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腦炎了解一下。
《2019 冠狀病毒病(COVID-19)臨床防治神經科專家共識》裡提到:有一部分患者會合併神經系統症狀。但至今為止,還不能證實腦脊液中含有活的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
現在,恐怕出現了新的突破。3月4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下稱地壇醫院)披露,其收治的一例56歲新冠肺炎患者,通過基因測序證實腦脊液中存在SARS-CoV-2病毒,臨床診斷為病毒性腦炎,患者中樞神經系統受病毒侵襲。
這一新的臨床發現引人關注,此病例報導在全球尚屬首例。
地壇醫院此次救治的病例再次提示,新冠病毒能直接侵襲患者神經系統。據地壇醫院介紹,這名56歲的新冠肺炎患者許先生1月24日以新冠肺炎、危重型、呼吸衰竭收入院。
入院後給予聯合幹擾素霧化、抗病毒治療,預防細菌感染,並給予中醫辨證用藥,但未見好轉,高熱、乏力、呼吸困難逐漸加重。
1月27日(起病第10天)胸部CT顯示雙肺磨玻璃密度影範圍擴大,部分實變影。短暫予經鼻高流量吸氧,其呼吸窘迫無緩解,煩躁不安,呼吸50次/分,氧分壓85%,在ICU進行氣管插管,按照重度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的呼吸通氣原則進行機械通氣。
治療96小時後(起病第14天),患者出現頜面及口角頻繁抽搐,伴持續呃逆,醫生查體發現頸抵抗陽性,雙側瞳孔等大等圓,對光反射遲鈍,四肢肌張力升高,雙側膝反射亢進,雙側巴氏徵及踝陣攣陽性,頭顱CT顱內未見異常,測腦脊液壓力大於330mmH2O,腦脊液外觀無色清亮,生化檢測無異常。
北京地壇醫院重症醫學科、檢驗科及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所聯合工作組對患者採集的腦脊液標本進行宏基因組二代測序,在鑑定可能的感染病原體過程中,排除了其他病原體,獲得了SARS-CoV-2病毒基因組序列。也就是說通過基因測序證實腦脊液中存在SARS-CoV-2,臨床診斷病毒性腦炎。
醫護人員經過對其14天機械通氣和甘露醇控制顱壓、咪唑安定控制抽搐、丙種球蛋白及甲基強的松龍抗炎等針對病毒性腦炎的處理,觀察患者肺病影像學逐漸好轉,神經系統症狀消失。2月10日(起病第24天)在充分評估患者呼吸及神經功能後拔出氣管插管,給予鼻導管吸氧。2月18日,也是起病的第32天,病人轉出重症監護室。2月25日,病人出院。
新冠病毒對神經系統的損害已現多個病例。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胡波團隊對新冠肺炎住院患者的神經系統研究顯示,214名患者中,超過三成的病患出現神經系統症狀,具體表現為三類:
一是中樞神經系統症狀如頭痛、頭暈、意識障礙、急性腦血管疾病、癲癇等;
二是周圍神經系統症狀如味覺減退、嗅覺減退、食慾減退、神經痛等;
三是骨骼肌損傷。
胡波團隊的研究認為,病人神經系統受到損害或與ACE2(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有關。文中提到,ACE2是新冠病毒的功能性受體,即病毒感染細胞的「入口」。這種受體存在於多種人體器官,包括神經系統和骨骼肌,這可能是新冠病毒直接或間接引起神經系統症狀的病理機制。此前亦有研究證實SARS(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和MERS(中東呼吸綜合症)均會引起神經損傷。
研究者還指出,病人中樞神經受損的比例最高,這可能是新冠病毒通過血行或逆行神經元線路侵犯中樞神經系統,引起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傷。
地壇醫院此次通過基因測序證實病人腦脊液中存在新冠病毒,並引發病毒性腦炎。這為新冠病毒侵襲病人神經系統提供了更多病理研究證據。該結論還有待更多臨床數據進行驗證。
3月3日公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中,新增加了新冠患者的病理改變,其中也提及,發現病人的腦組織充血、水腫,部分神經元變性。
這些新的臨床發現,為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提供了參考。
「講出你的故事」
抗新冠肺炎故事徵集中
病毒傳染力究竟有多強,牽動所有人的心。
點擊原文閱讀,查看疫情更新更全信息
來源:財新網 「北京地壇醫院」微信公眾號
整理:溪子
責編:鄭華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