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詩歌中,我非常喜歡高伐林的《燧石》。全詩如下——
我是燧石,
我稜角分明,
我沒有金剛石和祖母綠雍容華貴,
也不如漢白玉和翡翠典雅。
我不曾雕成印璽,
由諸侯們拼命地爭奪;
也不配戴在摩登女郎的纖縴手指,
或者在她們奶油般的脖子上懸掛。
我更比不上漂移的冰川礫石,
能成為地質論文裡沉甸甸的砝碼!
我是燧石,
我只有一個請求:
請拾起我:敲打!
是的,狠狠地敲打!
一瞬間,真正的我,
掙開灰白的繭殼,
從心靈深處,
彩色的生命之光迸發!
敲打吧,
敲打會證明我,
即使一萬年,
沉睡在沼澤山窪,
也絕不是一粒廢渣!
而是一點凝固的火,
一顆沉默的星,
一朵堅硬的花。
敲打吧,
敲打會重現那一片往事,
絢麗得如同夢境中的朝霞。
人類正是找到了我,
才在荒蕪中創造了文化。
從象形文字,
到金字塔,
從彩陶、大乘佛教,
到徐悲鴻畫馬。
我是燧石,
請記住我的體會吧:
智慧之火,
不是天外飛來,
本來就埋在你的、他的,
或她的腳下!!
璞石未琢,難成美玉;人無挫折,難成才器。
挫折與坎坷,是開發人類智慧的精神添加劑。歷朝歷代的才子們,都是靠它而得到非同凡響的智慧開發,從而譜寫出優秀的詩文,創造出燦爛的中華文化。
正如司馬遷《報任安書》的一段名言:
「自古富貴而名磨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其實,包括司馬遷也是如此,若非宮刑,只怕很難寫完《史記》;柳三變考上進士後,若不遭宋仁宗「且去填詞」的除名,其創作也達不到「凡有井水處,皆可歌柳詞」的高度;蘇東坡也不例外,若不是烏臺詩案,其詩文也不能風靡千秋,讓後世頂敬仰膜拜!
不必再囉嗦了,古往今來的所有文化全都由挫折與坎坷催化而成,於是作者自比為「燧石」,希望得到強有力的「敲打」,以剝去其「沉睡在沼澤山窪」的「灰白的繭殼」,好讓他「彩色的生命之光迸發」,以便寫出感格千古的優秀詩文,從而續寫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優秀文化!!
詩歌前半部分全是對比反襯,藉助各種著名的美玉,反襯燧石的卑微不足道,接著筆鋒鬥轉,提出自己渴望「敲打」的請求,鏗鏘執著,堅定豪邁,樂觀自信,昂揚奮發,給人以鼓舞!!
每讀此詩,總難免熱血沸騰,渾身充滿力量。故特為推薦,希望年輕朋友們好好讀一讀,尤其遭受挫折坎坷年輕人,那是上蒼開發智慧,讓你們成為大寫的人生;所以,只須堅挺,你們就會非同凡響!!
然而,不少的孩子都理解錯了,把上蒼的開發智慧誤讀為老天的作弄,於是不斷傳來輕生的現象,實在太可惜,也太可悲啊!!
再次呼籲,希望所有的年輕人都能認真地讀讀這首《燧石》,並熱烈擁抱挫折與坎坷,從而在不斷的敲打中,成長為非同凡響的大寫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