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過這樣的尷尬——
看著咖啡店菜單上的各種咖啡,傻傻分不清楚,只能在咖啡店店員親切的眼神下故作鎮定地隨意點一杯?
當你想喝一杯咖啡提神,卻發現自己點的抹茶拿鐵沒有任何咖啡味?
我在沒接觸咖啡之前,也根本不知道美式、拿鐵、卡布奇諾到底有什麼區別,如果你也經歷過上述的尷尬場景,那麼今天這篇文章就一定不能錯過!
(全篇文章沒有任何高深晦澀的名詞,一切都以理解為主)
上述的咖啡基本都為奶咖(除了美式咖啡外),都是通過不同形態、比例的牛奶與意式濃縮咖啡調製而成。
意式濃縮:通常是在9bar左右的高壓下,用92℃左右的熱水,於25秒左右萃取出30g左右的濃縮咖啡。而這小小的一杯濃縮,是所有奶咖的基底。
瑪奇朵:濃縮咖啡+奶泡。是在意式濃縮咖啡的基礎上,加少量發泡牛奶加以點綴。焦糖瑪奇朵則是在牛奶中融入香草糖漿。瑪奇朵的咖啡味十分濃鬱,因為頂上的奶泡十分薄,適合偏好濃鬱咖啡口感的人。
康寶藍:濃縮咖啡+鮮奶油。將瑪奇朵的發泡牛奶替換成鮮奶油,奶白色的鮮奶油與濃縮咖啡搭配,觀感不亞於拉花拿鐵,如果想拍出好看的下午茶照片發朋友圈,康寶藍是不二之選。
拿鐵咖啡:濃縮咖啡+熱牛奶+奶泡(1:2:1)。拿鐵咖啡是咖啡店裡銷量最好的咖啡之一,很多人會直接將其稱為拿鐵,不過拿鐵的原意本為牛奶,國內大多數咖啡店會習慣性將咖啡略去,這也就是為什麼抹茶拿鐵沒有咖啡味,因為抹茶拿鐵只是抹茶味的牛奶罷了。拿鐵咖啡適合當作早餐喝,奶味十分充足。
馥芮白:濃縮咖啡+熱牛奶。在澳大利亞十分流行的喝法,也稱為澳白或澳芮白。喝過的朋友會有疑問,為什麼圖裡的配方沒有奶泡,平時喝的時候會有呢?因為咖啡店一般是以蒸汽棒加熱牛奶,牛奶會在奶缸裡旋轉,奶泡是不得已形成的產物,不是有意為之。而澳芮白的口感會更順滑細膩,奶味會比咖啡味更突出一些。
布雷衛:濃縮咖啡+熱牛奶+鮮奶油+奶泡。布雷衛是國內少有寫在菜單上的種類,國內喝這款咖啡的人也比較少,取決於它的材料,喝起來口感會很厚重且容易膩,適合在愜意的周末慢慢品嘗。
卡布奇諾:濃縮咖啡+熱牛奶+奶泡(1:1:1)。細心的朋友肯定已經發現,卡布奇諾的配方和拿鐵咖啡的一樣,其實這兩款咖啡的區別主要集中在牛奶的比例。拿鐵的牛奶會更多,奶味會更突出;卡布奇諾的奶量較少,口味會更均衡。
摩卡:濃縮咖啡+熱牛奶+巧克力糖漿+鮮奶油。摩卡主要的區別就在於其擁有的巧克力味,會更適合喜歡巧克力口味的人群。
美式咖啡:濃縮咖啡+水。受國內白領階層偏愛的咖啡之一,因為它本身熱量極低,也不用考慮乳糖耐受的問題,相對於其他奶咖,負擔非常低,喝起來罪惡感大大減少,但其實在義大利和法國等國家並不受待見。冰美式適合在夏天當作消暑的健康飲品,不僅身體的負擔小,錢包的負擔也會相對小。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對咖啡種類多少有些了解了,無論是喜歡喝奶咖還是黑咖,都沒必要歧視和存在優越感,世界本來就因為不同才美麗。
夥計,乾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