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街咖啡發現每個剛開始喝咖啡的小夥伴都會來問卡布奇諾、摩卡咖啡、拿鐵咖啡到底有什麼不一樣?今天前街咖啡就來講講到底有什麼不一樣,新手又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咖啡。
首先我們來看這三款咖啡如何製作,首先都是得先萃取濃縮咖啡,前街咖啡自用的是向日葵暖陽拼配咖啡豆。
向日葵暖陽拼配豆信息
拼配組合:宏都拉斯雪莉和耶加雪菲日曬紅櫻桃
拼配比例:6:4
前街濃縮萃取參數
咖啡粉 18克
咖啡液重 36克
萃取時間 28秒
三款意式咖啡都是需要用到牛奶的,所以我們做熱的意式咖啡的時候,就要學會打奶泡了下面前街咖啡就分享打奶泡的技巧,一起學一學吧。
打奶泡技巧按蒸汽開關前衝洗:讓蒸汽管衝洗,排掉前端水氣,避免奶泡太溼
技巧:用杯子或乾淨抹布遮著,避免亂噴。
蒸汽管插入冰牛奶:使蒸汽衝入牛奶
技巧:管子深度:管徑插太下面,只會加熱無法變奶泡,相反,管徑插太上面,會產生大泡泡,拉花不美,可以平敲桌面,讓大泡震破。
蒸汽管擺放位置:最完美又百無一失的蒸汽注入點是蒸汽管插入鋼杯時,蒸汽管靠著鋼杯的小嘴,噴嘴指向正中心再稍稍偏移1cm
按蒸汽開:開始打奶泡
技巧:蒸汽注入時,耳朵要用心聽—要有喝飲料對吸管吹氣的聲音,不可以有氣泡撞到金屬鋼杯的清脆感,溫度到60-65度差不多就可以關了。
最後,擦乾淨蒸汽管。
一、拿鐵
「拿鐵」其實就是牛奶的意思,是義大利文「Latte」的譯音,在義大利「Latte」就是熱牛奶,拿鐵咖啡則叫做「CoffeeLatte」,是花式咖啡的一種。拿鐵咖啡是義大利濃縮咖啡與牛奶的經典混合,義大利人也很喜歡把拿鐵作為早餐的飲料。
製作拿鐵咖啡萃取好濃縮咖啡,奶泡也弄好了,就可以開始融合完成拿鐵咖啡出品。融合也是製作拿鐵咖啡非常重要的一環,好的融合可以讓拿鐵咖啡喝起來順滑舒服,無雜感。拿鐵咖啡的奶泡偏薄,喝起來順滑細膩。所以在打拿鐵咖啡的奶泡的時候不能太厚,表面有光澤,無明顯的粗泡、細泡,整體細膩漂亮。
二、卡布奇諾
創設於1525以後的聖芳濟教會(Capuchin)的修士都穿著褐色道袍,頭戴一頂尖尖的帽子,聖芳濟教會傳到義大利時,當地人覺得修士服飾很特殊,就給他們取個Cappuccino的名字,此字的義大利文是指僧侶所穿寬鬆長袍和小尖帽,源自義大利文「頭巾」即Cappuccio。然而,老意愛喝咖啡,發覺濃縮咖啡、牛奶和奶泡混合後,顏色就像是修士所穿的深褐色道袍,於是靈機一動,就給牛奶加咖啡又有尖尖奶泡的飲料取名為卡布奇諾(Cappuccino)。
卡布奇諾的製作將約150毫升冷牛奶倒入奶缸,充氣打發出約2.5釐米的奶泡後加熱至50度,更好的打出牛奶的甜度。將剛剛打發好的牛奶融入濃縮咖啡中,輕輕推出簡單的花型,然後這杯卡布奇諾就完成啦。卡布奇諾奶泡會比拿鐵的厚入口順滑細膩。
摩卡咖啡摩卡(Mocha)這個字有著多種意義。
由於早期葉門地區最重要的咖啡出口港是摩卡港,葉門出產的咖啡也就被叫做摩卡咖啡,摩卡咖啡豆小而香濃,酸醇味強,甘味適中,風味特殊。經水洗處理的咖啡豆,是頗負盛名的優質咖啡,時間一長,有些人便開始用摩卡來當做咖啡的暱稱。後來由於摩卡咖啡的餘韻像巧克力,摩卡咖啡一詞又被引用為混有巧克力的咖啡飲品的名字。
摩卡咖啡製作首先也是萃取好濃縮咖啡,然後加入適量的可可粉與巧克力醬攪拌均勻,然後打發牛奶,牛奶打發完畢後,即可拉花出品了。摩卡咖啡咖啡味道濃縮且會伴隨著巧克力的口感。
這三款咖啡的區別是什麼呢?(1) 拿鐵咖啡的奶味更重,主要是體現牛奶與咖啡的融合口感
(2) 卡布奇諾更重奶泡的細膩口感,與咖啡交融後咖啡味、牛奶味以及黏蜜濃稠的奶泡複合口味,層次感較好。
(3) 而摩卡咖啡因為巧克力的加入,所以咖啡中會伴隨著巧克力的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