鳩佔鵲巢的"大黃狗",滅絕了袋狼,成為澳洲的頂級掠食者

2020-09-04 雲科普

提及澳大利亞,看官們應該都不陌生,這是個獨自&34;海外的大陸。四面環海的獨特地勢導致澳洲物種的演變十分緩慢,許多物種還保留著古老的特性。

澳洲就好像一個已經退休的老人,過著舒適安逸的生活。若是有一天,有一群不速之客打破了這份寧靜,澳洲又會發生怎樣的改變呢?還真有這個情況的出現,這群不速之客就是澳洲野犬

曾經的王者——袋狼

要想知道這群不速之客給澳洲帶來了怎樣的影響,那就不得不介紹一下在澳洲野犬沒來之前,澳洲食物鏈的一個大致情況。近代的澳洲,站在食物鏈頂端的是一種名叫袋狼的動物。

袋狼又叫塔斯馬尼亞虎,因為其身上的斑紋酷似虎斑。它是近代最大的有袋類食肉動物。袋狼通常以捕食袋鼠類、小型獸類和鳥類為食。它的嘴巴十分有特點,能將其張開到180°。

袋狼的捕獵方式有兩種,一種是依靠耐力,等獵物力竭時再發出致命一擊,之所以憑藉耐力,主要是因為跑不快。另一種就是偷襲,它經常會潛伏在樹上,等獵物經過時跳到獵物背上,將其顱骨咬碎。

這就是袋狼在澳洲舒適的生活,憑藉澳洲獨特的地理優勢,不出意外的話袋狼的統治還一直能延續下去。可天有不測風雲,&34;有旦夕禍福。澳洲野犬的異軍突起,把袋狼好日子給終結了。

澳洲野犬的異軍突起

具體的澳洲野犬是什麼時候,怎樣來的還有待考究。但可以確定的是它是跟隨人類來到了澳洲,過去的人類沒有立足下來,反而它卻成功紮下根來。基於澳洲野犬對捕獵的重要作用,其很快就被澳洲土著人所接受,並大量養殖。

本來澳洲野犬被人類控制與袋狼彼此相安無事,即使有衝突也只有不大的影響。直到澳洲野犬獲得自由,脫離的人類的控制。澳洲野犬與袋狼的衝突才拉開了序幕。

袋狼與澳洲野犬

眾所周知,狗是群體性動物,那些脫離人類控制的野犬很快就聚集在一起,抱團活動。起初還只是在村莊周邊活動,隨著野性的慢慢恢復,澳洲野犬的活動範圍擴大到了野外。群體性的生存方式,讓它們在野外成為一支強悍的獵食者。

野外的澳洲野犬群中擁有十分嚴格的等級制度,由一對野犬夫婦領導,群中大約有3~12隻成員。俗話說得好,團結就是力量,袋狼遇到抱群的野犬也只能退避三舍。再加上澳洲野犬畢竟是經過人類馴化的,食譜很雜,不單單只吃肉,更能適應野外的生存

袋狼的消失史

野犬的種群規模的擴大嚴重擠壓了袋狼的生存空間。又由於野犬群襲擊人類飼養的家畜,有趣的是,那是人類一直以為是袋狼襲擊的,從來沒有懷疑過曾經那&34;的夥伴。

背上&34;這個稱呼的袋狼,肯定是人類的&34;,這就讓袋狼本來就艱難的生活,更加的雪上加霜了

這種種原因的一起作用,袋狼這種距今存活了400萬年的動物,就這樣退出了歷史的舞臺。而澳洲又沒有什麼大型食肉動物,澳洲野犬就理所當然的成為頂級掠食者。

某種程度來說,袋狼的消失史,基本上就是澳洲野犬的發展史。發展到如今,澳洲野犬已經成為了當地生態上的關鍵物種,它代替了袋狼的生態位,限制著澳洲一些野生動物的種群發展。

小結

然而,目前澳洲政府對澳洲野犬的定位還存在爭執,保護區內跟野生動物一樣受到保護,而其他地方卻可以隨意獵殺。那麼,澳洲野犬會是下一個袋狼嗎?

相關焦點

  • 中國「大黃」入侵澳洲?既能捕兔又能抓鯊,成頂級掠食者
    有袋類也曾經繁榮過,在3萬年前是最高的捕食者,但已經滅絕了。原本是袋狼存在的物種,但因為人類問題而滅絕。也有獾,但瀕臨滅絕,現在只分布在澳大利亞的塔斯馬尼亞州。壯大的有袋類王朝,現在只有袋鼠了。幸運的是,雖然不是有袋類,但也有堪稱頂級捕食者的動物。澳大利亞野狗是令中國遊客感到可疑的物種,因為有著像寵物狗「大王」一樣的外表,所以給中國遊客一種特別親切的感覺。
  • 澳洲遭「大黃」入侵,上能捕兔下能抓鯊,成為頂級掠食者
    ,有非常多獨有的動植物和特色的自然景觀,但這也導致了一個問題,就是外來物種,來到澳洲後很容易泛濫成災,比如澳洲的野兔入侵,明明是在別的國家毫無威脅的兔子,來到澳洲後也泛濫成災,成為棘手的物種泛濫問題。」,成為頂級掠食者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種外來物種,和澳洲其他外來入侵物種十分不同,一般來說,澳洲遭遇的外來入侵物種,都是來自17世紀之後,澳洲被殖民之後,和外界來往密切了,才導致許多物種來到了澳洲,而這樣物種則是在5000多年前就來到了澳洲。
  • 袋狼是澳洲的頂級捕食者,卻難逃被人類滅絕的厄運,一切始於誤會
    自恐龍滅絕之後,哺乳動物便逐漸成為了地球的主宰,而所有的哺乳動物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祖先,我們稱這種動物為混元獸。之後在進化的過程中,哺乳動物出現了兩個主要的分支,一支被稱為胎盤類哺乳動物,另一支則被稱為有袋類哺乳動物。
  • 澳洲也有大黃狗,是澳洲食物鏈的頂級,還成了保護動物?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歷經千萬億年風霜的地球,孕育出了無數的生物,經過幾千萬年的發展,我們人類終於站在了食物鏈的頂端,而在整個地球上,還有這許多我們仍未了解到的動物,或許有些存活的時間比人類還長,或許到了人類滅絕,有些生物依然存活,今天就帶大家來看看這個神奇的自然界。
  • 袋狼的滅絕,人類和澳洲野狗都有責任,它留下來的只有標本
    袋狼是澳洲的頂級掠食者,人類沒去澳洲之前,它們才是澳洲的主人。最後一隻袋狼於1936年死亡,袋狼宣布滅絕。人類有一半責任,澳洲野狗有一半責任。袋狼的滅絕袋狼有個外號叫塔斯馬尼亞之虎,塔斯馬尼亞島嶼就是袋狼最後的自留地。本來整塊澳洲大陸都有袋狼的身影,人類的到來,卻讓袋狼的活動範圍不斷減小,最後只生活在了塔斯馬尼亞島上。1936年,袋狼宣布滅絕。
  • 會狼嚎的「澳洲大黃」,可捕袋鼠、吃鯊魚,但是狼是狗爭議不休!
    澳大利亞現在站在陸地食物鏈最頂端的是澳洲野狗,而它或許也是澳大利亞第一個外來入侵物種。不過關於澳洲野狗的身份,一直存在爭議。澳洲現存陸地食物鏈最頂端,會發出狼嚎聲的「澳洲大黃」!「Dingo(丁狗)」這個名字是源於澳洲雪梨一帶的土著文化,存在於一些壁畫和雕刻品中,最早被人類用文字記載是在1790年。在外形上,澳洲野狗非常好辨認,基本上和我國的「大黃」相差無幾,但它的叫聲是和狼一樣的「嚎叫」,不是「汪」。
  • 長得像「村口大黃」的野狗,如何上位成為澳洲最強捕獵者?
    沒有獅虎豹的鎮壓,一種長得像村口土狗「大黃」的犬科動物,竟成了土澳最強悍的掠食性動物。澳洲野狗它們就是澳洲野狗,也常被稱為丁狗,拉丁學名為Canis dingo。但別看它名裡帶「狗」,其實澳洲野狗是特殊的。
  • 中國「大黃」有多牛?入侵澳洲成為保護動物?是當地的頂級獵食者
    澳洲是一個獨立的環境,所以澳洲的生態環境其實是相對脆弱的,但是隨著人類的活動越發的頻繁,所以使得澳洲開始出現了大量的入侵物種,而這些入侵物種往往就會造成大規模的泛濫,因為這些在當地的食物鏈中就是一個外來者。
  • 袋狼,被人為誤解,滅絕的動物
    1936年,這隻世界上僅存的袋狼也死去了,原因是管理員疏忽忘了打開獸舍的門,而使其暴曬而死。在袋狼消失50年後,國際自然保護權威機構宣布其滅絕。從此人類再也不能目睹這一名星物種的風採了。在澳大利亞,袋狼曾被歐洲移民者妖魔化,被當作兇狠的「殺羊魔」。儘管統計數字表明這是個誤會,其實,吃羊的罪魁是澳洲野狗,但是人們還是把袋狼描述為嗜血成性的殺手。
  • 袋狼:被英國人殺光的神奇有袋獸
    曾遍布澳洲大陸,最終退守孤島袋狼家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它們早在距今2300萬年前就已經出現了,那個時候我們人們的祖先還沒有蹤跡呢。我們熟知的袋狼出現於距今400萬年前,袋狼很快適應了澳洲的環境,並且成為最為常見的食肉動物。北到紐幾內亞,南至塔斯馬尼亞島,包括整個澳大利亞大陸在內,都是袋狼的家園。
  • 袋狼作為澳洲明星物種,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全盛,又是如何消失的?
    說起澳洲的明星物種,在現在許多人看來可能是袋鼠、考拉一類天生自帶萌感的動物,但是如果將範圍擴大一點,到一些已經滅絕的動物身上,那麼袋狼無疑是其中名氣最大的一種。由於澳洲地理環境特殊,雖然在歷史上有過多種大型的食肉動物,但是卻也沒有亞非拉等地區的那麼複雜和強大,所以袋狼自然而然地就成為最耀眼的一支,在某些地區,也將它們稱之為塔斯馬尼亞之虎,或者塔斯馬尼亞之狼。
  • 中國「大黃」入侵澳洲?既能捕兔又能抓鯊,如今還成了保護動物?
    所以如何佔據澳洲生態位的最高位置,成為了不少動物的競爭,而在其中就有一個物種十分出名,但它同時也讓中國遊客十分費解,這個家家戶戶都有的大黃狗,怎麼在澳洲就成了保護動物?,生活卻有很大不同 這個物種就是澳洲野犬,也是一個被譽為「澳洲大黃」的物種。
  • 關於澳洲野犬的身份認定問題,極有可能影響其未來發展
    提到澳洲野犬,就不得不提一種已經滅絕,但同樣具有代表性的物種——袋狼,可以說袋狼的滅絕,澳洲野犬有很大的責任。從袋狼喜歡棲息的地形來看,它們並不是一種孤獨的掠食者,或群居,或營家庭式群居生活,比如生活在亞洲森林的灰狼、亞洲獅等群居的動物,都喜歡在林間開闊地帶活動,這對於群體捕獵的動物來說有利。袋狼產生於距今400多萬年前的澳洲,由於體型小,速度不快,所以在當時還生活著袋獅、雙齒門獸的澳洲大陸上,袋狼長時間都處於「小角色」的狀態,直到袋獅等強大的掠食者滅絕了。
  • 澳洲頂級猛獸食人魔龍古巨蜥,能無性繁殖,如何被非洲移民滅絕?
    ,並走出了自己獨特的進化之路,最初和澳洲一起漂移的古生物有很多,包括恐龍,古鱷魚、古蜥蜴等冷血動物,袋獅、袋狼、雙門齒獸、巨袋鼠等哺乳動物等。掠食者是恐龍和古鱷魚,古鱷魚體型可達九米,且四足長而有力,可以陸地上快速的爬行,隨著澳洲遠離南極大陸,天氣變得溫熱,恐龍和古鱷魚體型變小,恐龍在一億年前滅絕,
  • 滅絕了80多年的袋狼,擁有一張恐怖的大嘴,最後卻在動物園慘死
    一開始這些歐洲人對袋狼很不熟悉,將這種動物認成是澳大利亞本地的一種狗,也常叫它 「鬣狗」。事實上,袋狼是一種非同尋常的動物,由於人們的不珍惜以及環境的變化,發生了兩次數量劇減。直到1936年起才被政府重視,得到了全面保護,可惜已經亡羊補牢為時已晚了。  到了19世紀40年代,全世界上的袋狼僅僅只剩下一隻。這一隻孤獨的袋狼名字叫做班傑明,他被飼養在澳洲的赫巴特動物園。
  • 震驚丨澳洲疑發現已滅絕袋狼,將開展大規模研究!
    24種體重超過50公斤的大型動物滅絕了23種,剩了一種,就是袋鼠,其他的全讓我們智人給掐巴死了。」據報導,澳大利亞昆士蘭北部約克角城的一個攝像頭拍攝到了此前被認為滅絕的一種長有育兒袋的哺乳動物——袋狼(Tasmanian tiger,亦稱塔斯馬尼亞虎)。
  • 中國「大黃」入侵澳洲成頂級獵食者?既捕兔又抓鯊,那還看門嗎?
    大黃狗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在我國人們的眼中,那就是非常忠誠,怎麼看大都是很無害的一種動物,而且作用還挺大,能夠看家護院,所以從古代開始其實就有人養狗看家,但是你能想像大黃在野外奔跑狩獵的場景嗎?中國「大黃」入侵澳洲成頂級獵食者?既捕兔又抓鯊,那還看門嗎?
  • 已滅絕的袋狼遺傳多樣性是怎樣損失的
    原標題:已滅絕的袋狼遺傳多樣性是怎樣損失的   據英國《自然·生態與演化》雜誌11日發表的一篇論文,科學家從有108年歷史的生物樣本中成功提取DNA並測序,闡明了已滅絕的袋狼(又稱塔斯馬尼亞虎)是如何發生長期的遺傳多樣性損失的。
  • 澳洲「狼」嚎再起?3年8次目擊,滅絕83年袋狼真的還活著?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澳洲袋鼠、兔子、野貓泛濫等,它們之所以能在澳洲橫行,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澳洲現在沒有什麼大型的食肉動物。澳洲近代最大的食肉動物是袋狼,最後一隻卻在1936年滅絕。而據《9News》10月17日報導,近3年來,有民眾多次目擊和拍攝到疑似袋狼出沒,滅絕了80多年的袋狼,很可能還存活在地球上。根據澳洲政府最近披露的文件,自2016年起,3年內共有8宗目擊疑似袋狼生物在野外現身的報告。最早的目擊報告是在2016年9月,南澳洲一戶人家目擊疑似袋狼的生物在後花園出現。
  • 古代生物「袋狼」,因為讓農夫錯認為是澳洲野犬而慘遭滅絕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種已經滅絕的古代生物「袋狼」 袋狼唯一可以生存的家園,就是澳大利亞大陸東南部的塔斯馬尼亞島,而斯塔馬尼亞州的州徽上就印有袋狼的圖案,可以見得袋狼是斯塔馬尼亞島的象徵。 但由於歐洲殖民者的殘忍捕殺, 袋狼的數量逐漸減少,那些賴以生存的環境被破壞,更破壞了當地的食物鏈。因為袋狼的獵物減少,袋狼只能選擇去牧場,獵殺牧羊和家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