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頭撞樹」12000次,啄木鳥憑啥不會腦震蕩?看大腦就懂了

2020-08-30 時光派

| 時光派抗衰研究院撰稿

| 作者:三月齋

很多人可能看過這樣的視頻,一隻勤勞的啄木鳥為了過冬,辛苦了一秋天,藏滿了一倉庫的橡果。橡果顆粒飽滿,沾滿了勤勞的汗水,十分誘人。

但是,啄木鳥藏冬天口糧的地方,竟是人類設下的陷阱。人類在藏橡果的地方底下,用刀子一划,成堆的橡果譁啦啦的往下落。

啄木鳥辛苦一秋天,天天啄破腦袋的成果,就被人類輕易偷走了。人家鵜鶘捕魚,主人還給它們留一點,啄木鳥是分文不剩。

我覺得,這幹的根本不是人事兒!

我為什麼為啄木鳥憤憤不平,除了橡果數量多之外,更是可憐啄木鳥獲取食物之難,簡直是拿頭換來的。

眾所周知,啄木鳥依靠啄擊樹木,捕捉藏在樹幹裡的昆蟲為生。這生存之難,捕捉之艱辛,非三言兩語能說清。

大家可能沒有直觀感受,不妨設身處地的想像一下,把自己的嘴比作啄木鳥的喙,以一秒20下的頻率啄樹。此時自己的嘴,化身成錘子釘子,不斷的撞擊樹幹.....那是怎樣一幅滿嘴鮮血,頭破血流的場景。

更震撼的在於,啄擊樹木所需要的速度為每小時28.8千米。這是一個啥概念呢?大概是你需要以國家二級運動員的速度全力衝刺,以頭撞樹才能達到的效果。

而這樣的以頭撞樹,每天需要撞一萬兩千次。

人類別說12000次,就是撞一次,恐怕就得撞頭而亡,但是啄木鳥卻連腦震蕩都沒有。這是為什麼呢?還得從大腦的結構說起。

大腦非常脆弱,脆弱到讓我們感到害怕

如果你把大腦放在桌上,你會發現一團類似豆腐的肉團,在地心引力作用下,從半圓形漸漸塌成一灘肉泥,攤平在桌面上,從肉團變成肉餅。

大腦很像豆腐,因此有「豆腐腦」這個詞,但也不完全像,因為豆腐在桌面上可不會塌下去。有教授說大腦像布丁,有幾分相像,但大腦也沒有脆弱到一觸即化的地步。大腦更像是介於豆腐和布丁之間的東西,質地特別脆弱。

大腦是人類最重要的器官,也是最脆弱的器官。有人問:大腦脆弱得像豆腐布丁,把它放進頭顱中,按理說,只需要猛烈的搖頭,豆腐布丁就會爛個稀碎,為什麼大腦還能完好無損呢?這就涉及到大腦保護機制了。

顱骨、硬軟腦膜、蛛網膜組成了四道防線

大腦是經不住外界任何的物理打擊的,別說撞擊,就是一個腦瓜崩都不行,因此需要一個強力的外殼,顱骨就基本滿足了需求。顱骨質地堅硬,而且圓形的外形符合卸力的力學原理,保證了大腦基本生存。

光有顱骨也不行,這就好比套個鐵桶去撞牆,鐵桶的內壁也會造成不小的傷害。因此大腦進化了三層的緩衝裝置。

第一層是硬腦膜,它有兩片,位於顱骨的下方,一方面輔助顱骨緩衝外界所受到的衝擊,另一方面緩衝內部的衝擊。

第二層是蛛網膜,位於硬腦膜的下方。它是一層皮膚組織,具有十足的彈性,充滿了腦髓液體,它就像無數船錨一樣穩固大腦的位置,讓大腦不至於亂飄。

第三層是軟腦膜,位於蛛網膜的下方。它包圍著大腦,具有豐富的血管和組織液,它能夠配合其他結構緩衝外界帶來的傷害。同時,它還給大腦提供豐富的營養和氧氣,可謂是貼心的隨身管家。

大腦有了顱骨和三層緩衝的保護,有了一定的安全保障,但並非萬無一失。頭顱遭受了劇烈的鈍器打擊,力量仍然傳導到大腦,就會引起腦震蕩。

但有的動物,因為要適應生存,在此基礎上進化出了更加完備的大腦保護裝置。例如山羊梅花鹿為了求偶,進化出更厚的頭顱和角,厚頭龍為了對付捕獵者,進化出25釐米厚的頭骨,子彈都打不透。

而其中,裝置最精巧的,當屬啄木鳥。

啄木鳥進化了4層機制

之前我們提到,啄木鳥啄樹相當於國家二級運動員全力衝刺,拿腦袋撞牆的效果。因此,為了減緩衝擊力帶來的傷害,啄木鳥進化出了4層保護機制。

1、大腦的質量和體積變小

大貨車的剎車難度肯定比轎車來的大,大腦也是如此。一個更小的大腦,「加速和剎車」所需的能量更小,防止因晃動產生扭力過大,導致腦膜撕裂而引起腦震蕩。

圖:大腦的體積變小

另外,體積變小意味著「比表面積」變大,施加在大腦上的壓力就更容易分散。打個比方,胸口碎大石下面往往要放一大排針,才會比較安全,要是只放一根針,胸口早被扎透了

2、腦後的緩衝組織變多

後腦勺是大腦的「著床部」,是啄擊過程中力的主要施加者。啄木鳥想方設法降低力的影響,因此在腦後進化出更厚的緩衝物質。如下圖的紅色部分,是由大塊的蛛網膜組成,富有彈性的膜狀組織包含著腦髓液,能有效減少啄擊時帶來的緩衝。讓車禍般的力道綿軟成碰碰車。

3、眼瓣膜瞬間關閉

啄木鳥啄擊樹木時,衝力巨大,一不小心就會傷及視網膜,出現晶狀體破損、眼充血,嚴重者整個眼球都會飛出來。為了防止該情況出現,啄木鳥演化出獨立於眼皮的眼瓣膜。當啄擊將要發生之前,眼瓣膜會自動閉上,防止眼球飛出來的同時,還能阻擋濺出來的木屑傷害到眼睛。可謂一舉兩得。

4、超長的舌骨裝置,提供360度防護

要說啄木鳥最奇特的保護裝置,當屬超長的舌骨!舌骨,顧名思義,是由軟骨支撐起來的舌頭,形狀如食蟻獸。舌頭的根部有倒鉤裝置,專門用來勾住藏在樹幹深處的毛蟲。

除了捕食外,舌骨還沿著整個頭部環繞了一圈,在皮下充當減震器的作用。鳥嘴撞擊樹木後,動能將隨著舌骨傳導到全身,只留一小部分到頭顱。

據測算,舌骨和下巴能導走95%的力道到身體,只剩5%留在頭部。而其中3%的動能以熱量形式停留在頭部,所以才會出現啄木鳥每啄擊幾秒鐘就停頓一會兒,那並不是因為累了,而是頭腦發熱。
啄木鳥的舌頭有多長呢?請看下圖感受一些。

我滴個乖乖,要不要如此嚇人。聽說這玩意兒每秒能伸出來20餘次,可以說是富婆快樂舌了。

人類正在研究啄木鳥牌頭盔

達爾文在《物種起源》讚嘆道:啄木鳥啄擊樹木,並從樹的縫隙裡面捕捉昆蟲,再也沒有比這更精巧的例子了。

可見啄木鳥頭部結構之複雜。事實上,根據進化論觀點,啄木鳥並不是一開始就會啄樹,是那些不會啄樹的滅亡了,或者分化成了別的物種。這種進化持續了數千萬年。

這種「耐撞」的特性引起人類莫大的興趣,目前正根據仿生學設計頭盔,相信不久的未來,啄木鳥派頭盔就要投入市場,你期待嗎?

歡迎關注【時光派】,了解更多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由時光派(timepie)原創撰稿,歡迎朋友們轉發朋友圈

相關焦點

  • 「以頭撞樹」12000次,啄木鳥憑啥不得腦震蕩?看完大腦就懂了
    大家可能沒有直觀感受,不妨設身處地的想像一下,把自己的嘴比作啄木鳥的喙,以一秒20下的頻率啄樹。此時自己的嘴,化身成錘子釘子,不斷的撞擊樹幹.....那是怎樣一幅滿嘴鮮血,頭破血流的場景。更震撼的在於,啄擊樹木所需要的速度為每小時28.8千米。這是一個啥概念呢?大概是你需要以國家二級運動員的速度全力衝刺,以頭撞樹才能達到的效果。
  • 啄木鳥天天啄樹,為什麼不得腦震蕩?
    啄木鳥的頭是直線運動(最大速率6~7.5 m/s),並在碰到木頭後0.5~1.0 ms內停止。也就是說,加速度達到600~1500 g。啄木鳥可10-20次連啄,每個來回用時50ms。啄木鳥平均每天啄木次數可達12000次,卻不會導致腦震蕩。
  • 啄木鳥為何不會「腦震蕩」
    □迅雷據BBC自然科學網報導,啄木鳥的頭以6米每秒的速度啄食的同時,也在承受著超過千倍重力的加速度。為什麼啄木鳥卻從不會患「腦震蕩」?有研究人員表示,那是因為不同長度的上下喙和海綿構造的層狀骨架結構,最終保護了啄木鳥的大腦。 啄木鳥的大腦和頭骨之間存在著小小的硬腦膜,所以它不會像人類一樣發生腦震蕩。而且它們的大腦上下尺寸長於前後的尺寸,這就意味著作用在頭骨上的力量被更好地分散了。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了一種叫做舌骨的成熟骨骼,而人類只有喉結上方存在這種骨骼。
  • 終於搞清了:啄木鳥為什麼沒有腦震蕩
    啄木鳥每秒可以這樣搞20次,且不會受到任何不良影響。 除澳大利亞以外,世界上所有森林裡都有啄木鳥的身影。它們具有非凡的能力,可以利用它們的喙錘擊樹幹,打孔攫取裡面昆蟲和汁液。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們並沒有因此弄傷自己。
  • 啄木鳥每一次啄木迅速且有力,它們為什麼不會腦震蕩?
    我們在視頻裡看到的啄木鳥是兢兢業業的形象,每天啄樹木多達五六百次,但如果沒有特殊的身體構造,它早就出現腦震蕩了。對待樹幹,人類需要工具才能鑿開一個洞,而啄木鳥全靠一張嘴,硬生生地用喙直接在樹幹上鑿出一個洞來。它之所以具備這樣的能力,除了與它堅硬的喙有關之外,還與其獨特的身體構造有關。
  • 中國科學家:啄木鳥如何避免腦震蕩
    www.ltaaa.com 翻譯:這貨新鮮  正文翻譯:body structure absorbs 99% of impact energy啄木鳥如何避免腦震蕩當啄木鳥用自己長長的喙找食物時,其腦部可以抵抗強烈的撞擊。
  • 把樹木啄得千瘡百孔卻不捉蟲,啄木鳥是「庸醫」還是「流氓」?
    在人們的心中,啄木鳥一直是那種比較偏向益性的鳥類,它們常年在大樹的綠蔭下生活,為保護樹木便以抓捕害蟲為生。靠著這麼多鋪墊成分,大家總會成為啄木鳥是好的飛行動物,那麼真的是如此嗎?其實世界上一共有210多個啄木鳥品種,大多數是以蟲類為主要食物,但也存在一些雜食性啄木鳥,其中橡樹啄木鳥就是較為典型的代表。橡樹啄木鳥,顧名思義,就是以橡子為主要食物的啄木鳥。這種生物擁有超常智慧,一般會選擇群居生活。平常橡樹啄木鳥會共同飛向橡樹尋找食物,保證日常基本溫飽的情況下它們會收集橡子,回到家中一群橡樹啄木鳥就積極配合開始啄橡樹的身體。
  • 啄木鳥真的是森林衛士嗎?吃害蟲的同時,幼鳥大腦也是它的食物
    啄木鳥是真正的技藝大師,兢兢業業,每天敲擊樹木的次數可達500-600次,而且由於特殊的身體比例,它啄木頭的力量可達地球引力的1000倍。相比之下,20世紀50年代人類飛行中最大生存者經受的力量,只有重力的46倍。如此高頻的撞擊行為,為什麼啄木鳥不會得腦震蕩呢?顯然,為了能勝任這樣的職業,啄木鳥做出了很多努力。
  • 北航博士探因啄木鳥為何不得腦震蕩 引外媒關注
    北航博士探因啄木鳥不得腦震蕩     稱緣自其下喙比上喙長及舌骨、顱骨結構特殊成果可用於多個領域避免人體損傷  啄木鳥為什麼不得腦震蕩?  王麗珍的導師、北航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院長樊瑜波提出:「對於腦部經常遭受衝擊的啄木鳥,為什麼不把對它的研究和人體損傷結合起來?」  在樊瑜波看來,啄木鳥啄樹給它頭部帶來的衝擊力,遠遠超過了各類事故中人類頭部所受的衝擊,並且這個過程它每天要重複10000次。
  • 啄木鳥吃什麼食物?
    啄木鳥是鴷形目啄木鳥科鳥類的統稱,約有221種,分布範圍極為廣泛,有極為高超的捕蟲本領,由於其為保護樹木所作出的巨大貢獻,人們稱為「森林衛士」或「樹木醫生」,自古就受到人們的喜愛和讚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啄木鳥吃什麼食物吧
  • 啄木鳥啄到高壓電線,瞬間就消失了,網友:血條消失術?
    啄木鳥啄到高壓電線,瞬間就消失了,網友:血條消失術?啄木鳥作為一種森林鳥,為消滅害蟲發揮了重要作用,啄木鳥一旦鑿起木根本停不下來,看這動作看這頻率,確定不是上頭了嗎?如果只啄木頭那就罷了,有一隻啄木鳥失了智啄到高壓電線,竟然瞬間就消失了,網友:血條消失術?
  • 啄木鳥為什麼不頭疼
    其實有的Ig諾貝爾獲獎成果雖然有趣,卻一點也不可笑,當然更非不可信,例如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伊凡·斯瓦布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菲利普·梅(已故)因為研究和解釋啄木鳥為什麼不會頭疼而獲得今年的鳥類學獎,就是一個非常嚴肅、嚴謹的研究。它涉及了進化生物學一個重要的問題:生物是如何巧妙地適應了其生活環境的。    啄木鳥是生物巧妙地適應了其環境的典型例子。
  • 啄木鳥整天高頻率的啄木,它的腦袋受得了嗎?
    按照這個理論,如果換成人的話,早已經撞暈或者得腦震蕩了。那麼,為什麼小小的啄木鳥反而沒事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有意思的問題。在開始之前,我們先來闢個謠哈關於啄木鳥的啄木頻率和速度,在網上有一個呼聲最高的說法,那就是:啄木鳥啄木的頻率,達到每秒15-16次,速度能達到每小時2092公裡,這個速度,比時速55公裡的汽車快37倍。
  • 啄木鳥從來不得腦震蕩,甚至還啟發人類發明了安全帽
    不知道你是否注意過,在幾乎所有大力撞頭的醫學診斷中都會有一項「腦震蕩」,臨床表現為昏迷,頭痛,噁心和嘔吐等等。
  • 【生物多樣性百科】脊椎動物·大金背啄木鳥:天生秀恩愛狂魔
    Chrysocolaptes  lucidus脊椎動物,鳥綱,鴷形目,啄木鳥科,大金背啄木鳥屬。棲於海拔1400米左右的幹、溼性雨林或常綠闊葉林中,國內僅雲南分布。照片攝於盈江。作為典範夫妻,雛鳥破殼後,「夫妻倆」就會輪流覓食,「我觀察過,一般每天會給雛鳥餵食五六次,多的時候會到七八次。」鄭山河說,因此一個月左右,雛鳥離巢時,體型幾乎與父母相差無幾,「但是可以看到飛行還是很慢,經常掉隊,這個時候它的父母就會飛慢一點,等它歸隊。」
  • 把健康大樹開膛破肚,森林醫生啄木鳥「人設」崩塌
    再者,雖然有些啄木鳥會將樹幹作為儲量倉,但它們一般選擇的都是已經枯死的樹木,原因很簡單,因為枯死的樹木沒有樹葉,不會擋住光照,而光照時間越長,越能夠幫助將它們的食物晾乾,有助於長久保存。因為啄木鳥並不能以樹幹為生,它們要麼以昆蟲,要麼以樹木汁液或者果實為生,對於它們而言,將健康樹木開膛破肚並不是最好的選擇,所以它們很少會這樣做,因此對森林的危害並不大。啄木鳥為什麼沒有腦震蕩?
  • 啄木鳥為什麼不得腦震蕩呢?
  • 腦震蕩幾個月後大腦異常仍很明顯
    根據一項發表在《神經學》雜誌上的研究,當人體經歷輕微腦震蕩,幾個月後,儘管大多數腦震蕩的症狀都消失了,但患者大腦擴散張量成像掃描顯示,大腦異常仍很明顯。  腦震蕩也稱為創傷性腦損傷(TBI),其定義為頭部遭受重擊或劇烈的晃動所引起的損傷。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稱,在美國每年約有170萬創傷性腦損傷患者。
  • 啄木鳥超超音速啄木讓人類汗顏
    啄木鳥啄穿樹皮找蟲時,其喙啄木的速度達到了555m/s,其頭部運動速度幾乎兩倍於聲音的速度,敲啄樹木時的加速度超過了1200g,而人類如果承受80~100g的衝撞就會引起腦震蕩。啄木鳥為什麼不會得「腦震蕩」?
  • 啄木鳥是如何吃掉樹木中的蟲子
    啄木鳥也被人們稱為「樹木醫生」,它們以樹皮中啄食昆蟲和大枯木中鑿洞而著稱。啄木鳥的食量都很大,每天都可以吞下1500條甲蟲的幼蟲。正因為啄木鳥的食量很大,所以一對啄木鳥就能保衛一大片森林免遭蟲害。啄木鳥的分布非常廣泛,除了澳大利亞、紐幾內亞和南極洲之外,啄木鳥幾乎遍布世界各地。啄木鳥的叫聲比較特別,它們的叫聲非常的單調,就像是有人在敲鼓的聲音「咚咚咚咚」,好像同一個節奏的鼓點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