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D國內人均配備不足0.5臺 國產替代浪潮已起步

2020-11-30 騰訊網

本報記者 閆立良 見習記者 郭冀川

近期,北京市啟動了軌道交通車站配置自動體外除顫儀(AED)的工作。根據相關工作安排,到2022年底,北京市所有軌道交通車站將實現AED設備全覆蓋,且一線站務人員培訓取證率達80%以上。隨著AED在公共場所越來越普及,不僅惠及相關生產企業,更推動了AED的國產替代。

「救命神器」AED加速公共場所覆蓋

AED是一種能夠自動識別異常心律並給予電擊除顫的急救設備,搶救心跳驟停患者的成功率遠高於徒手心肺復甦,其最大特點是使用者無需具備專業背景,在接受一定時間的培訓後,操作者即可使用該「救命神器」。

國家心血管中心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正在上升,目前我國每年發生心源性猝死的人數超過54萬人,心源性猝死是對公眾健康的嚴重威脅,而要降低心源性猝死的死亡率,AED是最有效手段。

中國醫藥物資協會醫療器械分會秘書長陳紅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年來公共場所有人突發暈厥事件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大部分源於疾病引起的心臟驟停,這也使得國內越發重視在公共場所安裝AED設備,如上海、深圳、北京的軌道交通均開始安裝AED設備。

AED在部分發達國家已實現普及,比如在美國、日本等地的大部分公共場所都有配備,但在我國,AED對大多數人而言還比較陌生。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統計,美國每10萬人的AED設備配備數量達到317臺,而中國的人均AED配備數量還不足0.5臺。

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的AED研究報告顯示,近年來,我國AED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國內市場規模在2010年僅有約1億元,在2018年後已經突破10億元,市場發展迅速。只是從市場格局來看,由於AED市場的技術門檻相對較高,因此國內市場起步較晚,部分技術尚未發展成熟,導致國內AED水平整體落後於發達國家,國內AED市場也主要由外資企業佔據主導地位。

AED國產化市場有待開拓

我國AED一直依賴進口,飛利浦、日本光電、卓爾等國外AED設備企業佔據了中國AED的主要市場份額。多年來,國內醫療器械企業的技術水平逐漸提高,也開始進入AED領域,如邁瑞醫療、魚躍醫療均有生產。

邁瑞自動體外除顫儀BeneHeartD1,是中國第一款雙相波AED產品,邁瑞醫療近三年年報顯示,其AED產品全國銷量平穩增長,2017年銷量5000餘臺,2018年銷量7000餘臺,2019年銷量10000餘臺。

2017年,魚躍醫療通過其在德國的全資子公司,以1170萬歐元收購了德國普美康100%的股份,魚躍醫療在2019年年報中介紹,已實現德國普美康AED產品的技術與製造的國產化,AED等產品報告期內銷量增速超過25%。

陳紅彥表示,近年來,我國出臺政策鼓勵採購國產醫療設備,促進了國產高端醫療器械的發展步伐。AED屬於三類醫療器械,要經過嚴格的安全檢測與臨床實驗數據準備,實現國產化的AED產品進入市場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在京東平臺上,國產的AED價格與國外進口的AED差異並不大,因此從銷量和產品數量來看,進口AED均高於國產AED。記者此後走訪了北京一號線部分地鐵站,站內配置的AED也主要是日本光電和美國ZOLL公司的產品。

深圳中金華創基金董事長龔濤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高端醫療器械的國產化率不高,除了產品技術原因,相關核心零部件能否實現自主研發也是其中的關鍵。目前一些國內企業已經完成AED的自主研發和國產化,但研發成本高、品牌影響小,要給企業帶來明顯營收增長還需要進一步市場開拓和性價比提升。

(編輯 上官夢露)

相關焦點

  • 國產替代中的低估值企業,自主可控浪潮帶來機會
    同時發布的小米新旗艦級智慧型手機小米10至尊紀念版,最大的技術亮點在於其高達120W的快充充電器以及搭載的石墨烯鋰電池,尤其是後者,實現了完全國產化替代。 從小米發布會情況看,這是國內首款真正實現商業化量產的匹配石墨烯鋰電池的高功率充電器。這只是國內科技進步的一個縮影,也是未來國產替代浪潮的縮影。
  • 與死神賽跑的國產AED
    據大灣腹地向AED代理商貝登醫療確認的消息,2019年邁瑞醫療共售出12475臺AED,佔據了國內AED市場52%的份額,以此推算,國內市場AED的年銷量應為約2.4萬臺,年銷售額規模僅為2.4億元。 假設每年銷售額保持不變,要消化850億的市場,大概需要四個世紀。
  • 半導體國產替代,哪些公司值得投資?
    從投資角度出發思考,國內半導體產業鏈未來的業績增速將受兩大核心因素的影響,一是行業需求增速,二是國產替代率增速,其中國產替代速度彈性最大,是影響國內半導體細分領域各公司能否率先「跑出來」的決定性因素。那麼A股上市公司中,哪些公司的技術含量高?國產替代實力強呢?
  • 2019年中國核磁共振(MRI)設備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 國產替代前景廣闊
    歷經三十餘年的發展,現階段我國MRI應用已較為成熟。MRI市場快速增長 保有量持續增長2015年全球醫用MRI市場規模為50.11億美元,預計到2021年有望達到75.2億美元,複合增長率約為7%。而在二級以下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本土品牌東軟以34.1%的市佔率排名第一,國產品牌以中低端為主。國內MRI不斷優化 替代前景廣闊近年來在國內生產商研發技術水平提升、國產醫療器械產業政策扶持等多重因素的推動下,越多優秀的器械廠商不斷研發出和國外廠商相抗衡的高端產品。
  • 內窺鏡行業深度報告:優選國產替代快車道,把握細分領域龍頭
    從人均接受 MIS 數量來看,中國每百萬人口接受 MIS 的數量及 MIS 滲透率分別從 2015 年的 4284 臺及 28.5%增長至 2019 年的 8514 臺及 38.1%,美國 2019 年這一 數據分別為 16877 臺及 80.1%。
  • 國產替代概念龍頭浪潮信息跌超8%:板塊集體重挫 發生了什麼?
    國產替代概念龍頭浪潮信息跌超8%:板塊集體重挫 發生了什麼? 時間:2020年11月02日 16:33:09&nbsp中財網   今日早盤,信息技術板塊多股走低,超40多隻個股跌超5%。  國產軟體、通信、軍工、疫苗等板塊領跌。
  • 被動元件兩大領域國產替代機遇初現
    打開APP 被動元件兩大領域國產替代機遇初現 何律衡 發表於 2020-12-04 10:16:24 龍頭加班加點,也從側面反映了被動元件產能告急趨勢已現。 供需兩端合力中,被動元件兩大領域國產化機遇已初露端倪,全球電動化浪潮再成催化劑。
  • 雷射器國產替代已到萬瓦級別 超高功率驅動雷射產業鏈全線發展
    數據顯示,2016年百瓦級的國產雷射器開始在市場佔主導地位(銷量超過50%),千瓦以上的國產雷射器銷量直到2019年才反超進口。2020年,萬瓦雷射器成了各廠家角力的焦點,光纖雷射器國產替代的趨勢也逐漸向萬瓦延伸,這一趨勢在各大展會上也有所體現。
  • 半導體材料|國內需求超30%,自產不足 2%,這些靶材龍頭已技術突破
    [ 公司密鑰:獨家調研 挖掘內幕 ] 半導體材料|國內需求超30%,自產不足 2%,這些靶材龍頭已技術突破第一財經2020-09-05 10:46:36 【邏輯】靶材是半導體、顯示面板等的關鍵核心材料,國內總需求佔比超 30%,但可自主生產的市場規模不足 2%。伴隨高端製造業向國內轉移趨勢,國產替代空間明顯。【涉及公司】……【時間】機構預測,到2023年,國內光伏電池用濺射靶材市場將達60億元,磁記錄靶材市場可達107億元,顯示面板用靶材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46億元。
  • 國內機關單位將全面啟用國產電腦?國產電腦的春天要來了嗎?
    近日,金融時報爆出國內將在3年內用國產電腦替換機關事業單位的國外電腦。據稱目標是2020年替換掉30%,2021替換50%,2022年替換剩下的20%,預計將有2000萬至3000萬臺電腦被更換。不過,消息未經證實。
  • 艾偉孚首獲國內輔助生殖培養用油III類證 國產替代要星火燎原了?
    來源:億歐網艾偉孚首獲國內輔助生殖培養用油III類證 國產替代要星火燎原了?未來3-4年,國產輔助生殖培養液產品將佔國內一半的份額。文丨秘叢叢編輯丨劉聰輔助生殖正在開啟藍海市場。以目前全國約100萬個試管周期、平均診療費3萬元/周期估算,國內輔助生殖產業規模大約300億元。
  • 國產航發再次新突破,國產發動機可替代,但還需繼續打磨
    國產大飛機C919是否有替代發動機另外正是因為國產C919大飛機在市場上已有一定競爭力,美國正考慮對中國出口LEAP-1C航空發動機,C919採用的正是這款進口的發動機。作為大飛機的「最核心」的零部件,正是國產C919的短板。如果美國真的停止出售LEAP-1C航空發動機,對我國國產C919影響大嗎?是否具備替代發動機。
  • 國產先進光學瞄準鏡公開亮相,或將成為陸軍官兵標準配備
    它不同於已知的95步槍光學瞄準鏡,似乎與美軍先進光學瞄準鏡(ACOG)相當或者相近,如果屬實,這種瞄準鏡未來有可能會配備在國產新一代步槍上面,成為陸軍官兵標準裝備。 國產步槍從81式自動步槍開始就配套研製了光學瞄準鏡,不過考慮到國內當時經濟條件,裝備部隊的81式自動步槍並沒有配發光學瞄準鏡。進入90年代國產95自動步槍設計定型,它同樣配套研製了白光瞄準鏡和微光瞄準鏡,不過95步槍白光瞄準鏡只是普通的望遠式瞄準鏡,就性能來講遠不如ACOG瞄準鏡。同樣出於成本和費用等方面問題,95式步槍白光瞄準鏡也沒有大規模配發部隊。
  • 航空航天裝備電子元器件國產化替代質量控制探討
    近年來,隨著新品等項目的牽引和國內各元器件研製單位的技術攻關,國產電子元器件的性能水平取得了長足發展,部分國產電子元器件的性能已接近或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但大規模集成電路、大功率器件、光電器件等元器件仍有部分依賴進口。我國是電子元器件的生產大國,同時也是應用大國。
  • 俄羅斯2021年底交付MC-21 國產替代進口 首先供應國內
    目前,MC-21的備件庫存不足,嚴重影響了生產交付活動,俄羅斯已經採取了進口替代政策,用國產部件替代外國部件,並正在加緊生產。伊爾庫特公司將首先供應俄羅斯國內的航空公司,以建立維護和服務能力,避免蘇霍伊「超級噴氣100」所犯的錯誤。來源:《飛行國際》網站
  • 光刻膠3大細分產業鏈梳理,8家公司是國產替代核心利器
    Part A 【政策催化 國產替代加速】今年9月份,國家發改委發布《關於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 培育壯大新增長點增長極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加快新材料產業強弱項,具體涉及加快在光刻膠、大尺寸矽片、電子封裝材料等領域實現突破。
  • 這才是國產「精品」,車寬1米9滿箱830km,終身不怕壞,起步200碼
    導讀:這才是國產「精品」,車寬1米9滿箱830km,終身不怕壞,起步200碼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汽車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超4000億美元電子產業鏈遭衝擊,國產替代的機會在哪裡?
    3、手機消費需求已處於底部,隨國內生活秩序恢復,手機端需求將迅速復甦,國內三大運營商預計5G手機2020年銷售超4.4億部。4、半導體行業自動化程度高,國內疫情對供給端影響有限,日韓疫情帶來國產替代新機會。
  • 國內首臺生產12寸矽晶圓設備試產成功
    但在這個晶圓背後,大家要弄注意的是,國內其實能夠提供12寸晶圓產能的廠商不多,中芯國際算一家,而能夠生產12寸晶圓材料的廠商更少,目前也主要是上海新昇。而更讓人不爽的是,生產12寸晶圓材料的設備,國內主要還是靠進口的。但近日,傳出了一則好消息,據媒體報導稱,那就是國產首臺新一代大尺寸集成電路矽片生長設備試產成功了。
  • 暗流湧動的TWS耳機江湖:國產替代抱團崛起
    據IDC公布的2020年上半年中國無線耳機市場出貨量報告,上半年中國無線耳機的出貨量達4256萬臺,同比增長24%。其中,TWS耳機出貨量佔比64%,同比增長49%。伴隨著中國TWS耳機市場的不斷擴張,國內公司的技術發展逐漸成熟,中國廠商在品牌和OEM/ODM方面已獲得強勁的發展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