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抽氣馬德堡半球演示器——《創思實踐活動指南》案例解讀

2021-01-19 創思與實踐

免抽氣馬德堡半球演示器——《創思實踐活動指南》案例解讀

  案例簡介:《免抽氣馬德堡半球演示器》是2001——2002學年指導學生開展的一項研究性學習課題(指導老師:林勝貴),該設計不需要任何抽氣機便可使「馬德堡半球」內部產生真空該項目在第17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榮獲福建省一等獎和全國三等獎,是本人所指導的項目當中第一個獲得省一等獎也是第一個在全國賽中獲獎的項目。

     馬德堡半球實驗是一個即有趣又非常麻煩的實驗,但實驗最為麻煩的是要使用笨重的抽氣機將半球內的那點氣體抽出來。讓我們先來看看2015年3月23日上午《新聞大求真》在株洲南車電力機車廠進行的這場升級版的馬德堡半球還原實驗:

中國最大馬德堡半球實驗

     實驗首先用八匹馬(左右各4匹)來進行對拉,根據實驗結果,八匹馬並不能拉開半球,因為大氣壓的強度遠遠大於八匹馬全力工作的力量。(馬力是功率的一種單位,功率的國際單位是瓦特,其它還有千瓦、兆瓦、毫瓦、馬力等,1馬力P=735.499W)

改用兩輛汽車做對拉試驗,每輛汽車的功率相當於100馬力,根據實驗結果,兩輛汽車使盡全力依然無法將半球拉開。(汽車發動機功率常用兩個單位,分別是千瓦(kW)和馬力,都是功率的單位,只是單位不同。)

      最後採用兩輛火車頭進行對拉試驗,藍色的火車頭功率為1050馬力,相當於1050匹馬在同時工作,綠色的火車頭功率為1200匹馬力,總和相當於2250匹馬在同時工作,終於拉開了直徑為37釐米的馬德堡半球!

      從視頻材料可以看出,2015年3月23日上午《新聞大求真》在株洲南車電力機車廠進行了這場升級版的「馬德堡半球實驗」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從《新聞大求真》中有關的視頻、文字資料,給人的印象是:要拉開這一直徑37釐米、真空狀態下的馬德堡半球,所用的拉力一定是一個天文數字

      如果我們注意觀察以上視頻,就能看到該實驗抽真空所用的是如上圖所示的功率較大的電動抽氣機。馬德堡半球實驗怎麼會那麼麻煩?能不能改造一下使馬德堡半球實驗更加簡單易行?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360多年前那場轟動全球的馬德堡半球實驗:

360多年前「馬德堡半球實驗」的故事      

      1654 年5 月8 日,陽光明媚,風和日麗,德國馬德堡廣場上人山人海,連皇帝、貴族和許多官員也都早早趕到現場。這裡正在進行一次「半球」實驗。此次實驗,是因科學界圍繞空氣是否有壓力的問題爭論而舉行的。原因是科學家葛利克告訴人們:我們平時生活在空氣中,每個人身上要受到20 多噸重的大氣壓。這一論點使人驚訝,連許多科學家也不相信。為了證實這一點,葛利克公開在此進行表演。時值上午9 點,只見廣場的中心停著16 匹精壯的駿馬,表演的指揮者葛利克把馬分成兩群,每8 匹一邊,中間是一隻銅做的大圓球,由兩個半球合成。只要哨聲一響,便讓馬像拔河一樣,從相反的方向使勁拉著那合二為一的銅球。

      「免抽氣馬德堡半球演示器」的研究前後歷時3年多時間(1999年發現問題,2001年研究成功,2002年參賽獲獎),最終實現了馬德堡半球演示器的免抽氣功能,其設計的原理不僅可以使真空環境的形成變得十分簡單,即便是大型真空實驗,使用該方法來產生真空的環境,其形成成本亦趨近於「」。

     但在數百次對拉試驗的過程中,拉開活塞和拉開半球力度的巨大差異,讓我們進一步認識到決定拉力大小的關鍵要素。通過計算,我們對360年前16 匹駿馬拉開馬德堡半球所使出的拉力一度對自己的計算結果表示懷疑,而2015年《新聞大求真》中的馬德堡半球還原實驗再度引起本人對拉力大小的興趣,通過計算,兩輛火車頭平均每「馬力」分攤到的拉力最大值不會超過兩瓶500ML礦泉水重量(如下兩瓶礦泉水的毛重為1.15kg),而這一結論也大大出乎了我們的意料。

      「免抽氣馬德堡半球演示器」打破思維定勢,採用螺紋力矩放大和活塞運動的原理,通過簡單的組裝操作,便可實現真空效果。那麼「免抽氣馬德堡半球演示器」是如何產生真空的呢?通過以下視頻,我們便可更好地理解演示器的組裝和真空形成的過程

       有關「免抽氣馬德堡半球演示器」的研究過程,已作為「發明創造類課題的研究」的精選案例編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創思教育」校本教材《創思實踐活動指南》(pp.64-69),並在本節內容的最後以「馬上行動」的方式,將《新聞大求真》中的馬德堡半球還原實驗所使用的直徑37釐米的馬德堡半球拉開拉力大小的計算簡易拉開方案的設計留給學生一些獨立思考的空間。       通過計算,直徑37釐米的馬德堡半球黃斷面積為1074.665cm2,也就是說,施加在兩半球橫斷面積上的壓力不會超過1075個大氣壓(事實上,採用真空泵無論如何也不能實現100%的真空),即便是在該半球達到完全真空的狀態下,最多只要克服1075個大氣壓便可將這個牢牢相吸的半球拉開。由於1P=1.0337kg/cm2,如果將該半球的一個拉環繫於橫梁之下,另一拉環下端系一水箱(如:容量為1.2m3)或可裝載重物的吊籃,往水箱裡加水或吊籃裡添加重物,當總重量不到或接近1111.23kg時,直徑37釐米的馬德堡半球,無論真空度如何,必將輕而易舉地被拉開,這種拉開馬德堡半球辦法,成本可以趨近於,也許,這正是《新聞大求真》馬德堡半球還原實驗的設計者留給每一位觀眾思考的空間。

《創思實踐活動指南》簡介

      內容特點:一本貫穿「創新意識」與「實踐意識」,踐行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的教育思想和世界各國「為思維而教」教育主張的「創思教育」校本教材。圖文並茂,淺顯易懂,選用案例全部為作者本人帶領學生在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的獲獎項目。通過獨樹一幟的視角,路徑,詳細地描述了整個創新研究過程中的每個步驟,特別是融入各章節中的任務驅動教學,將教學從理論層面引導向親身實踐。該書是創思實踐(或研究性學習)活動開展具有「啟蒙意義」的行動指南。 

 讀者對象:適合初高中學生中小學科技輔導員綜合實踐活動教師高中研究性學習指導教師、注重培養學生創思實踐能力的學生家長以及關心支持創思教育的社會各界人士閱讀參考,對有意於提高自己創思實踐能力的高校學生亦有一定的參考借鑑價值。

 成果級別:省級精品。《創思實踐活動指南》是福建省教育廳立項課題《基於科學素養培養的創思教育實踐研究》(項目編號:JZ170467)研究成果、福建省高中綜合實踐活動學科張群林名師工作室研究成果、三明是高中綜合實踐活動學科林勝貴名師工作室研究成果。2019年1月獲評「福建省中小學精品校本課程」。

 推薦理由:研究性學習的得力助手,創思實踐能力的活力啟蒙

      應用實例:基於《創思實踐活動指南》的科技創新教育方案。在2020年4月13日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名單公布文件中,該科教方案獲福建省二等獎並推參加第35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讀書送書」活動說明

出版後的《創思實踐活動指南》自2020年3月試行銷售以來得到專家、同行、讀者的廣泛好評。為了更好地促進「創思教育」校本課程的普及和推廣,發揮「先行先試」學校的示範帶頭作用,推動國家戰略創新型人才的挖掘和培養,本書作者即日起開展「讀書送書」活動,有關事項說明如下:

 1.徵稿要求:《創思實踐活動指南》書評、讀後感和應用感,字數不限(500——1000字為宜),文稿請發送至497359148@qq.com,擇優在「創思與實踐」微信公眾號發表,全國推送。

 2.獎勵辦法:凡稿件被「創思與實踐」微信公眾號被錄用刊發的書評、讀後感或應該感,將獲贈《創思實踐活動指南》一本(快遞費自理),錄用文章閱讀量超過1000(以投稿人提出郵寄此書時的訪問量為準),將享受包郵(免快遞費)服務。

 3.徵稿對象:《創思實踐活動指南》讀者群所有人、《創思實踐活動指南》校本教材購買學校的師生、社會各界關心支持「創思教育」的專家同行讀者。

 4.活動期限:從2020.04.18開始至2021.04.17止,最大用稿量每天一篇(「創思與實踐」微信公眾號每天只限發布一篇文章),歡迎專家同行讀者踴躍投稿。

 5.其它事項:投稿需附個人靚照一張、簡介一份,關注「創思與實踐」微信公眾號,添加《創思實踐活動指南》作者微信(微信號:18965327085),以便溝通和聯繫。

《創思實踐活動指南》購買方式

  購買方式:直接向該書作者本人購買,各網絡平臺暫無銷售。

   1.學校、單位購買:先微信或電話與作者本人聯繫,填寫以下訂單信息,蓋上學校、單位公章,並將該訂單拍照用微信發給作者本人,採用「貨到付款」,並由「創思書店」開具電子發票解決學校、單位資金轉帳支付的安全性問題。

     2.教師和學生個人購買:由你信任的老師、朋友代購或直接加作者本人微信聯繫,採用「先付款後發貨」的形式,單冊購買(單價:68元/本+快遞費)或團購10本以下(2-9本),購買者承擔基礎快遞費(註:省內外、各省市快遞費有所不同,如:從福建永安到**省快遞費起價15元,則無論是買2本還是9本,買方只需要支付15元,超重部分由該書作者承擔),達到10本或10本以上,享受全國各省市包郵(免快遞費)服務。

      3.跟蹤服務、交流提升:為了更好地達到跟蹤指導、交流提升的目的,凡添加作者微信的購買者,均邀請加入「《創思實踐活動指南》讀者群」。

思行合一  止於至善

歡迎關注「創思與實踐」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馬德堡半球實驗
    今天我們要做的實驗是:馬德堡半球實驗。實驗材料:一個針筒、兩個半球、兩個鐵環、一個密封圈、兩個單向閥、一片橡膠片、一個彈簧、兩根軟管、一個鐵鉤、馬克筆。實驗步驟1、將鐵環套入半球的孔中;2、取一個單向閥,放入橡膠片,放入彈簧,小頭朝上,大頭朝下,蓋上另一個單向閥,在彈簧小頭方向做個標記(非常重要),單向閥兩頭插上兩根軟管;3、在沒有記號的一端,連接一個半球,裝入橡膠圈,把另一個半球合上,按緊,確保密封;4、兩兩合作,用針管連接軟管抽氣,直到軟管中不再有空氣
  • 馬德堡半球科技實驗
    本次志願活動是以科技教學為主,讓學生親自動手參加各種各樣的科學小實驗,讓學生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並在此之中穿插關於環保的小知識,提高學生們的環保意識、培養環保習慣。本次科技課的主要內容是關於馬德堡半球實驗的詳細解說,由參加志願的其中一位同學充當老師,運用PPT為大家上課,講解關於馬德堡半球實驗的歷史故事和教育意義;其餘三位同學充當助教,在老師講解過程中維持課堂秩序,幫助小朋友們進行操作實驗並積極解決學生們的疑惑,給積極回答問題的小朋友們分發小禮品,並拍照記錄課堂過程。
  • 我與馬德堡半球|跟宇宙結婚
    不管怎麼說,我非常想念它,想念我其實毫不關心的、頂多只有點兒惡趣味興趣的馬德堡半球實驗。這些年來,我多次去過德國,到過很多個德國城市。有一天,我突然想查查 「馬德堡半球實驗」 中的 「馬德堡」 到底在哪裡。如果可能的話,也想去看看。
  • 物理史上偉大的實驗——馬德堡半球實驗
    在德國慕尼黑的德意志博物館中,靜靜地躺著兩個碩大的半球形金屬物體。除了體積以外,這兩件物體似乎沒有可圈可點之處,但是若看旁邊標註的說明,那麼它們的名字絕對無人不知——馬德堡半球。而它也是在尚未存在科普概念之時,就擔當了現場互動版科普最好的範例。
  • 11.20 馬德堡半球!
    德國工程師,物理學家奧託·馮·蓋裡克(Otto von Guericke,1602.11.20-1686.5.11)出身於名門望族,早年曾遊學於荷蘭、法國和英國,學習法律和數學;青年時代對歐洲學界正關注的真空問題有所了解,而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很反感當時盛行的亞里斯多德派學者的理論辯護,認為「雄辯術、優雅的語言或爭論的技巧,在自然科學的領域中是沒有用處的」,決定用實驗來解決這個問題;1646年當上了家鄉馬德堡的市長
  • 長知識 | 升級版馬德堡半球實驗證明大氣壓的存在
    著名的馬德堡半球實驗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1654年5月8日,德國的馬德堡市曾公開做了一個實驗,市長,發明抽氣機的奧託.格裡克和助手當眾將兩個直徑為14英寸,約37釐米的空心黃銅的半球中間墊上橡皮圈;再把兩個半球灌滿水後合在一起;然後把水全部抽出,使球內形成真空;最後,把氣嘴上的龍頭擰緊封閉。
  • 馬德堡半球在太空中,是否能輕而易舉打開?看NASA曾犯的錯!
    馬德堡半球在太空中,是否能輕而易舉打開?看NASA曾犯的錯!在初中的物理書上我們都看到過這樣一個實驗叫做馬德堡半球實驗,其實這個實驗是由當時馬德堡的市長,也是德國的物理學家所進行的一個實驗,這個實驗的出現也證明了地球上大氣壓的存在,在一個直徑約為0.36米的銅球當中,將內部的空氣抽乾,讓它處於真空的狀態,兩邊各有8匹馬,用這16匹馬把真空吸在一起的銅球所拉開。那麼這16匹馬用了多大的力量才把馬德堡半球拉開的呢?
  • 太空中馬德堡半球很容易打開嗎?很抱歉,當年NASA就犯了致命錯誤
    馬德堡半球是一個形象展示大氣壓的實驗,一個直徑0.36米的對開銅球,合在一起將內部抽成高真空,然後兩邊各8匹馬,當然16匹馬的力量還是很強大的,但拉開這個銅球也花了不少力氣。馬德堡半球實驗太空中能拉開馬德堡半球嗎?1654年由德國物理學家、時任馬德堡市長奧託·馮·居裡克舉行的一個展示大氣壓的實驗,因為非常形象,現在還是中學物理中的經典實驗被繼續保留!儘管馬匹最後將銅球拉開了,但大家應該很好奇,標準的馬德堡半球大概需要多少牛頓的力才能拉開?
  • 拉開馬德堡半球要多大力氣?NASA忽略一變化,差點毀了木星探測器
    馬德堡半球實驗證明了大氣壓是存在的,在太空中進行會有意想不到的變化。NASA就忽視了這個變化,差點毀了木星探測器。答案是1500N,計算後可得出拉開馬德堡半球大約需要20000N。格裡克用實驗證明了大氣壓確實是存在的,他還對圍觀的群眾解釋了為什麼拉開馬德堡半球需要這麼大的力量。
  • 科學實驗丨八匹馬都拉不開的馬德堡半球,在家輕鬆實現
    科學實驗丨八匹馬都拉不開的馬德堡半球,在家輕鬆實現 2019-12-04 16: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馬德堡半球在太空裡能輕鬆拉開?NASA:不一定,我們有失誤的經歷
    現在我們知道,根據大氣壓的值,估算出拉開馬德堡半球大約需要2萬牛頓。馬匹的力量可比人大多了,拉力在1500牛頓左右,16匹馬自然可以拉開馬德堡半球。舉重運動員在經過訓練後,力量是可以接近馬匹的拉力的。對於普通人來說,只能拉開小型的馬德堡半球。
  • 第6期科學分子│簡易「馬德堡半球實驗」
    1654年,德國馬德堡市長奧託馮.格裡克為了向世人證明大氣壓強的存在及強大力量,他在市郊用直徑約37釐米的兩個黃銅半球做了一個「大型試驗」:(1)兩個黃銅的半球殼中間墊上橡皮圈(相當於密封墊);(2)往球殼內灌滿水
  • 第四十八期:馬德堡半球實驗的組織者——奧託格裡克
    格裡克和助手當眾把這兩個銅半球殼中間墊上了橡皮圈;再把兩個半球殼灌滿水後合在一起;然後把水全部抽出,使球內形成真空;最後,把氣嘴上的龍頭擰緊封閉,這時,周圍的大氣把兩個半球緊緊地壓在一起。格裡克一揮手,四個馬夫牽來八匹高頭大馬,在球的兩邊各拴四匹,格裡克一聲令下,四個馬夫揚鞭催馬、背道而拉!好像在「拔河」似的。
  • 四季青街道福源小鎮社區開展「火箭發射」科技實踐體驗活動
    為豐富轄區青少年業餘文化生活,拓展青少年科學視野,四季青街道福源小鎮社區聯合澳斯科普星公益團隊、「三社聯動」項目的社工為轄區16名青少年開展了以「火箭發射」為主題的科技實踐體驗活動。活動中,老師為大家講解火箭的發展歷程和基本動能原理,通過講解馬德堡半球實驗,為大家介紹大氣壓強、氣體力量等有關知識。
  • ...的「計算機―雷射漢字編輯排版系統」通過;德國馬德堡半球實驗
    1654.5.8德國馬德堡半球實驗市長演馬戲了—」格裡克和助手當眾把這個黃銅的半球殼中間墊上橡皮圈;再把兩個半球殼灌滿水後合在一起;然後把水全部抽出,使球內形成真空;最後,把氣嘴上的龍頭擰緊封閉.這時,周圍的大氣把兩個半球緊緊地壓在一起。格裡克一揮手,四個馬夫牽來八匹高頭大馬,在球的兩邊各拴四匹。格裡克一聲令下,四個馬夫揚鞭催馬、背道而拉!好像在「拔河」似的。
  • 馬德堡市長看了這篇微信說:萬萬沒想到……
    用一段影片會更直觀哦,馬德堡半球實驗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故事是這樣滴……在1654年的德國馬德堡市,有個熱愛科學的市長奧託·馮·格裡克。實驗器材看起來很簡單,根據剛才觀看的視頻,大家都大概了解了馬德堡半球實驗的過程。
  • 為什麼16匹馬拉不開兩個半球?
    1654年,當他任馬德堡市長的時候,讓助手做了兩個半球。實驗正式舉行的時候,市長請了許多市民來觀看這個實驗。實驗首先是把這兩個半球的中間墊上橡膠圈,並且把兩個半球都灌滿水後合併在一起。裡面的水用抽水器抽乾淨,只留下一個真空的狀態,並把抽水口密封起來,這時候兩個半球就緊緊地貼在了一起。他接著找來了16匹強壯的馬來分到兩側,各自拉半邊鐵球。可是,球無論如何也不能被拉開。
  • 十八匹馬都拉不開的球,今天就讓我們來探究下馬德堡半球的原理吧
    馬德保半球亦作馬格德堡半球,在1654年時,當時的馬德堡市長奧託.馮.居裡克於羅馬帝國的雷根斯堡(今德國雷根斯堡)進行的一項科學實驗,目的是為了證明大氣壓力的存在。我們自己也動手做個這樣的實驗,感悟科學家他們的智慧。
  • 「活動預告」「小鬼科學家」9月份第三期活動開始預約啦!
    各位小朋友和家長們,每周末都會和大家見面的「小鬼科學家」親子活動本周又將如期而至。9月21日、22日兩天「小鬼科學家」將分別帶來兩大主題活動——「我是小小機械師」和「空氣大力士」!下面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活動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