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機構的教育本質是什麼?

2020-12-06 中國經濟網

前南非總統納爾遜·曼德拉(Nelson Mandela)曾說過,教育是「我們能用以改變世界的最強大的武器」,中國著名學者王國維亦云「然其教人也,則始於美育,終於美育」。2018年11月2日至3日,以「藝術機構的教育本質」為題的國際美術教育大會藝術管理論壇在中央美術學院校史館西廳如期而至,本次論壇力邀全球10個國家和地區34個機構的重要學者、專家、機構負責人和學科帶頭人共45位正式參會嘉賓,不僅是百年校慶之際中央美術學院主辦的高等美術教育國際頂級學術盛會——國際美術教育大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創辦以來成功舉辦的又一項重量級國際學術研討活動。

中外與會嘉賓合影

論壇開幕伊始,本次國際美術教育大會秘書長、藝術管理論壇中方主席、學術召集人,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餘丁教授首先發表致辭歡迎國內外嘉賓的到來,並向大家介紹論壇基本情況。「今天,教育是所有藝術機構的終極目標,這就意味著包括博物館在內的藝術機構都具有教育的本質。藝術機構的管理者不可避免地要為教育做出努力,藝術機構正在、也必將在教育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而,我們將圍繞『藝術機構的教育本質』這一主題,通過兩個板塊的15位嘉賓發言、三場圓桌討論,以及一場實時連線的全球藝術管理教育大會籌備會的舉辦,從多個維度展開深入研討和對話交流。」   

新時代下 藝術教育及藝術管理者的新思考

教育是文化機構內部秉承的核心信條。然而數位化一代的年輕人更習慣於從網際網路、虛擬社交平臺等途徑獲取信息,面對新時代的變革,傳統意義上的藝術教育機構該如何提升其社會職能,如何與時俱進的配合更廣大受眾的終身學習成為藝術教育機構及藝術管理者們共同思考的問題。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榮休教授、前藝術管理系主任、美國藝術管理教育學會(AAAE)前任主席簡·傑弗裡(Joan Jeffri)女士在以《教育在藝術和文化機構中的多維角色》為題的發言中強調,教育是文化機構的本質,它可以促進批判的思維、創新、合作。「認識其自身在教育方面的使命,並在社會和世界發展中扮演多維角色,是機構應當秉承的最重要的信條。」同時,傑弗裡指出,儘管藝術機構強調社會的公平正義,但在傳統機構和體系當中,藝術機構仍是被邊緣化和處於劣勢的。「所以,藝術機構必須為自己發聲,持續運用批判性和創新性思維形成跨界對話,激勵創造和創新,並且特別關注教育項目的管理和營銷,這對於藝術機構扮演好在社會教育領域的角色而言是至關重要的。」  

在藝術與人文學科的建設上,英國皇家藝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院長胡安·克魯斯(Juan Cruz)著重強調建立更具現代性的跨學科聯盟。他以《探索藝術與人文學科的關係網》為主題,通過對藝術與人文學科發展方向、藝術與人文學科背後的價值觀與責任,以及其現階段發展面臨的挑戰等問題進行了闡釋。「在電視、電影、出版、遊戲以及一些創新產業飛速發展的當下,藝術與人文學科必須與之相應發展,從而履行其對社會和整個人類發展的責任。」但克魯斯教授同時指出,人文學科的建設和發展應該保持一定的警惕性,「在研究現代性的同時,應有能力將自己從所處的時代中抽離出來,用更具歷史觀的視角去看待當下,才能更好地理解藝術與人文學科的現代性,從而對藝術與人文學科的關係網進行更加科學合理的探索。」

作為世界上最早的大學——義大利博洛尼亞大學「文化藝術的創新和組織」研究生項目主任的盧卡·贊(Luca Zan)教授同樣引導學生從全球化視角看待歷史。他通過《藝術教育中的文化遺產與文化管理》為題介紹了博洛尼亞大學藝術管理課程,探討如何正確開展歷史和文化教育。「現在的學生對自己的傳統不夠了解,對外界就更知之甚少。我們的教學希望呈現一種全球語境,以及教會他們對於歷史的思維方式,建立起文化遺產、歷史、組織之間的關係。」此外,盧卡·贊還在發言中強調了其對「藝術管理」的理解,「我更習慣用Art Management,而非Art Administration。前者更多強調『組織、管理』本身,即如何在工作中設計、策劃及分配。而後者更傾向於行政構架,也往往讓人直接產生關於『賺錢』的聯想。藝術機構及其管理需要豐富其人文內涵,從而實現其社會教育職能。」

談及藝術管理,就離不開「領導力」的話題,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榮譽教授克勞斯·西本哈爾(Klaus Siebenhaar)先生以《藝術教育與領導力》闡釋了藝術機構如何通過形成有效的領導力,發揮其在社會中更多元和重要的作用。西本哈爾教授認為,領導力主要是為了促進創造力,而不僅是關於管理。對於藝術機構管理者而言,領導力更是使命、視野和價值觀的反映。這些要素直接作用於機構的定位、運營和藝術教育的成果。「在全球化視野下與跨文化思維的今天,我們不再需要附屬的藝術機構形式,我們真正需要有領導力的管理者來創造人類亟需的精神棲所。」

「大美育」——藝術教育向社會美育的外延

如果說藝術教育是對人審美、鑑賞能力的培養,那麼美育則應該是直接關乎「人」的培養。隨著不同文化藝術機構對於藝術教育的不斷關注,藝術教育也不斷突破其狹義的概念,豐富其多元化內涵,在人才培養、文化交流、社區建設等維度呈現出更多嶄新面貌。

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餘丁教授以《聚焦美育:中美博物館的對話與合作》分享了關於藝術教育到社會美育範疇的思考。餘丁教授指出,不同於西方美育,蔡元培先生首先提出「以美育代宗教」,其出發點是改變國民素質,強調國民性,因而中國美育的興起是中國現代性的一個重要特徵。中國首個博物館機構的成立——南通博物苑也與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其建立在於「開化明智」,使之成為美育滲透的一個載體。

在談及中美博物館機構的美育工作與交流方式時,餘丁院長認為,現階段中美博物館之間的交流方式已經發生了轉變,由原來的藏品交流、展覽交流,到現在人員與管理方式的交流;由實物與操作和行政管理體制的交流對話,轉化為對於人才培養的對話;由中國博物館同仁們出國被動學習、被動接受,變成了一種經驗的分享。由此,餘丁院長指出,當代博物館教育應該關注兩大焦點:對思維方式的訓練與塑造,和對社會責任感的培養。「這就將傳統意義上的博物館教育活動,上升到了更多『關懷活動』的層面,更強調對於『人』的塑造和培養。」餘丁教授強調,「美育不等於藝術教育,藝術教育是美育的一個途徑,而美育是育人的一種途徑。」

同樣關注美育課題的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副院長趙力教授以《機構創新與社會美育》為題,從社會需求和機構創新的角度闡釋了二者在促進美育發展中相輔相成的互動作用。」 以北京、上海、湖南等地的博物館機構及文化藝術活動為例,趙力教授指出,當下中國人民對於文化的需求大幅增長,無形中促進了文博機構在接待能力、內容呈現、經營策略、觀展體驗等方面工作的創新與提升。同時,一批民營和新形式的文化藝術機構也積極拓展其教育職能,通過更好的美育服務爭取將人流轉化成消費人群。他特別列舉了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學院畢業生創建的「塗思美育」、「青年藝術100」等機構以公益為宗旨設置的創新教育項目,這些項目對常設機構進行社會美術教育的補充,在將學術資源進行整合、轉化成社會美育的公共資源方面,有著長足的優勢和突出的貢獻。趙力教授最後強調,「針對社會需求的變化事實,歸根到底,還是要看我們藝術教育的對象是小眾精英的,還是服務公眾需求並帶動社會審美提升和社會美育發展的。機構的教育本質應該指引全社會共同努力的新方向和社會美育的新態度。」

奧地利新絲路協會的副主席昆特·皮特爾(Guenter Pytel)將藝術、社區、管理放入城市語境中,他強調,一個城市不僅要解決其物質層面的基礎設施建設問題,還要解決精神層面的人文環境營造問題,藝術是可持續城市發展的重要方面。以《藝術融入智慧城市:規劃與管理》為題,昆特·皮特爾詮釋了智慧城市(Smart City)的概念,它由智慧商業(Smart Business)、智慧生活(Smart Living)、智慧教育(Smart Education)、智慧社區(Smart Citizen/Smart Community)、智慧政府(Smart Government)、智慧基礎設施(Smart Infrastructure)、智慧社會流動性(Smart Mobility)、智慧環境(Smart Environment)等部分組成。他指出,絲綢之路秉持的和平、開放、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的精神也可以融入到智慧城市的建設中。「在中國,存在大量土地被浪費的問題,如何更好的規劃社區及藝術機構,為土地賦予新的生機,讓藝術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藝術是一門通用語言,不僅能夠為當地的居民找到與城市溝通的語彙,更能為不同國界和文明間的人們提供新的對話平臺和方式。美中文化協會——百人會附屬文化機構主席楊雪蘭女士以《通過兒童美術教育搭建中美文化交流橋梁》為題,通過介紹在音樂、舞蹈、美術等領域中開展的中美青年教育項目,為聽眾提供了用藝術與教育活動搭建中西方文化交流平臺的成功參照。以與中央美術學院共同在紐約舉辦的「歡樂春節·藝術中國匯」項目為例,楊雪蘭強調,「跨文化的美術教育及交流活動不僅能夠提高兩國青少年兒童的藝術和人文素養,更重要的是改變了美國各個階層年輕人對中國和中國文化的認識。青少年是國家和地區間了解和交往的新希望,當他們通過藝術教育獲得了與世界溝通的新渠道,藝術教育就不僅具有當下的意義,還能夠作用於未來。」

在藝術教育不斷完善其社會職能的同時,也得到了旨在繁榮藝術創作、打造和推廣精品力作、培養藝術人才、推進國家藝術事業健康發展的公益性基金國家藝術基金的持續關注和助力。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秦文以《支持美育工作 弘揚中華美育精神》為題,與聽眾分享了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的成功案例。秦文女士介紹,藝術基金的資助項目包括藝術人才培養資助項目,對傳播交流推廣項目的資助,以及對青年藝術創作人才的資助。「作為推動我國藝術繁榮發展的新平臺、新機制,國家藝術基金也將繼續支持美育工作,努力為廣大文藝工作者紮根時代生活、創造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產品,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文化需要而積極探索、創新實踐。」

非盈利機構的改革與創新 以三大博物館為例

一直以來,教育都是博物館機構重要職能之一。而對於受眾的研究與分析,如何組織和設計更好的活動環節以有效實現這一功能,是博物館工作人員需要持續思考的話題。來自大英博物館、現代藝術博物館和臺灣美術館的專家分別分享了他們對於這一議題的思考。

用心的策劃與寶貴藏品的精妙組合是吸引參觀者走入博物館的重要原因,也影響著參觀者對於藝術感知力的培養。英國大英博物館中東部助理部長歐文·芬克爾(Irving Finkel)圍繞著《策展人之維:培養兒童對博物館古代藝術的興趣》主題,通過對大英博物館兒童古代藝術教育案例分析,以博物館管理者的角度闡釋了關於兒童以及成人藝術興趣培養的獨到見解。「我覺得這是一個關於如何講述故事的命題,」芬克爾先生認為,藝術教育的趣味要勝於一般意義的說教。以其館藏劉易斯象棋與《哈利波特》中下棋鏡頭的結合為例,芬克爾強調為觀者營造「情景代入式」的感受。此外,博物館藝術薰陶的力量不止於博物館內,書籍影音也是傳遞信息的有效方式,從而潛移默化培養人們對於藝術的興趣。總言之,博物館管理者要做到多方位的考慮,從觀者的角度、興趣點出發,讓觀者更好的參與其中,寓教於樂。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從創始之初就是全球現代藝術博物館發展的風向標,並在當下不斷調整方向,適應時代發展。來自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詮釋、研究和數字學習部的主任莎娜·伯丁遜(Sara Bodinson)女士以《現代藝術博物館公共教育80年:我們的歷史和未來》為題,探討了在數位化時代到來時,博物館美育的職能變化和發展方向。伯丁遜指出,對於觀眾行為的學習和研究是制定美術教育內容的重要依據。同時,活動的設置要具有「可及性」,即秉承非營利機構實現社會教育價值的宗旨,為不同受眾提供平等的教育。例如,對老齡群體、殘疾人士、阿茲海默症患者等群體的關注和項目策劃。除此之外,伯丁遜教授還格外強調數位化技術和多種傳播方式在博物館美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用線上傳播的方式輻射更多人群,消除沒有來過的人對我們的一些誤解。並提供更多的免費資源,可以讓更廣泛受眾了解我們的機構和藏品。」「博物館只有不斷地將研究與評估工作融入到自己的實踐中,才能夠更好地挖掘公眾的美育需求,達到良好的美育服務體驗,最終將博物館自身的價值觀傳遞給每一個關注博物館事業的公眾。」

臺灣臺南藝術大學榮譽教授、臺灣美術館前任館長薛保瑕女士在其發言《跨越單向的年代——美術館與藝術教育的交融》中分享了其在任職期間在美術館轉型以及國際化領域的相關案例及經驗。薛保瑕強調,「國際化不是指藝術家的來源,而是指美術館機構以國際視野和國際化的運營方式策劃和呈現活動。」針對臺灣美術館欠缺對於亞洲藝術的深層討論的問題,薛保瑕女士舉辦了第一屆亞洲藝術雙年展以討論亞洲藝術的現代性,通過對外的溝通與交流從而更好的認知本土文化狀態。薛保瑕女士還強調,藝術機構是文化藝術的推動者,通過美術館這樣的文化藝術場域創造一種活動方式,可以讓藝術受眾在這裡留下片刻記憶並在最後轉化成為跨越單向的歷史素材,從而達到一種延續的目的,這也是美術館在轉型年代中的又一重要角色。

藝術市場與藝術教育:商業機構的美育職能

隨著社會美育的普及以及公眾對於精神文化生活層面的需求不斷提高,包括畫廊、拍賣行等在內的相關商業機構也逐漸將注意力轉向藝術教育。另一方面,在探討拓展藝術機構社會教育的多重維度的同時,也必將離不開上述機構的介入。如何均衡藝術市場與藝術教育之間的關係,促進二者良性互利發展,也是在探討藝術機構和藝術教育時不可忽視的問題。

荷蘭國際藝術市場研究學院主席、阿姆斯特丹大學教授奧拉夫·維蘇斯(Olav Velthuis)發表主旨演講《藝術教育與藝術市場》

在題為《藝術教育與藝術市場》的主旨演講中,荷蘭國際藝術市場研究學院主席、阿姆斯特丹大學教授奧拉夫·維蘇斯(Olav Velthuis)先生著重探討了全球藝術市場語境中的藝術教育問題,並特別關注商業畫廊承擔的對多樣化的觀眾開展當代藝術教育的角色。維蘇斯教授認為,「儘管畫廊常常被視作商業機構,但應該認識到,它們同樣承擔著重要的教育角色,這一點是由藝術市場的特殊性所決定的。而回答『為什麼藝術市場需要藝術教育』這個問題,則是討論盈利性機構教育功能的一個關鍵步驟。」他還特別指出,因為藝術——尤其是現當代藝術——的價值具有高度不確定性,盈利性機構對於藝術作品的闡釋能力和必要性不亞於博物館,因此,前者對在全球藝術世界中共建一個健康的環境至關重要。

蘇富比藝術學院(Sotheby's Institute of Art)自1969年成立以來,現已成為藝術商業教育領域的領頭羊。本次論壇邀請到英國倫敦蘇富比藝術學院藝術商業研究主管伊恩·羅伯森(Iain Robertson)先生,他發表了題為《新藝術與新市場》的主旨演講,對全球當下形成的新經濟和文化秩序進行概述和考察。在提到中國的藝術機構時,他指出中國有能力也需要為形成新的世界文化中心做出貢獻。「300多年來,我們一直將現代藝術與西方的進步聯繫起來。比如,油畫、現代主義……而如何因地制宜將原生態的當地文化自發地向現代藝術演變,就如同從張大千到中國現當代藝術,是中國面臨的問題,也是世界範圍內現代藝術面臨的問題。」此外,羅伯森先生還特別提出,希望來自中國的收藏家能為今天的全球藝術市場帶來新的變化,並在21世紀的新市場中發揮更大力量。

作為中國藝術品行業領先企業的負責人,嘉德文化集團、嘉德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總裁、嘉德藝術中心總經理寇勤先生以《嘉德文化與教育發展戰略》為題在論壇上發表演講,提出盈利性機構最大的成功在於將藝術品交易作為一種特殊的教育方式。寇勤先生表示,「目前人們對於拍賣的認識還過分狹窄,僅僅注意到藝術品市場天文數字一般的拍賣價格,卻未曾認識到這些市場價值從根本上源於『教育』。」他介紹道,在嘉德拍賣啟動之初,嘉德集團舉辦了一系列講座、宣傳、出版等教育活動,意在解答「文化遺產是財富還是糟粕」、「藝術品究竟有沒有價值」、「藝術品的價格規律」等問題,完成一種知識的普及;嘉德集團還並特別推出了「藝術品投資」的概念,旨在吸引更多人群對於藝術品市場的興趣和關注。他特別指出,「對藝術的熱愛,是支持藝術市場發展的根本。」他重點介紹了新近落成開放的北京嘉德藝術中心及其舉辦的學術展覽、兒童教育活動,以及嘉德集團的文庫出版項目、線上線下的國際藝術課程等,分析盈利性機構如何整合資源,建立特殊的教育渠道,以形成全方位的化藝術產業的鏈條,為中國藝術品市場的良性發展做出更多的努力。

中外專家圓桌會議 思想碰撞共商未來

本次藝術管理論壇除了15位嘉賓精彩紛呈的主旨發言之外,還邀請包括美術博物館、拍賣行、藝術園區創始人、藝術基金會等相關機構的專家以及中國藝術管理教育學會常務理事單位的領導和學科帶頭人共同參與圓桌討論。

以「觀念轉換:藝術機構的多重角色」為主題的圓桌會議由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講師陳曠地博士主持。上海戲劇學院《藝術管理》主編、董峰教授,天津音樂學院藝術管理系主任、中國藝術管理教育學會常務副主席張蓓荔教授,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國家對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主任、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林一教授,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趙旭先生,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副教授馬菁汝女士,中國藝術管理教育學會名譽主席、中國音樂學院教授、北京大學國家對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特聘專家、星海音樂學院特聘教授謝大京先生,北京西班牙文化中心-塞萬提斯學院院長(西班牙)易瑪·孔薩雷斯·布依(Inmaculada González Puy)女士等嘉賓紛紛從自身的專業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出發分享了各自建樹。

由國家對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主任、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林一教授和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講師馮雪博士共同主持的圓桌討論圍繞「創新實踐:從中國經驗到全球視野」展開。中央音樂學院音樂系黨總支書記、博士生導師和雲峰教授,中央戲劇學院戲劇管理系黨總支書記、博士生導師孫亮教授,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陳淑霞教授,北京舞蹈學院教育學院副院長、張朝霞教授,星海音樂學院藝術管理系主任、周曉音教授,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鄭勤硯副教授,以及參與連線的上海音樂學院藝術管理系主任、碩士生導師林宏鳴教授紛紛參與討論並發言。

以「重構與再造:藝術管理教育的未來使命」為主題的圓桌討論由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張正霖教授和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辦公室主任康俐主持。中國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副院長單增教授,觀唐藝術區的創始人李保剛先生,山東藝術學院藝術管理學院院長兼黨支部副書記王鳳苓教授,吉林藝術學院藝術管理學院院長張旭教授,廣州美術學院藝術與人文學院院長助理、藝術管理學系副教授吳楊波,瀋陽音樂學院藝術管理系黨支部書記兼負責人高麗娟教授,中國戲曲學院國際文化交流系主任於建剛教授和尚8文化集團董事長餘博女士相繼發言並參與討論。

美、中、歐三地連線 籌備全球藝術管理教育大會

為推動全球藝術管理教育合作發展,本次論壇現場參會代表同時與美國藝術管理教育協會(AAAE)和歐洲文化管理與政策聯盟(ENCATC)領導人進行實時全球連線,共同探討未來全球藝術管理教育的機遇和挑戰,並商議舉辦「全球藝術管理教育大會」的籌備事宜。

本次籌備會發起人兼主持人,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院長餘丁教授在接受專訪時表示,高度的國際化,搭建全球平臺,拉動中國藝術機構和藝術管理的質量和水平,是我們計劃舉辦「全球藝術管理教育大會」的初衷。另一方面,正如同習總書記關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所啟示,我們也希望能夠在保留文化多樣性的同時,從更高的視野層面考慮構建全球藝術機構與藝術管理的共同體,從而促進平等對話和交流,有助於對人類文化遺產的共同保護和相互尊重與理解。

中國網

相關焦點

  • ATA收購藝術留學機構 二進攻國際教育
    4月9日晚間,其發布公告稱擬收購國內藝術留學機構環球藝盟(即ACG),具體收購金額尚未公布,預計在2019年6月30日前完成收購。消息一出,其股價暴漲了108%。在停收美之旅之時,ATA曾稱有意進一步收購或者兼併與國際教育領域相關的其他標的,此次收購也印證了其被美股邊緣化後持續布局國際教育的「野心」。
  • 北京藝術考研培訓機構排名!
    隨著我國社會不斷發展、教育水平明顯提高和改善,應屆本科畢業生人數比例逐漸增加,但受教育水平、教育環境以及個人學習能力等因素影響,一部分學生畢業後無法找到心儀工作。另外,部分人群為了避免直接面對就業壓力或為了自身未來發展需要,選擇了考研這條道路,這給考研輔導機構興起和發展提供了很好契機。
  • STEAM教育中A的七種含義,美國藝術教育博士一次性說透了
    而STEAM教育,就是跟著學生一同發現某一個盲點,而後從這個盲點著手進行深度的討論。」為了更好地理解STEAM藝術教育,理解「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藝術教學模式,小思特地專訪了陳怡倩博士,從教育者的角度出發,從家長的角度出發,看看她就跨科統整的融合教學,對老師有什麼建議。
  • 國內十大表演藝術考研培訓機構排行榜!
    以上關於全國十大表演藝術考研培訓機構排行榜是小編根據線上媒體風評以及綜合實力整理得出,僅供參考。作為考生,面對市場上眾多質量參差不齊的考研培訓機構應該如何識別優劣? 表演藝術考研機構怎麼選擇?
  • 童模培訓能否躋身少兒藝術教育「T臺」新秀?
    圖片來源:unsplash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興起,少兒藝術教育市場的日漸紅火,各種教育組織、個人和投資機構也紛紛看好這一市場,少兒模特教育作為少兒藝術中的一個細分領域也受到了全行業的廣泛關注,目前相對於兒童音樂、美術、舞蹈等兒童美育類素質教育
  • 《教育的本質 》前言
    郭永進老師的講述深入淺出,又以真實的故事引導學員進行互動探討,深刻的從「道」的角度對教育的本質做了完整的詮釋。郭永進老師用生動真實的故事,啟發教師、家長深入探討:教育最重要的是什麼?大家各抒己見,結合自己的教育及育兒經驗進行分享。一則則深刻的案例,一個個鮮活的故事以及郭老師真誠真心的引導,一次又一次的震撼著每一位學員的心。
  • ATA擬收購藝術留學機構ACG100%股權,國際教育業務注入新內核
    ATA擬收購藝術留學機構ACG100%股權,國際教育業務注入新內核 作者:知風 發布時間:
  • 數學教育意義探求之數學的本質,數學的教育特徵,數學的教育意義
    每一個新時期的開端,都以決定數學向本質上嶄新的狀態過渡到傑出的科學成就作為標誌。(一)數學本質的認識美國數學家柯朗和羅賓斯合作於1941年出版了一本書,名字叫<什麼是數學》。雖然這本書並沒有就數學的概念和含義進行探討,而是作為大學生、研究生和對科學真正有興趣的專業人員提供的一本非常規的基礎數學教材,但他就數學提出的一些問題對於數學教育的發展卻是振聾發聵的。
  • 珠江鋼琴&埃諾教育合資設立在線藝術教育公司
    、加盟管理及周邊產品銷售等業務,以貫通網際網路教育平臺和實體培訓機構的一體化運營體系,加快向綜合文化企業的戰略轉型,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合資公司中,教育基金將持有51%股權,埃諾教育持有49%股權。埃諾教育是一家以幼兒音樂藝術教育為消費群體的教育及研發機構,主要業務包括開發三歲以上幼兒藝術教學課程、課程教學軟體及線上線下APP輔助學習系統、課程加盟推廣及銷售教材等,致力於將臺灣的優質幼兒課程引進大陸地區。
  • 科學教育與藝術教育相互促進
    愛因斯坦說,物理給我知識,藝術給我想像力,知識是有限的,想像力是無限的。正是藝術和科學有機融合,給了他們無限的創造力。兩位巨人,分屬不同的時代,他們所留下的思想改變人們對世界的看法、光耀科學與藝術的天空。科學與藝術的融合在兩位巨人的身上得到最完美的體現,而科學與藝術的融合源於科學教育與藝術教育結合。
  • 藝術是生活的鏡子,藝術教育教你「照鏡子」
    來源:正心正舉公眾號文丨張原藝術像裝在花瓶裡的一朵花。大多數人以為藝術為少數人專屬,只有這一部分人才有裝這朵花的花瓶,而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藝術是可有可無的東西。它解決不了生計,也不能養家餬口。在普通人的印象裡,既然沒有裝花的花瓶,徒有花朵只會變成累贅。是什麼讓藝術成為少數人的特權呢?
  • 宿州萬達廣場:這9家教育培訓機構明目張胆搞事情
    正所謂「你有張良計,我有過橋梯」,為了平衡孩子的教育和家長事業兼得的世紀難題,宿州的這些教育培訓機構發話了!簡直是為父母量身打造的~ 萬達彩虹街,8月18日-19日,為您家寶貝帶來了開學福利,據說各種免費體驗課鋪天蓋地!真的這麼任性嗎?真的可以免費體驗嗎?一起來看看!
  • 「網際網路+教育」的本質特點與發展趨向
    「網際網路+教育」的本質特點與發展趨向 2017年01月11日 14:12 來源:《教育研究》 作者:秦虹 張武升 字號 內容摘要:「網際網路+教育」是國家戰略「網際網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 海拉爾曝光校外培訓機構黑白名單!涉及早教、舞蹈、英語等教育機構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精神,現將海拉爾區教科局審批有辦學許可證的校外培訓機構白名單及無辦學許可證違規辦學機構黑名單最新更新信息向社會公布,鄭重提醒廣大學生及家長選擇有辦學許可資質的正規校外培訓機構。
  • 臺灣省MBA學位晉升哪家教育機構好
    臺灣省MBA學位晉升哪家教育機構好,上海目前已經有中歐商學院、上海交大馬賽商學院、同濟大學法國橋路大學、上海財經大學韋伯斯特、美國紐約理工學院、長江商學院等等眾多名校開展了一系列的教育部認證的國際MBA項目。臺灣省MBA學位晉升哪家教育機構好, 在職學歷諮詢教育部公布,這22所學校新增了專業碩士學位點!
  • 教育的概念及本質
    【考點講解】從歷年教師招聘考試來看,教育的概念、本質是個常考點。考查題型主要以客觀題為主,一:一般考查形式: 以案例反選的形式來考查考生,給出一個案例讓考生對此做出選擇。二:也會以判斷題的形式來考查考生,文中會有一些混淆點。本文將幫助各位考生對此塊知識點進行理解和掌握,希望能對各位考生有所助益。
  • 百洋股份9.74億元收購火星時代無條件過會,成立24年的藝術教育機構...
    百洋股份9.74億元收購火星時代無條件過會,成立24年的藝術教育機構登陸A股 作者:吉吉 發布時間: 2017-07-02 12:03
  • 第二屆藝術與設計創新未來教育博覽會
    第二屆藝術與設計創新未來教育博覽會 2020-12-03 11: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小天鵝藝術中心榮獲2020中國好教育盛典「中國影響力教育培訓集團...
    評選獎項面向教育培訓機構,涵蓋k12、素質教育、兒童早教、國際教育、STEM、少兒英語、教培服務等領域,共四大類、20個獎項。(右二為小天鵝教育科技集團運營總監:蘇蘇老師)小天鵝藝術中心在眾多教育品牌中脫穎而出榮獲2020年中國好教育盛典「中國影響力教育培訓集團獎」!
  • 騰訊教育副總裁趙爾迪:K12教育不少問題本質是家庭教育問題
    隨著85、90後父母崛起,他們對於育兒的全新要求正在刺激家庭教育行業的勃發發展,家庭教育正成為K12培訓機構的新賽道。 12月12日,騰訊家長學校啟動儀式在騰訊總部大樓多功能廳舉行,作為騰訊家長學校名譽校長,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總裁湯道生表示,「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基礎,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