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匹馬都拉不開的球,今天就讓我們來探究下馬德堡半球的原理吧

2020-11-19 小玩童口袋實驗

馬德保半球亦作馬格德堡半球,在1654年時,當時的馬德堡市長奧託.馮.居裡克於羅馬帝國的雷根斯堡(今德國雷根斯堡)進行的一項科學實驗,目的是為了證明大氣壓力的存在。我們自己也動手做個這樣的實驗,感悟科學家他們的智慧。

實驗認知:


注射器、節氣閥、軟管、拉環、半球、o型圈

實驗器材:


注意節氣閥位置蓋帽一端朝注射器


實驗第一步:


把2個鑰匙圈分別穿過2個半球的橫向孔作吊環。如圖

實驗第二步:


o型圈擦拭少量水實驗更成功

實驗第三步:

吸住後,拔掉注射器部分。用兩隻手拽一下看能不能拽開?釣上準備好的重物,比一下誰的力量大!

實驗第四步:

大氣壓力是地球表面覆蓋有一層厚厚的空氣組成的大氣層。大氣層中的物體,都要受到空氣分子撞擊產生的壓力。也可以認為,大氣壓力是大氣層中的物體受大氣層自身重力產生的作用於物體上的壓力。

這個實驗裡,打氣筒把兩個閉合半球內的空氣抽出很大一部分。半球外的大氣壓力依然存在,這就是導致了外面的大氣壓力就像兩隻看不見的手一樣把兩個半球牢牢的按住。

實驗原理:

大氣壓力的存在,格利克(德國馬德堡市市長科學家)於1654年進行了聞名於世的馬德堡半球實驗,轟動了歐洲各國,用顯而易見為了驗證的事實讓人們相信了大氣是有壓力,為了紀念格利克的功績,後來把這種實驗用的金屬半球稱為馬德堡半球。

用這個實驗可以解釋人體內部同樣是充滿空氣的,人體內部的壓強跟外部的大氣壓強相等,互相平衡,所以人不覺得受到巨大的大氣壓力。

實驗拓展:

相關焦點

  • 科學實驗丨八匹馬都拉不開的馬德堡半球,在家輕鬆實現
    科學實驗丨八匹馬都拉不開的馬德堡半球,在家輕鬆實現 2019-12-04 16: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馬德堡半球實驗
    今天我們要做的實驗是:馬德堡半球實驗。實驗材料:一個針筒、兩個半球、兩個鐵環、一個密封圈、兩個單向閥、一片橡膠片、一個彈簧、兩根軟管、一個鐵鉤、馬克筆。讓我們來看看視頻重溫一下實驗過程吧       同學們一邊看視頻,一邊迫不及待地動手操作起來。這個實驗需要大家非常地認真仔細,任何一點小錯誤都會導致實驗不成功。
  • 第6期科學分子│簡易「馬德堡半球實驗」
    (得有排氣口,否則灌不滿,可以想想原因);(3)排氣孔關閉,把水抽走,使球內形成真空,再把抽水口封閉;(4)想辦法把半球分開。先是球的兩端各有4匹馬同時往反方向拉,結果辦不到;後來增加到共計16匹馬才在巨大的一聲「啪」中將兩球分開。形象的驗證了大氣壓強的存在與威力。大氣壓強威力如此之大,我們身在其中為何卻感知不到呢?如果您感興趣可以查詢資料探究一下吧。
  • 拉開馬德堡半球要多大力氣?NASA忽略一變化,差點毀了木星探測器
    現在我們都知道地球上的大氣壓不是一成不變的,在海拔高的地方,氣壓會明顯下降,人去了這裡會感到身體不適,出現高原反應。但是以前的人們還不知道「大氣壓」的存在,他們只知道海拔高的地方不能去,去了身體就不舒服。也正是為了探究這背後的原因,人們逐漸發現了大氣壓的存在。
  • 長知識 | 升級版馬德堡半球實驗證明大氣壓的存在
    在每個半球的環上各拴上4匹壯馬同時向相反方向拉,兩個半球無法分開。最後,兩邊各用了8匹大馬,隨著一聲巨響,銅球才一分為二。這就是著名的馬德堡半球實驗。馬德堡半球實驗說明,大氣壓強是真實存在的,並且十分強大。實驗中,將兩個半球內的空氣抽掉,使球內的空氣減少,球內氣壓降低。球外的大氣便把兩個半球緊壓在一起,因此就不容易分開了。
  • 物理史上偉大的實驗——馬德堡半球實驗
    在德國慕尼黑的德意志博物館中,靜靜地躺著兩個碩大的半球形金屬物體。除了體積以外,這兩件物體似乎沒有可圈可點之處,但是若看旁邊標註的說明,那麼它們的名字絕對無人不知——馬德堡半球。而它也是在尚未存在科普概念之時,就擔當了現場互動版科普最好的範例。
  • 馬德堡半球在太空裡能輕鬆拉開?NASA:不一定,我們有失誤的經歷
    能接受大氣壓存在的人卻不多,有些人深受亞里斯多德的影響,亞里斯多德曾經說過,世界萬物除了空氣和火之外都有重量,他們還不太能接受託裡拆利的理論。格裡克知道後感到很奇怪,為什麼沒人相信,是因為他們沒有親眼看見實驗嗎?於是,他決定親自來做實驗,讓大家接受大氣壓的存在。
  • 為什麼16匹馬拉不開兩個半球?
    讓馬來拉兩個合在一起的半邊鐵球,這是由德國的一個熱愛科學的市長提議的實驗。實驗發生在17世紀,市長的名字叫奧託?馮?格裡克。這個市長可不簡單,他非常喜歡科學實驗,而且博學多識。因為小的時候經常聽有關物理學家伽利略實驗的故事,所以他對物理這門學科充滿了興趣。
  • 太空中馬德堡半球很容易打開嗎?很抱歉,當年NASA就犯了致命錯誤
    馬德堡半球是一個形象展示大氣壓的實驗,一個直徑0.36米的對開銅球,合在一起將內部抽成高真空,然後兩邊各8匹馬,當然16匹馬的力量還是很強大的,但拉開這個銅球也花了不少力氣。馬德堡半球實驗太空中能拉開馬德堡半球嗎?1654年由德國物理學家、時任馬德堡市長奧託·馮·居裡克舉行的一個展示大氣壓的實驗,因為非常形象,現在還是中學物理中的經典實驗被繼續保留!儘管馬匹最後將銅球拉開了,但大家應該很好奇,標準的馬德堡半球大概需要多少牛頓的力才能拉開?
  • 馬德堡半球在太空中,是否能輕而易舉打開?看NASA曾犯的錯!
    在初中的物理書上我們都看到過這樣一個實驗叫做馬德堡半球實驗,其實這個實驗是由當時馬德堡的市長,也是德國的物理學家所進行的一個實驗,這個實驗的出現也證明了地球上大氣壓的存在,在一個直徑約為0.36米的銅球當中,將內部的空氣抽乾,讓它處於真空的狀態,兩邊各有8匹馬,用這16匹馬把真空吸在一起的銅球所拉開。那麼這16匹馬用了多大的力量才把馬德堡半球拉開的呢?
  • 卡瓦列裡原理 阿基米德對球體積的計算
    而在中國,則在早於卡瓦列裡1100年前,祖𣈶就提出了這一原理:「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我們稱之為祖𣈶原理。阿基米德對球體積的計算卡瓦列裡原理的一個極為著名的應用是由早於卡瓦列裡兩千多年的阿基米德所實現的對球體積的精妙絕倫的計算。下面給出巧妙利用卡瓦列裡原理得出球體積公式的全過程。
  • 免抽氣馬德堡半球演示器——《創思實踐活動指南》案例解讀
    讓我們先來看看2015年3月23日上午《新聞大求真》在株洲南車電力機車廠進行的這場升級版的馬德堡半球還原實驗:中國最大馬德堡半球實驗     實驗首先用八匹馬(左右各4匹)來進行對拉,根據實驗結果,八匹馬並不能拉開半球,因為大氣壓的強度遠遠大於八匹馬全力工作的力量。
  • 11.20 馬德堡半球!
    蓋裡克使用一個裝滿水的葡萄酒桶,用黃銅泵將桶內的水抽出,但桶不太嚴實,水抽出後,不久即有空氣進入;用空心銅球代替木桶繼續實驗,起初抽起來比較輕鬆,後來活塞很難拉動了,再後來「卟」的一聲巨響,鋼球癟了;又換上更結實的銅球,這一次銅球沒有癟
  • 不用微積分算個球?祖𣈶原理PK卡瓦列裡原理,原理在左方法在右
    橢圓的面積下面我們來應用卡瓦列裡原理得出求橢圓面積的公式。球的體積很多時候,原理在左,方法在右,中間就是苦思冥想的你,數學中很多原理都是簡單易懂的,甚至有可能在我們的基因中就編碼好了(僅個人猜想,沒有科學證明,或者說我沒有見到相關的科學資料的驗證。)
  • 讓我們一起探究一下吧
    通過下面的實驗讓我們一起來探究其中的原理吧!實驗第一步:把棉線分成五等份剪開,然後分別穿過球上的環在棉線的中間打死結。反覆調整校準五個球的位置,讓它們保持同一高度和一條直線上才是到位。牛頓擺演示的各種碰撞現象,源於牛頓力學的基本原理(動量守恆、動能定理等),又因牛頓擺小球碰撞後擺動的樣子很像嬰兒的搖籃在擺動,所以大家把這個實驗道具起了一個有趣的名字叫牛頓搖籃。
  • ...的「計算機―雷射漢字編輯排版系統」通過;德國馬德堡半球實驗
    無論在軍旅中,還是在市府內,都沒停止科學探索。1654年,他聽到託裡拆利的事兒,又聽說還有許多人不相信大氣壓;還聽到有少數人在嘲笑託裡拆利;再聽說雙方爭論得很激烈,互不相讓,針鋒相對.因此,格裡克雖在遠離義大利的德國,但很抱不平,義憤填膺。
  • 估計它拉不動131匹馬
    很多時候,我們都說汽車多少多少匹馬力,有些車可達幾百馬力,有的家用車也能達到100多匹馬力,比如家用跑車,本田飛度,最大有131匹馬力,那麼真的就相當於131匹駿馬的力量嗎?估計這輛小車,它拉不動131匹馬。那麼1馬力到底是多大的力量呢?
  • 第四十八期:馬德堡半球實驗的組織者——奧託格裡克
    格裡克和助手當眾把這兩個銅半球殼中間墊上了橡皮圈;再把兩個半球殼灌滿水後合在一起;然後把水全部抽出,使球內形成真空;最後,把氣嘴上的龍頭擰緊封閉,這時,周圍的大氣把兩個半球緊緊地壓在一起。格裡克一揮手,四個馬夫牽來八匹高頭大馬,在球的兩邊各拴四匹,格裡克一聲令下,四個馬夫揚鞭催馬、背道而拉!好像在「拔河」似的。
  • 宅家度假不無聊,線上科普來陪伴——一個雞蛋的故事
    宅家度假不無聊,線上科普來陪伴——一個雞蛋的故事 2020-03-01 22: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