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綜合報導】據美國「僑報網」8月14日報導,一項發表於《神經生物學疾病》的研究指出,大腦中血清素轉運體降低與痴呆症有關。
據報導,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血清素轉運體是負責食慾、睡眠和情緒的大腦化學物質。此前的一些研究表明,患阿爾茨海默病和其他嚴重認知能力下降的人,其血清素神經元會出現嚴重缺失。
研究人員對有記憶減退早期症狀的患者進行了腦部掃描,發現5羥色胺轉運體降低可能是導致痴呆症的主要因素,而非次要因素。研究指出,針對血清素降低進行治療或使用替代神經遞質可延緩或阻止阿爾茨海默病和其他痴呆症狀的惡化。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神經及精神病學教授斯密斯(Gwenn Smith)博士說,現在已有更多證據表明,血清素是一種早期出現並影響認知功能下降的化學物質,他們認為,增加大腦中血清素功能也許可以防止惡化和延緩記憶喪失疾病的進展。
在研究中,研究人員對28名輕度認知障礙的參與者進行了磁共振成像和PET掃描,並將掃描結果與28名健康對照者進行了比較。研究對象平均年齡為66歲,45%為女性。
在PET掃描過程中,參與者被注射了一種類似於抗抑鬱劑的化學物質,這种放射性碳可與血清素轉運體結合,並通過放射性檢測進行測試。此外,參與者還接受了學習和記憶測試,其中包括加利福尼亞言語學習測試和簡短視覺空間記憶測試。
研究人員發現,在將參與者大腦成像測試與記憶測試進行比較時,低水平的血清素轉運體與測試分數較低成正比關係。(實習編輯:周思敏 審核:田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