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年前人們是如何計算地球大小的?因為太精準,差點毀了哥倫布

2020-09-19 每日速攬

你知道歷史上第一個計算出地球的截面周長的人是誰嗎?是一個叫埃拉託色尼(Eratosthenes)的古希臘人,他僅通過太陽光造成的影子就能計算出地球的周長,其精確程度在當時來說非常之高,與實際周長相差不到2%。

埃拉託色尼是個博學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同時還研究歷史、語言和哲學,曾經擔任過亞歷山大博物館的館長。在某一個炎熱的夏天,他發現800公裡外的塞恩城,在正午時分,陽光可以直射到井底,幾乎沒有影子。而在亞歷山大城,同樣在正午時分,直立的物體卻有一段很短的影子!於是,埃拉託色尼運用了相似三角形和弧度等簡單的幾何常識,就把地球的截面周長給計算出來了。

簡單來說,直立物體的高度和地面上的影子的長度,構成了一個小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而從地球表面到地心的一條假想線段,和亞歷山大城到塞恩城的距離,構成了一個大直角三角形的兩天直角邊。這兩個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只要測出小三角形的最小角的角度,埃拉託色尼就能計算出地球的截面周長。經過多次測量,埃拉託色尼確定其角度為7度,地球的周角是360度,那麼推算出來地球的截面周長大約為4萬公裡。

實際上地球赤道的周長為40076公裡,與埃拉託色尼的計算結果非常相近。同時,埃拉託色尼還計算出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距離的為1.47億公裡,與實際的1.49億公裡也非常相近。數學,這個偉大的工具幫助人類提前深入理解了宇宙。

然而,由於埃拉託色尼的計算結果太精確,差點斷送了航海家克里斯多福·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的航海夢。好在500年前,埃拉託色尼的計算結果在學術界還未得到廣泛認可。

在15世紀末期,即所謂的大航海時代,歐洲各國紛紛通過建立貿易航線和殖民地來擴充財富。哥倫布的向西航行到達西印度群島冒險性計劃得到西班牙王室的支持。在那個時代,大多數受過教育的人都明確意識到地球是圓的,但地球到底有多大,學術界對這個問題有不同的答案,人們為了尋求一個標準答案都吵翻了。埃拉託色尼的計算結果,只是其中一個備選答案。

哥倫布在向西班牙統治者費迪南德和伊莎貝拉尋求資助,開拓通往亞洲的航路時,也沒有使用埃拉託色尼的計算結果,而是選了一個更小的估計值。他告訴西班牙國王,從歐洲向西出發,到達亞洲只需航行2000英裡(實際上是12000英裡!),國王被他說服了,最終為他提供了2000英裡的航行經費。

歷史有時候就是這麼的「戲劇性」,哥倫布是錯的,如果歐洲西海岸和亞洲東海岸之間是一片特大的海洋,那麼哥倫布和他的船員在旅途沒到五分之一的地方就得餓死了。幸運的是,那裡還有一片廣袤的大陸——美洲。哥倫布的船隊航行了兩三千英裡後,他們得以登陸,並得到了充足的補給,然而哥倫布本人卻以為自己到了亞洲,並把當初登陸的那一片島嶼稱為西印度群島(發現了新大陸還不自知)。

哥倫布就是這樣「瞎貓碰上死耗子」,成為了歷史上著名的航海家、探險家,並推動了西方世界的歷史發展。

實際上,在科學發展過程中,像上面那樣的「烏龍」事件還有很多,比如說橢圓。同樣在2000多年前,古希臘人提出了圓錐曲線的數學公式,產生了一種叫做橢圓的東西……但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大多數人都討厭橢圓,因為橢圓並不像圓那樣「完美」。當時的人們認為,圓,作為完美的圓形,自然受到神靈的青睞,而醜陋的橢圓會受到唾棄。

橢圓實際上是幾何學中的重要角色,卻因為人們不喜歡而被忽略了很久。直到16世紀,天文學家約翰內斯·克卜勒(Johannes Kepler)發現,幾乎所有的行星(以及彗星和恆星)運動的軌跡都是橢圓而不是圓。這在當時,這一發現讓所有人都感到驚訝,也正是因為這一發現,最終奠定了牛頓經典物理學的基礎。

如果2000多年前的人們重視橢圓,也許就沒牛頓什麼事了……(當然,這是一句玩笑話,歷史是不可選擇的,沒有「如果」。)

相關焦點

  • 在四千五百年前的古人,他們又是如何能有如此精確的計算呢?
    據說有十萬人在烈日曝曬和監工的皮鞭下勞動,用了十年的時間修築石道和地下墓穴,又用了二十年時間才砌成塔身,整個工程歷時三十多年。一般認為,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國王)的陵墓。在埃及金字塔內,發現一組看似平凡、但很神奇的數字:142857,這組數字背後隱藏著無法解釋的謎團。
  • 用數學幾何如何計算月地距離,月亮的體積只有地球的四十九分之一
    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就像一個玉盤一樣大,但是我們知道月球肯定不是像一個玉盤一樣大畢竟還是一個衛星呢。但是我們想要知道月亮真正的大小怎麼辦呢,在兩千年前人們就能大致的知道月地之間的距離了。那時候還沒有高端的測量儀器,先人們是如何得知月地距離以及月亮真實大小的呢?
  • NASA忽略一變化,差點毀了木星探測器
    NASA就忽視了這個變化,差點毀了木星探測器。現在我們都知道地球上的大氣壓不是一成不變的,在海拔高的地方,氣壓會明顯下降,人去了這裡會感到身體不適,出現高原反應。但是以前的人們還不知道「大氣壓」的存在,他們只知道海拔高的地方不能去,去了身體就不舒服。也正是為了探究這背後的原因,人們逐漸發現了大氣壓的存在。
  • 哥倫布死前還一直以為自己發現的新大陸是印度
    如有有人在哥倫布死前採訪他關於發現美洲大陸的感受,他一定一頭霧水。什麼美洲?我發現的新大陸明明是印度啊。哥倫布到死都不知道自己發現的新大陸是美洲,他一直以為自己發現的新大陸是印度。1492年8月3日,哥倫布帶領87名水手,駕駛著聖馬利亞號、平特號、寧雅號3艘帆船開始航行了。
  • 希臘時期科學家,埃拉託色尼測定地球大小,希帕克斯創立球面三角
    一位是埃拉託色尼,他科學地確立了地球的概念,並定量地確定了地球的大小;另一位是希帕克斯,他創立了球面幾何,為定量地描述天體的運動提供了數學工具。他的卓越貢獻是創立了球面三角這門數學工具,使天文觀測有效地進入宇宙模型之中。自歐多克斯發明同心球模型用以「拯救」天文現象以來,通過球的組合再現行星的運動。
  • 歷史上誰先發現地球是圓的?麥哲倫、哥倫布?這些都太晚了
    「在哥倫布時代,人們認為地球是平的,大西洋裡有吞噬船隻的巨大怪物,以及地球邊緣有令人恐懼瀑布,脆弱的船會在那裡墜入無盡的深淵。但哥倫布確信地球是圓的,他決定帶著水手一起航行,與那些愚蠢的信念作鬥爭。」——-1919年美國作家艾瑪·米勒·博勒紐斯哥倫布的故事家喻戶曉,也是我們兒時成長過程中最美的神話,他是航海時代的英雄,年輕時候的偶像就是有名的馬可·波羅,因此他立志要成為航海家,哥倫布也是當時那個時代唯一一個相信地圓說的人,它看過偶像的《馬可·波羅遊記》所以十分嚮往遍地是黃金的中國。
  • 2019年人類差點「滅亡」?科學家公開真相:地球是太幸運了
    2019年人類差點「滅亡」?科學家公開真相:地球真是太幸運了!地球在宇宙之間存在了46億年。中間經歷了大大小小的災難無數。生物種類換了一波又一波。但是你不知道的是,在2019年人類差點和恐龍一樣滅絕。科學家公開真相,地球太幸運了,有科學家發現一個名為2019ok的小行星,它的軌道非常怪異,可以快速推到火星和金星的軌道上
  • 2019年人類差點「滅亡」?科學家公開真相:地球真是太幸運了!
    2019年人類差點「滅亡」?科學家公開真相:地球真是太幸運了!地球在宇宙之間存在了46億年。中間經歷了大大小小的災難無數。生物種類換了一波又一波。但是你不知道的是,在2019年人類差點和恐龍一樣滅絕。科學家公開真相,地球太幸運了,有科學家發現一個名為2019ok的小行星,它的軌道非常怪異,可以快速推到火星和金星的軌道上。但是這顆小行星卻和地球擦肩而過,讓人類免受了滅頂之災,有人就說這可能是外星人幹的,外星人在旁邊撞了一下,改變了行星的飛行軌道,從而讓這顆星球可以略過地球。
  • 科學家計算出的宇宙年齡和大小,真的準確嗎?
    導讀: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知識:我們的宇宙誕生於大約138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在那之後,宇宙一直處於膨脹之中。目前,科學家觀測到的宇宙直徑大約有930億光年,而且還在增加!聽到這裡,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疑問,科學家們是如何計算宇宙的年齡和大小的呢?
  • 百慕達三角洲以南的馬尾藻海,哥倫布差點就死在這裡
    馬尾藻海是地球上最透明的海,這片水堿的海水能見度非常之高,能將海底的一切盡收眼底,讓我們一起來見識一下它的浩瀚吧?馬尾藻海曾經被哥倫布稱為「薩加索海」。之所以有這樣的名稱,是因為哥倫布帶領的探險隊曾經於這片海洋中「死裡逃生」。事情發生在1492年9月16日,貌似「草原」的海面讓哥倫布的探險隊員們一度興奮和欣喜,以為找到了日夜尋找的陸地。而事實卻令他們很失望,這片「草原」實際上是一片長滿海藻、表面風平浪靜但實際埋藏著極度危險的汪洋。
  • 地理課本中學不到的知識:哥倫布是如何發現美洲新大陸的!
    今天我們第一站將要去看一看當年哥倫布是如何發現美洲新大陸的?如果你曾經在沙灘上玩耍過,你一定會發現,當你每次踩在軟軟的沙灘上的時候,就會留下一個清晰的小腳印!爸爸會把你抱起來,然後指著沙灘上的一排小腳印說,看這是誰的小腳丫,你一定會哈哈大笑,覺得自己非常有能耐。
  • 2200年前是如何精確測定地球周長的
    三個已知條件談到地球大小,不得不提到「地理學之父」埃拉託色尼。埃氏出生於公元前276年的北非(今利比亞),青年時代曾在柏拉圖學園學習,深受託勒密王朝青睞,長期擔任亞歷山大圖書館館長。他有很多成就,其中最被人熟悉的是,他第一個精確測定了地球周長。2200多年前,他是如何測定地球周長的?
  • 如何測量地球的體重?二百多年前他的方法,至今仍然最有效
    由於一個物體的重量和它與地球之間的萬有引力大小很容易換算,當時人們也已經計算出地球的半徑。所以,只要知道萬有引力常數,就可以輕鬆計算出地球的質量了。尷尬之處就在於,牛頓老師傅「拉了屎」卻沒「擦屁股,雖然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但是連他自己也不知道怎麼算出這個萬有引力常數。坑人。那麼,這個常數到底應該怎麼測呢?
  • 哥倫布時代之前,歐洲人知道地球是圓的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在哥倫布以前,歐洲人一直都知道地球是圓的。公元前6世紀,畢達哥拉斯學派就提出了地圓學說,雖然那時候還不佔主流——人們更願意相信神話故事,但通過觀察自然現象,很多學者已經意識到看起來合理的「地平說」有很多漏洞。
  • 科學網—2200年前是如何精確測定地球周長的
    我們不禁想問,地球到底有多大? 三個已知條件 談到地球大小,不得不提到「地理學之父」埃拉託色尼。埃氏出生於公元前276年的北非(今利比亞),青年時代曾在柏拉圖學園學習,深受託勒密王朝青睞,長期擔任亞歷山大圖書館館長。他有很多成就,其中最被人熟悉的是,他第一個精確測定了地球周長。 2200多年前,他是如何測定地球周長的?
  • 地球的年齡該如何正確計算?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
    在太陽系當中,只有地球這顆星球是運用出來生命的,雖然說地球現在誕生的時間已經被確定是46億年,但是地球的年齡到底是如何計算出來的呢?很多人都知道地球的年紀,但是並不知道地球的年紀到底是怎麼算出來的。相比較於地球的年紀,人類的年紀就變得非常的簡單好算了。
  • 2200年前如何測定地球周長
    我們不禁想問,地球到底有多大?三個已知條件談到地球大小,不得不提到「地理學之父」埃拉託色尼。埃氏出生於公元前276年的北非(今利比亞),青年時代曾在柏拉圖學園學習,深受託勒密王朝青睞,長期擔任亞歷山大圖書館館長。
  • 1994年深夜,人類差點面臨「大滅絕」事件,當年到底發生了什麼?
    相比廣袤無垠的宇宙來說,人類是渺小到微不足道的存在,雖然現在的我們在地球上建高樓大廈,通過各種高科技利用風力水力等資源,可一旦在宇宙中正常運轉的地球發生點「意外」,人類幾千年的發展成果便會毀之一旦。    就拿2.3億年前的恐龍來說吧,恐龍是大型的爬行動物,曾經是世界霸主,站在食物鏈頂端的時間長達1億6千萬年,放眼地球找不到能與之相抗衡的物種,但最後它們還是走向了滅絕
  • 宇宙大小計算公式人人都會,天才也瘋狂!
    宇宙誕生以來,它已經膨脹了138億年,現在宇宙有多大?科學家給出的答案是:930億光年,那麼這930億光年是怎麼來的呢?原來是人類以地球為基礎,利用望遠鏡進行深空探測的。目前,能探測到的最遠距離是460億光年。因此,宇宙的直徑應該是930億光年或更大。
  • 《哥倫布與大航海時代》:開啟航海旅程前的他,為什麼拋棄葡萄牙
    好幾年前,我在旅遊時,抵達了一個義大利的海港城市,熱那亞。這裡溫柔安逸,海風緩緩,隨處可見慵懶的貓咪們趴在地上休憩,是個令人非常放鬆又開心的地方。直到今天,讀了這本《哥倫布與大航海時代》,我才知道,原來大名鼎鼎的哥倫布就出生在這裡。克里斯多福·哥倫布,通過航海,發現了美洲新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