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龜裂的泥土裡生存數年的肺魚,它也走進了眾多魚友的魚缸中

2020-12-04 村夫花鳥魚蟲啊

大家好我是村夫,肺魚,正如其名,會用肺呼吸的大型魚,本身獨特的呼吸器官使它們更備受矚目,雖然沒有光鮮亮麗的外表,但是它圓胖的身體,憨厚可愛的表情同樣能吸引更多魚友的興趣,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分享肺魚所散發出來的魅力

呼吸器官會隨著外界環境而變化

在水量充沛的季節,肺魚仍然以鰓作為主要的呼吸器官,棲息在緩水的河流底層,靠捕捉魚蝦,螃蟹甚至果實來維持生命。當旱季來臨時,池塘逐漸縮小乾涸,大部分魚類因為缺氧導致瀕臨死亡,而此時的肺魚特化的原始肺就派上用場了,它仍然得以在水中悠然自在,只是偶爾探頭到水面吸上一口氣,就能得到足夠的氧氣

而然,乾旱會維持數月,不與主流水域相連的池塘因長時間沒有水源的補充,水位下降,河底的泥土甚至出現龜裂,可想而知,沒有任何魚能在這樣的環境下生存下去。當然肺魚除外,當肺魚察覺到水位下降時,體表會分泌大量的黏液,攪動潮溼的泥土,將自己包裹封閉埋在河床底下,隨著外界乾燥泥土變硬,為了防止珍貴的水汽消散,它會留下一個細長的呼吸孔,此時的肺魚已經可以說完全離開了水的世界,除此之外,肺魚會降低新陳代謝進入冬眠狀態,不吃不喝可持續數年之久,直到雨季的再次來臨,就會獲得重生

澳洲肺魚

全球現有的肺魚只有六種,澳洲肺魚可以說是肺魚中的夢幻逸品,分類上它屬於比較原始的肺魚,獨一無二的繼承一目一科一屬一種的分類地位,僅分布在昆士蘭特定的沼澤河流當中,因為被列為禁止採集和貿易的物種,所以一般水族館不能展示銷售,更增添了它神秘的色彩,不過澳洲肺魚倒是打破了以上對於肺魚離開水生活的介紹,全世界肺魚當中,唯獨他無法在旱季時「作繭自縛」。因為你受限於肺過於原始,氣體交換的能力比較弱,所以無法撐過整個旱季。

南美星點肺魚

南美是眾多觀賞魚的發源地,可是生活在這裡的肺魚也只有一種,星點肺魚。在市場上偶爾可以見到剛進口的十公分左右的肺魚,具有深褐色的身體與金色的斑點,殘留的外鰓更增添了它的觀賞價值,成長過程中,金色的斑點會逐漸消退,體色也慢慢變為淡褐色,外鰓逐漸消失不見。幼年時期的它還算好養,它一般不會接受人工飼料,可以用紅蟲或黑殼蝦來引誘它,此時大小的它最好還是用隔離盒,以免遭到其它物種的襲擊從而導致感染。不過要注意的是在隔離盒的上方要留有讓它呼吸空氣的空間,水位也不要太深,以免加重它呼吸的負擔

值得一提的是,肺魚的視力很差,幾乎不會像其它觀賞魚一樣,在投食的第一時間就去吃,而是靠嗅覺來逐漸靠近食物,因此並不適合與大部分會搶食物的觀賞魚一起混養

維多利亞肺魚

它主要棲息在非洲維多利亞湖的淺灘沼澤,最被人津津樂道的是多邊的體色和紋路,會隨著飼養的環境,年齡,水質和情緒而變化多端,按照產地可以分為三個亞種,每種花紋都有些許的不同,維多利亞肺魚白子也是市面上最常見的白子品系,乾淨無暇的白色身體與粉紅色的雙眼,非常可愛

它算是比較兇悍的大型肺魚之一了,體長可達120—150公分,粗壯的身體顯得分量十足,成體的上頜上翹,肺魚因為棲息在沼澤當中,在魚缸中飼養偏愛老水,如果過度換水,水中的氯與化學物質反而會傷害它的皮膚,產生白色的黏膜脫落,此時越換水情況越糟,但如果長時間不換水,過濾效果又不佳,適中的氨濃度超高,它也會迅速的退掉體色,形成半透明的狀態,甚至能看到血管,這時就立刻換水,並增加日後換水的頻率,同時加強過濾

非洲肺魚(又稱虎斑肺魚)

虎斑肺魚是市面上最常見的肺魚,因此在價格上也比較親民,它的花紋個體變化很大,仔細看都有特殊之處,部分個體有淡淡褐色的,有黑色的稀疏花紋,也有身體上黑色斑點會不明顯,反而顯露出細細網狀的花紋,在幼年時期會有三對明顯的外鰓,成熟後就僅剩兩隊,不過它也是除了侏儒肺魚外,唯一成熟後會保留外鰓的品種

在習性上,它可以說是最兇悍的肺魚,個性活潑,非常不適合同類混養。也會有攻擊其他魚的傾向。一些玩家手握小魚來訓練它和主人的互動,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小心它強有力的雙顎加上退化的視覺,不小心就會遭到誤咬。對於大型魚來說環境的布置不是太講究,因為過多的造景會阻礙魚兒的活動空間,也會擔心魚兒轉動身體破壞造景。不過對於活動力較差的肺魚來說,模擬原產地的沼澤環境相信它會生活得更自在

芝麻肺魚(長身肺魚)

芝麻肺魚是市面上少見的品種,身體上均勻分布黑色斑點是它們的主要特徵,身體細長類似鰻魚一樣。芝麻肺魚在自然環境中具有護幼的行為,旱季來臨時,雄魚會築巢來保護魚卵或幼魚,僅讓雌魚能找到入口,繁殖季節它們會攝入較多的植物性食物,日常照顧和其它肺魚一樣,偶爾在市場上可以看到芝麻肺魚白子,不過數量遠少於維多利亞肺魚

侏儒肺魚

棲息在非洲沿海附近流域的侏儒肺魚是所有肺魚中體型最小的,最大也就在50公分,形成粗短的身體。它的特徵就是三對外鰓,不會隨著成長而消失,不過鰓絲可能會逐漸退化,外漏的鰓顯示著它是十分原始的魚類與兩棲類的幼生十分相近。同樣保持水溫水質是長期飼養的不二法門

我是村夫,感謝大家觀看,更多養魚知識分享給你,記得點讚哦

相關焦點

  • 盤點那些親眼見過恐龍的觀賞魚,把它們養在家裡,仿佛夢回侏羅紀
    這幾種魚都可以買得到,也是魚友缸裡最常見的古代魚品種,只要你願意花錢,就能買得到。它們是:巨骨舌魚、肺魚、恐龍魚(學名多鰭魚)、弓鰭魚、古代蝴蝶魚。第一類太無聊,第二類買不著,譁仔今天重點說說第三類,讓朋友們走進魚缸,走進侏羅紀。
  • 肺魚---生命的耐力等待
    它出現於4萬年前的泥盆紀時期,身上披著瓦狀的鱗,背鰭、臀鰭和尾鰭都連在一起,它的鰾的構造很像肺,可以進行氣體交換,因而被稱為肺魚。 被稱作活化石的肺魚是大約三億年前與恐龍同時代的一種動物。這種神奇的魚有肺,因此能呼吸。據認為它是人從魚進化而來的一系列環節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但是隨著人類對這種神奇的能呼吸的魚的了解越來越多時,科學家們發現這種魚繁殖棲息的水域越來越少。
  • 綠蘿能放魚缸裡嗎?很多魚友反饋放魚缸之後觀賞魚就涼了
    最近經常聽一些魚友說,自己家裡的魚缸裡面放入了綠蘿,然後就把觀賞魚給害死了。聽完之後,不禁想為綠蘿伸冤了,綠蘿表示不背這個鍋。因為魚缸裡面觀賞魚會死掉跟放綠蘿的關係不大,或者說幾乎是沒關係的。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在魚缸裡面放綠蘿其實還是有挺不錯的好處的。因為大部分的植物會吸收水裡面的氨氮,那麼綠蘿也是一樣的,把這些對觀賞魚不利的物質給吸收掉。所以適當的在魚缸裡種一些水草,或者是放一些綠蘿,是對觀賞魚有利的。那麼這些魚友說放入了綠蘿之後,觀賞魚就死掉,什麼原因呢?
  • 魚缸裡是水草總是養不好,原來有這麼多的原因,聽老魚友講水草
    文|大李話魚點右上方【關注】,衝擊10000粉絲,查看1000篇水族文章及視頻資料,您的鼓勵是我努力的唯一動力在魚缸中養殖水草,對於新手來說,這一般是一個養魚之後的興趣補充問題,因為一般老魚友都會事先考慮好是否選擇生態魚缸,而新魚友大都是從養「魚」開始的。
  • 世界上最厲害的魚,竟然能在乾枯的泥土裡生活,不吃不喝離開水還能活四至五年!
    世界上最厲害的魚,竟然能在乾枯的泥土裡生活,不吃不喝離開水還能活四至五年!
  • 生命力最強的魚 非洲肺魚被砌進牆裡還能活
    在非洲有一種魚類能夠在離開水的情況下存活數年時間,比如杜茲肺魚,那麼這種非洲肺魚到底擁有什麼特殊的技能,竟然能在無水無食的情況存活這麼久,據說它們就算是和泥巴一起被砌進牆裡,在下個雨季依然能夠重獲新生!下面就快和360常識網一起了解世界上生命力最強的魚非洲肺魚吧!
  • 非洲肺魚沒有水在土裡能活4年,非洲人喜歡從土裡挖魚吃
    在非洲有一種肺魚,它們可以在極度乾旱的缺水環境下在土裡生存4年。肺魚是一種古老的物種,全世界有6種肺魚,最早出現在早泥盆世(約4.2億至3.9萬年前),主要分布在非洲,南美和澳大利亞的河流和湖泊中。大多數肺魚的體型都很大。澳大利亞肺魚,可重達10千克,並生長至1.25米的長度。非洲肺魚,甚至可以生長到2米。南美洲的肺魚長達1.25米。
  • 魚友故事:魚缸裡養螃蟹,混養吃魚,謹慎入手
    我把它放進洗臉盆,等了好幾天不見朋友的消息。看著這些螃蟹每天在盆子裡爬來爬去蠻痛苦,我做了個大膽的嘗試:放進魚缸。攝影丨roderheart我本以為魚缸裡放幾隻螃蟹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我錯了。螃蟹的兩隻爪子會在底砂上抓來抓去,缸底變得坑坑窪窪。水草歪歪斜斜地倒下,觀賞魚被嚇得到處亂竄。
  • 魚缸底也能做過濾,魚友的腦洞太大了
    有些魚友怕鬧心,魚缸裡只養數量有限的魚,平時水質動蕩的情況也好控制一些。攝影丨蟋蟀其實同程過濾並不是新玩法,反而因為某些弊端,被一些魚友拋棄。後來大家開始在同程底濾上加上氣泵跟水泵,提高了它的效率,所以現在還能看到一些魚友在魚缸裡加入同程底濾,跟上濾或滴流等一起使用。
  • 不吃不喝在幹泥地裡睡幾年 非洲肺魚咋這麼牛(圖)
    直到雨季河床泛濫時再鑽出來,這種不吃不喝的假死狀態能持續數月,甚至數年(不完全乾涸情況下)....跟它比生存(睡覺)能力,你毫無勝算。建國前就成精的它是無辜的,這種逆天裝死技能經多年修煉而來。被譽為「活化石」的它比恐龍輩分更高,有四億多年歷史,分布於非洲、澳洲、南美洲的淡水中。老子只不過想好好睡個覺…肺魚分三類(澳洲、美洲、非洲,只澳洲肺魚無法在泥土中休眠),今天主要聊的是非洲肺魚。
  • 全球生命力最強的魚,睡在土裡不吃喝能活5年,一碰雨水就活過來
    一般來說,魚在陸地上沒有水很快就會死亡,但是接下來要介紹的這種魚卻非常「奇葩」,它不僅能長時間離開水,甚至還能生活在泥土裡,不知情的人還以為是變異了。這種魚不同於普通的魚類,它有一個奇怪的名字叫肺魚。肺魚的長相和其他平時食用的鰻魚有點相似,它是橢圓形狀,渾身遍布粘液,在早期發育的時候體型就已經很長了,能夠在短時間發育很快。
  • 世界上唯一一種丟水裡或會淹死的魚,但能不吃不喝活上4年!
    但在非洲這塊眾多奇特野生動物生存的大陸上,除了最具代表性的獅群和象群等等,還孕育著一種非常神奇的魚類,它們可以呆在地下不吃不喝4年之久,堪稱非洲生命力最強的動物——非洲肺魚。肺魚,顧名思義就是用肺呼吸的魚類。肺魚屬於肉鰭魚總綱(Sarcopterygii),是在泥盆紀末大滅絕後由肉鰭魚演化而來其中一個分支。
  • 壘在土牆裡的生命--肺魚傳奇
    我們在水族館裡偶爾會見到一種長得像鰻魚,但又好像長了四隻腳的魚類,這就是肺魚。它們行動緩慢,隔一段時間就會把嘴伸出水面呼吸一口空氣,沒錯,它可以靠空氣呼吸,因為它的魚鰾有類似於兩棲動物的肺的功能,他是魚類向兩棲動物進化的中間物種,因此又有「活化石」之美稱。
  • 盤點:會被水淹死的魚,缺水也能活4年,這還是魚嗎?
    靠皮膚呼吸的鯰魚今天就來盤點一下那些"不正經"的魚,記得之前看過一部影片,那是在一大片地面乾枯龜裂的土地上,一名渾身都是泥土的小男孩,帶著一個桶子在這片土地上不斷的翻找著東西。他將那一塊塊乾裂的土塊翻出來,突然一個土坑裡有東西動了一下,是一條魚,這麼幹旱的土地裡竟然還有活魚?
  • 沙漠中最堅強的魚,離開水4年仍能存活,被稱為魚類活化石
    導語:沙漠中最堅強的魚,離開水4年仍能存活,被稱魚類活化石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而旅遊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生活方式,人們都會選擇節假日外出旅遊,旅遊不僅可以緩解壓力放鬆心情,還可以增長知識,而且在旅途過程中會有很多有趣的事情
  • 明明是一條魚,為什麼總想著上岸?你所不知道的肺魚
    圖1 非洲人在泥土裡挖肺魚而據英國《每日郵報》曾報導,一名巴西男子通過開腹手術將一條魚從腸道中取出,奇蹟的是這條魚的生命力還很旺盛肺魚,有四億多年歷史,譽為魚類中「活化石」,是一類和腔棘魚類相近的淡水魚,據科學家考證,在遠古時期肺魚曾經屬於海洋魚類,到泥盆紀中後期,開始向陸地進軍,進入到淡水環境中,並最終進化成為淡水魚。肺魚最早的代表是泥盆紀中期的雙鰭魚,晚泥盆世至石炭紀大量繁殖,種群數量達到最高峰。
  • 不吃不喝在幹泥地裡睡幾年 非洲肺魚咋這麼牛(圖)(1)
    直到雨季河床泛濫時再鑽出來,這種不吃不喝的假死狀態能持續數月,甚至數年(不完全乾涸情況下)....跟它比生存(睡覺)能力,你毫無勝算。建國前就成精的它是無辜的,這種逆天裝死技能經多年修煉而來。被譽為「活化石」的它比恐龍輩分更高,有四億多年歷史,分布於非洲、澳洲、南美洲的淡水中。老子只不過想好好睡個覺…肺魚分三類(澳洲、美洲、非洲,只澳洲肺魚無法在泥土中休眠),今天主要聊的是非洲肺魚。
  • 魚友故事:魚缸混養,別放十間魚,太能打
    我有個很喜歡養三湖慈鯛的魚友,他養魚的初衷不是修身養性,而是給生活中加點速度與激情。他的第一口缸養了很多雜鯛,每天看這些小傢伙追追打打,倒是別有一番情調。他在群裡大罵那些說鸚鵡能跟三湖慈鯛混養的人,結果被群主禁言三天。這三天裡,他問我為什麼有的人可以同時混養三湖跟鸚鵡,我把鸚鵡跟三湖的水質標準做了下對比,圈出重合部分給他看。
  • 挺過4次大滅絕的一條魚,但是丟水裡可能會被淹死!
    但在非洲這塊眾多奇特野生動物生存的大陸上,除了最具代表性的獅群和象群等等,還孕育著一種非常神奇的魚類,它們可以呆在地下不吃不喝4年之久,堪稱非洲生命力最強的動物——非洲肺魚。 大概意思是一條叫「黑瑪」杜茲肺魚藏在淤泥裡,沒想被農民蓋房子,「黑瑪」和淤泥被農民打進泥坯裡,經過4年,房子被雨水衝破,這條杜茲肺魚才得以脫困而出……其實故事有過度渲染的成分,而且非洲沒有這種肺魚,非洲肺魚分為西非肺魚和侏儒(東非)肺魚。
  • 世界上最堅強的魚,在42度乾旱的沙漠裡被曬成魚乾依然堅強不死
    導讀:世界上最堅強的魚,在42度乾旱的沙漠裡被曬成魚乾依然堅強不死世界上最堅強的魚「非洲肺魚」在42度乾旱的沙漠中被曬成魚乾依然頑強不死,身體機更是勝過千千萬萬條魚類每當非洲旱季來臨時為了躲避光照與高溫它們最大限度的收縮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