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又一次戰勝了人類——這次是在冰壺上丨一周科技

2021-01-16 瀟湘晨報

歡迎收看一周科技。人工智慧機器人要進軍冰上運動了?來看看它們如何打冰壺吧。

潛水記錄

同樣是哺乳動物,大部分人類屏氣堅持不過幾分鐘,而柯氏喙鯨則能一口氣潛水3小時42分鐘之久——這是海洋哺乳動物潛水時長的新紀錄。

柯氏喙鯨(Ziphius cavirostris) | National Marine Fisheries Service

這個新紀錄來自本周發表於《實驗生物學期刊》的一項研究[1]。研究者分析了23隻柯氏喙鯨的3680次下潛,結果顯示,這些下潛平均歷時約1小時,其中5%超過了77.7分鐘,而最長的記錄則達到了3小時42分鐘,這一記錄遠超出研究者原本的估計。此外,潛水時長似乎與在水面透氣恢復所需的時間並無關聯。柯氏喙鯨超群的潛水能力應該與它們的低代謝率、高儲氧能力與高酸緩衝能力有關。

人機冰壺賽

人工智慧控制的機器人學會了玩冰壺,而且它們擲冰壺的水平達到了專業水準。

機器人擲出冰壺 | Korea University

這是冰壺機器人「Curly」,它其實是由兩個機器人與AI系統組成的團隊:一個機器人負責擲出冰壺,同時另一個則負責觀察賽場。控制機器人的人工智慧系統首先在虛擬模型中進行訓練,接下來再通過比賽前的實際測試進行修正。

「機器冰壺隊」由兩個機器人組成 | Korea University

很多基於人工智慧的學習系統都在虛擬環境或是嚴格控制的實驗室環境中運行,而冰壺機器人則是一次「AI適應現實環境」的嘗試。冰壺比賽不只是策略與準確度的較量,同時也必須應對不斷變化的環境因素。

根據本周發表於《科學-機器人學》的論文報告,經過訓練的冰壺機器人與韓國頂級排名的職業冰壺隊進行了四場比賽,並贏得了其中三場[2]。不過,人機冰壺賽中並沒有加入刷冰環節——機器人目前還不具備這一功能。

海冰減少

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National Snow and Ice Data Center)指出,北極海冰在9月15日達到全年的最低點。在這一天,海冰僅覆蓋了北極水域約374萬平方千米的面積,這一數據是42年衛星數據記錄中的第二低點,僅高於2012年的最低記錄[3]。

歷年北極海冰範圍比較 | National Snow and Ice Data Center

自1979年有衛星數據以來,這是第二次北極海冰年度最低值低於400萬平方千米。隨著氣候變暖,北極海冰年度最低值以平均每十年13.4%的速度減少。留存下來的海冰變得更薄而且脆弱,也更容易融化。

群體擱淺

本周一,約470頭領航鯨在澳大利亞的塔斯馬尼亞州西岸發生擱淺。好消息是,已有至少88頭被成功救回了大海,約20頭仍在救援當中;但目前已經有380頭鯨魚死亡[4]。由於擔心發生鯨爆,救援人員需要把死亡的鯨魚也拖回大海裡。

海灘上死亡的領航鯨 | BILAL RASHID/REUTERS

通常來說,當鯨行將死亡時,它可能會選擇自行擱淺;但群體性擱淺的原因則仍是謎團。科學家猜測,這群領航鯨可能是追逐獵物時誤入了淺水區,也可能是追隨了群體內某頭決議自行擱淺的頭領;也有人認為,聲納或海底地震會讓鯨迷失方向。領航鯨群體內的連結非常緊密,這也可能導致它們一起擱淺。

廉價助聽器

Craig Bromley/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喬治亞理工學院的研究者們設計了一種廉價極簡版本的助聽設備[5]。這種被稱為「LoCHAid」的廉價助聽器由容易獲得的市售電子零件組成,大量生產時,其成本可控制在不到一美元。它也可以由用戶自行組裝和進行維修,只需30分鐘就可以組裝完成,不需要什麼專業技巧。這個可以掛在脖子上的設備與耳機連接,它可以接收周圍的聲音,將高頻部分放大,以應對衰老相關聽力減退者的需要。

LoCHAid的結構和組件 | Sinha et al, 2020

與現有助聽器相比,LoCHAid目前還有體積較大、不能進行個性化調整等缺點。不過,即使無法達到與高價助聽器相同的效果,簡單廉價的設計依然有望幫助低收入人群改善聽覺。

參考文獻

[1] https://jeb.biologists.org/content/223/18/jeb222109

[2] https://robotics.sciencemag.org/content/5/46/eabb9764

[3] https://nsidc.org/arcticseaicenews/2020/09/arctic-sea-ice-decline-stalls-out-at-second-lowest-minimum/

[4] https://www.bbc.com/news/world-australia-54275771

[5] https://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238922

作者:麥麥,窗敲雨

編輯:窗敲雨

【來源:果殼】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冰上圍棋」機器人再次戰勝人類,冰壺AI人機大戰速來圍觀
    機器人在各種比賽中與人類競賽的新聞早已屢見不鮮,例如前幾年的AlphaGo,在圍棋人機大戰中戰勝了職業九段棋手。最近,科學家們又把目光放在了「冰上圍棋」冰壺比賽上。投擲者Curly在冰蓋上實施基於AI的策略,握住並旋轉冰壺,使其加速,然後以適當的速度和角度將其從抓斗中釋放出來。觀察者Curly可以通過使用圖像處理技術來識別所有冰壺的坐標和軌跡。
  • AI又盯上德州撲克? 人工智慧首次戰勝職業玩家
    這非常接近人類玩家的「牌感」,即在當前情境下對個人牌面大小的感覺,並作出相應的決策。  那麼,這次勝利能夠說明人工智慧已經擁有了人類的直覺和推理能力嗎,能說人工智慧已經讀懂人心了嗎?  德州撲克資深玩家:震驚但表示懷疑  人工智慧在德州撲克上戰勝人類的消息一出,幾位資深德州撲克玩家在震驚之餘,也表示了懷疑。  曾在一檔德州撲克的電視真人秀節目中獲得冠軍的教小瘦認為:「圍棋、西洋棋等遊戲理論上是個純技術類遊戲,因為機器在計算和統計上有著絕對的優勢,所以在這個領域人工智慧戰勝人類是完全沒問題的。
  • 其實,ai不止是一項科技,更是一種文化,一種觀念
    其實,ai不止是一項科技,更是一種文化,一種觀念。自2016年alphago在圍棋系列賽中戰勝職業棋手以來,ai已經開始在某些領域中取得進展,並且在某些問題上實現了突破。在最近的新聞中,谷歌發布的兩張miranda照片不僅僅是事實,還再次為我們揭開了ai正在開始各領域進行科學研究的新面貌。
  • 人類戰勝不了AI?我們會被機器取代嗎?
    2017年,圍棋國手柯潔迎戰AI阿爾法圍棋(AlphaGo)時遭遇慘敗,在賽場上流下淚水,讓人們第一次感受到了AI可怕的實力。近日,柯潔在某節目中再次談到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時表示,「可能我太笨了,這輩子都打敗不了AI了。」
  • 水立方完成二次「水冰轉換」 市民可上「冬奧冰」體驗冰壺
    改造中最大的難點在於保有「水立方」水上功能的基礎上新增冰上功能的「水冰轉換」。即在比賽大廳中部通過搭建可轉換結構及安裝可拆裝製冰系統,形成具有4條標準賽道的冰壺場地。這種轉換模式不僅實現了「水立方」與「冰立方」互換,還實現了轉換材料重複利用,大幅降低後期拆除改造成本。
  • 博弈AI大時代崛起 AI是如何戰勝人類世界冠軍的?
    在今年年初,Libratus戰勝美國四位頂尖德州撲克大師。那麼,Libratus是如何戰勝人類世界冠軍的?」中詳細闡述了Libratus如何戰勝人類世界冠軍。Tuomas Sandholm教授團隊研發的Libratus在一個完全有利於人類棋手的場景設計下,依然以壓倒性的優勢,戰勝了人類最頂尖的選手。Tuomas Sandholm教授將海量的博弈場景簡化、抽象,尋找一個近似的納什均衡最終來實現一個基於博弈論的決策。
  • AI讓人類多少才會贏?騰訊AI絕藝讓二子戰勝了柯潔
    據了解,面對圍棋世界冠軍柯潔,騰訊AI讓二子,這瞬間讓這場棋局變的意義重大,大家在討論,AI到底讓人類多少才能贏?不過,這次對弈柯潔依然以失敗告終,弈至77手,柯潔直接認輸。資料顯示,絕藝於2016年11月份以來,在野狐圍棋上引發各界關注,因其戰遍國內外圍棋各大高手,勝多負少,引發廣泛關注,而此次柯潔面對的是更為強大的絕藝,有媒體報導,這次戰勝柯潔的絕藝參考了2017年10月公開的AlphaGo Zero論文,這個版本還使用了40 block dual-resnet模型,以老版本的絕藝為基礎進行強化學習,自對弈了數百萬棋局,快速提升了棋力。
  • 中國冰壺女隊的一壘和四壘是姑侄
    中國冰壺女隊的一壘和四壘是姑侄 原標題: 本報訊(記者孔寧)昨天下午,由世界冰壺聯合會主辦,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中國冰壺協會、北京市體育局承辦的2018至2019世界壺聯冰壺世界盃總決賽在首鋼冰球館開幕。這是冬奧會進入「北京周期」後,在京舉辦的首項冰壺國際大賽。
  • 「阿爾法狗鬥」升級,美一公司研發出戰勝人類飛行員的 AI 戰鬥機
    除此之外,人工飛行員還有其他優勢,比如能夠在微秒內做出決策,能夠了解所有系統和計算機變量,而且班格戴著VR頭盔在模擬器中操作,而不是在真飛機上。據悉,人工智慧在五輪飛行中都戰勝了班格的飛機,但每次都延長了班格的生存時間。
  • AlphaGo 為什麼能戰勝人類?
    連敗三局之後,人類終於扳回一局。但這場勝利來得有些遲,AlphaGo此前已經痛快得贏得這場人機大賽的勝利。這場生生奪走一周眼球的人機圍棋大戰,人們最想追問的是,AlphaGo為什麼能戰勝人類? 賽前,無論是職業棋手還是科技界,並不看好機器勝利 機器贏了人類,這個結果讓無數人感到吃驚與意外。
  • 人類熬過上一次的冰河時期,這次也熬得過來——《後天》
    於是他給了領導人最後一次建議,就踏上了尋找兒子的道路了雖然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越來越強,但自然並非躲在一個角落任人宰割,地震、海難、洪水、颶風、飛來橫禍、不明病毒、火山爆發、天氣異變……一旦這些災難來臨,人類引以為傲的文明立即顯得脆弱不堪
  • ...培養幹細胞20天產出5克;唯一戰勝AlphaGo一局的人類棋手李世石...
    1丨這個「李鬼」很危險,小心高仿手機APP據新華視點消息,在手機應用市場中,一些通過相近名稱、類似圖標製作的高仿APP令人難辨真假,給不少用戶造成財產損失。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吳沈括說,高仿APP對於正版應用的模仿,已經涉嫌侵權,同時對用戶產生了實質性危害。
  • 阿爾法狗能否輕鬆戰勝war3玩家?
    貼吧玩家們就進行了一次有趣的爭執。一位玩家在貼吧提出了自己特立獨行的觀點,玩家表示自己擅長圍棋與war3,二者對比起來,常規玩家眼中異常複雜的war3機制,其實比之圍棋簡單太多,阿爾法狗等級的人工智慧在這類遊戲上想要戰勝玩家,比之在圍棋中戰勝玩家要簡單太多,圍棋三百多落點,每一枚棋子的下落都會帶來恐怖的變量,即便是人工智慧也難以碾壓人類。
  • 「冰立方」全新冰面亮相,面向市民和遊客開放冰壺體驗
    12月21日,北京冬奧會冰壺場館——國家遊泳中心順利完成第二次「水冰轉換」變身「冰立方」,全新冰面正式亮相,第二期「全民冬奧冰壺體驗項目」同時啟動。來自北京市第二中學分校的800餘名初中生成為第一批體驗冰壺運動的遊客。
  • 盤點女子冰壺8屆世錦賽 中國隊3項數據創新低
    騰訊體育訊 北京時間3月23日,2012年女子冰壺世錦賽在加拿大繼續進行,中國隊迎來循環賽最後一個對手德國隊,雖然前九局中國隊以5比4領先,但最後一局丟掉2分,結果以5比6輸給德國隊,最終以3勝8負的成績排名第11位。
  • 歷史證明庚子鼠年多災難的說法是錯誤的,我們也必將戰勝這次疫情
    我們回看中國歷史,或者細看世界各國的歷史,我們的民族和世界各國一樣,都是在以人民的力量戰勝了一次次災難後不斷崛起的。天行有常,自然運行有其規律;而人類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卻破壞了自然規律,比如說這一次的新性肺炎,大概率是人類捕獵、食用野生動物導致的。
  • 「阿爾法狗」雖然在棋盤上戰勝了人類,但它取勝的利器是模仿人類
    業界指出,人工智慧時代遠超出科技對人腦複雜性探索的意義。「阿爾法狗」之父、谷歌Deep Mind聯合創始人德米斯·哈薩比斯透露其雄心:最終要用「人工智慧找到各類問題的智慧解決方案」。「阿爾法狗」雖然在棋盤上戰勝了人類,但它取勝的關鍵「武器」卻恰恰是模仿人類。「阿爾法狗」是美國谷歌公司旗下人工智慧公司「深度思維」開發的智能軟體(圍棋電腦程式),研發者稱它「已經集合了3000萬種職業棋手的下法」,但這款圍棋電腦程式與此前不同的是,「它具有數百萬次深度學習與自我對戰,十分接近帶著直覺和第六感的人類大腦」。
  • 從各方面來看,「國際冰壺日」鬧烏龍了!
    反而每年的2月22日是加拿大冰壺日,倒是成了冰壺圈內齊慶祝的日子。此外無論是世界壺聯還是各國壺聯都沒有7月16日是「國際冰壺日」的提法,歷年世界壺聯也沒有在7月16日這一天有任何特殊的表示。這一情況從側面證明了在其他國家及國際組織方面,並不認可」國際冰壺日「這一提法。
  • 冰壺比賽為啥要拼命「擦地板」?與摩擦力息息相關
    首先,當擲球員擲出冰壺的那一刻,他就要考慮冰壺與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對於冰壺運動距離的影響,確保己方的冰壺能準確地落到大本營裡。如果大本營裡面還有對方的冰壺,還要考慮冰壺的速度,以求準確地把對方的冰壺擊出大本營,並使己方的冰壺留下來。
  • 如果人類不帶任何科技和武器回到恐龍時代,能否戰勝恐龍?
    引言:人類和恐龍是兩個不同時代主宰地球的物種,但有人認為,人類現在之所以這麼強大,是因為有武器和科技的加持,如果人類脫離這些現代產物的話,回到恐龍時代不但無法戰勝恐龍,無法生存下來,真是這樣的嗎?從目前人類發掘的恐龍化石來看,成年恐龍體長普遍在5米以上。很多肉食性恐龍的體型更是長到了11米甚至更長,因此在恐龍面前,人類就像小矮人,如果是硬碰硬的話毫無勝算。但如果很多人類聚集在一起想辦法對付恐龍的話,結果又會怎樣呢?相信還是有很多朋友認為沒有科技的人類始終是戰勝不了恐龍的,因為天生的身體條件就決定了一切,真的是這樣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