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收看一周科技。人工智慧機器人要進軍冰上運動了?來看看它們如何打冰壺吧。
潛水記錄
同樣是哺乳動物,大部分人類屏氣堅持不過幾分鐘,而柯氏喙鯨則能一口氣潛水3小時42分鐘之久——這是海洋哺乳動物潛水時長的新紀錄。
柯氏喙鯨(Ziphius cavirostris) | National Marine Fisheries Service
這個新紀錄來自本周發表於《實驗生物學期刊》的一項研究[1]。研究者分析了23隻柯氏喙鯨的3680次下潛,結果顯示,這些下潛平均歷時約1小時,其中5%超過了77.7分鐘,而最長的記錄則達到了3小時42分鐘,這一記錄遠超出研究者原本的估計。此外,潛水時長似乎與在水面透氣恢復所需的時間並無關聯。柯氏喙鯨超群的潛水能力應該與它們的低代謝率、高儲氧能力與高酸緩衝能力有關。
人機冰壺賽
人工智慧控制的機器人學會了玩冰壺,而且它們擲冰壺的水平達到了專業水準。
機器人擲出冰壺 | Korea University
這是冰壺機器人「Curly」,它其實是由兩個機器人與AI系統組成的團隊:一個機器人負責擲出冰壺,同時另一個則負責觀察賽場。控制機器人的人工智慧系統首先在虛擬模型中進行訓練,接下來再通過比賽前的實際測試進行修正。
「機器冰壺隊」由兩個機器人組成 | Korea University
很多基於人工智慧的學習系統都在虛擬環境或是嚴格控制的實驗室環境中運行,而冰壺機器人則是一次「AI適應現實環境」的嘗試。冰壺比賽不只是策略與準確度的較量,同時也必須應對不斷變化的環境因素。
根據本周發表於《科學-機器人學》的論文報告,經過訓練的冰壺機器人與韓國頂級排名的職業冰壺隊進行了四場比賽,並贏得了其中三場[2]。不過,人機冰壺賽中並沒有加入刷冰環節——機器人目前還不具備這一功能。
海冰減少
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National Snow and Ice Data Center)指出,北極海冰在9月15日達到全年的最低點。在這一天,海冰僅覆蓋了北極水域約374萬平方千米的面積,這一數據是42年衛星數據記錄中的第二低點,僅高於2012年的最低記錄[3]。
歷年北極海冰範圍比較 | National Snow and Ice Data Center
自1979年有衛星數據以來,這是第二次北極海冰年度最低值低於400萬平方千米。隨著氣候變暖,北極海冰年度最低值以平均每十年13.4%的速度減少。留存下來的海冰變得更薄而且脆弱,也更容易融化。
群體擱淺
本周一,約470頭領航鯨在澳大利亞的塔斯馬尼亞州西岸發生擱淺。好消息是,已有至少88頭被成功救回了大海,約20頭仍在救援當中;但目前已經有380頭鯨魚死亡[4]。由於擔心發生鯨爆,救援人員需要把死亡的鯨魚也拖回大海裡。
海灘上死亡的領航鯨 | BILAL RASHID/REUTERS
通常來說,當鯨行將死亡時,它可能會選擇自行擱淺;但群體性擱淺的原因則仍是謎團。科學家猜測,這群領航鯨可能是追逐獵物時誤入了淺水區,也可能是追隨了群體內某頭決議自行擱淺的頭領;也有人認為,聲納或海底地震會讓鯨迷失方向。領航鯨群體內的連結非常緊密,這也可能導致它們一起擱淺。
廉價助聽器
Craig Bromley/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喬治亞理工學院的研究者們設計了一種廉價極簡版本的助聽設備[5]。這種被稱為「LoCHAid」的廉價助聽器由容易獲得的市售電子零件組成,大量生產時,其成本可控制在不到一美元。它也可以由用戶自行組裝和進行維修,只需30分鐘就可以組裝完成,不需要什麼專業技巧。這個可以掛在脖子上的設備與耳機連接,它可以接收周圍的聲音,將高頻部分放大,以應對衰老相關聽力減退者的需要。
LoCHAid的結構和組件 | Sinha et al, 2020
與現有助聽器相比,LoCHAid目前還有體積較大、不能進行個性化調整等缺點。不過,即使無法達到與高價助聽器相同的效果,簡單廉價的設計依然有望幫助低收入人群改善聽覺。
參考文獻
[1] https://jeb.biologists.org/content/223/18/jeb222109
[2] https://robotics.sciencemag.org/content/5/46/eabb9764
[3] https://nsidc.org/arcticseaicenews/2020/09/arctic-sea-ice-decline-stalls-out-at-second-lowest-minimum/
[4] https://www.bbc.com/news/world-australia-54275771
[5] https://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238922
作者:麥麥,窗敲雨
編輯:窗敲雨
【來源:果殼】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