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迷你肺或揭示新冠病毒為何致死

2020-08-28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APP

在波士頓國家新發傳染病實驗室(NEIDL)的生物安全四級實驗室內,研究人員戴著三副手套,通過彎彎曲曲的管子在防護服裡呼吸空氣。在他們面前的塑料罩下,是從類器官(模擬器官的細胞團)長出的人類肺泡細胞。

現在該用冠狀病毒感染它們了。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也許會揭示新冠病毒為何具有不尋常和致命的影響——重要的不僅僅是病毒,還有人體對病毒的反應。部分人死亡的原因就是這種反應,而類器官也許能協助人們確定哪裡的危害最嚴重。人們已經用準確的細胞模型找到了病毒進入人體的路徑和對人體造成最大傷害的地方,細胞模型對尋找治療方法也有所幫助。

許多病毒學家使用計算機數據,或者用含有一部分新冠病毒結構的其他病毒,有時也通過感染病毒易於生長的猴子細胞來開展他們的工作。但是,這些替代方法無法展現真正的病毒對特定的人類細胞有著哪些影響。「如果在真實的事物上進行研究,結果就是真實的」,波士頓大學 NEIDL 實驗室的微生物學家埃爾克 · 米爾伯格(Elke Mühlberger)說道。「 如果對宿主的免疫應答感興趣,替代品是沒有用的。」

圖 | 波士頓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生物安全四級的 NEIDL 實驗室中研究致命病毒。

在對實驗室製造的人肺組織進行的研究中,測試新冠藥物是其中一項有望獲得成果的研究領域。在嘗試對人使用任何潛在的抗病毒藥物之前,研究人員必須先在實驗室中測試藥物阻斷病毒的能力。但是經過對皮氏培養皿的多年適應,標準實驗室細胞已經和正常人體細胞大相逕庭了。米爾伯格說:「它們不再具備像肺或肝臟一樣反應的能力,它們對幹擾素沒有反應——與真實的器官有很大的不同。」「除了被感染,它們沒什麼別的反應。」

但來自類器官的細胞是不同的。

小器官

類器官是由幹細胞產生的複雜的微型組織。這些細胞可以增殖和進行自主分化,直到最終形成具有真實器官的基本細胞組成和功能的小團塊。比如具有精細皺紋的小腸,能發出腦電波的腦部斑塊,以及看起來與真正胚胎極像的結構。

圖 | 人類肺細胞正在生長成為立體的類器官。這些來自 「肺泡層」 的細胞正在被新冠病毒感染,有助於研究人員了解該病毒為何致命。

類器官首次應用於病毒研究是在寨卡病毒暴發期間,研究人員用寨卡病毒感染實驗室的微型大腦,發現寨卡病毒更易感染年輕和發育中的神經元。這就解釋了為什麼這種蚊子傳播的病毒,能在一些巴西新生兒中引起小頭畸形這種出生缺陷。

類器官還有助於對研究人員所知甚少的動物病毒進行研究,因為事實證明,這些病毒很難在實驗室環境中生長。今年 5 月,香港的科學家在實驗室培育了馬蹄蝠小腸,而馬蹄蝠被視為新冠病毒暴發的根源,其身上攜帶著成千上萬種鮮為人知的病毒。

肺細胞

波士頓的這項研究使用了在多個地區實驗室中創建的肺組織,其中包括一些與肺泡部分匹配的組織,肺泡是肺中用於交換氧氣的蓬鬆氣囊,研究發現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肺泡會不堪重負。

芬奇 · 霍金斯(Finn Hawkins)是一名肺科醫生兼類器官實驗室負責人,他剛剛結束對 ICU 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療。他說:「我從未見過類似的情況。最令我驚訝的是新冠病毒只會使某些患者出現嚴重的肺損傷。而伊波拉卻會令所有感染者患病。」

重症患者也會出現奇怪症狀。使用呼吸機的患者本應逐漸脫離危險,但與之相反,有些患者體內發生了「細胞因子風暴」,這是一種失控的炎症反應,患者會持續發燒。多數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的原因在於他們已經無法呼吸。霍金斯說:「其標記上升,嚴重缺氧。患者病情突然惡化,此前我從未經歷過這種狀況,而現在它在接連不斷地發生。你開始疑慮發生了什麼,是什麼在加劇這種情況。」

霍金斯說,特定氣道和肺細胞供應情況可以解釋兩個問題:第一,哪些細胞使病毒進入體內;第二,什麼是病毒破壞性作用產生的關鍵。他說,將幹細胞衍生肺細胞與對單個細胞內的分子進行測序和追蹤的技術結合起來,結果會顯示出「難以置信的清晰度」,他說,「你可獲取到原本無法獲取的信息。」

為了觀察哪種細胞最容易受到感染,北卡羅萊納州的一個研究小組利用人類氣道細胞薄片來形成在液體和氣體之間生長的層。他們確定,纖毛細胞(其表面絨毛如同海葵上的葉子一樣揮動著,使痰液順著氣道向上和向外移動)具有高水平的 ACE-2,這是病毒所依賴的人類細胞受體。他們發現,鼻子是病毒最有可能進入的地方。

科學家可以利用這一信息想出抵禦病毒的辦法。YouTube 上的一個視頻建議建造一個類似於回形針結構的抗病毒鼻子。如果病毒正在侵犯我們的鼻子,那麼這個想法並不瘋狂。霍金斯說:「如果你了解哪些細胞以何種形式被感染,那你就可以找到阻止病毒進入或是削弱病毒危害的策略。」

利用肺部模型研究的下一個問題是確定特定細胞類型對感染的反應方式。霍金斯說:「我們懷疑該病毒正在觸發某些狀況。我們真正感興趣的是:當病毒進入細胞時,引發的連鎖後果是什麼?」一些醫生認為,病毒損害了肺的氣體交換系統——肺泡,因而導致患者死亡。交換氧氣的氣囊細胞又大又薄,類似於遊艇上的帆。但是真正的問題可能在於 「Ⅱ 型」 細胞,其作用是製造表面活性劑,這種表面活性劑會降低表面張力,使氣囊保持打開狀態。

圖 | 感染新冠病毒後,肺細胞被綠色點亮標記。(來源:KOTTON LAB)

霍金斯說:「患者屍檢顯示,Ⅱ 型細胞受到了嚴重破壞。我們知道他們被病毒感染了。這是了解患者死因的關鍵細胞類型。患者肺泡完全封閉,這是患者需要吸氧的原因。患者最終使用呼吸機時,提供合適的壓力並搶救滲漏的病態肺部非常具有挑戰性。」

細胞凋亡

霍金斯傾向於研究住院新冠肺炎患者,而波士頓大學達雷爾 · 科頓實驗室的博士後傑西 · 黃(Jessie Huang)一直在用類器官製造 Ⅱ 型細胞,並將其送到全國和世界各地。患者的肺泡細胞不容易生長,但波士頓實驗室已經找到了如何製造這些細胞的方法,他們可以製造一種被稱為 alveolosphere 的類器官,即從 AEC2 衍生的類器官。

這些細胞會被運送到整個鎮上的安全實驗室。米爾伯格說:「我們的工作非常簡單,只是往細胞中添加病毒。」

將新冠病毒注射進肺細胞後會發生什麼呢?米爾伯格說,她在細胞液中添加了 「少量病毒」,令細胞感染。幾天後,觀察到細胞核呈破碎狀,一些細胞出現了分離漂浮。她說:「你會觀察到細胞狀態變差。我們認為病毒會直接殺死細胞,但我們不確定。」 這可能是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的過度生產,一種分子炎症類型。

米爾伯格相信利用類器官也能更好地了解哪種藥物可以阻止病毒複製。她說,一種在猴子細胞中能阻止病毒的化合物並未在人體肺細胞中起作用。她補充說:「我們認為類器官對病毒的反應完全不同,藥物的效果也可能不同。」

-End-

相關焦點

  • 協和團隊揭示新冠病毒致多器官損傷病理學機制 系全球首次報導 為...
    協和團隊揭示新冠病毒致多器官損傷病理學機制 系全球首次報導 為開發新藥物及治療方法提供線索2021-01-12 08:39:12 來源:長江日報 作者:羅蘭 通訊員協宣 瀏覽次數:2 次近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簡稱「武漢協和醫院」)胡豫、夏家紅、聶秀團隊聯合西湖大學郭天南課題組
  • 科學家揭示第二顆「迷你月亮」部分特徵
    但其實,還有一些「迷你月亮」,也曾經繞地球運轉,「任職」地球衛星一段時間後,飛向星際空間。11月23日,據國外媒體報導,天文學家利用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洛厄爾發現望遠鏡(Lowell Discovery Telescope, LDT)所收集到的數據,揭示了已知的第二個「迷你月亮」的部分特徵。
  • 韓國基礎科學研究院IBS:揭示的新冠病毒-19基因圖譜的含義
    目的是IBS科學家希望把國內外的研究動向和科學焦點,以及有助於預防、診斷、治療新冠病毒的研究進展和創意與市民共享。 知己知彼 百戰不殆:搜尋 SARS冠狀病毒-2的「致命落點」 導致全世界陷入恐懼和恐慌的 SARS冠狀病毒-2到底什麼?人類要想戰勝冠狀19大流行,首先要了解我們所面臨敵人。
  • 科學家揭示第二顆「迷你月亮」部分特徵 地球未來或有一批太空「護衛」
    來源:科技日報科學家揭示第二顆「迷你月亮」部分特徵地球未來或擁有一批太空「護衛」本報記者 張 曄天聞頻道從古到今,月亮一直陪伴在地球左右,似乎從來沒有「兄弟姐妹」。但其實,還有一些「迷你月亮」,也曾經繞地球運轉,「任職」地球衛星一段時間後,飛向星際空間。
  • 韓國基礎科學研究院IBS:揭示的新冠病毒-19基因圖譜的含義|基礎...
    目的是IBS科學家希望把國內外的研究動向和科學焦點,以及有助於預防、診斷、治療新冠病毒的研究進展和創意與市民共享。知己知彼 百戰不殆:搜尋 SARS冠狀病毒-2的「致命落點」導致全世界陷入恐懼和恐慌的 SARS冠狀病毒-2到底什麼?人類要想戰勝冠狀19大流行,首先要了解我們所面臨敵人。
  • 美國科學家首次在實驗室培育出一種迷你人類心臟模型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科學家們在實驗室裡創造了有史以來第一個功能齊全的微型人類心臟模型。這些心臟「器官體」由幹細胞培育而成,由所有初級心臟細胞類型組成,並具有心室和血管。它們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心臟是如何發育的,並為治療疾病建立更好的模型。
  • 清華醫學院郭偉課題組揭示臨床肺腫瘤幹細胞自我更新與耐藥機制
    清華醫學院郭偉課題組揭示臨床肺腫瘤幹細胞自我更新與耐藥機制清華新聞網4月28日電 清華大學醫學院郭偉課題組於4月27日在《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在線發表了題為《NOTCH1信號通路調控非小細胞肺腫瘤幹細胞的自我更新與耐藥》(NOTCH1 signaling regulates self-renewal and platinum
  • 科學家揭示新冠病毒主蛋白酶分子機制
    參考消息網7月24日報導 據埃菲社西班牙卡斯特利翁7月23日報導,西班牙海梅一世大學計算生物化學研究團隊成功揭示新冠病毒主蛋白酶SARS-CoV-2 Mpro的分子機制,這可能有助於研製新的抗病毒藥物。主蛋白酶是新冠病毒複製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酶之一。
  • 中國科學家揭示新冠病毒聚合酶介導RNA複製的結構基礎
    中國科學家揭示新冠病毒聚合酶介導RNA複製的結構基礎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3 21:32:50 上海科技大學饒子和、Quan Wang、中科院武漢病毒所Peng Gong等研究人員合作揭示新冠病毒(SARS-CoV
  • 最清晰面目曝光:我國揭示新冠病毒三維精細結構 系全球首個
    我國揭示新冠病毒三維精細結構,系全球首個據科技日報16日消息,記者從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獲悉,浙大一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李蘭娟院士課題組聯合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李賽研究員課題組,在國際上首次解析了真實新型冠狀病毒全病毒三維精細結構,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析度,對深入了解新冠病毒的生物特性、疫苗設計、抗病毒藥物研發等具有重要意義。
  • 局勢越來越嚴重,非洲又發現一種新病毒,致死率最高達90%
    該病毒的整體致死率最高達到了90%,這也是目前人類所發現的致死率最高病毒之一。為何有這麼多病毒出現2020年初,新冠病毒一夜之間為世界所知,其極強的傳染力在短時間在蔓延到了世界各地,到目前為止,南極洲也已經出現了新冠感染者,全球所有大陸全部淪陷,不僅如此,在新冠病毒的威脅之下,全球經濟陷入衰退,除了防疫得力的中國,主要經濟體全部負增長,最高負增長預計超過10%。
  • 幹細胞人肺模型可模擬新冠病毒感染
    科技日報北京11月29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26日發表的一項幹細胞最新研究成果,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報告一種人類肺培養系統問世,它可用於模擬肺部感染,包括引起新冠肺炎的新冠病毒感染。而肺部幹細胞可以再生肺部組織,因此有潛力能形成實驗室肺培養模型,用於研究肺病、癌症和感染。但是,肺部是人體最複雜的器官,肺臟自近端到遠端包括氣管、支氣管、小支氣管和肺泡等結構,對氣體交換和抵禦病原體入侵至關重要,由數十種不同細胞的協同工作保證了其正常功能的進行。
  • 新冠研究中國登上Science封面首次揭示新冠病毒人體蛋白受體結構
    【新智元導讀】日前,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的一項關於新冠病毒的研究登上了最新一期Science封面,該研究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了此次新冠病毒的受體——ACE2的全長結構,屬全球首次。該成果最終將對研發精準的新冠肺炎診斷、治療手段起到關鍵作用。「新智元急聘主筆、高級主任編輯,添加HR微信(Dr-wly)或掃描文末二維碼了解詳情。」
  • 兩份新冠肺炎病理檢驗出爐:病理特徵與SARS感染相似
    研究者正試圖揭示新冠病毒的致病性、致死性機制,為臨床治療提供新依據,階段結果是新冠病毒的致病特徵與SARS相似,而進一步的結果或將由解剖揭開。 本文為《財經》與騰訊新聞獨家合作內容,謝絕轉載
  • 哈獸研揭示新冠病毒水貂傳人機理
    目前,歐美出現水貂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的個案,近2000萬隻水貂被撲殺。那麼,水貂是如何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的?應該如何阻斷這種傳播?12月8日,《國家科學評論》在線刊出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步志高團隊領銜的研究論文《新冠病毒在水貂中的複製、致病及傳播能力研究》,闡釋了水貂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背後的機理。
  • 美國專家福奇:新冠病毒並非實驗室人造,相關爭論是「循環論證」
    當地時間5月4日,美國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安東尼·福奇在接受美國《國家地理》雜誌採訪時表示,美國一些政客最近散布的「新冠病毒來自於武漢實驗室」的陰謀論是不可能的。 福奇在採訪中說,最有力的證據表明,新冠病毒並不是中國的實驗室人為製造的。
  • 幹細胞人肺模型可模擬新冠病毒感染_科技_中國西藏網
    英國《自然》雜誌26日發表的一項幹細胞最新研究成果,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報告一種人類肺培養系統問世,它可用於模擬肺部感染,包括引起新冠肺炎的新冠病毒感染。  幹細胞是一種具有多分化潛能及自我複製能力的早期未分化細胞。
  • 上海藥物所等研發用於診斷肺纖維化的小分子螢光探針
    該研究首次開發出一種可用於無創、無放射性診斷肺纖維化的一氧化氮螢光探針PNO1,為肺纖維化的早期診斷以及藥物的篩選提供了快速高效的新方式。肺纖維化是由多種誘因引起的肺部炎症,肺泡持續性損傷,胞外基質反覆破壞、修復、重建並過度沉積,最終導致肺組織結構改變、功能喪失的一類疾病。絕大部分肺纖維化患者病因不明,被稱為特發性肺纖維化(IPF)。
  • 「迷你月亮」是什麼?
    但其實,還有一些「迷你月亮」,也曾繞地球運轉,「任職」地球衛星一段時間後,飛向星際空間。11月23日,國外天文學家揭示了已知的第二個「迷你月亮」的部分特徵。通過研究,科學家可以更好地了解這個「迷你月亮」的自轉速度和軌道特徵,證明其是一個自然天體,而非人造的太空垃圾殘骸。
  • 都是沙盒遊戲,為何迷你世界的呼聲更高?萌新表示非常喜歡
    迷你世界和我的世界都是沙盒遊戲中的佼佼者,不過前者並沒有後者出現的早,如今卻比後者發展的還要好。都是沙盒遊戲,為何迷你世界的呼聲更高?為何它更受歡迎?看到這些,萌新們給出了答案。很多萌新表示,喜歡迷你世界是有原因的,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