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家哥倫布的那個時代,歐洲人大多數愚昧無知,他們相信地球是平的,船如果走到大西洋的邊緣,就會掉下去再也回不來。他們也相信大海中到處都是水怪,充滿了危險。哥倫布相信地球是圓的,如果一直向西航行,同樣可以到達東方……
哥倫布
上面的這一段故事,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聽說過。就像達·文西畫雞蛋和愛迪生用鏡子幫醫生做手術一樣,廣為人知。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在哥倫布以前,歐洲人一直都知道地球是圓的。
公元前6世紀,畢達哥拉斯學派就提出了地圓學說,雖然那時候還不佔主流——人們更願意相信神話故事,但通過觀察自然現象,很多學者已經意識到看起來合理的「地平說」有很多漏洞。
到了公元4世紀,亞里斯多德通過分析研究,也認為地球是圓的。這其中有天文觀測的證據(如月全食),還有自然現象的觀察。比如,出海的船隻,遠遠看去最先消失的是船身,最後才是桅杆——這是在海邊生活的人們最常見到的場景,完全可以說明是海面是彎曲的。
地平說
當然,當時大多數老百姓不關心這個問題。實際上,漫長的中世紀同樣如此,普通人對於地球的形狀沒有興趣,吃喝拉撒才是眼前最重要的事情。
阿拉伯天文學家和航海家,早已經知道了地球是圓的。生活在公元9世紀的艾哈邁德·法爾甘尼甚至估算了地球的直徑,進而影響到了中世紀的學者。著名的自然哲學家羅傑·培根和託馬斯·阿奎那——他們同樣也是那個時代偉大的鍊金術士,都很明確的描述了地球是圓形的。
修士和自然哲學家的觀點,進一步影響了歐洲的王室貴族。所以,大多數的歐洲貴族都明白,地球是圓的。你可以留意一下那些中世紀君主的肖像畫,經常有人手持一個圓球,上面還裝飾有十字架——那個圓球象徵著地球,表明君主的無上權威。
美國《獨立宣言》出臺
首先說明,哥倫布是典型的被美國人吹捧出來的「航海家」。歐洲的地理大發現時代,湧現出了大量的優秀航海家,迪亞士、達伽馬、麥哲倫、卡布拉爾、庫克……哥倫布僅僅是他們中的一位,不管從探險還是殖民角度,他當時都沒什麼名氣。
也就是說,喜歡侃侃而談的哥倫布,在到達美洲之後確實轟動一時,但他認為自己到達的是印度,而並非發現了新大陸。之後,那些殖民美洲的「英雄」名氣更大,哥倫布只能算是那個時代的眾多冒險者之一罷了。
但是,當美國人打贏了獨立戰爭之後,強烈的意識到他們需要屬於美國的「英雄」。他們找到了哥倫布,這個人名氣不大,但是發現了美洲,那不就是美國的英雄了嗎?
於是,美國人開始通過文學藝術作品等方式,不斷宣傳哥倫布的「豐功偉業」,以至於直到現在,說起偉大的航海家,大多數人還會首先想到哥倫布。
華盛頓·歐文
1828年,美國著名作家華盛頓·歐文出版了一本書,名為《哥倫布生平與航海的歷史》。在這本書中,華盛頓·歐文繪聲繪色的描述了一個歷史片段:當哥倫布提出要向西航行時,西班牙國王召集一幫專家討論計劃的可行性。這些專家都是學識淵博的教會人士,他們堅持地球是平的,哥倫布向西航行不可能到達東方,只會從大西洋邊緣掉下去。所謂地球是圓的,是異端邪說。然而,哥倫布卻據理力爭……
你看,哥倫布厲害吧,敢於對抗教會,堅持自己的理念,富有冒險精神——其實,這一段內容是華盛頓·歐文編出來的,根本沒這回事兒。
但是那個時候,美國人是要把哥倫布吹捧成「英雄」的啊,誰還去管這個段子是真是假?
地平論
之後,隨著華盛頓·歐文的書熱銷,越來越多的文學作品直接參考他的描述,不斷強調這個編造的段子。少年兒童的推薦讀物中,也開始把它當成真實的歷史。後來《紐約時報》也大肆宣傳,告訴人們中世紀的大部分歐洲人都相信「地平論」,而哥倫布堅持地球是圓的。
「在哥倫布時代,人們認為地表是平的。他們相信……大西洋邊緣還有可怕的瀑布,船走到那裡會掉下去摔個粉碎。想要帶人出去航海探險的哥倫布,首先得戰勝這些愚蠢的觀念,他堅信地球是圓的……」上面這段內容,是1919年美國出版的一本少兒讀物中,關於哥倫布內容的開頭。
就這樣,哥倫布成了英雄,中世紀的大部分人,則成了愚昧無知的傻瓜。管他呢,反正大家都覺得中世紀是黑暗的,背鍋也無所謂……
地平論示意圖
古希臘時代就有人意識到地球是圓的,19世紀美國人還拿「地平說」嘲笑中世紀的黑暗,現在各種航天照片到處都是——怎麼可能還有人相信地球是平的?
真的,不騙你,「地平論」有一批死忠粉。比如今年年初,一個名叫麥可·休斯的火箭狂人,相信地球是平的。他搭乘自己製造的火箭上天,錄製一期節目,順道看看地球的形狀。
結果,火箭達到了1500米的高度,麥可·休斯看到了什麼嗎?他無法回答這個問題了,因為火箭升空的時候,降落傘意外脫落,他墜落身亡了……
其實,除了麥可·休斯之外,還有很多人相信地球是平的,他們認為那些航天圖片都是偽造的,是在欺騙大眾。
如果你有興趣的話,隨便搜索一下「地球是平的」,一定會大吃一驚的。在國內的一些著名網站論壇中,也有很多討論地球形狀的帖子,可見關於地球形狀的爭論在國內也有。
我們能說什麼呢?世界之大,無奇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