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足球世界中,頭球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無論進攻還是防守,這都是一項關鍵技術。
然而,這一個常見的動作,卻有可能帶來不可逆的損傷。近日,英國《鏡報》就發表了一篇關於遭受創傷的老球員的報導,將這一爭議話題再次呈現在人們眼前。
隨著醫學人士的研究,頭球和腦部創傷的聯繫正在被漸漸披露,不過依然還缺少長期性的權威調查結論。
這一爭論是否會給足球帶來改變,現在還言之尚早。但目前,至少在青少年球員中間,頭球已經出於保護健康的目的被儘量避免。
醫生認為,英格蘭名宿傑夫·阿瑟死於因頻繁頭球引發的腦部疾病。長期頭球受創傷,英格蘭老球員被「忽視」提到CTE(慢性創傷性腦病變),大多數人想到的恐怕是美式橄欖球。就在一個月前,醫學雜誌《JAMA》發表了一篇研究指出:高達99%的NFL球員都在退役後遭受CTE的痛苦。
然而在足球界,類似的隱憂也同樣存在,而導致這一情況的最直接因素就是——頭球。
據英國《鏡報》報導,英格蘭前國腳傑夫·阿瑟就患上CTE,在2002年離開了人世。在他去世之後,醫生研究了他大腦,認為造成其腦部疾病的原因,就是頻繁的頭球。
這並不是孤例。據該媒體統計,有375名前英格蘭職業球員正飽受痴呆症的折磨,醫生擔心他們中一大部分人都可能患上了CTE。但可惜的是,CTE目前只有在患者死後才能被確診。
對於這些曾經馳騁賽場的球員來說,年老後襲來的大腦疾病對生活的打擊是巨大的。
傑夫·阿瑟的兒子,道恩·阿瑟就提到了一個令人悲傷的例子,「一位老球員在被確診為痴呆症後打電話給我,只想要我們幫助他支付他葬禮的費用,因為他不想再連累自己的兒女。我當時就哭了。」
道恩倡議稱,希望英足總能拿出球員1%的收入,用於幫助那些患上痴呆症的老球員,因為他們中許多人都只能依靠他人的捐款勉強度日。
不過目前看來,這樣的願望還很難實現,英足總給出的回覆是,「我們曾經也資助過這些球員中的一部分人,但是我們不會支付他們所有的照顧費用。」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使用的老式足球皮球不一樣了,但危險性還在在許多人腦海中的一個共識是:以前的老式足球對頭部的傷害性更大。
的確,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世界足壇普遍使用的足球材質是厚重的動物皮革,整體感覺更硬。並且老式足球由於吸水性比較好,因此很容易就變得很沉重。
這也造成球員每次頭球的時候,都要承受不小的衝擊。一名球員就描述道,那時候的頭球就像「撞車」一樣,「有時候的確會讓你難受」。
如今,足球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製作上也有了各種合成材料。
但這些變化,並沒有讓頭球的危險性就此消失。
伯明罕大學的運動神經科學專家,麥可·格雷在接受《鏡報》採訪時表示,雖然現在的足球沒有當年那麼重了,但是飛行的速度卻比當年更快。
這導致的結果就是,球員在頭球時承受的衝擊力不降反升。
「如果你把球的重量加倍,那你承受的衝擊能量也會加倍。」格雷表示。
「但如果你把球的速度加倍,那你承受的能量會是原來的4倍。我的預測是,未來這樣的案例(因頭球受創傷)還會越來越多。」
足球賽場上頭球技術很重要。要不要改變,現在還難說時至今日,關於足球頭球傷害隱患方面的研究已經不少。
早在2011年,美國的一個神經醫學專家研究小組就曾對38名業餘足球運動員的頭部進行了研究。最終給出的數據是,青少年頭球達1000次,就會對腦部造成難以恢復的損傷。不過,這僅僅只是一個推測。
而在去年,英國斯特林大學又發表了一項研究,結果發現,模擬進行了頭球的實驗參與者的記憶力下降了約50%,不過這也只是短期效應,在24小時之後就恢復了正常。
今年初,美國伯明罕女王·斯派爾醫院的神經學專家達維斯又做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頭球次數多的足球運動員更容易出現頭暈、噁心等症狀。
但是,雖然有退役球員出現大腦損傷的實際案例,有短期的研究結果,但頭球造成的長期影響究竟有多大,目前還沒有一個最終的定論。
2014年,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神經外科教授,羅伯特·坎圖曾在接受《科學美國人》月刊採訪時表示,「我們與其他人的研究都表明,頭球會導致神經組織退化問題。」
「這種異常會隨著時間而自愈嗎?眼下還沒有掌握足夠的證據。研究的目的不是要讓參與足球運動的人數減少,而是要讓更多人用安全的方式踢球。」
由於體質較弱,青少年練習頭球較少,或是使用軟球練習。在實際的足球訓練中,這一問題也得到了關注。由於頭骨和肌肉發育還不成熟,青少年球員成為了被「保護」的主要對象。
2015年,美國足協就通過了一系列的保護措施,規定「不允許11歲以下少年訓練頭球,11至13歲少年每周訓練的頭球數量也要嚴格限制」。
而在國內,慣常的做法是到了15歲才開始加強頭球訓練,年紀較小的青少年幾乎不練習頭球。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