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光派抗衰研究院撰稿
| 作者:三月齋
很多人可能看過這樣的視頻,一隻勤勞的啄木鳥為了過冬,辛苦了一秋天,藏滿了一倉庫的橡果。橡果顆粒飽滿,沾滿了勤勞的汗水,十分誘人。
但是,啄木鳥藏冬天口糧的地方,竟是人類設下的陷阱。人類在藏橡果的地方底下,用刀子一划,成堆的橡果譁啦啦的往下落。
啄木鳥辛苦一秋天,天天啄破腦袋的成果,就被人類輕易偷走了。人家鵜鶘捕魚,主人還給它們留一點,啄木鳥是分文不剩。
我覺得,這幹的根本不是人事兒!
我為什麼為啄木鳥憤憤不平,除了橡果數量多之外,更是可憐啄木鳥獲取食物之難,簡直是拿頭換來的。
眾所周知,啄木鳥依靠啄擊樹木,捕捉藏在樹幹裡的昆蟲為生。這生存之難,捕捉之艱辛,非三言兩語能說清。
大家可能沒有直觀感受,不妨設身處地的想像一下,把自己的嘴比作啄木鳥的喙,以一秒20下的頻率啄樹。此時自己的嘴,化身成錘子釘子,不斷的撞擊樹幹.....那是怎樣一幅滿嘴鮮血,頭破血流的場景。
更震撼的在於,啄擊樹木所需要的速度為每小時28.8千米。這是一個啥概念呢?大概是你需要以國家二級運動員的速度全力衝刺,以頭撞樹才能達到的效果。
而這樣的以頭撞樹,每天需要撞一萬兩千次。
人類別說12000次,就是撞一次,恐怕就得撞頭而亡,但是啄木鳥卻連腦震蕩都沒有。這是為什麼呢?還得從大腦的結構說起。
如果你把大腦放在桌上,你會發現一團類似豆腐的肉團,在地心引力作用下,從半圓形漸漸塌成一灘肉泥,攤平在桌面上,從肉團變成肉餅。
大腦很像豆腐,因此有「豆腐腦」這個詞,但也不完全像,因為豆腐在桌面上可不會塌下去。有教授說大腦像布丁,有幾分相像,但大腦也沒有脆弱到一觸即化的地步。大腦更像是介於豆腐和布丁之間的東西,質地特別脆弱。
大腦是人類最重要的器官,也是最脆弱的器官。有人問:大腦脆弱得像豆腐布丁,把它放進頭顱中,按理說,只需要猛烈的搖頭,豆腐布丁就會爛個稀碎,為什麼大腦還能完好無損呢?這就涉及到大腦保護機制了。
大腦是經不住外界任何的物理打擊的,別說撞擊,就是一個腦瓜崩都不行,因此需要一個強力的外殼,顱骨就基本滿足了需求。顱骨質地堅硬,而且圓形的外形符合卸力的力學原理,保證了大腦基本生存。
光有顱骨也不行,這就好比套個鐵桶去撞牆,鐵桶的內壁也會造成不小的傷害。因此大腦進化了三層的緩衝裝置。
第一層是硬腦膜,它有兩片,位於顱骨的下方,一方面輔助顱骨緩衝外界所受到的衝擊,另一方面緩衝內部的衝擊。
第二層是蛛網膜,位於硬腦膜的下方。它是一層皮膚組織,具有十足的彈性,充滿了腦髓液體,它就像無數船錨一樣穩固大腦的位置,讓大腦不至於亂飄。
第三層是軟腦膜,位於蛛網膜的下方。它包圍著大腦,具有豐富的血管和組織液,它能夠配合其他結構緩衝外界帶來的傷害。同時,它還給大腦提供豐富的營養和氧氣,可謂是貼心的隨身管家。
大腦有了顱骨和三層緩衝的保護,有了一定的安全保障,但並非萬無一失。頭顱遭受了劇烈的鈍器打擊,力量仍然傳導到大腦,就會引起腦震蕩。
但有的動物,因為要適應生存,在此基礎上進化出了更加完備的大腦保護裝置。例如山羊梅花鹿為了求偶,進化出更厚的頭顱和角,厚頭龍為了對付捕獵者,進化出25釐米厚的頭骨,子彈都打不透。
而其中,裝置最精巧的,當屬啄木鳥。
之前我們提到,啄木鳥啄樹相當於國家二級運動員全力衝刺,拿腦袋撞牆的效果。因此,為了減緩衝擊力帶來的傷害,啄木鳥進化出了4層保護機制。
1、大腦的質量和體積變小
大貨車的剎車難度肯定比轎車來的大,大腦也是如此。一個更小的大腦,「加速和剎車」所需的能量更小,防止因晃動產生扭力過大,導致腦膜撕裂而引起腦震蕩。
圖:大腦的體積變小
另外,體積變小意味著「比表面積」變大,施加在大腦上的壓力就更容易分散。打個比方,胸口碎大石下面往往要放一大排針,才會比較安全,要是只放一根針,胸口早被扎透了
2、腦後的緩衝組織變多
後腦勺是大腦的「著床部」,是啄擊過程中力的主要施加者。啄木鳥想方設法降低力的影響,因此在腦後進化出更厚的緩衝物質。如下圖的紅色部分,是由大塊的蛛網膜組成,富有彈性的膜狀組織包含著腦髓液,能有效減少啄擊時帶來的緩衝。讓車禍般的力道綿軟成碰碰車。
3、眼瓣膜瞬間關閉
啄木鳥啄擊樹木時,衝力巨大,一不小心就會傷及視網膜,出現晶狀體破損、眼充血,嚴重者整個眼球都會飛出來。為了防止該情況出現,啄木鳥演化出獨立於眼皮的眼瓣膜。當啄擊將要發生之前,眼瓣膜會自動閉上,防止眼球飛出來的同時,還能阻擋濺出來的木屑傷害到眼睛。可謂一舉兩得。
4、超長的舌骨裝置,提供360度防護
要說啄木鳥最奇特的保護裝置,當屬超長的舌骨!舌骨,顧名思義,是由軟骨支撐起來的舌頭,形狀如食蟻獸。舌頭的根部有倒鉤裝置,專門用來勾住藏在樹幹深處的毛蟲。
除了捕食外,舌骨還沿著整個頭部環繞了一圈,在皮下充當減震器的作用。鳥嘴撞擊樹木後,動能將隨著舌骨傳導到全身,只留一小部分到頭顱。
據測算,舌骨和下巴能導走95%的力道到身體,只剩5%留在頭部。而其中3%的動能以熱量形式停留在頭部,所以才會出現啄木鳥每啄擊幾秒鐘就停頓一會兒,那並不是因為累了,而是頭腦發熱。
啄木鳥的舌頭有多長呢?請看下圖感受一些。
我滴個乖乖,要不要如此嚇人。聽說這玩意兒每秒能伸出來20餘次,可以說是富婆快樂舌了。
達爾文在《物種起源》讚嘆道:啄木鳥啄擊樹木,並從樹的縫隙裡面捕捉昆蟲,再也沒有比這更精巧的例子了。
可見啄木鳥頭部結構之複雜。事實上,根據進化論觀點,啄木鳥並不是一開始就會啄樹,是那些不會啄樹的滅亡了,或者分化成了別的物種。這種進化持續了數千萬年。
這種「耐撞」的特性引起人類莫大的興趣,目前正根據仿生學設計頭盔,相信不久的未來,啄木鳥派頭盔就要投入市場,你期待嗎?
歡迎關注【時光派】,了解更多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由時光派(timepie)原創撰稿,歡迎朋友們轉發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