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要研究梅西大腦 特殊儀器將掃描小跳蚤腦部

2020-12-02 搜狐網

  據西班牙媒體近日報導,荷蘭奈梅亨大學的醫學專家彼得·梅登多夫已經啟動了一項對阿根廷球星梅西的大腦進行研究的科學課題,以了解梅西如何能夠在面對眾多選擇時瞬間作出最佳判斷。該項目已獲得150萬歐元專項撥款,梅西也初步同意接受檢測。

  為啥研究梅西?

  因為他的天賦和怪病

  梅登多夫表示,人的大腦並不是一臺計算機,而是一臺概率機器。梅西能夠在瞬間準確判斷自己應該跑動、跳躍還是踢球,他所在的實驗小組希望通過研究這名世界最佳球員的大腦解開其中的謎團。「人們在運動的時候,作出判斷往往是下意識的,梅西為什麼總能在足球場上作出正確的判斷,做出正確的反應和動作,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梅登多夫說。

  梅登多夫選中梅西還有個特殊的原因。梅西在11歲時被診斷出患有一種生長荷爾蒙缺乏的怪病,而這會阻礙他的骨骼生長。2000年9月,年僅13歲身高只有140釐米的梅西去了巴薩青訓營試訓,加泰隆尼亞人毫不猶豫地就給他在俱樂部註冊並安排他接受治療,現在梅西已經長到了169釐米。梅登多夫希望通過研究梅西腦部的發育情況來判斷他是否服用過生長激素,以及這種激素是否能夠幫助人們提高運動能力。

  咋研究梅西?

  特殊儀器掃描梅西腦部

  要研究梅西的腦部,梅登多夫肯定不可能對超級球星做開顱手術。據介紹,他們為阿根廷人準備了一架名為「大腦皮層光譜掃描儀」的儀器。這架儀器從外表看起來就像普通的腦電波掃描儀,但它絕非一般的儀器,「它的底座裝配了一條滑輪、座椅也能向兩邊90°傾斜。」梅登多夫的助手塞倫表示,當球員坐在座椅上時,「大腦皮層光譜掃描儀」可以通過模仿球員們在球場上遇到的特殊狀況,來測試球員當時腦部活動的狀況。

  「我們將模擬2011年歐冠決賽時,巴薩對曼聯那場比賽時梅西遇到的一些問題,比如被對手阻擋、遭遇鏟球等特殊狀況。」塞倫進一步介紹道,「這時我們將同步記錄他的大腦皮層的反應情況,得出他反應的普遍規律,來揭示這位世界最佳球員的奧秘。」據西班牙《世界體育報》報導,荷蘭科學研究組織已經為這個項目撥款150萬歐元。下一步,梅登多夫需要做的就是將梅西請到他們的實驗室,據透露,阿根廷人已經初步同意了這項針對自己的科學研究提議。

  梅登多夫表示,「採集數據只是第一步,更多的研究項目將在實驗室內完成。根據初步預計,我們將用長達5年的時間完成這個課題。」

  據《成都商報》等

  ■連結

  頭蓋骨讓亨利頭球頂偏

  每每在大賽,法國神射手亨利的頭球就總是找不到方向。德國漢堡大學的盧多維克教授,從人體測量的角度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解釋。根據其觀點,這位大腦袋射手的頭骨長得有點問題。

  根據數據顯示,亨利控制頭球的頭蓋骨前部區域只有3.5釐米,而且角度過大,因此很難完成頭球攻門的技術。盧多維克教授還描繪出了理想的頭球選手的腦袋,根據他的設計,理想頭球手的腦袋前端都應該是平的,這樣能讓皮球接觸腦袋的面積增加,更加容易頂進球門。

  內德維德的膝蓋骨

  當年的鐵漢內德維德為什麼不容易受傷?為什麼體力總那麼充沛?很多人都非常納悶。2004年歐洲杯期間,捷克隊的隊醫克萊季奇爆料,內德維德的膝蓋骨分成三塊,而普通人的膝蓋骨只有一塊,世界另有1%的膝蓋骨分為兩塊。內德維德膝蓋骨獨特的構造,在醫學上叫做「膝蓋骨三瓣化」。內德維德奔跑時兩隻腳似乎總像是拖在地上,但卻能使他的腳和球結合得天衣無縫,同時這樣跑,也能節省體力。不過,內德維德似乎是不可以複製的。

  本報記者 陳濤

相關焦點

  • 英國大規模腦部掃描樣本顯示男女大腦有諸多不同
    (原標題:英國大規模腦部掃描樣本顯示男女大腦有諸多不同)
  • 通過使用新的學習技術,將腦部掃描和其他三維圖像的配準速度提高...
    如果病人有腦瘤,醫生可以將幾個月前的腦部掃描結果重疊到最近的掃描圖像上,以分析腫瘤微小的病程發展。為了解決這一問題,MIT的研究人員描述了一種機器學習算法,通過使用新的學習技術,將腦部掃描和其他三維圖像的配準速度提高1000倍以上。
  • 未來的精神疾病可能通過腦部掃描和計算機算法進行診斷「研究速遞」
    東京大學(University of Tokyo)的專家們正在將機器學習與腦成像工具結合起來,重新定義精神疾病的診斷標準。 「精神科醫生,包括我在內,經常與患者及其老師、朋友和父母談論症狀和行為。我們只在醫院或診所與患者會面,而基本不參與他們的日常生活。
  • 科學家通過腦部掃描算法可識別有自殺念頭的人
    據外媒介紹,科學家已經可以通過計算機的腦部掃描算法來確定那些有自殺念頭的人,雖然目前該技術的應用面還不夠大,但是未來繼續發展的話或許以後能夠用於診斷心理健康狀況。  研究人員在《自然通訊》雜誌發表的文章中表示他們觀察了兩組成年人的大腦活動,其中有自殺念頭的人會想起不幸,而沒有自殺念頭的人會想到讚美等詞語
  • 南京專家:跳蚤的祖先是蠍蛉
    2020-12-21 12:46圖文來源: 紫金山新聞 跳蚤大家都不陌生,體型很小,通常體長1~3毫米,靠吸食人和鳥類的血液為生。
  • 全球首例鳥類腦部手術在紐西蘭取得成功
    【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王心怡】5月10日,梅西大學野生基地醫院發表聲明稱,一周前該院成功為一隻顱骨畸形的鴞鸚鵡進行了腦部手術,目前這隻鸚鵡已進入康復狀態。此為全球首例鳥類腦部手術。為了挽救它的生命,紐西蘭奧克蘭動物園、惠靈頓動物園和達尼丁野生動物醫院的獸醫們計劃進行此次手術,並組建了一支特殊外科專家團隊,治療這隻出生了56天的鴞鸚鵡。
  • 愛因斯坦的大腦有什麼特殊地方?為何深受研究學者的青睞?
    研究證明,愛因斯坦確實比一般人聰明很多,那麼他的大腦究竟有何特殊之處?,但是解剖專家凱拉通過解剖測量出愛因斯坦大腦的重量是1230克,比一般男人大腦重量的平均值還要低一些。,隨著研究的逐漸深入,愛因斯坦大腦的特殊地方被發現了四處,或許這只是冰山一角,但也足以讓研究學者們歡呼雀躍。
  • 精神變態者的大腦是怎樣的?腦部掃描成像解開謎底
    布萊恩·杜根在基爾採訪杜根的錄像裡,杜根說他一開始只不過是要打劫尼卡裡科的家。但他看到裡面還有一個小女孩。這是基爾的寶貝疙瘩——一臺由新墨西哥大學的心理研究網絡提供的價值200萬美元的移動式核磁共振成像儀。在過去的幾年裡,基爾拖著他的移動式核磁共振成像儀,走遍了全國各地的最戒備森嚴的監獄,他掃描了1100多名犯人的大腦,其中約20%是犯罪精神病患者。
  • 專家稱網癮致大腦灰質萎縮 與鴉片依賴症類似
    不同學科的專家對網癮的產生、特徵進行了探討,提出了各種防治措施。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雷皓小組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青少年網癮的神經機制之一是大腦執行與控制功能相關腦區受損。這一最新成果引起了國內外的關注,我們也採訪了該項研究的負責人雷皓教授,請他為我們詳細解讀。
  • 全球最大規模腦部掃描揭示疾病如何破壞大腦—新聞—科學網
    在美國南加州大學神經科學家Paul Thompson看來,全球最大的腦圖譜項目——ENIGMA「是在逆境中誕生的」。
  • 那些始為人知的科學儀器研究
    這或許就是為什麼從事這類「讀心」研究的科學家們更願意將其稱為「腦部掃描」或者「腦解碼」的原因吧。「從整體上而言,『思想』這個概念本來就非常複雜,包含的內容特別多。」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的神經科學家艾德裡安•歐文如是說。
  • 殺人魔大腦與常人不同 專家:其腦部灰質少影響同情心
    中新網7月25日電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當地時間23日,美國芝加哥大學一組神經科學家公布的最新研究發現,殺人魔的大腦和普通人不同
  • 腦部掃描能否及早發現孩子的情緒和注意力問題?
    和生元國際醫療機構了解到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很難預測,直到他們造成問題,但研究人員可能已經找到一種方法,使用大腦掃描來發現哪些兒童有抑鬱、焦慮和注意力問題的風險。
  • 肚子越大腦越小?研究:胖子腦灰質區域比常人小
    研究:胖子腦灰質區域比常人小) 根據美國神經病學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周三(9日)公布的一項研究指出,過多的腹部脂肪(例如啤酒肚)跟大腦萎縮可能有關連。
  • 通過雙人MRI掃描研究大腦如何感知觸摸
    ,使他們能夠研究社交互動時的大腦。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掃描了10對夫婦的大腦活動。每對夫婦在核磁共振掃描儀內待45分鐘,進行身體接觸。這項研究的目的是研究社交如何激活大腦。研究結果發表在《精神病學前沿》(Frontiers in Psychiatry)雜誌的神經精神病學中的社會互動(Social Interaction in Neuropsychiatry)主題期刊上。
  • 美研究:腦部血清素運轉體降低將加速認知障礙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美國「僑報網」8月14日報導,一項發表於《神經生物學疾病》的研究指出,大腦中血清素轉運體降低與痴呆症有關。據報導,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血清素轉運體是負責食慾、睡眠和情緒的大腦化學物質。
  • 最新研究:掃描大腦就可以檢測人類的智商
    腦部掃描能夠檢測到人類的智商嗎?
  • 神經法學:掃描大腦真的可以找到有效證據嗎?
    原因也很簡單——裝出來的病最難被評估,沒有心理、血液測試或腦部掃描能檢測出精神分裂症的病症——幻覺。人裝病最令人因此,利用腦掃描及腦電活動檢測技術驗證受試者是否詐病,但對於法庭來說這些數據並不具有決定性(在一些案件中可以作為量刑的參考因素)。儘管醫學專家的意見至關重要,但歸根結底,法院判定的依據必須基於被告的動機及其辯詞的可信度。
  • 美國科學家將研發磁脈衝睡眠儀器
    一段時間之後,美夢消散,腦部再次呈現休息的狀態,睡眠也進入下一個周期。整夜的睡眠就這樣變化循環,期間的生理變化有時甚至比白天還劇烈。  在了解人類睡眠狀況的基礎上,威斯康辛大學的科研人員研發出一種利用磁脈衝來促進睡眠的技術。在研究中,科研人員使用特殊的頭套,以標準醫療設備———顱磁刺激機產生無害的電磁波,刺激大腦中控制「慢波活動」的深度睡眠神經。
  • 腦部掃描能判斷病人是否是植物人
    通常來說,醫生要判斷某個病人究竟是處於植物人狀態還是仍然具有某些深層思維活動,只能通過床邊觀察做出診斷。而現在,一項在5月26日發布的研究指出,標準腦部掃描技術能夠幫助醫生在上述兩種狀態之間做出明確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