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揭示線粒體自噬新機制—新聞—科學網

2021-01-13 科學網

 

線粒體自噬與感染類疾病有關。日前,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錢友存研究組發現單增李斯特菌通過誘導巨噬細胞發生線粒體自噬反應來促進自身的存活,為抗感染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相關研究成果2月26日在線發表於《自然-免疫學》。

 

線粒體自噬是一類選擇性自噬過程,通過特異性降解細胞內受損的或者多餘的線粒體,完成對細胞代謝水平和命運決定的調控。然而生理或者病理條件下哪些物質可以誘發線粒體自噬反應,又由哪些分子特異性介導了線粒體自噬通路的激活,是亟需解答的關鍵科學問題。

 

為了探究細菌感染能否激活線粒體自噬通路,研究人員在實驗過程中嘗試了多種細菌,包括李斯特菌、沙門氏菌、大腸桿菌和檸檬酸桿菌,系統性地分析了線粒體自噬的發生情況。研究發現,李斯特菌和沙門氏菌具有誘導線粒體自噬的功能。在對李斯特菌進行深入研究時還發現,李斯特菌可以產生名為溶血素O的蛋白, 這個蛋白可以造成細胞線粒體損傷,進而誘導線粒體自噬。

 

此外,研究人員還首次鑑定出一個新型線粒體自噬受體NLRX1,發現該新型受體介導了李斯特菌誘導的線粒體自噬。這深化了對線粒體自噬生理學功能的理解,為抗感染治療提供新的分子靶點和治療思路。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揭示線粒體自我功能修復新機制—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劉興國課題組與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廣州醫科大學等多個研究組合作揭示線粒體自我功能修復的全新機制。
  • 福州大學楊宇豐團隊揭示PINK1 /TUFm雙向調控線粒體自噬的機制
    除了線粒體脫泛素化酶USPs和PTEN-L磷酸酶對Parkin介導的自噬的負調控研究外[3][4],對線粒體自噬的負調控知之甚少。在線粒體自噬激活調控信號途徑中,帕金森症相關蛋白PINK1與Parkin組成的經典的PINK1/Parkin通路發揮關鍵的作用。
  • 研究揭示去泛素化酶USP33調控線粒體自噬新機制
    PINK1-Parkin介導的線粒體自噬在線粒體質量控制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其調控異常與人類神經退行性疾病發生相關已有研究表明Parkin蛋白泛素化和去泛素化修飾參與線粒體自噬調控過程,但Parkin蛋白的去泛素化酶及其調控線粒體自噬的分子機制尚不清楚。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趙永良研究組發現,去泛素化酶USP33通過去除Parkin蛋白Lys435位點的K63泛素鏈來調控線粒體自噬的發生,進而調控神經毒性劑MPTP誘導的神經腫瘤細胞的凋亡。
  • 北京基因組所揭示去泛素化酶USP33調控線粒體自噬新機制
    北京基因組所揭示去泛素化酶USP33調控線粒體自噬新機制 2019-08-30 北京基因組研究所 已有研究表明Parkin蛋白泛素化和去泛素化修飾參與線粒體自噬調控過程,但Parkin蛋白的去泛素化酶及其調控線粒體自噬的分子機制尚不清楚。
  • 研究揭示ER自噬機制
    研究揭示ER自噬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12 15:15:18 美國加州大學Jacob E.
  • NCB:parkin和USP30通過泛素化過程調控線粒體自噬
    2015年2月1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美國一研究小組在著名國際期刊Nature Cell Biology發表文章,他們發現parkin和USP30能夠通過泛素化過程平衡調控線粒體自噬,了解這一過程對開發治療帕金森疾病的藥物具有重要意義。 許多研究表明,線粒體功能紊亂在帕金森病的發病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 科學家揭示昆蟲變態發育潛在分子機制—新聞—科學網
    華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昆蟲科學與技術研究所教授李勝團隊揭示昆蟲變態發育潛在分子機制,相關研究4月11日在線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 Cell|線粒體自噬測量新工具
    而線粒體自噬會通過溶酶體降解的方式將這些異常的線粒體移除從而維持細胞存活,引發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但是現有的線粒體自噬探針存在特異性不足、使用條件限制較大以及對於大規模藥物篩選方面無能為力的問題。將目光聚集在了如何開發一種性質穩定且能夠同時用於活體成像以及固定樣品成像的線粒體自噬測量工具,在進行耐酸性螢光蛋白的篩選、優化以及體內體外的檢測後,開發了一種信號滯留型自噬指示器mito-SRAI,該指示器定位於線粒體上,能夠測量線粒體自噬情況。同時作者們發現可以將mito-SRAI應用於高通量體外以及帕金森小鼠模型中篩選線粒體自噬的化學誘導劑。
  • 浙大學者揭示腦卒中神經元線粒體自噬新規律
    遺憾的是,腦卒中的病理機制異常複雜,臨床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和藥物精準幹預的靶點。of axonal mitochondria in ischemic neurons)的最新研究,揭示了腦卒中神經元線粒體自噬的新規律,為精準尋找缺血性腦損傷潛在靶點提供了理論支持。
  • Devell Cell:科學家揭示細胞中線粒體自噬的分子機制
    2019年5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當線粒體損傷時,其就會通過向細胞蛋白發送信號促其降解的方式來避免進一步出問題,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Developmental 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奧斯陸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細胞誘發上述過程的分子機制,即線粒體自噬過程(mitophagy),在攜帶破碎線粒體的細胞中,兩種名為
  • 線粒體自噬研究獲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健康與醫學技術研究所基礎醫學研究中心戴海明團隊在線粒體自噬研究領域取得進展,揭示線粒體自噬受體Bcl-rambo與LC3/GABARAP家族蛋白的選擇性結合機制。
  • 張德清/趙睿組線粒體自噬過程探針和幹預自噬過程策略研究獲進展
    作為細胞應激響應的保護機制,自噬在腫瘤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自噬降解細胞內物質可為腫瘤細胞快速增殖提供營養,自噬的活化還會促進腫瘤的轉移。以自噬為靶點設計化學幹預分子,抑制腫瘤細胞生長和轉移,不僅可克服常規癌症治療時腫瘤細胞產生的抗藥性和抗凋亡性,還可招募免疫因子,進一步增強腫瘤治療效果。
  • 研究揭示線粒體自我功能修復的全新機制
    該成果展示了一種OPA1外顯子4b介導的不依賴於線粒體融合的全新線粒體功能修復機制,並進一步發現這一類剪接體在肝癌中有助於線粒體代謝轉變。 細胞內的線粒體如同群居互助的小精靈,當個別線粒體出現損傷發生能量異常時,可以與其他功能正常的線粒體進行融合得到恢復。而融合的模式:短暫的「kiss-and-run」,抑或完全融合為一體,是由在內膜上的蛋白OPA1來決定的。
  • 科學家揭示入侵細菌改變灰飛蝨微生物群落機制—新聞—科學網
    他們揭示了入侵的共生細菌沃爾巴克改變灰飛蝨微生物群落結構的機制。 洪曉月介紹,昆蟲體內蘊藏著一個龐大而複雜的微生物社會,經過長期的共進化,他們與其宿主產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繫,並在宿主的生長、發育、生殖和對外部環境適應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近年來,微生物對昆蟲的影響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但是影響微生物社會結構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仍是未知的。
  • 【學術前沿】徐平龍實驗室揭示核酸免疫識別的線粒體功能及分子機制
    【學術前沿】徐平龍實驗室揭示核酸免疫識別的線粒體功能及分子機制 2020-11-10 16: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Gut:揭示RALY調控線粒體代謝促進結直腸癌進展的作用與機制
    但ETC介導的能量重編程在腫瘤進展過程中的調控機制尚不清楚。最近研究表明表觀遺傳修飾在控制腫瘤細胞信號通路中起著關鍵作用,因此從表觀遺傳的角度探索腫瘤進展過程中線粒體能量代謝的調控作用有助於深入了解腫瘤細胞適應腫瘤微環境的能量代謝特徵,為靶向能量代謝提供新的腫瘤治療策略。
  • Cell:揭示細胞破壞受損線粒體機制
    2016年12月30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細胞用來發現和破壞線粒體的機制,其中當線粒體遭受損傷時,它可能導致遺傳問題、癌症、神經退行性疾病、炎性疾病和衰老。
  • 中國科學家揭示肥胖性心肌病線粒體自噬調控新機制
    線粒體自噬蛋白FUNDC1是一種調控線粒體自噬的關鍵受體,既往研究表明FUNDC1是線粒體質量控制的關鍵線粒體膜蛋白。其功能改變與多種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密切相關。近日,復旦大學中山醫院張英梅教授、任駿教授團隊在Science Advances發表了題為「FUNDC1 Interacts with FBXL2 to Govern Mitochondrial Integrity and Cardiac Function through an IP3R3-Dependent Manner in Obesity」的研究,報導了線粒體自噬蛋白FUNDC1在調節肥胖性心肌病的新機制
  • 研究揭示新冠病毒阻斷細胞自噬的分子機制
    >近日,《發育細胞》(Developmental Cell)雜誌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張宏課題組題為 「ORF3a of the COVID-19 virus SARS-CoV-2 blocks HOPScomplex-mediated assembly of the SNARE complex required for autolysosomeformation」 的研究論文,該文揭示了
  • 科學家揭示植物功能性狀與生產力模擬新機制—新聞—科學網
    華東師範大學生態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夏建陽團隊在植物功能性狀與生產力模擬方向的研究中又獲新進展,進一步揭示了植物葉片功能性狀的權衡關係對全球環境變化的響應規律及其對生態系統生產力預測的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