袋裡的黑色蟲子,看到後多數人會閃過這樣一個念頭:這袋子米還能不能吃,這米有沒有毒啊?扔了挺可惜,不扔感覺噁心。有些喜歡吃麵食的朋友有點幸災樂禍了,心想還好自己不經常吃米飯,不要高興太早,麵粉裡也有一樣的蟲子,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 米袋裡憑空出現的甲蟲,你吃的每碗飯,都可能含有它們的蟲卵
    很多食物久了會長發,但米飯更特別。不知道你有沒有在米袋裡發現小蟲子的經驗,特別是在夏天,米袋裡經常有米粒大小的米蟲。在糖罐暴露太久時吸引外界螞蟻和其他昆蟲會不同,這些昆蟲就像從無到有。即使我們把米袋子藏好了,也逃不掉被俘的命運。
  • 米象,大米中長著象鼻的害蟲,是怎麼憑空出現在米袋中的?
    如果發現米袋子裡有米象,仔細觀察周圍的大米,就會找到很多大米中間都會出現圓形的孔洞,這就是它們的家。也會在米袋子底下發現大米的粉末,這就是它們的排洩物。,然後在裡面產下一枚卵,再用本身分泌的膠狀物質把洞口封死,這樣,幾天時間後,卵就會孵出幼蟲,然後20天的時間裡,幼蟲都在大米中茁壯成長。
  • 「米象」是怎麼憑空出現在密封米袋裡的?
    米象是一種經常出現在儲存糧食地方的小蟲子,甚至糧倉、糧袋保存挺好的地方,也會有它的身影。它是怎麼「憑空」出現的呢?米象雖然具有翅膀,但遷徙能力較弱,所以它靠長長的「鼻子」,來感知環境,哪裡黑暗,哪裡潮溼它就往哪裡爬。
  • 大米裡憑空出現的甲蟲,你吃的每碗飯都可能含有它們的蟲卵
    如果不仔細觀察,可能你都很難發現它們。它們會用象鼻一樣的吻端在大米上鑿出一個深深的孔洞,將一枚細小的卵產在洞裡,再以分泌物將米粒上的洞口封住。最終蛹羽化出成蟲,咬開外皮從米粒裡爬出來,成蟲可以存活七個月到兩年。從蟲卵孵化出來之後,再經過成蛹、羽化,就是我們看到的米象,這個過程大概需要7-16天。所以這個時候你就明白了,為什麼米象會憑空出現在米袋之中了。
  • 米袋裡面為什麼有米蟲?
    很多食物放久了會長毛,而大米就比較特殊了。不知道你有沒有在米袋裡發現小蟲子的經歷,尤其是在夏天,米袋裡常常會出現米粒大小的米蟲。 那麼為什麼會有米蟲呢,米蟲是怎麼被驅除的呢?
  • 為什麼大米會長蟲子?長蟲的大米還能吃嗎?看完恍然大悟
    大米是我國最常見的主食,幾乎每個家庭每天都會吃,因此大米也成了我們生活中經常儲備的糧食,但我們經常發現,無論大米密封再好,它還是很容易張蟲子,尤其到了天氣炎熱的季節,這些米蟲就會一股腦兒鑽出來,頻繁在你的生活中「刷臉」,令人不勝其擾。
  • 米蟲又稱米象,為何憑空出現在大米裡?你吃的每碗飯都可能有蟲卵
    疫情期間,不少家庭會多買幾袋米屯在家裡,減少去超市的次數。然而好多人會發現,日子久了,米缸裡就會出現米粒一般大小的小蟲子,尤其是在天氣熱的時候。 跟螞蟻、蟑螂不一樣的是,米缸明明是密封的,為什麼還會長蟲子呢?它們是「憑空出現」的嗎?長了蟲的米還能吃嗎?
  • 這個地方,下大雨時牆裡會鑽出魚
    魚,大家都見過,即使沒親手接觸過相信也吃過。大家對於魚的印象首先是魚無水不活,但是被砌進土牆裡四年,一場大雨後又活過來鑽走的魚大家見過嗎?這種魚就是肺魚,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這種神奇的魚。在距非洲撒哈拉沙漠不遠處的利比亞東部,有一塊叫杜茲的偏遠農村區域,這裡白天的平均氣溫高達42攝氏度,一年中除了秋季會有短暫的雨水外,其他絕大部分時間都是驕陽似火,酷熱得如同一座「火焰山」。現在三十多度的天氣,小編在太陽下站十幾分鐘就已經渾身發燙了,很難想像那裡的生存環境是多麼的惡劣。
  • 很多螳螂死後,為什麼肚裡會鑽出一條蟲?今天算是長見識了
    Hello大家好,歡迎來創新科技生活。今天為大家科普的內容是:很多螳螂死後,為什麼肚裡會鑽出一條蟲?提起螳螂,大家應該就記得那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看似特別通俗易懂的句子實則是告訴我們生物鏈的重要性,那你對螳螂有了解嗎?
  • 市民麵粉裡吃出風乾死老鼠 供貨商:後來鑽進去的
    市民麵粉裡吃出風乾死老鼠 供貨商:後來鑽進去的時間:2016-04-21 12:14   來源:齊魯網 [微博]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市民麵粉裡吃出風乾死老鼠 供貨商:後來鑽進去的 10斤的麵粉已經吃得只剩下一斤多,卻發現了一隻老鼠幹(視頻截圖) 齊魯網4月20日訊(山東臺 唐福晨)半個月前
  • 大米放久了會生黑色的小蟲子,這些蟲子是哪裡來的?
    相信大家都有過類似的經歷,那就是許久未吃的大米在吃的時候突然發現裡面有一群黑色的小蟲子,而且即使你淘洗乾淨,在煮米時,水面上還是會漂浮幾個幼蟲或者是蟲卵,搞的人一點食慾都沒有。那麼,你有沒有想過,這些蟲子是哪裡來的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種小黑蟲的來歷。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這些黑色的小蟲子是啥?
  • 為什麼老鼠喜歡鑽到你的車裡去?該如何預防?
    那麼為什麼老鼠喜歡鑽到你的車裡去?老鼠到底是怎麼鑽進去的?怎麼預防老鼠進入車內?關於這些問題,輪谷今天一次全部給朋友們講講清楚哦。為什麼老鼠喜歡鑽到你的車裡去?1、車裡有食物殘渣這個好理解,車子裡遺留一些食物殘渣,那老鼠要找食物,就找來了唄。
  • 家裡的米長蟲好鬧心 教你幾招驅蟲法
    那麼米裡究竟為什麼養蟲子呢?米裡的蟲子怎樣才能全部消滅呢?家裡的尾蟲很亂1,米裡為什麼會長?米裡長蟲是自然現象。一般來說,原因有兩個。一個原因是當食物還在地上的時候,它本身含有[0x4e2]的蛋。大米的澱粉含量高,其次是蛋白質,一般不會生蟲子。因為大米中水分活性值很低(即水分含量很低),而蟲卵的生長發育需要水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