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365:PCB設計只懂多層板選擇原則,卻不知疊層設計可不行

2020-12-05 騰訊網

PCB層疊結構設計對產品成本、產品EMC的好壞都有直接的影響。板層的增加,方便了布線,但也增加了成本。設計的時候需要考慮各方面的需求,以達到最佳的平衡。

在完成元器件的預布局後,一般需要對PCB的布線瓶頸處進行重點分析。

結合其他EDA工具分析電路板的布線密度;再綜合有特殊布線要求的信號線如差分線、敏感信號線等的數量和種類來確定信號層的層數;然後根據電源的種類、隔離和抗幹擾的要求來確定內電層的數目。

1

層疊選擇因素考慮

電路板的層數越多,特殊信號層、地層和電源層的排列組合的種類也就越多。

(1)信號層應該與一個內電層相鄰(內部電源/地層),利用內電層的大銅膜來為信號層提供屏蔽。

(2)內部電源層和地層之間應該緊密耦合,也就是說,內部電源層和地層之間的介質厚度應該取較小的值。

(3)電路中的高速信號傳輸層應該是信號中間層,並且夾在兩個內電層之間。這樣兩個內電層的銅膜可以為高速信號傳輸提供電磁屏蔽,同時也能有效地將高速信號的輻射限制在兩個內電層之間,不對外造成幹擾。

(4)避免兩個信號層直接相鄰。相鄰的信號層之間容易引入串擾,從而導致電路功能失效。在兩信號層之間加入地平面可以有效地避免串擾。

(5)多個接地的內電層可以有效地降低接地阻抗。例如,A信號層和B信號層採用各自單獨的地平面,可以有效地降低共模幹擾。

(6)兼顧層結構的對稱性。

常見的疊層設計:

(1)四層板疊層結構

(2)六層板疊層結構

(3) 八層板疊層結構

2

一到八層電路板的疊層設計方式

(1)單面板和雙面板的疊層

對於兩層板來說,由於板層數量少,已經不存在疊層的問題。控制EMI輻射主要從布線和布局來考慮;

單層板和雙層板的電磁兼容問題越來越突出。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因是信號迴路面積過大,不僅產生了較強的電磁輻射,而且使電路對外界幹擾敏感。要改善線路的電磁兼容性,最簡單的方法是減小關鍵信號的迴路面積。

關鍵信號:從電磁兼容的角度考慮,關鍵信號主要指產生較強輻射的信號和對外界敏感的信號。能夠產生較強輻射的信號一般是周期性信號,如時鐘或地址的低位信號。對幹擾敏感的信號是指那些電平較低的模擬信號。

單、雙層板通常使用在低於10KHz的低頻模擬設計中:

1)在同一層的電源走線以輻射狀走線,並最小化線的長度總和;

2)走電源、地線時,相互靠近;在關鍵信號線邊上布一條地線,這條地線應儘量靠近信號線。這樣就形成了較小的迴路面積,減小差模輻射對外界幹擾的敏感度。當信號線的旁邊加一條地線後,就形成了一個面積最小的迴路,信號電流肯定會取道這個迴路,而不是其它地線路徑。

3)如果是雙層線路板,可以在線路板的另一面,緊靠近信號線的下面,沿著信號線布一條地線,一線儘量寬些。這樣形成的迴路面積等於pcb線路板的厚度乘以信號線的長度。

(2)四層板的疊層

推薦疊層方式:

SIG-GND(PWR)-PWR (GND)-SIG

GND-SIG(PWR)-SIG(PWR)-GND

對於以上兩種疊層設計,潛在的問題是對於傳統的**1.6mm(62mil)**板厚。層間距將會變得很大,不僅不利於控制阻抗,層間耦合及屏蔽;特別是電源地層之間間距很大,降低了板電容,不利於濾除噪聲。

對於第一種方案,通常應用於板上晶片較多的情況。這種方案可得到較好的SI性能,對於EMI性能來說並不是很好,主要要通過走線及其他細節來控制。主要注意:地層放在信號最密集的信號層的相連層,有利於吸收和抑制輻射;增大板面積,體現20H規則。

(3)六層板的疊層

對於晶片密度較大、時鐘頻率較高的設計應考慮6層板的設計。

推薦疊層方式:

SIG-GND-SIG-PWR-GND-SIG;

對於這種方案,這種疊層方案可得到較好的信號完整性,信號層與接地層相鄰,電源層和接地層配對,每個走線層的阻抗都可較好控制,且兩個地層都是能良好的吸收磁力線。並且在電源、地層完整的情況下能為每個信號層都提供較好的回流路徑。

GND-SIG-GND-PWR-SIG -GND;

對於這種方案,該種方案只適用於器件密度不是很高的情況,這種疊層具有上面疊層的所有優點,並且這樣頂層和底層的地平面比較完整,能作為一個較好的屏蔽層來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電源層要靠近非主元件面的那一層,因為底層的平面會更完整。因此,EMI性能要比第一種方案好。

小結:對於六層板的方案,**電源層與地層之間的間距應儘量減小,以獲得好的電源、地耦合。**但62mil的板厚,層間距雖然得到減小,還是不容易把主電源與地層之間的間距控制得很小。對比第一種方案與第二種方案,第二種方案成本要大大增加。因此,我們疊層時通常選擇第一種方案。設計時,遵循20H規則和鏡像層規則設計。

(4)八層板的疊層

八層板通常使用下面三種疊層方式:

1)由於差的電磁吸收能力和大的電源阻抗,導致這種不是一種好的疊層方式。它的結構如下:

Signal 1 元件面、微帶走線層

Signal 2 內部微帶走線層,較好的走線層(X方向)

Ground

Signal 3 帶狀線走線層,較好的走線層(Y方向)

Signal 4 帶狀線走線層

Power

Signal 5 內部微帶走線層

Signal 6 微帶走線層

2)是第三種疊層方式的變種,由於增加了參考層,具有較好的EMI性能,各信號層的特性阻抗可以很好的控制。

Signal 1 元件面、微帶走線層,好的走線層

Ground 地層,較好的電磁波吸收能力

Signal 2 帶狀線走線層,好的走線層

Power 電源層,與下面的地層構成優秀的電磁吸收

Ground 地層

Signal 3 帶狀線走線層,好的走線層

Power 地層,具有較大的電源阻抗

Signal 4 微帶走線層,好的走線層

3)最佳疊層方式,由於多層地參考平面的使用具有非常好的地磁吸收能力。

Signal 1 元件面、微帶走線層,好的走線層

Ground 地層,較好的電磁波吸收能力

Signal 2 帶狀線走線層,好的走線層

Power 電源層,與下面的地層構成優秀的電磁吸收

Ground 地層

Signal 3 帶狀線走線層,好的走線層

Ground 地層,較好的電磁波吸收能力

Signal 4 微帶走線層,好的走線層

對於如何選擇設計用幾層板和用什麼方式的疊層,要根據電路板上信號網絡的數量,器件密度,PIN密度,信號的頻率,板的大小等許多因素。對於這些因素我們要綜合考慮。

對於信號網絡的數量越多,器件密度越大,PIN密度越大,信號的頻率越高的設計應儘量採用多層板設計。為得到好的EMI性能最好保證每個信號層都有自己的參考層。

在設計多層PCB電路板之前,工程師們首先要根據單路規模,電路板尺寸以及電磁兼容性(EMC)的需求來確定電路板的層疊結構。

在確定層數之後在確定內電層放置位置以及信號的分布,所以層疊結構的設計尤為重要,

文章整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系我們

相關焦點

  • 關於PCB設計,只懂多層板選擇原則,卻不知疊層設計可不行!
    單、雙層板通常使用在低於10KHz的低頻模擬設計中: 對於以上兩種疊層設計,潛在的問題是對於傳統的1.6mm(62mil)板厚, 層間距將會變得很大,不僅不利於控制阻抗,也不利於層間耦合及屏蔽; 特別是電源地層之間間距很大,降低了板電容,不利於濾除噪聲。
  • PCB抑制幹擾設計,這47個原則你不得不知!
    原則1:PCB時鐘頻率超過5MHZ或信號上升時間小於5ns,一般需要使用多層板設計。  原因:採用多層板設計信號迴路面積能夠得到很好的控制。  原則2:對於多層板,關鍵布線層(時鐘線、總線、接口信號線、射頻線、復位信號線、片選信號線以及各種控制信號線等所在層)應與完整地平面相鄰,優選兩地平面之間。  原因:關鍵信號線一般都是強輻射或極其敏感的信號線,靠近地平面布線能夠使其信號迴路面積減小,減小其輻射強度或提高抗幹擾能力。
  • 淺談PCB疊層EMC規劃與設計思路
    淺談PCB疊層EMC規劃與設計思路 獵板PCB智慧工廠 發表於 2020-11-10 09:54:26 在PCB的EMC設計考慮中,首先涉及的便是層的設置
  • PCB疊層設計和阻抗計算的方法解析
    PCB疊層設計和阻抗計算的方法解析 佚名 發表於 2019-10-30 16:06:14 高速設計流程裡,疊層設計和阻抗計算就是萬裡長徵的第一步。
  • EDA365:非隔離式開關電源PCB布局設計技巧
    一個良好的布局設計可優化效率,減緩熱應力,並儘量減小走線與元件之間的噪聲與作用。這一切都源於設計人員對電源中電流傳導路徑以及信號流的理解。 當一塊原型電源板首次加電時,最好的情況是它不僅能工作,而且還安靜、發熱低。然而,這種情況並不多見。
  • PCB設計100問
    應用的原則是什麼? [答] 採用盲孔或埋孔是提高多層板密度、減少層數和板面尺寸的有效方法,並大大減少了鍍覆通孔的數量。但相比較而言,通孔在工藝上好實現,成本較低,所以一般設計中都使用通孔。
  • 淺談手機用FPC多層板的設計
    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即可橈性印刷電路板,也可稱之為FWPC)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柔性好:可任意彎曲變形,盤繞半徑小,可沿X﹑Y﹑Z三個方向自由移動;   (2) 佔用空間小:既輕又薄,使儀器儀表的狹窄空間得到充分利用,滿足了電子產品微型輕小的要求;   (3) 重量輕:軟板是根據載流量而不是機械強度來設計的
  • EDA365:案例圖解射頻PCB設計的幾個要點
    因此,在產品設計過程中,布局設計和電路設計前具有同樣重要的地位。當然,這需要根據具體產品的類型來設計。): (1) 合理選擇層數 在PCB設計中對高頻電路板布線時,利用中間內層平面作為電源和地線層,可以起到屏蔽的作用,有效降低寄生電感、縮簡訊號線長度、降低信號間的交叉幹擾。
  • PCB布局布線的相關基本原理和設計技巧
    應用的原則是什麼? [答] 採用盲孔或埋孔是提高多層板密度、減少層數和板面尺寸的有效方法,並大大減少了鍍覆通孔的數量。 但相比較而言,通孔在工藝上好實現,成本較低,所以一般設計中都使用通孔。 11、[問]在設計PCB時,如何考慮電磁兼容性EMC/EMI,具體需要考慮哪些方面?採取哪些措施? [答] 好的EMI/EMC 設計必須一開始布局時就要考慮到器件的位置, PCB 疊層的安排,重要聯機的走法, 器件的選擇等。
  • PCB設計之阻抗匹配設計方案
    打開APP PCB設計之阻抗匹配設計方案 EDA365網 發表於 2020-11-02 14:05:20 要領:優先使用包地設計,走線較短並且有完整地平面可採用不包地設計;計算參數:板材FR-4,板厚1.6mm+/-10%,板材介電常數4.4+/-0.2,銅厚1.0盎司(1.4mil)阻焊油厚度 0.6±0.2mil,介電常數 3.5+/-0.3
  • PCB布局布線的相關基本原理和設計技巧100問
    應用的原則是什麼? [答] 採用盲孔或埋孔是提高多層板密度、減少層數和板面尺寸的有效方法,並大大減少了鍍覆通孔的數量。但相比較而言,通孔在工藝上好實現,成本較低,所以一般設計中都使用通孔。 11 在設計PCB時,如何考慮電磁兼容性EMC/EMI,具體需要考慮哪些方面?採取哪些措施? [答] 好的EMI/EMC 設計必須一開始布局時就要考慮到器件的位置, PCB 疊層的安排,重要聯機的走法, 器件的選擇等。
  • EDA365:RF電路設計原則是什麼?設計中這些問題你都遇到過嗎?
    對於數字電路設計,即使沒有地線層,大多數數字電路功能也表現良好。而在RF頻段,即使一根很短的地線也會如電感器一樣作用。粗略地計算,每毫米長度的電感量約為l nH,433 MHz時10 toni PCB線路的感抗約27Ω。如果不採用地線層,大多數地線將會較長,電路將無法具有設計的特性。
  • 如何畫雙層pcb板_雙層pcb板布線規則(操作技巧與案例分析)
    雙層pcb,意思是在一塊pcb板子的頂層和底層都畫導線。雙面板解決了單面板中因為布線交錯的難點(可以通過孔導通到另一面),即正反兩面都有布線,元器件可以焊接在正面,也可以焊接在反面,雙層線路板這種電路板的兩面都有元器件和布線,不容質疑,設計雙層PCB板的難度要高更多,下面我們來分析下雙層pcb板布線規則並分享給大家如何畫雙層pcb板。
  • PCB基板銅箔表面出現的缺陷
    壓制的多層板表面的銅箔似乎已分解,這是由於壓制時層壓板的不適當的滑動和流膠引起的。在層壓時由於有膠屑落在鋼板或銅的表面上而引起在基板表面上的分配。銅箔表面有針孔,這是由於熔融的PP膠在擠壓時溢出而造成的。
  • 技術分析:PCB設計十大黃金準則
    儘量避免走線形成自環PCB設計時,要注意信號線在不同層間形成走線自環路,尤其在多層板布線時,信號線在各層之間交叉走線,形成自環路的機率較大,自環路會造成輻射幹擾。3.地環路最小原則地環路最小規則,即信號線與其迴路構成的環面積要儘可能小,環面積越小,對外的輻射越少,接收外界的幹擾也越小。
  • pcb原理圖設計步驟
    pcb原理圖設計步驟 陳翠 發表於 2019-04-28 16:06:39   pcb原理圖設計步驟
  • EDA365:82條AD轉換設計經驗,讓你少走彎路!
    這是一篇關於AD轉換設計中的基本問題好文,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數據轉換器錯誤及參數。1、如何選擇高速模數轉換之前的信號調理器件;如何解決多路模數轉換的同步問題?ADC之前的信號調理,最根本的原則就是信號調理引起的噪聲和誤差要在ADC的1個LSB之內。根據這個目的,可以需要選擇指標合適的運放。
  • 乾貨| PCB設計中的過孔知識
    (4)全通過孔內徑原則上要求0.2mm(8mil)及以上,外徑的是0.4mm(16mil)以上,有困難地方必須控制在外徑為0.35mm(14mil)。4層PCB 設計,一般選用0.36mm/0.61mm/1.02mm(鑽孔/ 焊盤/POWER 隔離區)的過孔較好,一些特殊要求的信號線(如電源線、地線、時鐘線等)可選用0.41mm/0.81mm/1.32mm 的過孔,也可根據實際選用其餘尺寸的過孔。
  • 數字電路PCB設計中的EMI控制技術分析
    在連接器的端子設計上可多安排地針,減小信號與地的間距,減小連接器中產生輻射的有效信號環路面積,提供低阻抗回流通路。必要時,要考慮將一些關鍵信號用地針隔離。 疊層設計 在成本許可的前提下,增加地線層數量,將信號層緊鄰地平面層可以減少EMI輻射。對於高速PCB,電源層和地線層緊鄰耦合,可降低電源阻抗,從而降低EMI。
  • PCB設計之電流與線寬的關係
    關於pcb線寬和電流的經驗公式,關係表和軟體網上都很多,本文把網上的整理了一下,旨在給廣大工程師在設計PCB板的時候提供方便。以下總結了八種電流與線寬的關係公式,表和計算公式,雖然各不相同(大體相近),但大家可以在實際的PCB板設計中,綜合考慮PCB板的大小,通過電流,選擇一個合適的線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