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山西煤化所黃戒介研究員團隊:固體化學鏈燃燒技術及汙染...

2020-12-04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

點擊藍字「潔淨煤技術」,進入公眾號主頁;點擊右上角3個小點,在彈出頁面點擊「設為星標」

為應對全球變暖和氣候變化,通常採用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或碳捕獲及儲存(CCS)技術來減少CO2排放。化學鏈燃燒(CLC)被認為是一種有應用前景的低成本CO2減排技術,可通過其固有的CO2氣體內分離特點而獲得顯著的能源節約效果。

在CLC中,燃燒所需氧氣通過氧載體的氧化還原循環提供,其中固體氧載體(通常是金屬氧化物)被還原以供應氧氣,然後再被空氣重新氧化。CLC工藝大多研究的是所謂的原位氣化化學鏈燃燒(iG-CLC)技術,即燃料氣化及氣體與氧載體的反應在同一反應器中同時進行。然而,在固體燃料CLC中,由於某些能釋放氧的材料的使用,化學鏈氧解耦燃燒(CLOU)的發展使固體燃料燃燒向前邁出了重要一步。

固體燃料化學鏈燃燒除了產生碳質氣體外,由於燃料本身存在的N、S、Hg等元素也會在燃燒過程中以汙染物的形式釋放出來。此外,以生物質高揮發分物質作為燃料產生的未完全轉化的焦油會隨著氣體排出。截至目前,對CLC中汙染物形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硫和氮的排放,但最近也有一些關於汞及焦油排放的研究。詳細了解和總結化學鏈燃燒過程中汙染物的釋放規律對煤的清潔利用和環境保護以及未來的工藝開發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本文介紹了以iG-CLC和CLOU為代表的CLC的技術原理,並總結了汙染物在2種技術中的釋放情況,為減少汙染物排放的基礎研究和工藝開發提供參考。

1

CLC工藝

CLC(化學鏈燃燒)工藝在由空氣反應器和燃料反應器組成的循環系統中進行。CLC工藝減少了對環境的影響,避免了氣體分離的能源消耗。

圖1 化學鏈燃燒過程示意

iG-CLC技術是將固體燃料直接加入含有氧載體的流化床燃料反應器中進行燃燒。在以固體為燃料的iG-CLC技術中,固體燃料在燃料反應器中的氣化是燃料轉化的速控步驟。如果碳在燃料反應器中未完全轉化,部分碳與氧載體離開燃料反應器,因此建議使用碳汽提塔,將離開燃料反應器的未轉化的焦炭與氧載體分離,以儘量減少轉移到空氣反應器的焦炭量。

圖2 iG-CLC技術原理示意

氧解耦化學鏈技術(CLOU)中氧載體能在燃料反應器環境中產生氣態氧。揮發物和焦炭通過產生的氣態氧進行燃燒。此過程中固體燃料一般不與氧載體直接反應,揮發物和固體碳被氧氣燃燒,無需氣化過程。通常情況下在流化床燃料反應器中的流化介質也可作為氣化劑輔助燃料進行轉化,避免了煤氣化過程的限制,有效提高了煤反應速率,促進煤的充分轉化。

圖3 CLOU技術原理示意

CLOU採用的氧載體要求在高溫環境下,能在燃料反應器的低氧分壓下釋放出氣態氧,同時又能在空氣反應器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這與iG-CLC技術要求的氧載體不同。

2

iG-CLC和CLOU過程中的汙染物釋放

圖4 固體燃料CLC過程中汙染物的形成機制

硫的釋放

CLC中以不同燃料進行燃燒,結果表明,在典型的iG-CLC操作條件下,煤中大部分S在燃料反應器中主要以H2S和SO2的形式釋放出來。煤與鎳基氧載體一起使用時,H2S會與Ni反應生成Ni3S2固體,說明S元素不僅會以氣態釋放,還會與氧載體結合形成固體化合物,這將導致氧載體反應性降低。鐵基氧載體更適合與高硫含量的煤一起使用。燃料反應器中溫度升高,導致到達空氣反應器中未轉化的含硫焦炭含量降低,使得空氣反應器中出口的SO2含量下降。

圖5 鈦鐵礦和褐煤試驗中硫的分布

在CLOU技術中由於燃料反應器中氧載體的釋氧功能和空氣反應器中的空氣氧化作用使得硫在2個反應器中均以SO2的形式釋放出來,且燃料反應器出口SO2釋放量隨著燃料反應器溫度的升高而增加,空氣反應器中出口SO2含量隨燃料反應器溫度的升高而下降,這與iG-CLC技術相同。

氮的釋放

在iG-CLC條件下,燃料中大多數氮是以N2形式在燃料反應器中釋放,同時可能生成少量的NO,且隨著燃料反應器溫度的升高,燃料中的氮轉化為N2的比例升高,到達空氣反應器的未轉化焦中的氮含量降低,從而空氣反應器出口氣體中NO濃度降低。

在N排放比例方面,CLOU與iG-CLC技術相似,隨著燃料反應器溫度的升高,燃料中的氮轉化為氣態氮化物的比例升高,到達空氣反應器的未轉化焦中的氮含量降低,從而空氣反應器出口氣體中NO濃度降低。

汞的釋放

煤中汞元素在化學鏈燃燒過程中大部分以Hg0和Hg2+的氣態形式釋放出來,在燃料反應器中主要以Hg0形態存在,而在空氣反應器中主要是Hg2+。燃料反應器中Hg釋放量隨溫度升高而增加,與此同時,空氣反應器的Hg釋放量降低。

煤中存在的Hg在化學鏈燃燒過程中將以Hg0和Hg2+的形式釋放出來。在iG-CLC技術中生成以氣態汞為主,而在CLOU技術中有較多的汞殘留在固體灰燼中,使該技術有著更少的汞排放性能。

焦油的釋放

燃料類型似乎對燃料反應器出口氣體中的焦油量具有決定性影響。實際上,在使用鈦鐵礦或鐵礦石等用於燃燒不同等級煤的CLC試驗中沒有檢測到焦油。然而,使用具有較高揮發性物質的其他固體燃料,如生物質,在燃料反應器的出口處會檢測到焦油存在,從而影響反應器出口CO2質量。

圖6 980 ℃不同生物質在iG-CLC中的焦油成分

在CLOU模式下燃燒煤或生物質測試表明燃料反應器出口沒有焦油。即使在高揮發性燃料如生物質的燃燒情況下,也未檢測到焦油的存在,這是因為燃料反應器中氣態氧的存在導致焦油化合物完全燃燒。因此CLOU技術更利於焦油的轉化。

3

結語與展望

固體燃料用於以iG-CLC和CLOU技術為代表的化學鏈燃燒,其固體燃料儲量豐富、產生的CO2分離成本低、能量利用效率高,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由於固體燃料本身存在的汙染元素在2種技術運行過程中均會以汙染物的氣相形式釋放出來,因此,在燃料反應器出口的釋放將影響CO2質量,而空氣反應器的出口將直接排放到大氣中,造成環境汙染。化學鏈燃燒過程中針對汙染物的釋放問題可在原料處理和工藝開發過程尋找解決辦法。

1)固體燃料作為化學鏈燃燒的原料,由於其本身存在的汙染元素是燃燒過程釋放汙染物的源頭,因此,充分考慮經濟性的前提下,將固體燃料進入化學鏈燃燒系統前進行熱解,提取焦油、煤氣同時脫除部分汙染元素,如S、Hg元素汙染物預先脫除,即減少進入化學鏈燃燒系統的汙染元素含量,降低排放到CO2或大氣中的汙染物,易達到CO2存儲要求和相關的大氣排放標準。

2)在化學鏈工藝開發方面,尋找合適的化學鏈燃燒技術對汙染物的控制有顯著作用。如在氮汙染物排放方面,提高燃料反應器溫度或開發合適的氧載體提高燃料中的N向N2轉移的能力,選擇iG-CLC技術可達到相對高的N2轉化率。在焦油排放方面,對於高揮發分的固體燃料可使用CLOU技術。通過預先脫除固體燃料的揮發分,採用焦炭作為原料選擇iG-CLC技術為宜。

3)iG-CLC和CLOU技術應用過程中由於固體原料本身存在多種元素,有些元素會在燃燒過程中以汙染物的形式釋放出來。這些汙染物不僅會造成環境問題,也會汙染目標氣體。了解汙染元素的轉化情況,總結汙染物的釋放規律,探究降低汙染物釋放的可行性路線,對於固體燃料CLC的工藝開發有重要指導作用,有利於促進固體燃料CLC的工業化進程。

引文格式

胡東海,黃戒介,李春玉,等.固體化學鏈燃燒技術及汙染物釋放研究進展[J].潔淨煤技術,2020,26(4):1-10.

HU Donghai,HUANG Jiejie,Li Chunyu,et al.Research progress on chemical-looping combustion and pollutant release for solid fuels[J].Clean Coal Technology,2020,26(4):1-10.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馬力強教授:螺旋分選機研究進展

東南大學段倫博教授:燃煤sCO2布雷頓循環及其工質傳熱特性研究進展

上海理工大學張守玉教授:抗結渣生物質燃料研究進展

西安交通大學楊冬教授:超超臨界鍋爐流動不穩定性的形成機理及研究進展

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朱建國副研究員:分解爐空氣分級燃燒及NOx排放特性研究

華中科技大學傅培舫教授:煤粉高壓著火特性及影響因素

清華大學楊海瑞教授:300 MW循環流化床鍋爐大比例摻燒煤泥試驗研究

華中科技大學鄒春教授:煤粉富氧燃燒著火溫度預測的優化隨機森林(GA-RF)模型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解強教授:高鹼低階煤熱解及熱解半焦研究進展

中科院過程所聶毅研究員:中間相炭微球在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應用進展

太原理工大學張永發教授:煤基碳納米管制備技術和生長機理研究進展

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白進研究員:煤灰流動性研究方法進展

哈爾濱工業大學孫飛副教授:碳材料對燃煤煙氣硫脫除及資源化研究進展

精彩回顧

END

本平臺刊登的《潔淨煤技術》所有稿件均按照國家版權局有關規定支付了相應稿酬,《潔淨煤技術》享有稿件的信息網絡傳播權。未經授權,不得匿名轉載。本平臺所使用的圖片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部分作品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相關權利人隨時與我們聯繫。

聯繫我們:

電話:010-84262927

郵箱:jjmjs@263.net

網址:www.jjmjs.com.cn

微信客服:438351866

《潔淨煤技術》電子期刊

《潔淨煤技術》交流群

我就知道你「在看」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潔淨煤技術,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院山西煤化所黃戒介研究員團隊:固體化學鏈燃燒技術及汙染物釋放研究進展
    CLC工藝大多研究的是所謂的原位氣化化學鏈燃燒(iG-CLC)技術,即燃料氣化及氣體與氧載體的反應在同一反應器中同時進行。然而,在固體燃料CLC中,由於某些能釋放氧的材料的使用,化學鏈氧解耦燃燒(CLOU)的發展使固體燃料燃燒向前邁出了重要一步。 固體燃料化學鏈燃燒除了產生碳質氣體外,由於燃料本身存在的N、S、Hg等元素也會在燃燒過程中以汙染物的形式釋放出來。
  • 山西煤化所主持制定首個國際標準正式發布
    這項國際標準從提出到正式發布,歷時4年,由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於2016年10月首次提出,2017年8月正式立項,標準項目組組長為山西煤化所709組陳成猛研究員,黃顯虹擔任執行負責人,項目組成員包括來自中、加、德、意、俄5個國家的9名專家。
  • 山西煤化所主持制定首個國際標準正式發布
    近日,由中科院山西煤化所主持制定的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國際標準IEC/TS《納米製造-關鍵控制特性-第6-13部分:石墨烯粉體-含氧官能團含量:Boehm滴定法》正式發布。   這項國際標準從提出到正式發布,歷時4年,由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於2016年10月首次提出,2017年8月正式立項,標準項目組組長為山西煤化所709組陳成猛研究員,黃顯虹擔任執行負責人,項目組成員包括來自中、加、德、意、俄5個國家的9名專家。
  • ...實驗室聯盟」啟動會暨 2020 年學術交流會在中科院山西煤化所進行
    ,再到系統集成優化的全鏈條研發體系,促進重大科研成果產出,引領相關領域未來科學技術和產業發展方向,由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等八家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單位,聯合成立了「煤炭清潔高效轉化國家重點實驗室聯盟」(以下簡稱「聯盟」)。
  • 準東教育投資有限公司到訪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副所長、煤轉化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研究員樊衛斌、公共技術服務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喬巖、研究員張榮、研究員白宗慶、高級工程師劉東豔、科技處主管韓新宇等參加座談。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副所長、煤轉化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研究員樊衛斌介紹,該所以滿足國家能源戰略安全、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以及國防安全的戰略性重大科技需求為使命,以協調解決煤炭利用效率與生態環境問題和重點突破制約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材料瓶頸為目標
  • 網媒山西行丨山西產的這種黑色「粉筆頭」有大作用!治理工業煙氣...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18日訊 矗立的煙囪曾被認為是工業化象徵,但煙氣排放也會造成空氣汙染。11月18日,第十五屆全國網絡媒體山西行採訪團來到山西國能中電環保材料有限公司,了解炭基催化劑在治理工業煙氣汙染、防治霧霾方面的作用。
  • 山西產的炭基催化劑 致力於煙氣排放更清潔
    魯網11月18日訊 矗立的煙囪曾被認為是工業化象徵,但煙氣排放也會造成空氣汙染。11月18日,第十五屆全國網絡媒體山西行採訪團來到山西國能中電環保材料有限公司,了解炭基催化劑在治理工業煙氣汙染、防止霧霾方面的作用。
  • 中國科學院大學太原能源材料學院落戶山西太原
    中國科學院大學太原能源材料學院落戶山西太原 http://www.huaue.com  2020年7月17日  來源:中國科學院大學   7月13日,山西省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臺上正式公布了中國科學院大學太原能源材料學院的招標信息,總投資共計10億元。
  • 中科院研究員:重度汙染有望3至5年內得到好轉
    中國科學院發布大氣灰霾研究進展 全國空氣品質總體向好  相對於倫敦的煙霧汙染、美國洛杉磯機動車尾氣導致的光化學煙霧汙染等其他國家單一類型的大氣汙染歷史,當前,我國尤其是京津冀地區的汙染呈現典型的重度複合大氣汙染格局,煤煙因素居首,工業排放、機動車、農業排放等多類型汙染、高負荷共存。
  • 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郭書海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二級研究員,入選中國科學院特聘研究員計劃(特聘核心骨幹)。1986年畢業於吉林大學化學系物理化學專業,後於瀋陽農業大學土化系、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獲碩士、博士學位,1999年進入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進行博士後研究,並作為訪問學者於1999-2000在柏林工業大學參加歐盟TNT汙染土壤修復項目。
  • 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2016年推薦免試生(含直博生)招生簡章   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是高技術基地型研究所,主要從事能源環境、先進材料和綠色化工三大領域的應用基礎和高技術研究與開發。
  • 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2019年大學生夏令營招生簡章
    為了加強科研院所與各大高校之間的溝通與合作,促進高校優秀大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友誼,為了幫助有志於化學、化工、材料、環境工程等領域的廣大學子更好體驗和感受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的精神與文化,我所將於2019年7月中旬在山西省太原市舉辦第八屆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大學生夏令營。
  • 轉型進行時丨「搶灘」碳纖維,山西為什麼要力爭「下遊」
    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碳纖維製備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呂春祥這樣解釋:碳纖維材料要在100多公裡長度上實現穩定,反覆拉扯中不能折斷,這些都是難關。從技術角度講,碳纖維製備需要1400攝氏度高溫。沒有一種產品製備比碳纖維工藝路徑長,從碳纖維原料到成品,有3000個測控點要求達到穩定狀態。從學科來講,沒有任何一個生產過程有碳纖維複雜,涉及20多個學科。
  • 4名山西科技工作者獲得2019國家優秀青年基金!
    山西晚報訊(全媒體記者 梁成虎)8月18日,山西晚報從省科協了解到,在剛剛公布的2019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名單中,太原理工大學李立博、崔豔霞,中北大學唐軍,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陳成猛等4名山西科技工作者上榜。
  • 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709課題組--自主創新讓中國「黑金...
    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709課題組 自主創新讓中國「黑金」領跑全球   青春微記錄     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709課題組 一直致力於炭基新材料和新能源產業領域,堅持應用基礎研究和高技術攻關協同發展。
  • 氣體燃燒、液體燃燒、固體燃燒
    2019年一級註冊消防工程師考試正在緊張備考,建設工程教育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消防安全技術實務》知識點「氣體燃燒、液體燃燒、固體燃燒」,希望對大家的備考有幫助! 一、氣體燃燒 方式有:擴散燃燒、預混燃燒(爆炸式燃燒) 二、液體燃燒 現象有:閃燃、沸溢、噴濺 .
  • 中國科學院李泓研究員:先進儲能技術進展
    FAFEE 2020 專家報告2020年8月26日,由中國電工技術學會和西安交通大學共同主辦的「2020第九屆電工技術前沿問題學術論壇暨第十三屆中國電工裝備創新與發展論壇」 (FAFEE 2020)在西安盛大舉行,其主題為「智能融合電氣 創新引領發展」。
  • 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到山西大學進行學術交流
    未來網高校頻道6月10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袁敏)6月5日,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楊金福研究員、張娜研究員和許邦助理研究員等到山西大學調研並進行學術交流。程芳琴向來賓介紹了山西大學的辦學歷史、科研總體情況及學校環境、能源、動力等研究領域的具體研究內容和方向,並就與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在上述領域開展進一步合作進行了深入細緻的交流。楊金福研究員從能源革命的進程、「十四五」新興生態文明產業鏈結構、能源有序轉化規律與途徑、碳元素全生命周期等方面做了介紹。
  •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姚霞銀團隊NASICON結構鈉離子固體電解質研究
    Rare Metals 2018年第6期固態電池專輯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姚霞銀團隊題為NASICON-structured Na3.1Zr1.95Mg0.05Si2PO12 solid electrolyte for solid-state sodium batteries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