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寧波材料所姚霞銀團隊NASICON結構鈉離子固體電解質研究

2021-01-21 稀有金屬RareMetals

Rare Metals 2018年第6期固態電池專輯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姚霞銀團隊題為NASICON-structured Na3.1Zr1.95Mg0.05Si2PO12 solid electrolyte for solid-state sodium batteries的論文。NASICON結構固體電解質材料性質穩定,是當前電導率較高的鈉離子導體,但其室溫離子電導率尚不能滿足實際使用需求。在此工作中,作者在NASICON結構Na3Zr2Si2PO12材料的基礎上,進一步採用Mg取代部分Zr,通過對離子傳輸通道尺寸的調控,在未改變製備方式和未明顯提高成本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材料的室溫離子電導率。製備的Na3.1Zr1.95Mg0.05Si2PO12材料室溫離子電導率為1.33×10-3 S cm-1。進一步將Na3.1Zr1.95Mg0.05Si2PO12材料作為電解質組裝固態鈉電池,其中正極為少量電解液潤溼的Na0.9Cu0.22Fe0.3Mn0.48O2,負極為金屬鈉。在室溫0.5 C倍率下,電池的放電比容量達71.9 mAh g-1,100次循環後容量保持率達到80.5 %。Na3.1Zr1.95Mg0.05Si2PO12材料的優良的離子傳輸能力和界面穩定性有效的提高了固態鈉電池的循環性能。

 

圖 Na3.1Zr1.95Mg0.05Si2PO12與Na3Zr2Si2PO12的電導率與激活能隨製備溫度的變化圖

引用本文: Yang J, Wan HL, Zhang ZH, et al. NASICON-structured Na3.1Zr1.95Mg0.05Si2PO12 solid electrolyte for solid-state sodium batteries. Rare Met. 2018; 37(6):480–487

全文連結: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2598-018-1020-3


姚霞銀研究員簡介: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科院青年促進會會員、寧波市領軍拔尖人才。2009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獲工學博士學位,並獲中國科學院院長優秀獎;2009年至今在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從事科研工作,歷任博士後、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期間於2012年至2014年先後在韓國漢陽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從事儲能材料研究。目前研究興趣集中於全固態二次電池關鍵材料及其應用研究,迄今為止,與合作者一起在Nano Letters、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ACS Nano、Energy Storage Materials等材料及新能源領域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78篇,被引用約1500次,H因子21;參與撰寫「新能源材料科學與應用技術」(科學出版社)中的「無機固體電解質材料及全固態鋰電池」章節;(合作)申請中國發明專利15項,其中授權9項,國際專利2項。


版權聲明

本文由Rare Metals編輯部負責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歡迎轉發本文至朋友圈,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

©2018 Editorial Office of Rare Metals.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繫我們

聯繫人:馬雯

電話:010-82241917

E-mail: raremetals_mawen@126.com

網址:http://www.rmet-journal.com


Rare Metals 2016年JCR影響因子為1.189。Rare Metals對於高質量熱點文章,提供快速出版綠色通道,熱切歡迎科研工作者向本期刊投稿。


相關焦點

  • 【熱文回顧】胡勇勝團隊:鈉離子電池:從基礎研究到工程化探索
    為了進一步提升Cu基正極材料的比容量,2015年作者團隊在P2-Na0.68Cu0.34Mn0.66O2的基礎上加入了同樣廉價的Fe,並將鈉含量提高到了7/9(P2-Na7/9Cu2/9Fe1/9Mn2/3O2)。該材料在2.5~4.2 V電壓區間內可以實現約90 mA·h/g的可逆容量,除此之外還發現該材料具有優良的空氣/水穩定性,在泡水烘乾後結構仍然可以保持不變。
  • 北化揭示醚、酯類電解質中固體電解質界面層差異及對儲鈉性能影響
    該研究以鉍基合金化負極材料為研究對象,揭示了在醚類和酯類電解質中固體電解質界面層的顯著差異及其對儲鈉性能的影響。Bi/C負極材料在醚類電解質和酯類電解質中的儲鈉循環性能,形貌演變及阻抗分析雖然合金化負極材料具有較高的理論比容量,但其充放電過程中較大的體積膨脹使得固體電解質界面層難以穩定,從而造成電解液的持續分解並降低電池的循環壽命。對負極材料進行納米化及碳包覆是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
  • 中科院青島能源所開發出多體系硫化物固體電解質及高性能固態電池
    圖1 多功能固態電解質應對高能金屬基電池複雜性帶來的挑戰含鍺(Ge)硫化物固體電解質(2011年由日本東京工業大學,菅野了次教授發明)由於其獨特的三維網狀晶體結構,鋰離子可以沿C軸一維傳導,從而獲得高達10-2S cm-1的離子電導率,已經可以媲美甚至超過液體電解質的離子電導率。
  • 低鹽濃度電解液基鈉離子電池研究取得進展
    電解液是儲能電池重要組成部分,調控電解液濃度是實現其功能化設計的有效策略之一。近年來,高鹽濃度電解液因特殊的體相與界面特性被廣泛用於金屬鋰電池、水系電池等。但與此相反,降低鹽濃度可能會帶來濃差極化,所以目前實際鋰電池應用大多集中於標準的1 M濃度,低鹽濃度電解液一直沒有得到系統的研究。
  • 大連化物所吳忠帥研究員團隊AEM:研製出高室溫離子電導率的光聚合凝膠電解質並用於固態鈉金屬電池
    近日,大連化物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化學與能源應用研究組(508組)吳忠帥研究員團隊發展了一種高室溫離子電導率的光聚合凝膠準固態電解質,表現出優異室溫離子電導率、寬電化學窗口和出色的柔韌性,並以此構築出高比能、高倍率、長循環性能的鈉金屬電池。
  • 大連化物所研製出光聚合凝膠電解質並用於固態鈉金屬電池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化學與能源應用研究組研究員吳忠帥團隊發展出一種高室溫離子電導率的光聚合凝膠準固態電解質,其表現出優異的室溫離子電導率、寬電化學窗口和出色的柔韌性,並以此構築出高比能、高倍率、長循環性能的鈉金屬電池。
  • 我國科學家研製低鹽濃度電解液基鈉離子電池
    電解液是儲能電池重要組成部分,調控電解液濃度是實現其功能化設計的有效策略之一。近年來,高鹽濃度電解液因特殊的體相與界面特性被廣泛用於金屬鋰電池、水系電池等。但與此相反,降低鹽濃度可能會帶來濃差極化,所以目前實際鋰電池應用大多集中於標準的1M濃度,低鹽濃度電解液一直沒有得到系統的研究。
  • 固態鈉金屬電池新突破:大連化物所研製出新型電解質
    IT之家12月7日消息 中科院 11 月 30 日發布消息,稱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團隊發展出一種 「高室溫離子電導率的光聚合凝膠準固態電解質」,可以用於高倍率、長壽命的納金屬固態電池。根據中科院消息,「鈉元素具有與鋰相似的特性,使鈉離子電池成為一種具有競爭力的電化學儲能器件。」但是鋰離子目前使用的石墨負極材料不適用於鈉離子電池,因此需要研發滿足鈉離子特性的理想負極材料。
  • 【電動汽車百人會】中科院寧波材料所許曉雄:高比能電池及安全性
    1月11-13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19)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召開,中科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許曉雄發表了主題演講,演講內容如下:中科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 許曉雄大家下午好!感謝組委會的邀請,給我這個機會進行分享。
  • 北理工吳鋒院士團隊在鈉離子電池材料結構設計和性能優化取得進展
    近日,北京理工大學材料學院吳鋒院士團隊在鈉離子電池材料的結構設計和性能優化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然而,如何調控材料晶體結構,提高離子傳輸速率,研究甚少。材料中的離子傳輸包括間隙擴散和空位擴散。金屬硫化物固有的開放框架結構,已具備間隙擴散優勢。因此,構建適量的晶格空位,有望引入空位擴散,進一步改善金屬硫化物中的離子傳輸速率。
  • 陶瓷摻石墨烯 布朗大學研製迄今最堅韌的固體電解質
    儘管用固態電解質替代鋰電池中液體電解質的想法已經被許多人所接受,但在這項技術投入實際使用之前,仍有許多難點需要克服。 好消息是,布朗大學的一支研究團隊,已經通過摻入陶瓷和石墨烯精細混合物的方法,生產出了迄今為止最堅韌的固體電解質。
  • 高比能、長壽命的柔性固態鈉離子電池問世
    日前,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二維材料與能源器件研究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構築了聚合物固態電解質和正極材料的一體化集成系統,有效地降低了固固界面阻抗,顯著提高了電子、離子和電荷的傳輸效率,研製出了高比能、柔性的全固態鈉離子電池。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先進能源材料》(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 科學家們發現可以提高鋰離子電池性能的固體電解質材料
    ,便宜和高效的首批固體電解質。 有前途的材料 電池電解質在充電和放電過程中會在正極和負極之間穿梭鋰離子。大多數鋰離子電池使用液體電解質,如果電池刺穿或短路,該電解質會燃燒。另一方面,固體電解質很少著火,並且可能更有效。
  • Chinese Phy B:聚焦熱行為失效分析—邁向更安全的鈉離子電池
    除了選擇與晶體結構相關的本徵高安全性正極外,還需要注意和界面反應相關的表界面調節。表面/界面反應很容易觸發表面重構,並伴有過渡金屬還原(溶解)和表面氧流失,這表明正極固體電解質中間相(CEI)不穩定,長期循環或高溫運行下CEI可能破裂,因此,表面包覆或摻雜被認為是避免CEI分解的有效手段。
  • 研製出光聚合凝膠電解質並用於固態鈉金屬電池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化學與能源應用研究組研究員吳忠帥團隊發展出一種高室溫離子電導率的光聚合凝膠準固態電解質,其表現出優異的室溫離子電導率、寬電化學窗口和出色的柔韌性,並以此構築出高比能、高倍率、長循環性能的鈉金屬電池。
  • 我國科學家研究鈉離子電池材料獲進展
    近日,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物理所)科研團隊與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法國波爾多大學等合作,提出了一種簡單的預測其中,鈉離子電池資源儲量豐富、成本低廉,然而其性能受到可用電極材料,尤其是以層狀氧化物材料為主的正極材料的限制。
  • CCS Chemistry | 新方法-原位共聚製備高性能鈉離子電池凝膠電解質
    中科院化學所郭玉國研究員、殷雅俠研究員團隊提出了一種雙單體原位共聚製備三維網絡結構凝膠聚合物電解質的方法,同時構建了基於該新型電解質的鈉離子電池。所得電解質展現出高的室溫離子電導率,良好的熱穩定性和寬的電化學工作窗口。良好的安全性、熱穩定性以及無液體洩漏是鈉離子電池(SIBs)成為大規模能量存儲體系的基本要求。
  • 我校教師團隊在鋰離子電池研究中取得系列重要進展
    我校教師團隊在鋰離子電池研究中取得系列重要進展面向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崛起和武漢市光電子產業集群的發展,江漢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光電化學材料與器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成立了電化學儲能材料與器件團隊。團隊先後全職引進國家級、省級人才工程人選解明教授、王德宇研究員、劉志宏教授等高層次人才。經過初期的建設和發展,在鋰離子電池材料與器件研究中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
  • 陳人傑:多電子高比能二次電池新體系及先進功能電解質材料研究進展
    、發展歷程、研究現狀和技術難點,重點闡述了鋰硫電池不同組成和構型的正極材料的特性和研究思路;分析了鋰金屬負極的特點,並從界面改性和結構設計兩方面探討了實現高穩定負極的創新方法和技術途徑;論述了鋰硫電池電解質材料的研究發展,涵蓋液體電解質、固體電解質和複合電解質等不同體系;比較了鋰硫電池採用碳基、聚合物、金屬化合物等不同材料開展改性隔膜及功能夾層設計研究的效果;系統介紹了理論計算方法和原位表徵技術在鋰硫電池研究中的應用
  •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等單位 合成新型氧化鈷催化劑
    原標題: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等單位合成新型氧化鈷催化劑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張建團隊與中科院金屬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張志東團隊等合作,利用碳包覆鈷磁性納米膠囊結構中缺陷石墨殼層的束縛作用,合成了富含高指數晶面的氧化鈷催化劑,在甲烷催化燃燒反應中體現出可替代貴金屬鈀、鉑的潛力。相關成果發表於《自然—通訊》雜誌。