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直徑500米「天眼」啟用 可觀測宇宙邊緣

2020-11-23 搜狐網
  9月24日,位於貴州黔南州平塘縣大窩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據新華社電 有著超級「天眼」之稱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25日在貴州省平塘縣的喀斯特窪坑中落成,開始接收來自宇宙深處的電磁波,這標誌著我國在科學前沿實現了重大原創突破。

  接收面積相當於30個足球場

  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工程由我國天文學家於1994年提出構想,從預研到建成歷時22年,是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

  「天眼」工程總工程師兼首席科學家南仁東介紹,藉助這隻巨大的「天眼」,科研人員可以窺探星際之間互動的信息,觀測暗物質,測定黑洞質量,甚至搜尋可能存在的星外文明。眾多獨門絕技讓其成為世界射電望遠鏡中的佼佼者,這也將為世界天文學的新發現提供重要機遇。

  作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天眼」工程由主動反射面系統、饋源支撐系統、測量與控制系統、接收機與終端及觀測基地等幾大部分構成。主動反射面是由上萬根鋼索和4450個反射單元組成的球冠型索膜結構,其外形像一口巨大的鍋,接收面積相當於30個標準足球場。

  「利用天然的喀斯特窪坑作為臺址,窪坑內鋪設數千塊單元組成冠狀主動反射面,採用輕型索拖動機構和並聯機器人實現接收機高精度定位,這是中國『天眼』的三大自主創新。」中科院國家天文臺臺長嚴俊說。

  能接收137億光年以外的電磁信號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約瑟夫·泰勒與全球頂級天文學家及眾多天文愛好者當日也齊聚平塘,共同見證中國「天眼」開啟探秘之旅。「這是世界一流的望遠鏡,期待它能給人類帶來更多重要的科學發現。」他興奮地說。

  與德國波恩100米望遠鏡相比,「天眼」的靈敏度提高了約10倍;與美國阿雷西博350米望遠鏡相比,「天眼」的綜合性能也提高了約10倍。「天眼」能夠接收到137億光年以外的電磁信號,觀測範圍可達宇宙邊緣。

  從25日起,「天眼」方圓5公裡將成為「靜默區」。這個龐然大物開始睜開「慧眼」,專注地捕捉來自宇宙深空的信號。

  據悉,「天眼」運行後,還將開展一系列國際科研合作,但在這之前還需要一段時間的參數修正和狀態調整,以便達到最佳觀測效果。

  揭秘

  測試三年後 誤差不超1毫米

  不同於美國阿雷西博望遠鏡只能通過改變天線饋源的位置掃描天空中的一個帶狀區域,「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的創新在於利用球冠反射面在射電電源方向形成300米口徑瞬時拋物面,更便於追蹤移動的天體,與「阿雷西博」相比,其綜合性能提高約10倍。

  另一大創新在於採用世界上跨度最大、精度最高的索網結構。據FAST工程總工藝師王啟明介紹,需要攻克的技術難題貫穿索網的設計、製造及安裝全過程,僅以高應力幅鋼索研製為例,從2010年開始,歷經上百次拉索實驗,才滿足了FAST工程對拉索疲勞性能高於國際標準1倍的要求。

  FAST啟用後,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總控協調整個系統運行。這麼大尺度的望遠鏡,如果沒有共同的時間基準和位置基準,根本沒有辦法讓望遠鏡在特定時刻走到科學家想要的位置,接受到他們想要的信號。

  「所有的報導都在說FAST宏偉、壯觀,其實FAST最震撼人心的是精準。饋源艙運行和反射面變型,如果沒有同樣的參考,不能在共同的時刻達到相同的位置,很難談精準。經過3年的測試,我們的基墩穩定性很高,誤差不超過1毫米。」FAST工程測量與控制系統總工朱麗春說。

  影響

  「天眼」催生「天文小鎮」

  由於曝光率增多以及項目本身的壯觀程度,越來越多的人對參觀FAST保有濃厚的興趣,使得FAST產生的影響超過了其科學範疇。毗鄰FAST的一座山上,當地政府引資修建了觀景臺,並有計劃開通索道、纜車、電車。通過觀景臺的公路也將在近期貫通,方便遊客一覽「天眼」全貌。

  目前,平塘縣政府已在距FAST5千米的克度鎮,打造了天文科普旅遊文化園。圍繞科學、科普、旅遊配套的「天文小鎮」也在建設中。

  作為國家級貧困縣,平塘縣希望借發展天文旅遊來給「貧困摘帽」也無可厚非,科學家們表示理解。但是,FAST的靈敏度號稱是「在月球上打手機都聽得清」,而其要聆聽的射電微弱得好比「雷聲中的蟬鳴」。

  國外已有射電望遠鏡與天文小鎮並存的成功案例,而且這反映了天文在一國的科學地位和受歡迎程度。「在發展旅遊業時,需要嚴格控制各種有可能對FAST造成幹擾的電子類產品進入區域內,比如數位相機、手機等,這樣,天文旅遊才可以和FAST互惠發展。」FAST工程副經理張蜀新說。

  據新華社

news.sohu.com false 新京報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6-09/26/content_653599.htm?div=-1 report 2592 9月24日,位於貴州黔南州平塘縣大窩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新華社記者金立旺攝據新華社電有著超級「天眼」之稱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2

相關焦點

  • 中國天眼望遠鏡有多厲害?口徑500米可觀測外太空,卻遭霍金反對
    中國科學家們為了探索更多的宇宙奧秘,創造了一個逆天的望遠鏡,連美國等發達大佬都無法與之比肩,被稱為「中國天眼」1994年,我國天文學家南仁東提出天眼構想,歷時22年終於建成,2016年9月25日正式落成啟用。
  • 號稱「中國天眼」的望遠鏡觀測到了啥?有觀測到外星人嗎?
    2020年1月11日,曾遭到霍金反對的 被譽為「中國天眼」的 500米口徑射電望遠鏡,順利通過國家驗收並正式運行,在其正式啟用的近一年時間,你知道它究竟觀測到了什麼嗎?
  • 中國天眼的直徑高達500米,能看到外星人嗎?
    然而,就算是哈勃太空望遠鏡,基本上無法直接看到太陽系外的行星,更無法看到系外行星表面上的景象,也無法看到宇宙的最深處。這是因為哈勃並不是很大,直徑為2.4米,其角解析度是有限的。想要觀測到更遠的宇宙,只能讓望遠鏡的口徑變得更大,分辨能力變得更強。
  • 看見宇宙邊緣:「中國天眼」讓全球科學家大開眼界
    FAST,全稱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被譽為「中國天眼」,由我國天文學家南仁東於1994年提出構想,自2011年開始建設,於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
  • 驕傲的「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天眼」工程由主動反射面系統、饋源支撐系統、測量與控制系統、接收機與終端及觀測基地等幾大部分構成。「天眼」於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天眼」充分利用了貴州 獨一無二的「喀斯特」天然窪地做臺址,利用主動反射面技術實現地面「球差」的調整。「天眼」的主動反射面由索網結構的工作方式作為主要支撐, 該方式利用了獨特的索網主動變位技術, 根據觀測天體的方位,利用促動器控制下拉索,在500米口徑反射面的不同區域形成直徑為300米的拋物面,以實現對天體的觀測需求。
  • 中國天眼是星辰大海,豈是美國天眼能比的?
    「中國天眼」由主動反射面系統、饋源支撐系統、測量與控制系統、接收機與終端及觀測基地等幾大部分構成,歷時22年建成,於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其口徑達500米,綜合性能是著名射電望遠鏡阿雷西博的十倍,被譽為「中國奇蹟」。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於2021年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徵集來自全球科學家的觀測申請。
  • 國之重器之中國天眼,最遠可探測到宇宙邊緣的信號,向南仁東致敬
    數學可以是一位天才用一張紙和一堆筆芯算出來的成果,所以中國有了陳景潤這一個世界級的數學家,然而天文學卻是一門特別依靠望遠鏡才能夠突破的學科,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地球各種信號幹擾越來越嚴重,為了獲得有效的信息,望遠鏡的口徑越來越大,口徑305米的阿雷西博望遠鏡是曾經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因為他觀測到的脈衝星和對廣義相對論的驗證。
  • 「中國天眼」已發現43顆脈衝星,難怪霍金會反對!
    ,「中國天眼」這一項目更是讓人刮目相看,不得不被中國的工程師和科學家所嘆服,很難想像那樣一項工程的坐落。前不久,官方就宣布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的射電望遠鏡已經發現了43顆脈衝星。研究脈衝星,有助於解答很多重大的物理學問題,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的射電望遠鏡工程,是由我國天文學家於1994年提出構想,從預研到建成歷時22年,是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
  • 宇宙發生高能爆炸,中國"天眼"取得世界級發現,鎖定重要源頭
    當地時間11月4日,英國《自然》雜誌發文,刊登了快速射電暴的起源發現成果,中國"天眼"射電望遠鏡為其提供了重要線索,取得了世界級的重大發現。美國和加拿大的望遠鏡,在2020年4月28日都觀測到了一個名為FRB200428的快速射電暴,加拿大研究團隊認為此次快速射電暴與一顆已知的磁坨星有關;美國望遠鏡同時還捕捉到了一次該磁坨星X射線的爆發。
  • 宇宙發生高能爆炸,中國天眼立下大功:取得世界級重大發現
    當地時間11月4日,英國《自然》雜誌發文,刊登了快速射電暴的起源發現成果,中國"天眼"射電望遠鏡為其提供了重要線索,取得了世界級的重大發現。雖然"天眼"沒有直接捕捉到FRB200428,但卻記錄到一次短伽馬射線的極高能爆炸。多個國家的研究結果綜合之後,基本鎖定了此次快速射電暴的起源。 此次觀測也凸顯了國際合作研究的重要性,以及不同地理位置上帶來的觀測結果差異。中國"天眼"所觀測到的短伽馬射線爆炸,對於研究至關重要,同樣也極為罕見。
  • 「中國天眼」探測範圍可達宇宙邊緣 臺媒:或能尋找外星人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0月11日報導,「天眼」若能第一個捕獲河外星系脈衝星,將具有開創性意義。目前中國大陸科學家李菂和他的研究小組已在為觀測河外星系脈衝星做技術上的準備,最早於明年初嘗試。報導稱,對於觀測範圍可達已知宇宙邊緣的「天眼」來說,發現脈衝星只是使命之一,未來它還將在中性氫觀測、譜線觀測、尋找可能的星際通訊信號等方面大放異彩。
  • 「天眼計劃」究竟是何物?人類可不可以啟動「天眼計劃」?
    說到天眼計劃,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天眼計劃,在去年9月份的時候,被稱為天眼的世界最大口徑電望遠鏡,在貴州平塘正式的啟用,據媒體了解,該射電望遠鏡的口徑達到了500米,首批觀測的目標鎖定在了直徑10萬光年的銀河系邊緣,用來探究恆星起源的秘密,這個望遠鏡的正式啟用,可以說是我國天文科技上的一個非常巨大的進步
  • 中國天眼備受關注,性能超美國十倍,可探測137億光年之外
    為了探索太空中的各種奧秘,科學家們也展開了各種各樣的研究,其中射電望遠鏡就是我們觀測並研究諸多天體的最好工具。射電望遠鏡可以測量天體射電的強度、頻譜及偏振等量,包括收集射電波的定向天線,放大射電信號的高靈敏度接收機,信息記錄﹑處理和顯示系統等。20世紀60年代天文學領域的「四大發現」,就都與射電望遠鏡有關。
  • 貴州超級天眼今啟用 有人在月球上打電話它都能看到
    2016年9月25日,今天,有著「超級天眼」之稱的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在貴州平塘的喀斯特窪坑中落成啟用,將在未來10年至20年保持世界一流設備的地位,為我國乃至世界各國的科學家探索宇宙深空的奧秘提供天文利器。
  • 全球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在貴州落成啟用
    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工程由我國天文學家於1994年提出構想,從預研到建成歷時22年,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主導建設,是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  「天眼」工程總工程師兼首席科學家南仁東介紹,藉助這隻巨大的「天眼」,科研人員可以窺探星際之間互動的信息,觀測暗物質,測定黑洞質量,甚至搜尋可能存在的星外文明。
  • 貴州500米直徑的「天眼」望遠鏡做出世界級重大發現
    」對銀河系磁星軟伽馬重複暴源SGR 1935+2145進行多波段聯合觀測。在SGR 1935+2145發生高能暴發的同時,藉助「中國天眼」超高的靈敏度對射電波段流量給出了迄今為止最嚴格的限制。近1年來,「中國天眼」已觀測服務超過5200個機時,超過預期設計目標近2倍。今年2月,「中國天眼」團隊克服疫情影響,正式啟動科學委員會遴選出的5個優先和重大項目,近百名科學家開始使用並處理「中國天眼」的科學數據。
  • 中國「天眼」,世界第一
    促動器:液壓型促動器,最短長度分為1.780米和1.380米兩種規格,促動器數量2225個,每個重量不超120公斤可觀測最大天頂距:40°可觀測頻率:70MHz – 3GHz(未來可以升級至8GHz)波段角解析度:2.9角分地理坐標:25.6525°N 106.8567°E照明口徑:300米深度:134
  • 「中國天眼」9月預計可啟動地外文明搜索
    」預計9月可正式啟動針對地外文明的搜索。什麼是「中國天眼」據公開資料介紹,「中國天眼」即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簡稱FAST,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克度鎮大窩凼的喀斯特窪坑中,工程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天眼」工程由主動反射面系統、饋源支撐系統、測量與控制系統、接收機與終端及觀測基地等幾大部分構成
  • 「中國天眼」工程師:搜尋外星人是FAST的終極目標之一
    現實中,中國建了一個類似「紅岸基地」的「中國天眼」——貴州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ive hundred 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簡稱FAST),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大窩凼的喀斯特窪坑中。
  • 世界只剩中國FAST一隻天眼 盤點「中國天眼」壯觀瞬間
    ),簡稱FAST,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大窩凼的喀斯特窪坑中,工程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天眼」工程由主動反射面系統、饋源支撐系統、測量與控制系統、接收機與終端及觀測基地等幾大部分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