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釩磷酸鋰正極材料結構及電化學性能的影響

2021-01-09 鳳谷節能科技

目前,安全問題已逐漸成為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和大型儲能系統中動力鋰離子電池未來發展的研究熱點與商業鋰化過渡金屬氧化物相比,單斜鋰釩磷酸鋰(Li;V2(P04)3)由於其共價鍵合的PO4基團日和由其獨特的三維離子擴散隧道引起的快速離子擴散行為國,表現出優異的熱穩定性,被視為最有希望的正極材料候選物之一,國內外研究者通過不同的合成方法對其進行大量的研究。目前,製備Li,V2(P04)3常見的方法有高溫固相法碳熱還原法及溶膠一-凝膠法習,此外還有微波法、水熱法、 靜電紡絲法、冷凍乾燥法[1]等。在這些合成方法中,碳熱還原法由於製備設備和工藝簡單,製備條件容易控制,適用於工業化生產,是目前在科研和工業化生產中採取的最主要的製備方法。

它是將固體前驅體研磨或球磨後在鳳谷旋轉燒結爐中進行熱處理所得混合物的方法。以Li;V2(P02) 3為例,其原料包括鋰源(例如L0H●H2O, Li2CO,或LiF等)、釩源(例如V20,或NH4 V03)、磷源(例如NHJH2PO4或(NH4) 2HP04)、碳源(例如石墨)或有機化合物(例如檸檬酸)充分混合均勻後,先將前驅體加熱至300~400C以排出氣體(例如NH,和H2O),然後再進行研磨並在惰性氣體下在600~1 000 C的溫度下煅燒10~24 h。在煅燒期間,直接添加的碳或由有機前驅體熱解形成的碳可以充當還原劑將Vst還原成V3+。最終產品的性質與煅燒溫度和煅燒時間密切相關。

劉素琴等以LiOH. H2O、V2Os和NH4H2P04為原料,碳為還原劑,採用高溫固相法合成了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Li3V2(P0)3。 結果表明:隨著焙燒溫度的升高,合成樣品的純度也隨之提高,當溫度達800℃時,所得樣品為純相的Li,V,(P04)3i該材料在0.1 C充放電電流密度下3.0~4.2 V的充放電電壓範圍內首次充電比容量達到135mAh/g,首次放電比容量為130 mAh/g,庫侖效率達96.3%。陳權啟等以L0H●H2O、V2O, 和NH,H,P04為原料,過量50%的乙炔黑為還原劑,採用碳熱還原法合成了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Li;V2(P04)3/C,研究了合成溫度和時間條件對產物組成和電化學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複合材料的放電容量隨著焙燒溫度升高先增加後減小。

焙燒溫度由600 C升高至850 C,複合材料的容量依次為65、86、102、116 mAh/g,但當焙燒溫度升高至900 C時,容量降低到108 mAh/g,850 C是合成Li3V,(PO4);的最佳溫度。放電容量隨焙燒時間延長先增加後減小,焙燒時間8 h製備的產物容量最小,只有105 mAh/g;焙燒時間為24 h時,Li;V2(PO)3材料的容量為113 mAhlgi而焙燒時間16h時合成的材料所具有的容量最大,達到116mAh/g,為理論容量的87%。以乙炔黑為還原劑製備Li3V2(PO4);1C複合材料的最佳條件為焙燒溫度850C、焙燒時間16h。這說明還原劑的種類對Li,V2(PO4) 3/C正極材料的燒結工藝有很大的影響。劉麗英等碳源對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Li3V2(PO) 3/C的形貌和電化學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以檸檬酸為碳源製備的材料為細小顆粒組成的團聚體,具有較好的電化學性能,但是並沒有對燒結工藝進行優化。因此筆者以檸檬酸為還原劑,以Li0H●H20作為Li源,V2O,作為V源, NH,H2PO4提供磷酸根進行配料並球磨後通過碳熱還原法製備Li3V2(P0);/C正極材料。通過XRD、恆電流充放電等測試手段研究燒結溫度和燒結時間對Li;V2(P04)3正極材料結構及電化學性能的影響。

相關焦點

  • 鋰電正極材料磷酸鐵鋰的製備方法簡述
    磷酸鋰鐵化學分子式為:LiMPO4,其中鋰為正一價;中心金屬鐵為正二價;磷酸根為負三價,常用作鋰電池正極材料。磷酸鐵鋰電池的應用領域有:儲能設備、電動工具類、輕型電動車輛、大型電動車輛、小型設備和移動電源,其中新能源電動車用磷酸鐵鋰約佔磷酸鐵鋰總量的45%。
  • 二硫化鎢納米片有望改善磷酸鐵鋰正極材料性能
    二硫化鎢納米片有望改善磷酸鐵鋰正極材料性能。在鋰離子電池工業化推廣中,正極材料正成為其發展的主要瓶頸。與其他材料相比,低維度二硫化物納米片因具有層狀結構和大表面積的特性,而被公眾認為是一種很有前景的鋰離子電池材料,可以有效降低與電解質溶劑發生熱化學反應的概率。
  • 錳酸鋰、三元材料、磷酸亞鐵鋰_三類鋰電池材料特性對比
    錳酸鋰簡介   錳酸鋰是較有前景的鋰離子正極材料之一,相比鈷酸鋰等傳統正極材料,錳酸鋰具有資源豐富、成本低、無汙染、安全性好、倍率性能好等優點,是理想的動力電池正極材料,但其較差的循環性能及電化學穩定性卻大大限制了其產業化。
  • 三萬噸磷酸錳鐵鋰正極材料落戶山西臨汾 一期投資4.5億元
    近日,由臨汾市中貝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鵬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百民冠達實業有限公司三家共同投資的中貝材料三萬噸磷酸錳鐵鋰正極材料項目籤約落戶山西臨汾市堯都高新區。該項目採用EPCC(設計、採購、施工、開車)一體化智造,擬全面建成數位化智慧工廠,實現先進位造技術和先進信息技術的高度耦合與集成,提升生產線的全過程管控與優化能力,打造智慧鋰電材料工廠新模式,推動鋰電行業的大發展。公開資料顯示,目前鋰電池正極材料主要可分為鈷酸鋰、磷酸鐵鋰、錳酸鋰、鎳酸鋰、三元材料、磷酸錳鐵鋰等幾大類。
  • 機械-電化學模型還原「機械壓力」對鋰離子電池電性能的影響
    但是在Li+嵌入和脫出正負極材料的過程中,會導致活性物質發生體積膨脹,從而在鋰離子電池內部產生應力,特別是在嵌鋰不均勻時,不同嵌鋰狀態的活性物質會產生不同的應變,因此導致顆粒內部產生極大的應力,導致顆粒產生裂紋和容量衰降。
  • 熔鹽法再生修復退役三元動力電池正極材料
    1 C條件下循環100次後,放電比容量為132. 6 mA·h/g,相比於未處理的廢棄三元正極材料,倍率性能和循環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與商業NCM523材料相差無幾。本研究有助於推動廢舊三元正極材料回收產業化推廣,也為回收再生其它的鋰電池正極材料,例如錳酸鋰、磷酸鐵鋰等材料的綠色回收提供了獨特的思路,此方法在鋰電池回收領域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 鋰電池正極材料上市公司名單(鈷酸鋰+錳酸鋰+磷酸鐵鋰+三元)
    車研諮詢研究了鋰電池產業鏈2000多家企業(包括鋰電池、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材料、電極液/六氟磷酸鋰材料、鋰礦/碳酸鋰/氫氧化鋰、鋰電設備、鋰電池回收利用)。其中,《2021-2025年中國鋰電池正極材料市場發展趨勢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2021版)》,對全國350多家鋰電池正極材料企業(母公司與分/子公司單獨計算)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 高容量有機正極材料——杯六醌|正極材料|容量|電解液|黃葦葦
    有機材料結構可設計性強、對環境友好和廉價易得等優點符合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因此成為當前研究的熱點。然而,有機正極材料的特性使其易溶於有機電解液導致容量衰減。雖然以往基於單體聚合及電解質優化上已經分別作過一些報導,但很少有將有機正極材料與電解質體系結合起來的研究。要實現其實際應用,必須從電池體系的構築出發,即高容量正極材料和安全穩定的電解質體系均需要被考慮。
  • 技術丨帶你重新認識磷酸鐵鋰
    但由於其本身結構的限制,導致以LiFePO4為正極材料的鋰離子電池導電率差、鋰離子擴散速率慢,在低溫條件下放電性能較差,近年來漸漸比不上三元正極材料了。LiFePO4的不足之處在於電子電導率和離子電導率較低,分別為109S·cm1和1010-1015cm2·s1,作為正極材料應用於鋰離子電池表現出較差的倍率性能。除此之外LiFePO4的能量密度也不高。LiFePO4的晶體結構示意圖優化結構,改變性能既然結構決定了磷酸鐵鋰的性質,那麼想改變磷酸鐵鋰的性能就需要對其結構進行優化。
  • 我國鋰電池正極材料發展現狀與負極材料廠商排名
    層狀錳酸鋰用作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缺點是雖然容量很高,但在高溫下不穩定,而且在充放電過程中易向尖晶石結構轉變,導致容量衰減過快。錳酸鋰在中國市場的使用還主要定位在小型電池領域,無法應用於高端領域,更不能完全取代鈷酸鋰材料在小型鋰電的地位。
  • 其魯:尖晶石錳酸鋰正極材料或將成為「無鈷電池」最優選擇
    關於電池「無鈷化」的問題,其魯認為,鈷對於電池的電化學的穩定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鎳、鈷材料稀缺,隨著電動汽車產業規模的擴大,風險也相應加大。因此,考慮到電池的安全與資源保障的安全,其魯建議考慮充放電性能穩定尖晶石錳酸鋰正極材料。
  • 石墨烯材料助力鋰離子電池性能更上一層樓
    雖然一般直覺會利用分散劑來改善石墨烯團聚的問題,然而市面上多數的分散劑對於分散石墨烯不見得有效,更可能會因為界面阻抗而降低石墨烯的導電性能,對於電化學裝置,特別是鋰離子電池而言,分散劑能否在不同電壓甚至是高電壓的循環操作下穩定存在,而不會產生副反應或是影響安全性的疑慮,是更重要的考量。
  • 電化學冶金與電池電化學分會場---「中國有色金屬2018青年科技論壇」
    (17) 謝科予 西北工業大學 教授報告題目: 金屬鋰負極的電化學結晶行為控制(18) 羅紹華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 教授/院長報告題目: 磷酸鹽基正極材料的設計,調控與製備(19) 蔣凱 華中科技大學 教授/青千報告題目: 基於液態電極的電化學儲能體系
  • 青島能源所開發出高性能無鈷富鋰錳基正極材料體系
    ,鈷起到穩定材料結構和提高循環、倍率性能的重要作用。眾所周知,正極材料中去鈷或者少鈷,面臨的技術挑戰之一就是如何解決鋰鎳混排以及金屬溶出的問題,否則正極材料的穩定性、循環性能、倍率性都非常差。普遍的「無鈷」概念是將正極材料中的鈷含量降低,進而用摻雜包覆其它元素的方法來「補償」,從而保證正極材料的結構穩定性。
  • 物理所高能量密度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基礎研究獲進展
    高容量正極材料是當前第三代高能量密度鋰離子電池研究的熱點。其中由巖鹽結構Li2MnO3以及六方層狀LiMO2結構單元形成的富鋰相納米複合結構正極材料受到了廣泛的關注。該類材料可逆儲鋰容量是第一代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LiCoO2的兩倍,達到250-300 mAh/g。
  • 被廣泛看好的正極材料尖晶石錳酸鋰為什麼沒有大規模應用?
    1984年Goodenough小組發現了尖晶石錳酸鋰(以下簡稱錳酸鋰)正極材料,因其具有生產工藝簡單、儲量巨大、大電流充放電能力和耐過充性能好、成本低廉以及無毒無汙染等優點,是被廣泛看好與研究的鋰電正極材料之一。
  • 北京大學在鋰電池錳基尖晶石正極材料方面取得進展
    近日,北京大學新材料學院潘鋒教授團隊在鋰電池錳基尖晶石正極材料方面研究工作中取得重要進展。正極材料通常被認為是決定鋰離子電池性能的決定性因素。理想情況下,正極應在較寬的工作溫度範圍內提供高比容量、高工作電壓、低成本、優越的安全性和長循環壽命,以滿足要求諸如混合動力汽車、嵌入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等應用的要求。在已有的正極材料中,錳基尖晶石型鋰錳氧化物LiMn2O4(LMO)由於其高電壓(Li/Li+≈4.0V)和低成本而引起了廣泛的應用。然而,循環性能差和相對較低的容量極大地限制了其作為鋰電正極材料的廣泛應用。
  • 構築In2O3&LiInO2修飾層提升高鎳三元正極材料結構穩定性研究
    由於材料結構的不穩定性,導致表面易與空氣中的CO2和H2O發生副反應,易被電解質侵蝕,導致材料結構破壞,容量快速衰減、電壓嚴重下降。因此,提升高鎳三元正極材料的結構穩定性是亟待解決的難題。 【工作介紹】 近日,中南大學冶金與環境學院鄭俊超團隊提出了利用溼法一步合成In2O3&LiInO2修飾層,以穩定高鎳三元正極材料LiNi0.8Co0.1Mn0.1O2表面結構的研究策略,並通過第一性原理計算和一系列現代分析測試手段證實了該修飾層對穩定材料結構和提升材料性能的積極作用。
  • 鋰電池正極材料路徑漸明 鈷酸鋰將逐漸被替代
    2012年鋰離子電池佔全球鋰終端需求的41%,鋰離子電池的輸入輸出性能主要取決於電池內部材料的結構和性能。這些電池內部材料包括負極材料、電解質、隔膜和正極材料等。其中正極材料是最核心的關鍵材料,佔據鋰電池成本的30-40%。消費類電子產品市場(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等)的快速擴張帶來鋰電池需求的爆發式增長。
  • 【乾貨】鋰電池快充技術對電池材料與組成結構的要求
    如果電池想要快充,對於其功率相關的性能要求也就更高。而對於電池來說,如果要提升功率性能,需要在電池整體的各個環節中都下功夫,主要包括正極、負極、電解液、隔膜和結構設計等。  1)正極  實際上,各種正極材料幾乎都可以用來製造快充型電池,主要需要保證的性能包括電導(減少內阻)、擴散(保證反應動力學)、壽命(不需要解釋)、安全(不需要解釋)、適當的加工性能(比表面積不可太大,減少副反應,為安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