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豬,人們第一時間是吃,可是在史前時代有一種長得像豬,卻又不是豬的恐怖生物,成為了3000萬年前掠食動物中的佼佼者。恐頜豬的體型高大,僅僅是肩膀的高度就達到了一米八,比大部分的成年人還要高。恐頜豬的體長約3米,體重超過1噸。從個頭上來看,恐頜豬和今天生活在北美洲最大的陸生哺乳動物北美野牛一樣,有人稱之為「來自地獄的豬」面目滲人的腦袋,巨大恐怖的犬齒似乎都是食肉動物的典型特徵。
事實恐頜豬是雜食動物,而且是來者不拒的雜食動物。古生物學家認為,恐頜豬主要以植物為食,除了吃植物恐頜豬也經常開葷,他們不僅主動捕殺其他動物,而且會搶奪其他食肉動物的戰利品,甚至吃腐肉,正是種無賴的行為和來者不拒的樸實作風,讓恐頜豬這個半路出家的食肉動物卻佔到了其生存生態系統頂級掠食者的位置上。可是問題來了恐頜豬是如何一步步成為厲害的捕食者呢?3000萬年前,北美洲大陸地球逐漸冷卻溫度日益下降,熱帶叢林逐漸被其他截然不同的環境所取代。由於森林消失,動物不得不剩沒有保護的新世界,更廣闊,開放的空間沒有藏身之處,在新世界中,存活只能拼命奔跑,必須跑得夠快,才能逃出掠食動物的魔掌。在這項生存競賽中,恐頜豬的速度和上下顎的力道,成為了免於挨餓的關鍵。
他的顎骨上有四種不同的牙齒,犬齒,門齒前臼齒以及後方的大臼齒。同時,額骨的力量來自兩款強大的顴骨,在經過槓桿作用增加肌肉動力,讓他們擁有同時期動物界最強的額骨力道。他的上下顎開合可達到九十度,咬合力呢,甚至超過犀牛。此豬更是一種掠食動物,視覺極有是為掠食而演化出來的,讓他看到獵物時能夠判斷距離。正是掠食動物必須具備的能力,因此成為了當時北美洲的頭號危險。靠蠻力統治其世界將近1000萬年之久。
在距今3000至2000萬年,恐頜豬其實生存時間長達1000萬年,足以證明其強大的生存能力。但是好景不長,自此之後耐力取代蠻力,成為大自然,優勝劣汰的存亡關鍵。熊狗出現了從亞洲而來,穿過白令海峽,讓他們逐漸陷入不利的狀況。在戰鬥中的恐頜豬也許比較大,比較強。但是熊狗以新的演化武器反擊速度在遼闊的草原上,如果說恐頜豬是短跑冠軍的話,那熊狗無疑是長跑冠軍,特別適合長途追獵物。對於恐頜豬來說,從前保證戰無不勝的超大神區現在成瑕疵,更致命的是熊狗擅長團隊作戰,最終雙拳難敵群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