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開馬德堡半球要多大力氣?NASA忽略一變化,差點毀了木星探測器

2020-08-23 閒雲趣談科學

馬德堡半球實驗證明了大氣壓是存在的,在太空中進行會有意想不到的變化。NASA就忽視了這個變化,差點毀了木星探測器。


有大氣層的地方就有大氣壓,這是物理課本告訴我們的道理。現在我們都知道地球上的大氣壓不是一成不變的,在海拔高的地方,氣壓會明顯下降,人去了這裡會感到身體不適,出現高原反應。但是以前的人們還不知道「大氣壓」的存在,他們只知道海拔高的地方不能去,去了身體就不舒服。也正是為了探究這背後的原因,人們逐漸發現了大氣壓的存在。

託裡拆利是伽利略的弟子,在伽利略身邊系統地學習了科學知識,大氣壓的概念便是他提出來的。不過在當時並沒有取得人們的信任,他們覺得大氣壓不存在,是託裡拆利虛構出來的。有反對者就有支持者,支持託裡拆利的人中有個叫格裡克的人,他做了一個實驗。


馬德堡半球實驗

格裡克是個科學愛好者,他為了證明大氣壓的存在想出了一個法子,他找人打造了兩個空心銅半球,他要靠這兩個空心銅半球來證明大氣壓是存在的。兩個空心銅半球大小一致,拼接在一起剛好是個完整的銅球。

格裡克的想法很簡單,把它們兩個都裝滿水,再把水抽出來,人為製造出真空環境,便可以驗證大氣壓的存在了。實驗過程順利,他找來幾個人站在兩邊,用力分開兩個半球,結果紋絲不動。格裡克見狀便明白大氣壓比他預估的還要高,隨後找了16匹馬,兩邊各8匹,用繩子拴住兩個半球。


一聲令下,16匹馬開始朝兩個方向發力。僵持了一會,只聽見一聲巨響,兩個半球總算是分開了,而馬匹已經累倒在了地上。

馬匹的力量

青壯年男子的力量一般在600N左右,舉重運動員可以爆發出1200N的力量,這已經是人類的極限了。那一匹馬的拉力是多少?答案是1500N,計算後可得出拉開馬德堡半球大約需要20000N。格裡克用實驗證明了大氣壓確實是存在的,他還對圍觀的群眾解釋了為什麼拉開馬德堡半球需要這麼大的力量。


​太空中的馬德堡半球

馬德堡半球實驗的原理很簡單,球內是真空環境,外面的大氣壓自然會將它壓住。從這可以看出來,拉開它需要多大的力量完全取決於外界的大氣壓,你站在高海拔的地方,可能自己就能拉開馬德堡半球,在低海拔地區就需要16匹馬才能拉開。那有人就要問了,太空中是不是能輕鬆解決馬德堡半球?


這也得看具體情況,在宇宙空間中,自然是可以輕鬆拉開的。但是放在別的星球上就沒那麼容易了,比如金星,它的大氣壓是地球的90多倍,大約要1500匹馬才能拉開。再比如空間站裡,裡面的氣壓接近地球大氣壓,光靠人力也是拉不開的。

其實太空中的馬德堡半球,會發生一些特殊的變化。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兩個金屬在太空中貼合,會出現冷焊現象。NASA曾經就忽視了這個問題,差點把探測器弄報廢了。伽利略號木星探測器上裝備了高增益天線,NASA在檢查設備時沒有意識到兩個高增益天線接觸會發生冷焊現象,所以當木星探測器進入設定軌道後,冷焊現象發生了。


好在NASA發現的足夠及時,做出了特殊指令,穩定住了高增益天線,減少它的工作量,這才使得木星探測器能夠順利完成任務。冷焊現象在太空飛行器上比較常見,預防方法就是事先塗抹上潤滑油,讓金屬表面保持光滑。

相關焦點

  • 太空中馬德堡半球很容易打開嗎?很抱歉,當年NASA就犯了致命錯誤
    馬德堡半球是一個形象展示大氣壓的實驗,一個直徑0.36米的對開銅球,合在一起將內部抽成高真空,然後兩邊各8匹馬,當然16匹馬的力量還是很強大的,但拉開這個銅球也花了不少力氣。馬德堡半球實驗太空中能拉開馬德堡半球嗎?1654年由德國物理學家、時任馬德堡市長奧託·馮·居裡克舉行的一個展示大氣壓的實驗,因為非常形象,現在還是中學物理中的經典實驗被繼續保留!儘管馬匹最後將銅球拉開了,但大家應該很好奇,標準的馬德堡半球大概需要多少牛頓的力才能拉開?
  • 馬德堡半球在太空中,是否能輕而易舉打開?看NASA曾犯的錯!
    在初中的物理書上我們都看到過這樣一個實驗叫做馬德堡半球實驗,其實這個實驗是由當時馬德堡的市長,也是德國的物理學家所進行的一個實驗,這個實驗的出現也證明了地球上大氣壓的存在,在一個直徑約為0.36米的銅球當中,將內部的空氣抽乾,讓它處於真空的狀態,兩邊各有8匹馬,用這16匹馬把真空吸在一起的銅球所拉開。那麼這16匹馬用了多大的力量才把馬德堡半球拉開的呢?
  • 馬德堡半球在太空裡能輕鬆拉開?NASA:不一定,我們有失誤的經歷
    格裡克試了一下,沒拉開,又找來幾個壯漢,依然沒有拉開。最後,格裡克召集人手,弄來了16匹駿馬,分成兩隊,從兩邊開始奔跑,這才拉開了兩個半球。現在我們知道,根據大氣壓的值,估算出拉開馬德堡半球大約需要2萬牛頓。馬匹的力量可比人大多了,拉力在1500牛頓左右,16匹馬自然可以拉開馬德堡半球。舉重運動員在經過訓練後,力量是可以接近馬匹的拉力的。
  • 長知識 | 升級版馬德堡半球實驗證明大氣壓的存在
    氣壓有日變化和年變化。一年之中,冬季比夏季氣壓高。一天中,氣壓有一個最高值、一個最低值,分別出現在9—10時和15—16時,還有一個次高值和一個次低值,分別出現在21—22時和3—4時。在每個半球的環上各拴上4匹壯馬同時向相反方向拉,兩個半球無法分開。最後,兩邊各用了8匹大馬,隨著一聲巨響,銅球才一分為二。這就是著名的馬德堡半球實驗。馬德堡半球實驗說明,大氣壓強是真實存在的,並且十分強大。實驗中,將兩個半球內的空氣抽掉,使球內的空氣減少,球內氣壓降低。球外的大氣便把兩個半球緊壓在一起,因此就不容易分開了。
  • 物理史上偉大的實驗——馬德堡半球實驗
    在德國慕尼黑的德意志博物館中,靜靜地躺著兩個碩大的半球形金屬物體。除了體積以外,這兩件物體似乎沒有可圈可點之處,但是若看旁邊標註的說明,那麼它們的名字絕對無人不知——馬德堡半球。而它也是在尚未存在科普概念之時,就擔當了現場互動版科普最好的範例。
  • 馬德堡半球實驗
    今天我們要做的實驗是:馬德堡半球實驗。實驗材料:一個針筒、兩個半球、兩個鐵環、一個密封圈、兩個單向閥、一片橡膠片、一個彈簧、兩根軟管、一個鐵鉤、馬克筆。實驗步驟1、將鐵環套入半球的孔中;2、取一個單向閥,放入橡膠片,放入彈簧,小頭朝上,大頭朝下,蓋上另一個單向閥,在彈簧小頭方向做個標記(非常重要),單向閥兩頭插上兩根軟管;3、在沒有記號的一端,連接一個半球,裝入橡膠圈,把另一個半球合上,按緊,確保密封;4、兩兩合作,用針管連接軟管抽氣,直到軟管中不再有空氣
  • 免抽氣馬德堡半球演示器——《創思實踐活動指南》案例解讀
    馬德堡半球實驗是一個即有趣又非常麻煩的實驗,但實驗最為麻煩的是要使用笨重的抽氣機將半球內的那點氣體抽出來。讓我們先來看看2015年3月23日上午《新聞大求真》在株洲南車電力機車廠進行的這場升級版的馬德堡半球還原實驗:中國最大馬德堡半球實驗     實驗首先用八匹馬(左右各4匹)來進行對拉,根據實驗結果,八匹馬並不能拉開半球,因為大氣壓的強度遠遠大於八匹馬全力工作的力量。
  • 11.20 馬德堡半球!
    1654年5月8日,蓋裡克在雷根斯堡向當時的神聖羅馬皇帝斐迪南三世展示了他所設計的半球實驗。用自製的真空泵將球內的空氣抽掉,此時兩個沉重的銅製半球在沒有任何接著劑的輔助下緊密地合二為一。隨後為了證明兩半球的結合是多麼緊密、紮實,安排了兩隊各15匹馬,以相反的方向試圖將該球體拉開,結果未能實現,兩半球最後還是藉由解除真空狀態才得以分離。
  • 馬德堡半球科技實驗
    本次科技課的主要內容是關於馬德堡半球實驗的詳細解說,由參加志願的其中一位同學充當老師,運用PPT為大家上課,講解關於馬德堡半球實驗的歷史故事和教育意義;其餘三位同學充當助教,在老師講解過程中維持課堂秩序,幫助小朋友們進行操作實驗並積極解決學生們的疑惑,給積極回答問題的小朋友們分發小禮品,並拍照記錄課堂過程。
  • 我與馬德堡半球|跟宇宙結婚
    不管怎麼說,我非常想念它,想念我其實毫不關心的、頂多只有點兒惡趣味興趣的馬德堡半球實驗。這些年來,我多次去過德國,到過很多個德國城市。有一天,我突然想查查 「馬德堡半球實驗」 中的 「馬德堡」 到底在哪裡。如果可能的話,也想去看看。
  • 科學實驗丨八匹馬都拉不開的馬德堡半球,在家輕鬆實現
    科學實驗丨八匹馬都拉不開的馬德堡半球,在家輕鬆實現 2019-12-04 16: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馬德堡市長看了這篇微信說:萬萬沒想到……
    用一段影片會更直觀哦,馬德堡半球實驗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實驗器材看起來很簡單,根據剛才觀看的視頻,大家都大概了解了馬德堡半球實驗的過程。接下來上「大傢伙」了,這次老師們拿出了和馬德堡半球實驗中很像的銅材半球,它的直徑大約有10cm,是剛才同學們用到的小球的好幾倍。然後用抽氣泵將球內的空氣抽空,形成真空……
  • 第四十八期:馬德堡半球實驗的組織者——奧託格裡克
    這一天,格裡克和他的助手製成了兩個銅半球,直徑30多釐米,並請來一大隊人馬,在郊區進行了這次「大型實驗」,市民們爭先恐後地趕來參觀,十分熱鬧,有的說這樣,有的說那樣;有的支持格裡克,希望實驗成功;有的斷言實驗會失敗;人們在議論著,在爭論著;在預言著;還有的人一邊在大街小巷裡往實驗場跑,一邊高聲大叫:「市長演馬戲了!市長演馬戲了!」
  • 第6期科學分子│簡易「馬德堡半球實驗」
    1654年,德國馬德堡市長奧託馮.格裡克為了向世人證明大氣壓強的存在及強大力量,他在市郊用直徑約37釐米的兩個黃銅半球做了一個「大型試驗」:(1)兩個黃銅的半球殼中間墊上橡皮圈(相當於密封墊);(2)往球殼內灌滿水
  • 木星上也有水?來看看NASA「朱諾號」探測器的最新發現
    沒有人會猜到整個星球水的含量變化會如此之大。」從高空測量水的含量朱諾號木星探測器於2011年發射了一顆旋轉式太陽能太空飛行器,由於已經有了伽利略探測器的前期經驗,這艘太空飛行器的主要目標定在測量木星上大部分區域的水的豐度。
  • 木星面面觀:你所需要知道的離木星最近的大衛星-木衛一的二三事
    木星的衛星:「艾奧」——木衛一木星最大的四顆衛星,包括木衛一在內,即這張NASA的「卡西尼」號星際探測器拍攝的照片中,木星前方的金色小點綴,自它們在伽利略早期某次使用望遠鏡的天文觀測中被發現,就深深吸引著地球上的人們。
  • 美國NASA朱諾號探測器發現木星磁場隨時間變化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有一個叫做朱諾(Juno)的太空船軌道探測器,它已經辛苦工作了很長時間。
  • 為什麼16匹馬拉不開兩個半球?
    1654年,當他任馬德堡市長的時候,讓助手做了兩個半球。實驗正式舉行的時候,市長請了許多市民來觀看這個實驗。實驗首先是把這兩個半球的中間墊上橡膠圈,並且把兩個半球都灌滿水後合併在一起。裡面的水用抽水器抽乾淨,只留下一個真空的狀態,並把抽水口密封起來,這時候兩個半球就緊緊地貼在了一起。他接著找來了16匹強壯的馬來分到兩側,各自拉半邊鐵球。可是,球無論如何也不能被拉開。
  • 美國發射朱諾號木星探測器 2016年抵達
    這一項目旨在鼓勵發展中型規模的行星際探測項目。該計劃支持的首個探測器是飛往冥王星和柯伊伯帶的「新地平線」探測器(New Horizons),已經升空,並將於2015年7月抵達冥王星系對這顆太陽系邊緣的矮行星及其4顆衛星展開首次近距離考察工作。接下來的下一個項目則是計劃於2016年發射升空的OSIRIS-Rex探測器,它將對小行星1999RQ36進行考察並進行取樣返回。
  • NASA「朱諾號」為木星的水之謎提供了新發現
    儘管由旅行者號(Voyager)和其他探測器在木星上所探測到的閃電(一種典型的由水汽引起的現象),暗示著木星上水的存在,但對木星大氣層深處的水含量的準確估計仍然是難以實現的。研究這些數據的科學家們驚訝地發現,水量僅達到了預期的十分之一,更令人意外的是:在測量到的最大深度下,伽利略號探測器測量到的水含量似乎仍在增加,遠低於理論上所認為的大氣應該混合良好的深度。在均勻大氣中,整個區域的水含量是恆定的,且更有可能體現全球平均水平;換句話說,更可能是整個木星水含量的一個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