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澳大利亞,看官們應該都不陌生,這是個獨自&34;海外的大陸。四面環海的獨特地勢導致澳洲物種的演變十分緩慢,許多物種還保留著古老的特性。
澳洲就好像一個已經退休的老人,過著舒適安逸的生活。若是有一天,有一群不速之客打破了這份寧靜,澳洲又會發生怎樣的改變呢?還真有這個情況的出現,這群不速之客就是澳洲野犬。
要想知道這群不速之客給澳洲帶來了怎樣的影響,那就不得不介紹一下在澳洲野犬沒來之前,澳洲食物鏈的一個大致情況。近代的澳洲,站在食物鏈頂端的是一種名叫袋狼的動物。
袋狼又叫塔斯馬尼亞虎,因為其身上的斑紋酷似虎斑。它是近代最大的有袋類食肉動物。袋狼通常以捕食袋鼠類、小型獸類和鳥類為食。它的嘴巴十分有特點,能將其張開到180°。
袋狼的捕獵方式有兩種,一種是依靠耐力,等獵物力竭時再發出致命一擊,之所以憑藉耐力,主要是因為跑不快。另一種就是偷襲,它經常會潛伏在樹上,等獵物經過時跳到獵物背上,將其顱骨咬碎。
這就是袋狼在澳洲舒適的生活,憑藉澳洲獨特的地理優勢,不出意外的話袋狼的統治還一直能延續下去。可天有不測風雲,&34;有旦夕禍福。澳洲野犬的異軍突起,把袋狼好日子給終結了。
具體的澳洲野犬是什麼時候,怎樣來的還有待考究。但可以確定的是它是跟隨人類來到了澳洲,過去的人類沒有立足下來,反而它卻成功紮下根來。基於澳洲野犬對捕獵的重要作用,其很快就被澳洲土著人所接受,並大量養殖。
本來澳洲野犬被人類控制與袋狼彼此相安無事,即使有衝突也只有不大的影響。直到澳洲野犬獲得自由,脫離的人類的控制。澳洲野犬與袋狼的衝突才拉開了序幕。
袋狼與澳洲野犬
眾所周知,狗是群體性動物,那些脫離人類控制的野犬很快就聚集在一起,抱團活動。起初還只是在村莊周邊活動,隨著野性的慢慢恢復,澳洲野犬的活動範圍擴大到了野外。群體性的生存方式,讓它們在野外成為一支強悍的獵食者。
野外的澳洲野犬群中擁有十分嚴格的等級制度,由一對野犬夫婦領導,群中大約有3~12隻成員。俗話說得好,團結就是力量,袋狼遇到抱群的野犬也只能退避三舍。再加上澳洲野犬畢竟是經過人類馴化的,食譜很雜,不單單只吃肉,更能適應野外的生存。
野犬的種群規模的擴大嚴重擠壓了袋狼的生存空間。又由於野犬群襲擊人類飼養的家畜,有趣的是,那是人類一直以為是袋狼襲擊的,從來沒有懷疑過曾經那&34;的夥伴。
背上&34;這個稱呼的袋狼,肯定是人類的&34;,這就讓袋狼本來就艱難的生活,更加的雪上加霜了。
這種種原因的一起作用,袋狼這種距今存活了400萬年的動物,就這樣退出了歷史的舞臺。而澳洲又沒有什麼大型食肉動物,澳洲野犬就理所當然的成為頂級掠食者。
某種程度來說,袋狼的消失史,基本上就是澳洲野犬的發展史。發展到如今,澳洲野犬已經成為了當地生態上的關鍵物種,它代替了袋狼的生態位,限制著澳洲一些野生動物的種群發展。
然而,目前澳洲政府對澳洲野犬的定位還存在爭執,保護區內跟野生動物一樣受到保護,而其他地方卻可以隨意獵殺。那麼,澳洲野犬會是下一個袋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