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量子效率——有機含碘自由基的高性能高穩定性固態發光

2020-09-05 石墨烯聯盟


自由基在化學裡一直是個特殊的存在——可以利用其聚合,可以用其調控生物過程,也可以用其來製備共軛材料,如發光體。自由基的發光不同於普通單重態(S1)的螢光和三重態(T1)的磷光,是基態和激發態都為二重態的發光,使得其理論上可以繞過普通單重態發光體OLED中的不發光三重態(通常因此電激發量子效率最高只能到25%)。但長久以來,共軛自由基的發光量子效率尤其是固態發光效率一直很低(<10%),其光照穩定性也欠佳(<200s)。近些年來,通過引接咔唑和吡啶,Julia、Nishihara、李峰教授等組的工作使得基於多氯三苯基甲烷(PTM)的穩定高效率有機自由基發光體漸漸成為現實。在另一方面,重原子——尤其是碘——在發光體中鼓勵系間跨越(ISC),從而一直起著強烈壓制自旋容許躍遷的作用(如單重態發光,常加入含碘化合物以簇滅螢光),而有些時候也能促進自旋解禁躍遷(如磷光);因此,重原子尤其是碘很少用在發光材料上。

近日,加拿大麥吉爾大學Dmitrii Perepichka教授報導了基於碘的有機發光自由基,其固態量子效率達到了~91%——含碘發光體中的最高量子效率光漂白半衰期達到了1年——在現所報導的有機發光自由基中最為穩定。該文章以題目「90% Quantum Yield Pure-Red Doublet Emission from Stable, Colorless, Iodinated Triphenylmethane Solid「發表在化學頂級期刊《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上。該文章第一作者是00後博士生劉承昊,值得注意的是,其在一年內已經發表兩篇第一作者的《德國應用化學》(《德國應化》:用氫鍵來控制共軛分子的電子和超分子結構),一篇第一作者的《美國化學會志》(《JACS》:可逆的2D到3D共價有機框架(COF)材料轉化),一篇第二作者的《美國化學會志》等。

3I-PTMR (a), 3I-PTMH (b)的化學結構。3I-PTMR鑲嵌在3I-PTMH的缺陷誘發發光示意圖(c)

作者用鋰化-碘化反應合成了三(2,3,5,6-四氯-4-碘苯基)甲烷(3I-PTMH),意外發現其無色的粉末和結晶後的單晶都在紫外線下發射出強烈的紅色螢光。作者經過分析認為發光源於鋰化反應中自發形成的3I-PTM自由基(3-IPTMR,濃度<0.1%)鑲嵌在了3I-PTMH晶體中(3I-PTMR@3I-PTMH),並單獨合成了3I-PTMR從而驗證了這一猜想。3I-PTMR@3I-PTMH發光有幾個特殊之處:1. 因為在可見光下幾乎沒有吸收,其表現的斯託克斯位移有200nm之長。2. 該發射光譜半峰全寬僅有37nm,使其色彩純度極高(CIE 1931: 0.66 0.34)。3.雖然含碘,但其量子效率卻達到91%,而且在增加3I-PTMR在3I-PTMH基質中的濃度到~4%也無明顯的簇滅;且一般在低溫下因為重原子效應(ISC)所造成的螢光簇滅或者高重態的發光也未有觀察到。4. 發光衰減壽命為69ns,高於一般自旋容許躍遷的壽命但低於自旋解禁躍遷的壽命;其輻射衰減躍遷速率(kr)和非輻射衰減躍遷速率(knr)分別是自由基中的最高和最低之一。5.其光漂白半衰期極長,達到一年以上——一個暴露在空氣和光照下的樣品在兩年後仍然有79%的量子效率。

3I-PTMR@3I-PTMH 的吸收光譜、激發光譜 (λem=610 nm)、室溫和低溫發射光譜和3I-PTMR的THF溶液吸收光譜。插圖是3I-PTMR@3I-PTMH的圖片。

(a)3I-PTMR@3I-PTMH的發光衰減。(b)量子效率與3I-PTMH基質中3I-PTMR濃度的關係。(c)3I-PTMR @ 3I-PTMH和3I-PTMR@THF在空氣中的光漂白研究(400 nm持續照射)。

作者利用了晶體結構和電子結構一一解釋了以上發現。

晶體結構:knr降低和穩定性提升。

首先,3I-PTMH 和 3I-PTMR的化學結構極為相似,且3I-PTMH的晶體中出現了反轉雜亂,使得3I-PTMR能夠很好的嵌入3I-PTMH的晶體,實驗PXRD也支撐這一觀點。作者接著在3I-PTMH的晶體結構中裡觀察到了廣泛的滷鍵,讓整個晶體十分剛性,沒有空隙(虛空僅為0.7%)且沒有任何碳-碳接觸。這些固態機理使得嵌入的3I-PTMR「缺陷」無法發生化學反應以導致簇滅;相比其溶液,其光照穩定性躍升5個數量級;滷鍵也使得發光少有振動弛豫,相比於溶液使其螢光帶變窄也使其非輻射衰減躍遷速率急速降低。

3I-PTMH的晶體結構, 藍線表示Cl…Cl密切接觸,橙線表示I…I密切接觸。

電子結構:kr增加和沒有重原子效應的發光簇滅。

作者用電化學發現3I-PTMR相對只含碳和氯的PTMR更為富電子。使用密度泛函分析,作者發現碘在此系統中的確起到供電子的效應。含時密度泛函分析較好的模擬了發射和吸收特徵,且發現相較於PTMR,與knr成正比的第一激發態和基態的一階非絕熱耦合矩陣沒有發生顯著改變(側面說明了knr的降低主要是的固態效應的貢獻),而主要區別在於3I-PTMR的的躍遷偶極矩顯著增加(~4x),而躍遷偶極矩與kr成正比,從而增加了kr (~4x)。躍遷偶極矩的增加是因為相比於氯,供電子的碘廣泛參與了前線分子軌道;作者通過轉移密度函數和局域態密度分布證實了這一結果。而為什麼沒有重原子效應的簇滅呢?因為在基態是二重態的自由基裡,重原子效應簇滅需要通過ISC來到達四重態(如一重態需要到三重態,一般來講,三重態的能量比一重態低,而重原子的自旋軌道耦合促使這一自旋解禁躍遷),但計算表明,四重態的能量比二重態第一激發態還要高0.45 eV,所以即使有重原子的自旋軌道耦合,ISC在熱力學上也難以自發進行。

(a)3I-PTMR的雅布隆斯基圖, *表示鬆弛狀態。(c)3I-PTMR的前線軌道的能量和波函數。

這一報導將使重原子在發光體尤其是自由基發光體中獲得更大關注,並提供了缺陷誘發這一方法來大幅提高自由基發光體的螢光效率和光照穩定性。高性能、重原子、自由基與自旋的這一搭配在發光體中有望能夠實現OLED以外新的應用,如磁致發光、記憶發光材料等等。

來源:高分子科學前沿

相關焦點

  • 自由基OLED研究出現重大進展,發光效率大大提高
    為了提高顯示器的亮度、對比度和解析度,同時降低生產成本和能源使用,科學家開發了幾種類型的LED,包括OLED、基於量子點的Friend教授研究團隊合作論文「高效雙線態自由基發光二極體」。李峰教授研究團隊以TTM自由基作為核心,以PCz和NCz兩個咔唑衍生物作為給體(Donor),得到了兩個高效的電荷轉移態(CT)紅光自由基TTM-3NCz、TTM-3PCz(如圖1所示)。
  • 自由基OLED研究現新進展,發光效率大大提高
    為了提高顯示器的亮度、對比度和解析度,同時降低生產成本和能源使用,科學家開發了幾種類型的LED,包括OLED、基於量子點的
  • 有機發光二極體研究取得新進展:提高螢光發光材料發光效率
    據報導稱,吉林大學化學學院、超分子結構與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李峰教授團隊利用有機發光自由基材料製備有機發光二極體,實現了接近100%的量子效率,解決了傳統螢光發光材料發光效率低的問題。該成果以吉林大學為第一完成單位在《自然》刊發。
  • 高效自由基發光二極體研製成功
    Friend團隊合作,研製出一種新型發光二極體,利用自由基大大提高了發光二極體的發光效率。相關論文於11月22日在《自然》雜誌發表。  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中生成比例達75%的三線態激子通常因躍遷禁阻而不發光。因此,如何利用三線態激子實現100%的內量子效率(IQE)已成為OLED領域近30年來的研究熱點。
  • 量子點與Micro LED結合提升發光效率與散熱效果
    >   LEDinside   量子點螢光粉為納米等級的顆粒,其好處為有較佳的吸收率、高轉換效率及高演色性等優勢,應用以固態照明及顯示為主。
  • 黃春輝課題組在稀土配合物電致發光研究中再次取得進展
    然而,儘管國內外許多課題組分別從材料合成和器件物理的角度不同程度地提高了f-f躍遷發光稀土配合物OLEDs的最高效率和最大亮度,但其綜合性能離實際應用還有較大距離,尤其是與發展非常迅速的磷光、熱致延遲螢光、有機自由基發光OLEDs相比差距明顯。其根本原因之一是宇稱禁阻的f-f躍遷激發態壽命長(微秒甚至毫秒量級),容易導致激發態飽和,從而限制了器件性能的提升。
  • 長春光機所研製出高螢光效率和高穩定性鈣鈦礦量子點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曾慶輝課題組,提出一種新的簡單易行的操作方法合成了不同滷素摻雜的全可見光譜區高性能CsPbX3(X=Cl, Br, I)鈣鈦礦量子點,所製備的鈣鈦礦量子點螢光量子效率最高可達95%(是目前國際上報導的鈣鈦礦量子點樣品的最高值),半峰寬最窄可以達到9nm(是目前國際上報導的量子點樣品的最小值),穩定性得到顯著提高
  • 丁古巧團隊Small:全面總結碳基量子點固態發光領域研究進展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以碳點和石墨烯量子點為代表的碳基量子點(CQDs),是一類具有獨特性能的光致發光材料。溶液狀態下高性能CQDs的結構設計與製備已獲得了巨大突破。相比之下,聚集態下CQDs的光致發光性能調製與機理探索是近年來該材料的研究熱點與難點。
  • 空氣穩定的有機自由基:用於柔性電子的新一代材料?
    有強烈的螢光許多中性自由基已報告,最近有報導稱,使用有機自由基作為發光體的OLED具有高達單位的內部量子效率(IQE)。由於自由基的大量潛在應用,化學家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開發出了多種對空氣穩定的自由基,包括單自由基,雙自由基,自由基低聚物和自由基聚合物等材料。自由基反應活性較高,對環境比較敏感,更難於進行計算研究,並且難以合成和表徵,因此用於光電子應用的空氣穩定基團很少見。
  • 「穩定」自由基又有了新方法!吉大李峰教授團隊在提...
    吉大李峰教授團隊在提升有機發光自由基穩定性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近日,《NatureMaterials》雜誌刊發了吉林大學超分子結構與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李峰教授團隊、喬治亞理工學院Jean-LucBrédas教授團隊和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RichardH.Friend教授團隊的合作研究論文「不遵循構造原理的高穩定高發光效率給受體結構中性自由基」(Highstabilityandluminescenceefficiencyindonor–acceptorneutralradicalsnotfollowingtheAufbauprinciple
  • 研製成功首款基於稀土摻雜氧化物 TFT 技術的全彩色量子點電致發光...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2/341744.htm  與 AMOLED 器件類似,該量子點 AM-QLED 顯示屏具有全固態薄膜結構,採用電子、空穴注入複合的電致發光原理,使量子點薄膜在電場作用下實現主動發光,該電致發光原理不同於目前商業採用的量子點做為液晶顯示背光源的光致發光原理及其在液晶背光源方面的應用。
  • 【科研進展】大功率固態照明用高效透明羥基磷灰石基複合螢光陶瓷
    螢光材料是固態照明技術中將晶片激發光轉換為其他可見光的關鍵材料,其性能直接決定了固態照明器件的顯色指數、流明效率和可靠性等三大技術參數
  • 藍光鈣鈦礦發光二極體:從材料製備到器件優化
    01引言自2014年首次在室溫條件下觀察到鈣鈦礦的電致發光現象以來,短短6年間,綠光、紅光和近紅外光PeLED外量子效率均已突破20 %,可以與當前的有機發光二極體和量子點發光二極體相媲美。然而,在PeLED中,作為三基色之一的藍光器件卻一直存在著亮度低、效率低、光譜穩定性差、壽命短等問題。
  • 吉林大學化學學院李峰教授團隊在有機發光自由基領域再次取得重要...
    此後李峰課題組與劍橋大學Richard Friend課題組合作報導了內量子效率(IQE)接近100%理論極限的深紅光自由基雙線態有機電致發光器件(OLED)(Nature,2018,563,536–540)以及與劍橋大學Richard Friend課題組和喬治亞理工學院Jean-Luc Brédas教授課題組合作報導了不遵循構造原理高穩定高發光效率的發光自由基(Nature Materials, 2019
  • 湖南大學物電院魯兵安教授課題組成功研發高容量高穩定性碘-鈉電池
    ,具有較高的理論容量,同時海藻、海帶等植物均可選擇性吸收和富集海水中的碘,使得基於碘的碘鋰電池受到了廣泛關注與研究。然而,碘在鈉離子電池電解液中極易溶解,阻礙了碘鈉電池的研發。    新型碘-鈉半電池的性能測試  在魯兵安教授的指導下,博士後王斌通過大量的理論計算證明了碘是一種潛在的鈉電池正極材料
  • 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新型多量子阱鈣鈦礦材料——基於壘寬調控的鈣鈦礦發光二極體
    鈣鈦礦發光二極體(LED)因可低成本的製備成大面積柔性器件,色純度高,顏色可調等特性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關注。
  • 吉林師大《JCL》:簡易策略,大幅提升摻雜納米晶的發光效率!
    編輯推薦:作者製備的CsPbCl3納米晶中紅色Mn2+在627 nm處峰值有近單位光致發光量子產率和近單指數衰減。穩態和時間分辨PL光譜的溫度依賴性表明,CdCl2後處理顯著降低了非輻射缺陷態,增強了Mn2+離子從宿主到離子的能量轉移。
  • 白皮書 | 量子點材料的研究現狀及在光致發光和電致發光領域的應用
    本綜述針對量子點應用於高色彩質量的照明和顯示技術的光致發光和電致發光應用進行系統的闡述。量子點的發展從最初的照明到如今的光致發光高色域顯示背光源,已經進入商業化應用階段。下一階段可以想像出量子點的成本的逐漸降低、大規模的合成,以及QD Vision、三星、 LG 等廠商在量子點電致發光上所付出的努力,會進一步促進量子點的大面積的電致發光器件的商業化。
  • 《Nanomaterials》:一種高效、長壽命的量子點發光二極體!
    編輯推薦:本文報導了在摻鎂氧化鋅(MZO)電子傳輸層(ETL)中摻入不同鹼金屬碳酸鹽,製備出高效、長壽命的量子點發光二極體(QLEDs)。鹼金屬碳酸鹽混合在MZO,可以控制帶隙、電性能和熱穩定性。因此,這可以提高QLEDs的運行壽命。
  • 高導電性和高量子效率NDI聚集誘導發光材料
    重慶大學譚陸西副教授課題組與北京化工大學顧星桂教授課題組合作,將傳統高電子遷移率的半導體分子萘四醯二亞胺(NDI)與聚集誘導發光(AIE)模塊三苯乙烯結合,設計製備了一個兼具高載流子遷移率及強近紅外固體發光的雙極性有機半導體材料,其在生物成像中展現出了良好的穿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