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2021年底交付MC-21 國產替代進口 首先供應國內

2020-09-26 空天界

【據英國《飛行國際》網站2020年9月24日報導】俄羅斯工業與貿易部長曼圖羅夫表示,將從2021年底開始交付首架MC-21飛機。伊爾庫特公司已經獲得了175架MC-21飛機的訂單,其中俄羅斯國際航空公司定購了50架,並有增購35架的選項。由於冠狀病毒大流行,MC-21飛機的飛行測試和認證活動被迫推遲。目前,MC-21的備件庫存不足,嚴重影響了生產交付活動,俄羅斯已經採取了進口替代政策,用國產部件替代外國部件,並正在加緊生產。伊爾庫特公司將首先供應俄羅斯國內的航空公司,以建立維護和服務能力,避免蘇霍伊「超級噴氣100」所犯的錯誤。

來源:《飛行國際》網站

相關焦點

  • 俄羅斯MC-21客機將在2021年底開始交付
    中國航空新聞網訊:據飛行國際9月23日報導,據俄羅斯貿易和工業部長丹尼斯-曼圖洛夫(Denis Manturov)稱,伊爾庫特公司將在2021年底前向俄羅斯航空公司交付首架MC-21客機。2026年預計完成交付。
  • 生物製藥「生命的血液」幾乎完全依賴進口?「國產平價替代」到底有...
    生物製劑生產用培養基、藥理及基礎醫學研究用培養基,主要由原代細胞無血清培養,其開發技術壁壘最高,乾粉生產難度很大,幾乎完全依賴進口,且具有很強的客戶粘性。如果有國產製品替代進口,從運輸供應時間和成本控制上取得競爭空間,將成為可能突破的方向。
  • 半導體崛起的必由之路——國產替代進口
    中國大陸半導體設備需求量約佔全球總量的21%,已成為全球第二大半導體設備需求市場。全球半導體設備前五大生產廠商佔據著全部市場65%的份額,而國產半導體設備僅佔據1-2%的市場份額,國產替代進口的潛力巨大。另外,由於美國對華高科技企業的再次全力打壓,半導體晶片領域的國產替代進口的已經踩上了時代改革的步伐。
  • 國內首個國產大飛機交付中心完成首架機交付
    11月3日,從中鐵十八局集團獲悉,由該集團承建的國內首個國產大飛機交付中心——中國商飛江西生產試飛中心舉行了首架AJR21支線飛機交付儀式,標誌著該交付中心基本建成,並具備了相應功能。該生產試飛中心是江西省2020年重點工程之一,項目位於南昌航空城核心區域,規劃總佔地面積24.5萬平方米,建設內容包括交付中心、完工中心等16個建築單體及可停放11個機位的停機坪、景觀綠化、道路等工程,全面建成後,將承擔國產ARJ21新支線飛機及
  • 化學發光行業深度:體外診斷明珠 國產替代可期
    根據Frost&Sullivan報告, 預計國內免疫診斷市場2018-2023年複合增速為21%,其中國內企業整體增速(+24.1%)高於核心技術,學術認可度較低,文獻數量遠少於外資廠家;2、不同廠家的檢測結果往往不具有可比性,不管是國產與進口廠家之間、進口廠家與進口廠家之間都是如此,原因是技術原理、抗原表位、幹擾物質、儀器構造、試劑性能等各不相同;3、國內產品雖然已取得一定進步,但與外資相比仍有差距,主要體現在檢測
  • 金宏氣體:國內電子特種氣體龍頭 進口替代與成長空間巨大
    與中芯國際爭取追趕臺積電,上海微電子爭取追趕荷蘭ASML公司,華大九天、概倫電子等公司爭取在晶片設計軟體EDA領域有所突破一樣,一家低調的公司在半導體電子特種氣體領域同樣承擔著國產進口替代的民族使命,它就是即將登陸A股科創板的金宏氣體。
  • 國產雷射器替代進口勢在必行
    摘要高端雷射器當前主要被外資企業所壟斷,中美貿易戰也使得中國企業在採購應用高端雷射器方面受阻,因此實現高端雷射器國產化並替代進口勢在必行。值得注意的是,高端雷射器當前主要被外資企業所壟斷,中美貿易戰也使得中國企業在採購應用高端雷射器方面受阻,因此實現高端雷射器國產化並替代進口勢在必行。
  • 俄羅斯國產飛機也被針對,斷供複合材料令其措手不及,專家:C919要小心了
    早在蘇聯時期,蘇聯的航空工業實力就排在全球領先水平,不過蘇聯的民用航空飛機雖然在性能上能與歐美進行媲美,但是燃油經濟性能、乘客舒適度都不太理想,造成這一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生產民航飛機的圖波列夫、伊留申、安東諾夫公司都是生產軍機出身,所以只考慮到了飛機性能,對於航空公司來說,使用這些蘇聯國產飛機經濟性並不理想,在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以及其他國家境內的航空公司除了繼續繼承蘇聯時期的衣缽以外,已經開始大量向歐美國家尋求客機購買
  • 北方華創:第三代半導體重要設備供應商,國產替代領軍企業
    北方華創刻蝕機、PVD、氧化、擴散設備、清洗機等已陸續供應中芯國際、武漢新芯、華力微電子等集成電路製造廠商。半導體設備、電子元器件雙線並行前文已經說過,半導體國產替代勢在必行,近年來,中興通訊(000063)、華為海思、中芯國際(688981)等一系列事件,凸顯半導體設備重要戰略地位,下遊客戶國產設備採購意願強烈,積極配合產品驗證導入。
  • 自主研製高溫油煤漿泵成功替代進口
    鑑定委員會認定:該設備在結構、材料、密封、暖泵等技術方面均有突破和創新,總體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建議儘快投入批量生產,為煤化工、石油化工行業提供可靠的國產設備支持。在神華百萬噸級煤直接液化項目近4年的使用證明,該設備運行可靠、可維修性好、性價比高,可完全替代進口產品。 據上海福斯特公司總經理陳德泉介紹,煤直接液化、油煤共煉、渣油催化裂化等裝置所用的油煤漿、煤漿、渣油等介質,因具有高溫、高固體含量、高磨蝕、高黏度等特點,對輸送泵質量性能要求十分苛刻。目前,國內高壓煤漿泵、油煤漿泵以及高溫煤漿泵、渣油泵等核心設備,幾乎全部依賴進口。
  • 玉柴成為履帶挖掘機替代進口動力的先行者
    玉柴成為履帶挖掘機替代進口動力的先行者2020-08-21 | 發布者:王小傑 | 來自工程機械在線   8月19日,玉柴重工與玉柴股份在玉林聯合發布了全新研製的YC215-9中型履帶挖掘機。該挖掘機搭載玉柴YCA05大功率非道路專用發動機,首批新品當天順利交付客戶。
  • 國產Model Y 2021年量產 LG將為其供應動力電池
    易車訊  日前,我們從相關外媒處獲悉,LG已與特斯拉方面籤訂協議,將為國產特斯拉ModelY供應動力電池,該車型2021年初將在中國工廠量產。目前在國內生產的特斯拉車型動力電池來自於不同的供應商,Model 3轎車使用寧德時代的磷酸鐵鋰電池,LG化學的電池用於長續航版和更昂貴的版本。
  • 俄羅斯拒絕發動機技術轉讓,C929客機交付延期,國產航發不可再等
    可正當中方這邊一切順利開展的時候,俄羅斯方面卻傳來一個不好的消息:CR-929寬體幹線客機將會在2028年左右開始交付第一架原型機進行首飛,這比預計制定的2025年要推遲了3年左右。而之所以會推遲首飛,據俄羅斯方面消息人士透露,主要原因還是俄羅斯不願意轉讓發動機和一些其他關鍵技術,這也讓研製計劃陷入到停滯階段。按照雙方的原定計劃,CR-929幹線寬體客機將會是作為MC-21和C919幹線窄體客機的補充,第一階段將會使用通用電氣公司的GENX渦扇發動機或者是勞斯萊斯的Trend-700渦扇發動機,這批客機主要用於測試和進入國際市場同波音-787和空客A-380客機競爭。
  • 艾偉孚首獲國內輔助生殖培養用油III類證 國產替代要星火燎原了?
    來源:億歐網艾偉孚首獲國內輔助生殖培養用油III類證 國產替代要星火燎原了?未來3-4年,國產輔助生殖培養液產品將佔國內一半的份額。文丨秘叢叢編輯丨劉聰輔助生殖正在開啟藍海市場。以目前全國約100萬個試管周期、平均診療費3萬元/周期估算,國內輔助生殖產業規模大約300億元。
  • 航空航天裝備電子元器件國產化替代質量控制探討
    近年來,隨著新品等項目的牽引和國內各元器件研製單位的技術攻關,國產電子元器件的性能水平取得了長足發展,部分國產電子元器件的性能已接近或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但大規模集成電路、大功率器件、光電器件等元器件仍有部分依賴進口。我國是電子元器件的生產大國,同時也是應用大國。
  • AED國內人均配備不足0.5臺 國產替代浪潮已起步
    根據相關工作安排,到2022年底,北京市所有軌道交通車站將實現AED設備全覆蓋,且一線站務人員培訓取證率達80%以上。隨著AED在公共場所越來越普及,不僅惠及相關生產企業,更推動了AED的國產替代。 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的AED研究報告顯示,近年來,我國AED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國內市場規模在2010年僅有約1億元,在2018年後已經突破10億元,市場發展迅速。只是從市場格局來看,由於AED市場的技術門檻相對較高,因此國內市場起步較晚,部分技術尚未發展成熟,導致國內AED水平整體落後於發達國家,國內AED市場也主要由外資企業佔據主導地位。
  • 600億IVD市場,300億發光需求,國產儀器代替進口路有多遠?
    2.4進口佔比大:國產替代是方向  在我國體外診斷市場規模中,進口廠家佔據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國內產品呈追趕勢頭。在生化檢驗領域,國內廠家基本實現進口替代;而免疫、分子等技術壁壘較高的領域,國內廠家前幾年剛剛起步,發展迅猛。化學發光行業是免疫診斷中技術最先進的部分,目前國內市場仍被羅氏、雅培、貝克曼、西門子四巨頭霸佔,高端市場尤甚。
  • 電子特氣有望實現全面國產化替代
    原標題:電子特氣有望實現全面國產化替代   電子特氣由於其獨特的產品特性、較大的市場空間以及較快的國產替代進度,預計會成為電子材料國產化替代大潮下最早實現全面國產化替代的細分領域
  • 光伏板塊崛起 上遊產業實現進口替代
    摘要 【光伏板塊崛起 上遊產業實現進口替代】繼矽料和矽片熱潮之後,光伏行業相對低調的上遊耗材產業鏈也在迎來持續的上漲行情。比如切割光伏矽片必不可少的高硬脆切割耗材金剛線,正蓄勢待發。
  • 新材料行業:內循環催化 新材料國產替代加速
    我們認為在內循環背景下,新材料產業具備兩方面機遇:1)產業遷移等行業性機會,催生國內材料需求提升。半導體、5G等產業加速向國內轉移,對上遊材料的自主可控需求明顯提升。2)傳統產業如消費電子、汽車等領域的部分關鍵材料以進口為主,隨著國內材料技術改進,部分材料已切入主流市場,如汽車尾氣淨化部分材料等。建議關注20Q1和Q2歸母淨利潤均實現同比和環比增長的國產替代新材料企業天通股份、貴研鉑業、博威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