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千五百年前的古人,他們又是如何能有如此精確的計算呢?

2021-01-20 菜葉科普

埃及金字塔始建於公元前2600年以前,共有七十多座,大部分位於開羅西南吉薩高原的沙漠中,是世界公認的「古代世界八大奇蹟」之一。其中,最大、最有名的是祖孫三代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和門卡烏拉金字塔。

其中,又以胡夫金字塔為最,它相當於一座四十多層的摩天大廈。

據說有十萬人在烈日曝曬和監工的皮鞭下勞動,用了十年的時間修築石道和地下墓穴,又用了二十年時間才砌成塔身,整個工程歷時三十多年。一般認為,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國王)的陵墓。

在埃及金字塔內,發現一組看似平凡、但很神奇的數字:142857,這組數字背後隱藏著無法解釋的謎團。 把這個數字從1乘到6的結果是這樣的:142857 X 1 = 142857;142857 X2 = 285714;142857 X 3 = 428571;142857 X 4 = 571428;142857 X 5 = 714285;142857 X 6 = 857142。乘法的結果還是同樣的6個數字反覆出現,只是位置有所變化。

把這個數字乘7,得到的答案是999999。此外,再這麼變化:142 + 857 = 999;14 + 28 + 57 = 99。最後,用 142857 乘 142857,答案是:20408122449。

把這個數字前五位+後五位,20408 + 122449 = 142857。又回到原始數字。

這組數字是十分神秘的因這組數字乘一可得142857,乘二可得285714以此類推一直到乘六這組數字所得的結果一直都是這一組數字的重新組合排列,而如果乘以七所得的結果就是999999,而在古埃及無論是7這個數字還是999999這個數字都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但是按照當時的計算能力來說他們是不可能算出這一結果的。

下一個發現的神秘數字就是金字塔的仰角了。科學家經過測量,發現金字塔的仰角為51°52′。古人為何要選擇一個如此特殊的角度呢?

對此人們做出推測,這可能和當時選取的測量工具有一定的關,系。當時的時代裡,人們在修建金字塔的時候,採用的是底邊線是以腕尺為直徑的圓桶周長來丈量,所以人們在建造金字塔的同時,在無意間就使用了圓周率。也正因為是這樣,所以才會有這些神秘的數字出現。

另外,經過計算,科學家們還發現了一個巧合。也就是金字塔的頂端到達底部,與底部中心和四個邊角的比例相同,都是1:4,一直困擾科學家的?π的比率由此產生。

為什麼會有這樣子的比例呢?古人又是基於什麼樣子的計算得到這樣的比例的呢?古人在修建的過程當中怎麼確保這些比例的呢?

了解金字塔的人應該知道,在金字塔的建成一千年以後,才出現畢達哥斯拉定律;三千年後,祖衝之才把圓周率算到如此精確的程度,而西方直到16世紀,才有了比較精確的計算;

在金字塔建成四千年以後,哥倫布才發現「美洲」,人們對世界的海陸分布才有初步的了解;在金字塔建成將近5000年的今天,我們才能測算出地球的重量,地球和太陽的距離……

然而,在四千五百年前的古人,他們又是如何能有如此精確的計算呢?

未來,隨著我們的技術不斷提高,我們對於金字塔的各類謎團就可以清晰的解開。那個時候,我們就會確定金字塔並不是外星人的產物。我們也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可以更加明白我們人類的過去,從而更好以後。

相關焦點

  • 古代就有「世界地圖」,以前沒有衛星,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其實,地圖的歷史由來已久,根據相關的考古資料記載,早在四千五百年之前,古巴比倫人就開始繪製地圖了,雖然那時候地圖的精準度不算太高,但是,也能為人們出行做一個大概的參考。而我國作為一個古老的國度,在地圖繪製方面自然也不會落於人後的。根據史書的記載,在四千年前的夏朝,就出現了第一張人工繪製的地圖,名叫《九鼎圖》。
  • 古代男子多少歲開始留鬍子,他們又是如何刮鬍子的?
    古代男子多少歲開始留鬍子,他們又是如何刮鬍子的?說起鬍子,在現代人的印象上,不刮鬍子好像變成了不修邊幅的模樣;但對於古代人,我們的印象就變成了仙風道骨的道士、龍垂鬍髯的關二爺,還有就是風姿翩翩「多須髯」的美男子。
  • 月球上沒有發射場,他們又是如何返航的?
    月球上沒有發射場,他們又是如何返航的?最近,嫦娥5號登月取樣的消息,也是刷爆了各大網站的頭版頭條。現如今,嫦娥5號正在飛往月球的途中,預計到本月中旬就能抵達月球,並且取回月球土壤樣本,然後返航了。或許,大家對於登月早就覺得不是什麼新鮮的事了。畢竟美國在51年前就曾辦到過。但是,中國和美國可不一樣,我們沒用載人登月,還只是初步的了解一下月貌。
  • 天氣預報能追溯到五千年前?古人如何預知陰晴雨雪?
    天氣預報能追溯到五千年前?古人如何預知陰晴雨雪?今年的冬天還沒到來,有關「60年以來最寒冷的冬天」的消息卻早已在網際網路上鋪天蓋地,在這其中,很多自媒體還煞有介事地搬出「拉尼娜現象」試圖進行佐證,這也辛苦了中國氣象局,即使發了很多次闢謠新聞,但看來現在依舊有許多人相信。
  • 圓周率是怎樣計算的?從古至今數學家一直在算,為何它如此重要?
    這也不禁讓我們好奇,圓周率的魅力為何如此之大?數學家們又是如何計算出圓周率的呢?早在古時候,人們發現了神奇的規律,隨便畫幾個圓,無論它們的大小如何變化,周長與直徑的比值總是不變的,而想要求出比值,就必須精確的算出圓的周長。公元前250年左右,古希臘數學家阿基米德提出,可以通過一點點逼近的方法求得圓的周長,進而求出圓周率的大小。
  • 古人如何預測和應對地震?
    唐山今天有地震了,並且根據唐山市應急管理局工作人員表示的內容,「這次地震屬於1976年唐山大地震一個正常的起伏。雖然已經過了這麼多年,但當時震級比較大,再加上唐山本身的地質構造,造成了餘震起伏。」然而不幸中的萬幸。據唐山市應急管理局,震中無人員傷亡,社會秩序正常,個別老舊房屋有開裂情況。
  • 古人是如何知道時間的?他們對月亮的精準判斷,超越人類科技
    然而在這短短的時間裡,人類是如何超越其它動物而一下成為地球上最為聰明的動物的呢?曾有研究人員猜測,這可能是外星人的傑作,可能有外星人進入地球,在數以億計的動物中選擇了人類。 然後,這些外星人將先進的基因植入了人類的大腦中,才使得人類能在大千世界中脫穎而出,使得人類能夠有如今的成就。
  • 他們又是如何交配的?
    隨著考古發現的日益增多,恐龍,這個與我們素未謀面的2億年前的地球霸主在人們面前逐漸變得鮮活生動起來。儘管如此,關於恐龍仍有很多待解的謎題,而恐龍究竟是如何進行「傳宗接代」的就是其中之一。
  • 原子鐘是怎麼計算時間的?為什麼能如此精確?有獎品哦!
    比如2008年的鍶原子鐘,使用鍶87,共振頻率達到429228004229873Hz。到2013年,鐿元素製造的鐿原子鐘被製造出來,每秒振動518萬億次,比之前的鍶原子鐘還要高,報導中聲稱精度達到宇宙誕生至今誤差不超過1秒。。。。
  • 你知道古人記錄四季的方法嗎?巨石陣:測量夏至日與冬至日
    日曆告訴我們什麼時候新的一個月開始,不過大家是否想過古人是如何判斷四季的呢?今天我們一起了解古人的四季。 天體的運動總是存在某種我們可以預測的周期,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這就意味著我們能對周圍更大的世界有所了解
  • 精確計算原子核的結構?
    新研究為精確計算原子核的結構開闢了道路,在一項結合實驗研究和超級計算機理論計算的研究中,科學家們確定了硼兩種同位素的核幾何形狀。這一結果將為科學家們精確計算其他原子核的結構開闢一條道路,科學家們可以通過實驗驗證這些結構。
  • 中亞發現12萬年前古人類腳印,他們會是我們的祖先嗎?
    而在十幾萬年前,這片沙漠還是草原,不僅有植物、湖泊,還有河馬、大象、水牛等大型哺乳動物。而通過對足跡下的沉積物測年,確定留下這些腳印的古人距今約12萬年。若如此,這也將是阿拉伯半島智人遺蹟中年代最早的一個,也意味著智人當時已經出現在阿拉伯半島。 那麼,他們在湖邊做什麼呢?
  • 人們是怎麼發現π的呢?
    人們是怎麼發現π的呢?我們又是怎麼知道π近似於3.14...的呢?《物理學家》雜誌早在2018年8月24日發文稱:很遺憾,π的使用時間比歷史上的記載時間還要早,所以,這個問題沒人能解答。可以說,將π精確到小數點後10位是毫無意義的,但這並沒有讓數學家停下其嚴苛的演算。一次也沒有過。定義π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實際的測量方法,還提供了數以百計的數學方法,而這個過程就是數學的精巧所在。 像阿基米德和劉徽這樣的數學家,以及與他們相距幾千年的一些不知名的古埃及人,都曾使用切割法來得出π的近似值。
  • 人們是怎麼發現π的呢?
    人們是怎麼發現π的呢?我們又是怎麼知道π近似於3.14...的呢?《物理學家》雜誌早在2018年8月24日發文稱:很遺憾,π的使用時間比歷史上的記載時間還要早,所以,這個問題沒人能解答。也就是說:如果你將π精確到十位數,那麼在下一次迭代之後,你將得出π的二十位數。當今最快的算法莫過於非常規地收斂。(每一次計算將比前一步計算結果的精確九倍)。
  • 在沒有望遠鏡的古代,祖衝之是如何準確計算出「日食月食」的
    後來在祖衝之的微積分中,它的精確度值得最大的提高,比西方領先了800年。只是他怎麼得到的?古代沒有精密儀器?電腦是不是更不可能呢?因為他應用了中國古代的「轉曲為直」的觀念,將許多完整的等腰三角形以圓的形狀放置在同一中心點。並且數字越多,圓就越標準化,以便用等腰三角形的底邊長來求圓的周長,用周長的值來計算現實中放不下的大圓(因為圓越大,周長就越精確)。
  • 又有颱風?深度解析我們的古人如何預測颱風
    我來深圳已經十多年了,颱風年年有,但像「山竹」這麼大破壞力的還是第一次見到。相信那幾天全國的網友都被各種受災的視頻和圖片刷屏了吧?不知道小夥伴們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現代都市在超強颱風面前尚且如此脆弱,那麼在古代,人們又是如何預測並防範颱風的呢?
  • 豐田:正極導電性如何精確計算?
    當前描述電池電極電導率的理論有兩個,其一為經典逾滲理論,其二為偽二維(P2D)數學模型。根據偽二維(P2D)數學模型,電極的導電率取決於固相的體積分數,包括導電炭黑、活性材料和粘結劑;而經典逾滲理論則認為,電極的電導率僅取決於導電炭黑的體積分數。到底哪個是比較合理的呢?
  • 它又是如何誕生的?
    它又是如何誕生的?眾所周知,地球上每個生命都是由上一代的生命繁衍的,即使是細菌或病毒也是如此。也就是說,絕大多數生命都是有父母的,人類也是如此。其實,這個世界上本來是沒有人類的,那麼,既然沒有人類,第一個人類又是誰呢?
  • 一文釐清:古人沒有精密的儀器,他們是如何測定風向風力?
    早在幾千年前,人類就開始了對風的觀察和記錄,並利用風的特性將風能轉化為機械能,進而運用於各種行業,例如農業上的風磨、航海中的風帆、最初用於傳遞信息而逐漸演變為娛樂的風箏。要利用風能,肯定需要對其有基本的認知和判斷,那麼我們的祖先們是如何測定風向和風力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